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051 中华文库
卷五十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五十一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五十二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一 圣祖仁皇帝寔录 戊子明命九年春三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阅选平定以南至平顺诸镇命掌奇领富安镇 守张文政礼部左参知段曰元平顺镇守阮 文才边和协镇裴德缗掌奇领内侯卫范文 信平定协镇阮伯注掌奇领平定镇守阮文 桂定祥协镇陈文禄分往焉 降补工部右侍郞尊室錭为祠祭司祠祭使加 侍郞衔支正四品俸仍权办尊人府事钢衰 老不堪部务故黜之 定诬捏翻控之禁 帝谕曰听讼贵得其情是以问刑之设自县而府而 镇而城随次审谳昭慎重也犹虑幽柱者或未尽 伸凡有京控皆令覆谳盖欲清吏弊而达民隐乃 刁猾之徒希求脱祸织辞买证越次投鸣迨覆究 则尽属子虚浇诈之风断不可长自今凡投控人 等初经县衙究出诬捏按律问拟若不知罪又转 而府镇城各按次递加一等傥有蓦京黩陈者重 治如本犯罪重无可复加惟代控者是问其已经 审断平允而犹敢翻控者罪亦如之 右军副将阮文春年七十有六表请致事 帝谕之曰今在朝耆宿如卿者几人岂可引年去职 且勉留为后进典型顾不韪欤春拜谢 改宁平土兵四顺校为宁雄四校宁平上道乐 土奉化安化三县土民五百馀人旧置为前 左右后四顺校至是兵部议请束为一奇十 队岁修额籍一如奇兵例廷臣覆议以为国 家兵政纪律自有其常而宁平藩附寔为关 要地头边防区处之宜岂容或略今部议束 以奇队而齐其额籍使之符画一之制固为 周详第蛮獠土俗与汉民不同革俗之机尚 人 须以渐请仿北城谅雄宣雄奇名改为宁雄 一二三四四校校设正管校一副管校二分 班支饷仍驻守芝泥堡不必缮修兵额俟染 化日深然后束之队伍未晚也 帝然之命防御使郭功奉郭功坦郭功兄郭功专等 四人以原衔充正管校土司郭必在高日制 郭功缵郭功温丁世队郭功坚郭必功郭功 金等八人授防御同知衔充副管校 宣光镇守黎福厚协镇阮有凤参协刘郁原镇 守改调广安镇守黎辉绩等有罪免命中军 副统振定十奇黄文隐刑部佥事充办北城 刑曹黄文权权摄宣光印务神策选锋后卫 卫尉范文评权摄广安镇守先是提牢狱卒 贿纵彊犯黎辉绩刘郁与署协镇范嘉赐轻 听奸辞开脱其罪已而绩改调赐休致黎福 厚阮有凤接办犯者复获具以情首厚等谓 翻改初案不之究至是事发俱解职交北城 严审及案上郁以始终其事流三千里凤徒 三年绩徒二年厚发往甘露效力赐追夺告 身回籍当差 改诸城镇道土酋额籍称藩臣者为王司 高平土司阮滢冗滥得徒罪北城臣请以所管 分民许其族阮侃袭之 帝欲改土归流令镇臣择置里长供输税课不准世 袭 召刑部左侍郞领嘉定城刑曹郑春湛来京候 旨湛不堪曹务故召之湛寻卒 以平定协镇阮伯汪为刑部右侍郞领嘉定城 刑曹工部郞中阮公捷署平定协镇令驰驿 赴平和代伯汪充选场官 