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科技营运中心设置条例 中华文库
国家海洋科技营运中心设置条例 立法于民国114年6月17日 中华民国114年(2025年)6月17日 中华民国114年(2025年)7月2日 公布于民国112年6月21日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1400066101号令 有效期:由行政院定之至今 |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 为提升我国海洋科技能力,厚植海洋科技研究能量,特设国家海洋科技营运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 本中心为行政法人;其监督机关为海洋委员会。
- 海洋委员会得指定专责机关(构)督导本中心业务。
第三条
- 本中心业务范围如下:
- 一、海洋调查及实验技术之研究开发。
- 二、国家海洋调查船、国家船模实验室多功能水槽及其他海洋科技设施之营运管理。
- 三、海洋科技专业人才之协助培育。
- 四、海洋科技国际合作及交流之促进。
- 五、水下文化资产调查之协助。
- 六、受托办理海洋研究调查及船舶技术相关业务。
- 七、经监督机关指示办理海洋研究调查相关业务。
- 八、其他与海洋科技相关之业务。
第四条
- 本中心经费来源如下:
- 一、政府之核拨及捐(补)助。
- 二、国内外公私立机构、团体及个人之捐赠。
- 三、受托研究及提供服务之收入。
- 四、营运及研发成果收入。
- 五、其他收入。
- 前项第一款政府补助,包括人事费、建筑物与固定设备之重要设施维修、购置费及其他特殊维修计画等所需经费。
- 第一项第二款捐赠,视同对政府之捐赠。
第五条
- 本中心应订定组织章程、人事管理、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稽核作业及其他规章,提经董事会通过后,报请监督机关备查。
- 本中心就其执行之公共事务,在不抵触有关法律或法规命令之范围内,得订定规章,并提经董事会通过后,报请监督机关备查。
第二章 组织
第六条
- 本中心设董事会,置董事十一人至十五人,由监督机关就下列人员遴选提请行政院院长聘任之;解聘时,亦同:
- 一、政府相关机关(构)代表。
- 二、海洋及船舶研究、法律、财务相关之学者、专家。
- 前项第一款董事,不得低于董事总人数二分之一。
- 第一项董事,任一性别不得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一。
第七条
- 本中心置监事三人至五人,由监督机关就下列人员遴选提请行政院院长聘任之;解聘时,亦同:
- 一、政府相关机关(构)代表。
- 二、海洋及船舶研究、法律、会计或财务相关之学者、专家。
- 监事应互选一人为常务监事。
- 第一项监事,任一性别不得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一。
第八条
- 董事、监事任期为三年,期满得续聘一次。续聘人数应达其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并不得逾其总人数三分之二。
- 依第六条第一项第一款及前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代表政府机关(构)出任之董事、监事,应依其职务异动改聘,不受前项续聘次数之限制;依第六条第一项第二款及前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聘任之董事、监事,任期届满前出缺者,由监督机关遴选提请行政院院长补聘之,其任期至原任者任期届满为止。
第九条
-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聘任为董事、监事:
- 一、受监护宣告或辅助宣告尚未撤销。
- 二、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决确定,而未受缓刑之宣告。
- 三、受破产宣告,或依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经法院裁定开始清算程序,尚未复权。
- 四、褫夺公权尚未复权。
- 五、第二十条安全查核未通过,或拒绝接受查核。
- 董事、监事有前项情形之一,或无故连续不出席、列席董事会会议达三次者,应予解聘。
- 董事、监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予解聘:
- 一、行为不检或品行不端,致影响本中心形象,有确实证据。
- 二、工作执行不力或怠忽职责,有具体事实或违反聘约情节重大。
- 三、当届之本中心年度绩效评鉴连续二年未达监督机关所定标准。
- 四、违反公务人员行政中立法之情事,有确实证据。
- 五、就主管事件,接受关说或请托,或利用职务关系,接受招待或馈赠,致损害公益或本中心利益,有确实证据。
- 六、非因职务之需要,动用本中心财产,有确实证据。
- 七、违反第十六条第一项或第十七条利益回避规定,有确实证据。
- 八、其他不适任董事、监事职位之行为。
