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唐代文学的白话化 国语文学史
第三编 两宋的白话文学
(960—1280)
作者:胡适
本作品收录于《国语文学史

第一章 绪论

  宋太祖得了后周的帝位,在二十年之中,中国又得统一了。这时候,只有契丹民族(称辽国)占据著燕云十六州(直隶、山西的北境),此外,中国本部总算统一了一百六七十年。到十二世纪的初年,女真民族强盛起来,建立金国,并吞了辽国(1125),又乘势南下,攻陷汴京,把宋徽宗、宋钦宗都捉去了(1127)。宋朝南渡,起初还有一班名将力图恢复中原。后来宋高宗信任秦桧,同金国讲和,称臣纳贡,由金国册立宋帝为大宋皇帝(1142)。从此北中国遂归金人,成了一百四十年的南北分裂的局势。到1234,蒙古人灭了金国;1280,蒙古人并吞了南宋遂统一中国。

  北宋的一百六七十年的统一时代,因为没有很大的兵乱,可以称为太平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颇有很大的贡献。最重要的两件是刻板书的提倡与学校的设立。刻板书大概起于唐时;上文引元稹《长庆集序》说“缮写模勒炫于市井”,便是一证(看叶德辉《书林清话》一,十八)。到五代时,后唐、后汉、后周的政府都曾经雕刻经书印板(看《书林清话》一,二十)。但那个兵乱的时代,刻书的风气盛行,政府提倡于上,有种种官刻板本。私家提倡于下,有种种家刻本,有种种坊刻本。这是传播文明的第一利器。宋朝又极力提倡学校。仁宗庆历四年(1044),下诏令各州县皆立学校。我们读宋人文集里的许多州县学记,可以想见这种政策的施行,这是传播文明的第二利器。有了这两种利器,故宋朝的文学哲学都很发达。宋朝政府也很肯提倡美术,故绘画音乐也很发达。后来南宋虽然是偏在南方,但那时南方的文化已很发达,两浙、八闽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新中心;我们看当时闽中刻书印书的惊人的发达,并可以想见当日南方文化的情形了。因此,北宋与南宋,在文化史上并没有分断,故我们也不把两宋分开来说。

  北宋初年的文学颇偏向晚唐温、李诸人传下来的骈偶文与古典诗。这一派大人物是杨亿,他是庙堂文学的大主笔,是贵族文学的领袖。他的汉武帝诗云:

    蓬菜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光照竹宫劳夜拜,露传金掌费朝餐。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这真是李商隐的“肖子”了!他的骈体文,我们也可以引一篇来做个例:

    毳幕稽诛,銮舆顺动。羽卫方离于象魏,天威已震于龙荒。慰边甿徯后之心,增壮士平戎之气,臣闻涿鹿之野,轩皇所以亲征,单于之台,汉帝因之耀武。用歼夷于凶丑,遂底定于边陲。……矧朔漠馀妖,腥膻败类,敢因胶折之候,辄为乌举之谋,固已命将出师,擒俘献馘;虽达明王之帐,未焚老上之庭;是用亲御戎车,躬行天讨;劳军细柳之壁,巡狩常山之阳。师人多寒,感恩而皆同挟纩;匈奴未灭,受命而孰不忘家?行当肃静塞垣,削平夷落;枭冒顿之首,收督亢之图;使辽阳八州之民得闻声教,榆关千里之地尽入提封;蛇豕之穴悉降,干戈之矢永戢。然后登临瀚海,刻石以铭功;陟降云停,泥金而展礼;逮追八九之迹,永垂亿万之年!臣恭守方州,莫参法从;空劢请缨之志,惭无扈跸之劳。唯聆三捷之首,远同百兽之舞。(《驾幸河北起居表》)

这一派的诗文,一千年来,成为庙堂文学与贵族文学的正式体裁。

  这一派文学的兴盛,引起了一种大反动;产生了北宋的古文运动。古文自韩、柳以后,中间经过晚唐的骈偶文复辟,势力又衰落了。宋朝提倡古文最早的,有一个柳开(死于1001)。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肩愈”是把韩愈掮在肩上;“绍先”是要继绍他的贵同宗柳宗元。后来他改名开,字仲涂。他自己说,“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河东集》二,《东郊野夫传》及《补亡先生传》)。柳开之后,有穆修、尹洙、石介诸人,都是这个古文运动的健将。古文运动是反对骈文的,是要革骈文命的。当日骈文的首领是杨亿,故石介作《怪说》,说佛教、道教与杨亿是三怪;《怪说》中专骂杨亿:

    ……昔杨翰林欲以文章为宗于天下,忧天下未尽信己之道,于是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见有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韩愈)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俟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灭,乃发其盲,开其聋,使天下唯见己之道,唯闻己之道,莫知其他。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十年矣。今欲反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人目盲不见有杨亿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杨亿之道。俟杨亿道灭,乃发其盲,开其聋,使目唯见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耳唯闻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今杨亿穷研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刻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折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其为怪大矣。

到第十一世纪中叶,欧阳修的古文成为一代的宗师;他的同乡曾巩、王安石都是古文的好手;西南方面又出了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个文豪。古文的“八大家”之中,六大家都出在这一个时代。古文运动从此成功;虽不曾完全推翻骈文,但古文根基从此更稳固了,势力也从此更扩大了。

  但是北宋古文对骈文的革命成功的时期里,白话的文学仍旧继续的发展,诗的方面,“西昆体”的反动,与骈文的反动颇相像;骈文的矫正者是古文,“西昆体”诗的矫正者也须经过一过渡时期。北宋的诗,——除了邵、雍一派之外,——始终不曾作到彻底的改革。直到南宋的几个大家,方才有真正的白话诗。词的方面,北宋、南宋都是白话词的极盛时代。散文的方面,语录的白话散文,由禅宗侵入儒家,到南宋时,更发达了。南宋的白话小说更是承前启后的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