准定嗣凡发配为奴囚犯照依军流囚例发遗 日给男妇各布一匹钱二缗到配给钱一 改铸文理密察宝 旧用银改 用黄金 又改制文衡公器 方篆会试场二颗乡试六场场各四颗 旧用 铜改 用 牙 广南广治广平学政铜关防 旧用直隶 二字今省 广 治镇定蛮奇铜图记 旧用营字 改镇字 准定自今官吏如有干案并停俸俟案成免议 者追给降罚者照案施行户部因奏言领俸 日期例在月朔请凡干案人员得旨自初二 初三以后或在月朔而越日始录到者均免 停给与夫案处笞杖发落虽不得槩称免议 而较与寔降寔罚者有异请各照应得之例 追给从之 广治甘露㟐嵘州逋犯阿滇告纠蛮众六百袭 破州民土知州钤与战败走镇臣先遣定蛮 奇试差副管奇阮文石率兵击之随疏以闻 帝命内侯卫署副卫尉尊室绪领卫兵从协镇阮公 谭往甘露镇压檄诸州土兵会剿礼部右侍 郞何权自以曾参阃务防范不周使告越狱 而逃为边民患上疏冒罪请行 帝壮而许之谕之曰汝能愧奋朕甚嘉之夫仁不以 勇义不以力汝母以气力微薄为虑惟临事慎重 不可轻率而涉于孟浪也乃命带同卫尉管甘露 道宋文琬率定蛮兵刻日进发增派银枪二 队隶从权至㟐嵘告闻风先遁其党解散获 蛮獠十六人象六匹土民流徙者招抚复业 寻以岚瘴不便久驻令撤还赏在行军士钱 有差权既抵京病甚 帝谓侍臣曰权以文臣自请为国出力奋不顾身其 为人谅亦难得今以岚瘴得病深为悯之然吉人 天相自可保其宁吉矣月馀权入见 帝谕之曰尔素多病况复新瘥且宜静养勿遽以部 务为急也 授阮祐傻为铭义卫副卫尉从嘉定城总镇黎 文悦之请也 帝谓吏部曰今天气渐热可传谕百官凡奏事日各 于清早趋朝会议日亦以漏下七八刻止以避暑 毒 准定自今文武官员经有旨毋须议者不得荐 举俟三年无过由吏兵二部汇册候旨简用 权办尊人府事务尊室锏奏言向来给发红白 之例尊室疏远者不与 帝曰圣人之泽五世而斩所以示隆杀也我国家凭 藉 天地 宗庙之灵重熙累洽传之百世自亲及疏亦当使之 均蒙其泽岂有限邪乃增给钱二千缗 以前锋中卫副卫尉黄文李为侍中后一卫副 卫尉锦衣该队阮文允为前锋中卫副卫尉 锦衣该队黎文元为虎威后卫副卫尉 以刑部左侍郞阮公著领营田使初著上封事 三条一曰厉法禁以绝匪党 北城经西贼之 后习尚骄讹刁 猾之徒见利忘义捉人掘冢要索银钱合党 聚徒怵惕乡里逸犯以豪彊之家为巢穴总 里亦以凶渠为党援以自相雄长夫乱者非 特争城争地之谓人不安常顺理者乱也语 曰乱者斩不用重典无以止乱请增设乡长 乡各二人令照管其民使有常业如有游荡 奸匪即以诉官若宽纵藏匿事发则总长社 长及乡长皆量法凡父兄不能禁约子弟听 先自首告徇隐者觉出并与犯者 同罪则人不敢犯而盗匪屏息矣 二曰明赏 罚以励吏治 今吏役贪污动为民害盖末有 劝惩之典故也请凡诸地方吏 役各沙汰罢软而减其半因增给廪饩俾得 养廉定以三年为课廉勤者奖拔之侮法者 不拘事之大小赃之多寡一寘于法 使各自知爱则贪者可转而为廉矣 三曰开 荒田以业贫民 古者分田制产民有常业故 相安田里罔有邪心今贫乏 之民游手游食穷则相聚为盗其弊终不能 止臣前往南定见胶水真定荒闲之地一望 无际其他又不知几千百亩曾问之土人咸 愿开耕但需费颇广不能为力如给之公需 便可集贫民垦治则国家所费无几而自然 之利及于无穷且真定钱洲荒莽匪伙常以 