- 前项情形,监督机关于解聘前,应给予当事人陈述意见及申辩之机会。
- 本中心董事、监事之遴聘、解聘、补聘之方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监督机关定之。
第十条
- 本中心置董事长一人,由监督机关就董事中提请行政院院长聘任之;解聘时,亦同。
- 董事长之聘任,应由监督机关订定作业办法遴聘之。
- 董事长对内综理本中心一切事务,对外代表本中心;其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其指定之董事代行职权,不能指定时,由董事互推一人代行职权。
- 董事长初任年龄不得逾六十五岁,任期届满前年满七十岁者,应即更换。但有特殊考量,经行政院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十一条
- 本中心董事长、董事、常务监事及监事,均为无给职。
第十二条
- 董事会职权如下:
- 一、发展目标及计画之审议。
- 二、年度营运计画之审议。
- 三、经费之筹募及预算之分配。
- 四、年度预算及决算之审议。
- 五、规章之审议。
- 六、自有不动产处分或其设定负担之审议。
- 七、执行长之任免。
- 八、本条例所定应经董事会决议事项之审议。
- 九、其他重大事项之审议。
第十三条
- 董事会每三个月开会一次;必要时,得召开临时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并担任主席。
- 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董事之出席,其决议应有出席董事过半数之同意。但前条第一款至第八款之决议,应有董事总人数过半数之同意。
第十四条
- 监事职权如下:
- 一、年度营运决算之审核。
- 二、营运、财务状况之监督。
- 三、财务帐册、文件及财产资料之稽核。
- 四、其他重大事项之审核或稽核。
- 监事单独行使职权,常务监事应代表全体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十五条
- 董事、常务监事应亲自出席、列席董事会会议,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出席。
第十六条
- 董事、监事、执行长或与该等职务相当之人及其关系人之利益回避事项,依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回避法之规定办理。
- 违反前项规定致本中心受有损害者,行为人应对本中心负损害赔偿责任。
- 第一项人员违反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回避法之规定者,除依该法规定处罚外,监督机关并得为适当之处置;其处置规定,由监督机关定之。
第十七条
- 董事、监事相互间,不得有配偶或三亲等以内血亲、姻亲之关系。
第十八条
- 本中心置执行长一人,专任,由董事长提请董事会通过后聘任之;解聘时,亦同。
- 执行长依本中心规章、董事会之决议及董事长之授权,执行本中心业务,并督导所属人员。
- 第九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第十条第四项、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二十三条第六款有关董事及董事长之规定,于执行长准用之。
第十九条
- 本中心进用之人员,依本中心人事管理规章办理,不具公务人员身分;其权利义务关系,应于契约中明定。
- 董事、监事之配偶或其三亲等以内血亲、姻亲,不得担任本中心总务、会计及人事职务。
- 董事长不得进用其配偶或三亲等以内血亲、姻亲,担任本中心职务。
- 董事、监事及本中心人员,不得利用担任本中心职务机会,违背法令行贿及收贿,并损害本中心信誉。
- 违反前项规定致本中心受有损害者,行为人应对本中心负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 本中心人员应依涉密程度接受一般或特殊安全查核。
- 一般安全查核由监督机关依规定办理;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之特殊安全查核,应由监督机关会同相关机关办理之。
- 对于规划进用之人员,应先行办理安全查核;拒绝接受查核或查核未通过者,应不予进用。
- 依法应实施安全查核而怠于办理查核之相关机关人员,情节重大者,应移送监察院依法处理。
- 安全查核之适用对象、程序、内容、救济等相关事项之办法,由监督机关会商有关机关定之。
第二十一条
- 本中心现职及离职后三年内人员应经监督机关许可,始得出国(境)。其他法令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 前项所定人员之范围、涉密基准、申请、许可条件、程序、废止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监督机关定之。
第三章 业务及监督
第二十二条
- 本中心应拟订发展目标及计画,提经董事会通过后,报请监督机关核定。
- 本中心应订定年度营运计画及其预算,提经董事会通过后,报请监督机关备查。
第二十三条