此为啸聚之窝今若开破之不惟可以业贫 民并可以绝恶党请令镇臣亲往察视凡闲 地可耕者令有力土人分董其事募诸辖穷 民开垦如募得五十人者立一里许为里长 三十人立一邑许为邑长各量地以处之给 官钱使构庐舍及买牛牢田器又量给月饷 钱米以六月为限限外则自食其力三年成 田并照私田例起征所在府县立仓廨储贮 以备凶歉给贷其新立诸邑里名力本军凡 诸辖有核出游民无著落者并驱归之则地 无馀利民尽归农 浇薄之风反厚矣 章下廷议以为厉法禁一 条亦为通变惟所云匪发则总社乡长皆正 法尚未分别况专言威刑而不及赏劝又涉 失之一偏请酌定凡总长所居如有奸匪事 发仍与社乡长并从重论若是所属社村则 止坐社乡长而总长当议杖革三年内总里 能保宁帖者由城臣奏请奖赏俾知鼓励若 夫乡长之设请定以乡各一人庶免泛滥又 如父兄不能禁约子弟就中知情者固应重 治若不知情请俱坐如律母须槩拟同罪明 赏罚一条所请减吏役增廪饩则吏役已定 人适于事安可减而半之廪给亦自有成例 而独于吏役增给其如百执何惟向者分班 今请全留支饷使之养廉斯可矣其三年黜 陟之议谅亦可采开荒田一条寔得力农务 本之意但所言府县置仓不免滋库子仓司 之弊请归纳镇仓为便凡新立邑里请各隶 于县一如典常不必别立力本军名色为也 今北城积弊南定为甚三条请试行于南定 三年以观成效 帝曰半周可矣何待三年乃命著领营田使期以六 月复命著陛辞 帝谕之曰今北城属辖渐宁民心稍知向化即此机 有可乘而驱民于南亩使之各安生业则有常产 者必有常心窃匪之徒将必潜消默化矣且朝廷 治化莫先于导民务本今营田之事既以委卿凡 可以为百姓兴利除害者听便宜行之尔宜加心 经理早报底绩以慰朕盼望可也令遴派司务一 八九品未八流书吏十隶随差派著又奏言 北城平民前者为匪胁从无虑千数惶骇远 飏永无归路不免依附逸渠请凡有改悔还 良者听诣营田所投首量力而授之田其田 土断落之处可成邑里如可容十五人以上 请立为一寨十八人以上立为一甲各置长 以管照之庶地无旷土 帝皆许之 帝以北城正供多为豪彊私利欲革其弊谕城臣曰 城辖累遭凶歉继以土匪河灾积瘼情形稔在洞 烛明命四年以前逋税已在恩诏豁免而八年以 前逋税又缓至十年带征朝廷原非急于征纳而 忍视其民之疾苦也今盗贼屏息上稔荐臻非复 如前日拮据吾民自当急公之不暇惟总里乡豪 往往收之于民而八之于己故为留欠以预邀他 日蠲缓之恩此风亦所稔悉今年税例其悉令输 纳完足母为此辈所欺弄也 纂修职制阮有慎等以样本进览 帝见其中多有不周令廷臣会阅或有应增减及删 改者详加润正恭候钦定施行 帝尝与侍臣语及前史谓尚宝卿申文权日朕尝观 汉史载袁盎却席一事殊不可解夫盎侍臣也禁 中设席从何却之对曰意者上林行幸殆非宫禁 之比邪 帝日不但此也如文帝惜百金露台不筑乃宠幸邓 通赏赐至累巨万是亦可疑也又曰史以记事非 淹博者不能昨命诸臣纂修职制迨样本进览辞 多鄙俚以是知史才之难也且起居注备记善恶 非人主所宜览昔唐太观国史亲自笔削朕不取 也尔职居载笔当思所以示信万世其慎之 召户部左参知领嘉定城户曹兼工曹陈日永 来京以户部右侍郞阮科明署右参知代领 之翰林院编修阮登楷为户部员外郎从户 曹办事起复武德奎为刑部司务从刑曹办 事均兼办在城词章 命侍中右统制加都统衔陈文彊兼管商舶 以神策耀武卫卫尉黎文广为威武卫卫尉按 守河葩府城兼管府事 改造广丰七号仓 平定镇臣奏言属辖诸县地有大小请量设总 目随办许之 绥远县平远绥河二总蓬山县 定山澄河二总符篱县平篱符 河二总每二总置该总一绥远县美顺总蓬 山县上中下三总地广人稠每总该总外委 副总 各一 改武库才工木匠队为才工木匠局 增给京官公需银一千两钱一千缗向例准定 两年赏给一次去年恭遇 皇太后六旬大庆节典礼繁缛所剩无几故增给之 贬署礼部尚书潘辉湜为礼部右参知户部尚 书梁进祥降二级留先是湜举士人五人祥 举一人补翰林院命刑工二部会核文理皆 不堪采湜所举黎仲淑吴为准又倩人行文 事觉下吏部议按贡举非人律请坐湜革职 祥降三级调 帝谕曰部议是矣姑念湜等见识不明乃为宵小所 惑而察其平素尚知感奋加恩湜革退署尚书职 衔仍前礼部右参知降三级留祥改降二级留淑 准各杖一百发镇宁新疆为兵嗣后大小臣工宜 一秉公忠为国荐贤勿以此案格外从宽蔑视而 故犯亦勿以失举获咎而不肯以人事君要之加 心察访必须确见真知不避亲不避仇勿爱取勿 憎舍仿古人而行之则何患乎不得人也 以翰林院侍读充集善堂赞善张登桂充文书 房行走桂拜见 帝谓之曰向来尔辅导诸皇子甚称朕意今诸皇子 年渐长成故令尔从政因问诸皇子天资学问何 如左右之人尔能严戢否对曰我 皇上家法素严诸皇子劬力进修不敢少怠兼之天 性好学聪敏非常人比其左右亦皆凛遵法 纪莫敢蹈邪僻者 帝曰帝王之胄聪敏者有之若谓好学吾未之能信 也朕昔在潜邸惟视膳问安而已至于学问未能 加意研究今且追悔而况诸皇子乎寻敕嗣凡充 集善堂赞善伴读均准兼理府属各翊事务 授尊室治为礼部主事 帝谓治曰尔自揣有甚才艺可取只以天潢支派故 得及此慎勿以门地自恃当思日夜勤恪则善矣 尔归以朕言遍告诸尊室有官职者俾各知之 以吏部左侍郞申文惟为户部左侍郎办理北 城户曹 帝以户曹事繁署右参知阮德会又兼堤政力不能 周故命惟筋理曹务 以龙武左卫副卫尉阮文兑权署广安镇守兑 陛辞 帝谕之日朕以广安事简故以尔诚朴处之宜竭忠 图报毋黩货以自累也 准定嗣凡诸地方火药库官项如临期应支不 在常例者仍遵前旨事清缮折奏销馀寻常 事例每至年底按旧贮新收开销寔在数日 会修清册一次 向例年分二 期修册钦递 以吏部左参知黎登瀛为户部左参知承天府 丞潘伯达署吏部右侍郞吏部郞中汤辉慎 为承天府丞边和协镇裴德缗为藩安协镇 永清参协范福绍为平顺协镇山南参协潘 世振为山西参协南定参协阮若山为山南 参协山西参协阮仲瑀为南定参协富安参 协范玉莹为宣光参协 以边和参协阮文榜为永清参协礼部郞中范 武禳为边和参协榜未之永清适有辖民捏 款诬控解职候审及案上得免议来京候补 以户部员外郞阮玉琢为郞中 海运官船十一艘遭风沉没于河葩洋分管漕 前水卫卫尉高文钻坐革职 准定自今在京诸衙凡有诏旨文移传送诸地 方事属军机钱粮紧要者所在即日覆报常 事月一覆报以备稽考违者照随轻重按违 制违令律问罪著为令 北城城外民家失火延烧二百馀户令赈之逾 旬复有火患凡二十七村坊一千四百三十 馀户人多伤毙城臣上疏请罪 帝谕曰数十年来回禄煽灾未有如此之甚非尔等 之咎却是谁咎然尚知引躬省过未昧天良但恐 一辰触目关心事后仍视同膜外耳又谓户部曰 火之为患一月两见吾民之疾苦何堪即命赈给 