- 监督机关对本中心之监督权限如下:
- 一、发展目标及计画之核定。
- 二、规章、年度营运计画与预算、年度执行成果及决算报告书之核定或备查。
- 三、财产及财务状况之检查。
- 四、营运绩效之评鉴。
- 五、董事、监事遴聘、解聘之建议。
- 六、董事、监事于执行业务违反法令时,得为必要之处分。
- 七、本中心有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命令时,予以撤销、变更、废止、限期改善、停止执行或其他处分。
- 八、自有不动产处分或其设定负担之核可。
- 九、其他依法律所为之监督。
第二十四条
- 监督机关应邀集有关机关代表、学者专家及社会公正人士,办理本中心之绩效评鉴;其中学者专家及社会公正人士之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 前项评鉴成员,任一性别不得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一。
- 第一项绩效评鉴之内容如下:
- 一、本中心年度执行成果之考核。
- 二、本中心营运绩效及目标达成率之评量。
- 三、本中心年度自筹款比率达成率。
- 四、本中心经费核拨之建议。
- 五、其他有关事项。
- 第一项绩效评鉴之方式、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之办法,由监督机关定之。
第四章 会计及财务
第二十五条
- 本中心会计年度,应与政府会计年度一致。
- 本中心之会计制度,依行政法人会计制度设置相关法规订定。
- 本中心财务报表,应委请会计师进行查核签证。
第二十六条
- 本中心于会计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应将年度执行成果及决算报告书,委托会计师查核签证,提经董事会审议,并经全体监事通过后,报请监督机关备查,并送审计机关。
- 前项决算报告,审计机关得审计之;审计结果,得送监督机关或其他相关机关为必要之处理。
第二十七条
- 本中心成立年度之政府核拨经费,得由监督机关在原预算范围内调整因应,不受预算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规定之限制。
第二十八条
- 政府机关(构)核拨本中心之经费,应依法定预算程序办理,并受审计监督。
- 前项经费超过本中心当年度预算收入来源百分之五十者,应由监督机关将本中心年度预算书,送立法院审议。
- 本中心自主财源及其运用管理相关事项,由本中心订定收支管理规章,报请监督机关核定。
第二十九条
- 本中心因业务必要使用之公有财产,得价购或由政府机关(构)采捐赠、出租或无偿提供使用方式为之;采捐赠者,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条、国有财产法第二十八条、第六十条及地方政府公产管理法令相关规定之限制。
- 前项价购公有土地之价款,以当期公告土地现值为准。地上建筑改良物之价款,以税捐稽征机关提供之当年期评定现值为准;无该当年期评定现值者,依公产管理机关估价结果为准。
- 本中心以政府机关(构)核拨经费指定用途所购置之财产,为公有财产。
- 第一项出租、无偿提供使用及前项之公有财产以外,由本中心取得之财产为自有财产。
- 第一项无偿提供使用及第三项之公有财产,由本中心登记为管理人,所生之收益,列为本中心之收入,不受国有财产法第七条第一项及地方政府公产管理法令相关规定之限制;其管理、使用、收益等相关事项之办法,由监督机关定之。
- 公有财产用途废止时,应移交各级政府公产管理机关接管。
- 本中心接受捐赠之公有不动产,不需使用时,应归还原捐赠机关(构),不得任意处分。
第三十条
- 本中心所举借之债务,以具自偿性质者为限,并先送监督机关核定。预算执行结果,如有不能自偿之虞时,应即检讨提出改善措施,报请监督机关核定。
第三十一条
- 本中心之采购作业,应本公开、公平之原则,除符合我国缔结之条约、协定或政府采购法第四条第一项所定情形,应依各该规定办理外,不适用政府采购法之规定;其采购作业实施规章,应报请监督机关核定。
- 前项应依政府采购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办理之采购,于其他法律另有规定者,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 本中心相关资讯,应依政府资讯公开法相关规定公开之;其年度财务报表、年度营运资讯及年度绩效评鉴报告,应主动公开。
- 前项年度绩效评鉴报告,应由监督机关提交分析报告,送立法院备查。必要时,立法院得要求监督机关首长率同本中心之董事长、执行长或相关主管至立法院报告营运状况并备询。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 对于本中心之行政处分不服者,得依诉愿法之规定,向监督机关提起诉愿。
第三十四条
- 本中心因情事变更或绩效不彰,致不能达成设立目的时,由监督机关提请行政院同意后解散之。
- 本中心解散时,其人员应终止契约;其賸馀财产归属国库;其相关债务由监督机关概括承受。
第三十五条
- 本条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