户各钱三缗粟二斛死者各银一两布一匹 钱二缗伤者各钱二缗先起火之家坐其家 主为兵寻复增给大户各粟三斛中户二斛 小户一斛 授杨进在为右保二卫副卫尉 定武库销册程限凡友项制造功程重者六月 次者三月常事以工竣日汇册题销违者交 议 以神策明武卫副卫尉黎文齐为奋武卫副卫 尉奋武卫副卫尉潘文蕫为明武卫副卫尉 遣总镇黎文悦回嘉定城初悦八觐以病留私 第调养至是瘳 帝谕之曰嘉定乃南陲重镇不可久旷卿平日素为 暹人所畏惮今复往当此一面凛然有虎豹在山 之势亦制服远人之深意也悦拜谢令其侄副卫 尉黎文齐及标属铭义卫左保一二二卫并 清顺安顺二奇从之悦既抵城权摄总镇印 阮文宣复仍专管嘉定城弁兵 夏四月朔夏 飨 遣文书房编修张福冈户部司务阮得智等与 侍卫察勘北城堤防先是城辖新旧公堤为 河永漫溃圯缺凡七十所多因淤冰未杀未 能培筑城臣以奏 帝谕日潦水涨盛往往见于夏秋之间若不早为之 备能无缓不及事乎即宜加心筹办反早奏闻至 是城臣奏言分派理筑谅于本月下旬完固 可保无虞 帝犹以为念乃令冈等往勘之 制给镇海台奠海台定海炮台木钤记各一 增建木厂六座 座各十一闲下列 山石安置材板 申定漕运例 帝谓工部曰漕船之役所以漕运官项乃向来北漕 船常年领解官粮官物南漕船则间年一载劳佚 既属不均况二漕所解只于嘉定北城二辖而诸 镇道一切物项均别派官船往载则漕船之济用 者何嗣凡诸城镇道常年解京官项凡货宝与粗 重之物非漕船所能运者仍派官船硕解馀各项 准尔部会同漕政照户部咨列次年应解帑项之 数预先酌议分派诸漕船领运以均劳佚既而漕 政臣陈文能疏言向例南漕一年公载一年 行商公载者给脚价行商者纳班钱后又准 公载之年停给脚价行商之年免纳班钱且 南漕之船所资者行商之年获图生理兹全 数应载其值班者仍照例停给脚价惟非值 班者请应量给以资度用 北漕船常年载运 例无分番应载者 已有脚价米 故无提及 乃命户部议奏及议上以为嘉 隆六年例定脚价但指官粮而言 凡载自嘉 定抵京据 官粮一桶通成五十七方九升给钱三缗自 平顺二缗六陌平和二缗二陌富安一缗八 陌平定一缗四陌广义一缗广南六 陌馀载自其镇至某镇以此例推 至如官 物未经议及兹拟凡载官粮者依前例以一 桶五十七方九升为定若官物载运较难请 据此粮米五十七方九升秤重二千七百十 八斤减三之一定以官物一千八百十二斤 抵一桶仍照前例程途之远近脚价之多寡 给之嗣凡应给脚价照此例行 帝从其议 改发又安从善队兵干镇宁新疆初从善三四 两队自北城撤回已摘三十人发甘露尚留 俟发七十五人命镇臣议处置镇臣奏言此 辈皆是落魄棍徒逸居则生淫荡散处则易 逃亡今镇宁边地有官兵驻防请发往使之 效力 帝可其奏谕令驻防阮文礼管领钤束置什伍给月 饷又择荒间之地饬昭内量给耕牛田器俾 开垦成田以为世业 演马阵于南台前 帝幸观之见骑士于马上舞刀使炮驰骤颇难谓武 文解日马战之法与步战异若以步战之法教骑 士岂能矫健如意汝宜撰操演马阵之法候朕裁 定 命官经略镇宁边务去年万象国长阿弩因难 奔投居之又安公馆历夏徂春其国寂无声 息 帝谕令镇臣亲问阿弩谓之曰邑麻曷之与国长义 为君臣情则兄弟乃若是狡诈则据国背兄 不问可知前者所言暹将为之请罪干暹暹 王已放过了此亦徒托空言乌足为信今当 加意经营以为图存之计要之为国所恃者 人心如犹欲自彊或移近边界以通国人消 息或委人潜回收抚忠义然后资朝廷威德 还复其国此乃国长身上事当熟思之阿弩 言业已遣人招谕部落应义者几万人请藉 官兵送至境上为之声援他即亲率军民直 抵故城傥遇暹兵拦阻愿自当之不敢动烦 官兵片甲事定后暹若复来侵侮誓死守城 池母蹈前辙镇臣以闻下廷臣议以为救灾 恤难义则宜然今阿弩既有兴复之志又有 兴复之机朝廷正可为之处置请及今夏潦 未长遣大臣领兵次湾江北岸待阿弩渡江 旬日无事撤我兵还使他赖得复国以昭我 兴灭继绝之仁且暹人于我为邻而万象则 两国之臣仆也昔我怜其穷而抚之今因其 请而遣之自是义举请遣使致书于暹示以 朝廷大意则正大光明无间然矣 帝是之先遣兵部员外郞黄仕光赍敕书会同镇臣 宣示阿弩命龙武营都统制潘文璻充经略 大臣右军副将阮文春副之参知领又安协 镇阮科豪充参赞领将士三千馀人象二十 匹往镇宁择地屯札量派弁兵送阿弩还国 璻等陛辞 帝谕曰此行仁声义举而尤于国体攸关我师至边 暹人傥与我拒可遗书谕以大义使之弭兵若彼 犹敢构衅则有辞可执矣又日万象既定其国即 当振旅凯还或事机之来尚须在此规措者听便 宜从事立早奏闻尔等要当和衷体国相机而行 虽偏裨之言有可采者采之母徒执己见也复传 谕卫尉以下曰尔等冲冒烟岚诚已体悉惟事以 义动故臣子不得不当其劳所宜凛遵帅令严戢 戎行毋使扰掠边氓有干军政乃赏潘文璻阮文 春锦缎中开衣绉纱袴各一在行将士衣袴 俸饷钱有差又以师行山溪岚瘴敕又安镇 臣多备药饵派医生从军调护再自镇城至 乐田 地名属 镇宁 沿途各置塘汛拨民轮直以通 军报 遣使修好于暹 帝谓群臣曰万象与暹构隙暹人不穷索者以其依 于我也今送之回国而以一纸示暹使之释万象 旧衅其于字小之道睦邻之谊两得之矣乃以署 工部郞中黎元熙为正使神机后卫该队阮 文礼太常寺主事裴玉珹为副使赍国书品 物如暹 赠暹王琦埔二斤桂三斤素罗纱罗 统花罗纱细布各一百匹赐二王琦 琥一斤桂一斤素罗纱罗 纨花罗纱细布各五十匹 熙等辞行 谕之曰尔等专对不可矜张以取厌亦不可卑屈以 取辱使乎使乎所贵者善于辞令耳 署工部右侍郞管内务府黎伯秀私贷官银事 觉夺其职加重枷号一月限满杖一百发左 护卫为兵 以武库郞中陈文弘为丙务府郞中 置广平平政参户 高平参协陈文昭卒北城臣以昭远宦不能归 葬先发官钱雇人陆送随疏以闻 帝许之因谓户部曰在职官员病故水程护送已有 定例惟陆送乃是恩典可无淑慝之分准自今诸 地方官卒于莅所确应由陆递送者上司预先以 居官行状或廉勤或谫劣具奏候旨母得援此为 例 移建河仙镇莅于江城 守 名 之南旧莅在美德 社 名 属河 仙县 地势窄狭故移之又以镇辖龙川坚江 二县租税钱粟岁输朱笃堡命构暂仓征二 县税例充给官兵俸饷 象军统制黎文懽卒懽重厚老成 帝方倚用及闻其卒叹惜者久之赠都统谥武恪加 恤白金二百两宋锦五枝以其子该队黎文 造试差侍象奇管奇 以署虎威营统制杜贵署象军统制专管雄拒 及五戟奇 初置又安镇边府以车虎岑祚蛮撰芒栏呈固 岑梛蛮敉七县隶之去年七县内附已置土 知县县丞 帝方注意边事乃令设府俾有统摄 河仙龙川坚江二县田禾因北风伤损嘉定城 臣为之奏 帝曰二县界居边远其田多闲在林薮荒闲之地今 被灾则收获谅亦无几可悉蠲其租 嘉定奏上永清去冬田禾损伤勘案户部议以 为嘉定向来蠲恤灾伤未有定例请视广平 以南一例行之 凡十分损四减二损五减三 损六减四损七减五损八以 上全 免 帝允其议 追赠属内统管威远屯阮文存为统制存初赠 武功将军未给敕至是其子管奇阮文谓陈 请故有是命 帝因谓礼部曰存虽出于奴虏而忠勇天植汉之金 日䃅殆无以过昔平定之役威远军没于西贼贼 将爱存之才存亦佯为之用卒能全军而归真智 勇也 帝巡幸镇海台翌日回銮 工部尚书陈文性侍郞陈登仪有罪免先是工 部咨送嘉定兴造号船误短其式权领城印 阮文宣工曹陈日永业已兴工及知其误具 疏入奏且附咨言若办理得妥不妨覆报而 还其疏性等欲掩己过乃还之至是工竣宣 等复恐事发具繇以闻 帝大怒谕曰船式短减乃是司员错误其过犹小及 至城臣具折声明擅自交回而不以奏是不但心 存规避更欲壅蔽聪明朕自临御来兹勤求治理 内外章疏无不披览周详纲领事权兢持总揽性 等尚敢施此伎俩其心犹可间邪念及令人难胜 发指若示惠从宽则奸宄必至效尤而其弊有不 忍言矣即令锁禁性等干锦衣卫革职下刑部严 议案成俱坐斩监候 命刑部尚书黄金灿权掌工部印篆 定章疏对勘例凡诸城镇章奏投递诸衙门均 由邮政司关白兵部按数编送文书房稽核 若投递兵部则转报吏部编送其事关诸部 傥于午前接到即日题奏午后以明日奏文 书房即照编本句销或尚需检阅亦必奏请 究覆如有淹缓者劾之惟吏户兵三部商舶 漕政两衙诸地方递到册籍数目繁多并依 向例仍留究办毋须按录句销 建尚米所于饶裕坊 改铸会试场及嘉定又安清葩乡试场山西海 阳选场铜印 贬前锋营都统制张文铭为神策军前营统制 仍权掌北城总镇印先是有重犯自首不尽 铭擅放之至是事发乃坐降又有造作局书 吏有旨催召铭累疏请留为吏部参劾上表 请罪 帝批示口朕加意造就争奈尔率性作为懵不畏法 徇私黩货众论沸腾朽木难雕勿谓匠人不巧也 北城臣奏言属城仓兵前以社民籍近者五丁 取一充补四队专守既久往往因缘为奸经 奉准定每到三年清查一换兹近届课期请 量摘属城奇兵四队守护仓库其仓兵各撤 回原籍从七丁取一之例拣为奇兵户部覆 阅请如城议 帝谕曰他既为兵何必重拣况照例七丁取一则不 免贫者为兵而富者得以规免其令凡该队队长 次队长按缺铨补馀籍属山南山西北宁者补诸 镇拣兵之缺籍属怀德者补山西拣兵之缺俟有 逃死缺额然后按贯依例充塡城辖十一镇仓兵 亦照此按籍补缺而以奇兵换之 山南左军奇兵 四十守镇仓象 军三戟奇兵四十守赤藤仓海阳右军奇兵 五十守镇仓五十守赤藤仓馀诸镇仓南定 中军奇兵一百北宁前军奇兵五十兴化兴 雄奇兵广安广雄奇兵谅山谅雄奇兵太原 太雄奇兵宣光宣雄奇兵 高平高雄奇兵各二十 复以户部左参知黎登瀛为吏部左参知 协办大学士领兵部尚书阮有慎病请假命署 参知邓文添侍郞黎文德张明讲护理兵部 印篆 以兵部左侍郎黎文德署兵部左参知户部右 侍郎李文馥署户部右参知广义参胁黎万 功署工部左侍郞翰林院承旨黎公详为广 义参协 广治登昌人阮登科献玉玺 方一寸七分一厘 连钮高一寸六分 二 釐 其文镌万寿无疆四篆字云是掘土所得 因文书房尊室脉以进 帝以示群臣谓之曰朕即位之初龙湖人曾献玉玺 镌中和位育四字今复出此玺玩其文义皆非民 闲所宜有或是 先朝相传之宝经久湮晦亦未可知且观玉色则今 日所献尤温润而苍古也群臣咸飏言曰此乃 皇上寿者之征国家无疆之福 帝谕曰朕自临御以来日日孜孜思图上慰 付托之深恩垂法来兹之至计而迩来人民未尽饶 裕年谷未获丰登百执未能皆贤良群吏未得咸 守法更以去秋又安边务北城水灾朕日夜焦怀 寤寐不置故今年未四十而齿有落者鬓有白者 傥能仰邀 天地 祖宗眷祐自兹以后所在宁帖大有频书内多忠荩 之臣外著贤能之绩河流顺轨边境奠安于是稍 舒宵旰少释焦劳朕虽无此玺亦可以卜期颐矣 若遽以此为祥瑞则未敢也乃授登科礼部正八 品书吏赏百金五十两表里缎各三匹 帝以寿玺之献恰值寿辰谕自今万寿节恩诏用此 玺以记其事 万寿节谕凡试署知县县丞及试差率队并予寔授 内外官罚俸注册者宽免应工兵匠赏钱有 差诸兵丁饷例止给米者给两月饷钱 清葩大稔 遣又安镇守阮文孝参协胡佑往文溪 属襄阳 府会元 县 调运军饷制又安行印 牙 质 给之 命神策中营副都统制段文长署兵部左参知 黎文德权领又安镇务 发内帑药品 薄荷油御风酒 神曲香茶饼 遣中使驰赐经略 将士因敕军中事状五日一报又以馈运艰 阻令镇宁防御使昭内于乐田地方广为储 积以供军镇边土县亦于此运给 谕之曰尔府县自归附以来朝廷未尝有所征求今 一番供亿亦分事所当然不可心存推托致误军 机有干严宪复令镇臣派运库银三千两于军次 备用 北城海匪李公仝复合党窃发于又安以外洋 分 帝谕遣清葩镇守吴文永北城后军副统威胜十奇 潘伯雄各领兵船巡洋又安宁平亦派兵会 剿仝窜伏广安撞山清人陈贵获之以纳事 闻赏贵白金一百两仝凌迟处死传首于南 定海阳广安诸沿海地方仝之馀党寻复出 没清葩洋外邀掠商船吴文永以巡缉无状 降二级责令追捕 真腊遣使来朝使至嘉定 帝轸其跋涉谕免进京仍赏给藩王敕书彩币及使 部银两有差 吏部尚书陈利贞病命参知黎登瀛署侍郞潘 伯达权掌吏部印篆 制给京外斛方升碗钵户部奏言向来京仓及 诸地方所用斛方升碗钵有已给而经久刓 敝者有未给而各自较制者请令武库制给 以昭定则惟嘉定五镇北城十一镇由二城 依式别造转给其圭撮抄勺合五者细小之 物由所管上司较制母须给式 十圭为撮十 撮为抄十抄 为勺十勺为合十合为升十三升为一方十 升为一中方二十六升为一斛大碗三十碗 为一方中碗三十碗为一中方一钵五分为 一升凡斛方均用木制升碗钵均用铜质斛 收支官粟方与大碗收支粮米中方与 中碗收支花盐升收支盐米钵收脚米 帝准廷议嘉定北城诸镇亦一例自京制给 申定仪卫陈设例 凡恭遇 南郊大祀驾诣 斋宫并社稷坛历代帝王庙文庙帝藉均备设大驾 卤簿诸庆节 御殿受贺者省北斗旗朔望设朝又省龙纛龙云旗 云锦旗五行旗及御辇车辂 庙飨与 慈寿宫庆节驾诣行礼者辇路稍近省北斗旗及旛 幢车辂钲鼓御象仪象其伞扇亦减半焉常 朝卤簿设五云葩盖四孔雀雉尾及黄红各 色扇十有二御杖吾杖金斧金灭各十有六 准定自今在京官军民有犯应拘禁由部查问 重者付左右卫金刀三队案成后徒罪以上 并送承天狱室轻者坚信两队縻守之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一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