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四留斋集
卷之九
作者:李廷馣
1736年
卷之十

海西结义录壬辰○军功所授职衔。书在居位下。

从事官

前正 禹俊民 秀彦癸丑 文学
前郡守 刘汉良 而直庚寅 延安
田见龙 德普壬寅 松都 海州牧使
金岩 卓叔乙卯
前直长 李继禄 仲绥戊戌 兵曹佐郞
别坐 赵宗男 孝先乙巳 白川 军器判官
正字 金德𫍯 景和壬戌 白川 校书著作
前正郞 李庆涵 养源癸丑 遂安郡守
进士 赵庭坚 公直戊午 白川 掌乐直长

幕下士

正字 金德谦 景益壬子 白川 典兵
李轸 景任丁巳 海州 直长
进士 睦孝范 公则癸未 延安 监纳官主簿
幼学 睦庆禧 仲吉辛卯 延安 典兵参奉
生员 郑汝忠 公恕己亥 书记水运判官
幼学 申尚廉 而简甲辰 典食司直
郑信国 君实乙巳 白川 典食直长
赵千龄 眉叟乙巳 延安 典书奉事
忠义 韩诇 彦悟丙午 书记直长
禹协 伯寅丁未 延安 典食参奉
进土 李祐 绥之戊申 延安 典食奉事
生员 朴鲁荣 吉初己酉 白川 参奉
张凤瑞 景仪己酉 白川 典书
赵光庭 应顺壬子 延安 书记参奉
进士 申汝翼 棐卿壬子 平山 典食奉学
幼学 李忱 汝诚壬子 延安 典食奉事
进士 赵光玹 季珍癸丑 海州 参奉
幼学 李辛甲 荩卿甲寅 书记参奉
尹兴门 致远甲寅 司果
进士 闵海 太㴠丙辰 白川 典食主簿
幼学 闵大翼 子文丁巳 延安 典食奉事
安应庆 吉伯丁巳 白川
李垍 汝固戊午 延安 典兵
韩应信 善直戊午 白川 典食参奉
姜应禧 季膺己未 白川 书记
张拣 君选己未 延安
进士 郑渭 希吕辛酉 海州 书记
金耈 应祈辛酉
辛庆孝 士述壬戌 白川 书记
幼学 宋廷琦 重望癸亥 延安 直长
参奉 吕应周 公望癸亥 凤山 典书参奉
进士 李德一 子精丁卯 典书
幼学 李㙲 汝厚戊辰 延安
金相天 悠甫己巳 延安 典书
李濬 冲彦庚午 书记参奉
安温 汝直庚午
进士 赵铎 大鸣庚午 白川 书记
承仕郞 权琦 邦宝乙巳 凤山 典食佥正
李璋 士珍甲辰 凤山 典兵参奉
进士 宣鹏翼 大举甲午 凤山 典书参奉

军官

前都事 金自献 仲忱辛丑 松都
前判官 申晟 明远癸亥 平山 判官
主簿 闵海寿 太叟庚申 延安 司议
前监察 张应箕 文叔戊申 凤山 府使
引仪 李贤 希圣庚申 白川 佥正
赵起宗 叔与甲子 延安
宣传官 沈伟 大而庚午
河淳 白川
前部将 郭秀民 子文丁巳 主簿
前参军 李宗星 文叔辛丑 延安 主簿
前监牧 韩祐 海州
奉事 刘逸 安仲庚戌 延安 主簿
边涑 深源庚申 白川 守门将
申秀贤 希圣癸丑 平山
李翼 云举庚申 延安 部将
朴彦忠 士信庚戌 延安 部将
及第 崔宗元 子厚甲子 延安 部将
李悌 汝顺甲子 延安 守门将
金得成 成之壬戌 延安 部将
卢应宗 瑞仲甲寅 延安 部将
朴应龙 云叟丙辰 海州
前内禁 朴伸 杨仲丙申 白川
李天寿 公叟庚戌
内禁卫 边胜龙 云瑞辛酉 白川
前司仆 崔武 健夫丙辰 凤山 司果
奉事 李大用 延安
田仁龙 云甫甲子 白川
司正 宋大洽 汝弼己巳 平山 司果
忠义 李喜 德一丙午 白川 参奉
梁护 彦保己巳
郑聃 海州
司勇 郑应龙 云老乙卯 海州
保人 沈庆祐 君吉癸卯 延安 司果
奉希文 孝叔戊申 白川 司正
李屹 卓而壬子 白川 司正
刘勉 汝成甲寅 延安 司正
兪琠 景美乙卯 延安 司正
边溶 子清己未 白川 司正
宋荣忠 汝直己未 平山 司猛
边濂 浩源庚申 白川 司正
洪琎 仲温庚申 延安 司正
蔡凖 精仲辛酉 海州 兼司仆
边滉 仲清甲子 白川 内禁
玄友益 伯希丙寅 延安 守门将
李齐白 景仙癸亥 海州 司正
徐琎 景之乙丑 延安 司正
司仆 赵孝秀 甲子 白川
定虏 河成龙 庚申 白川 司勇
内禁 安应国 白川
主簿 卢有命 延安
内禁卫 李元老 台叟戊申
奉事 崔泽 泽之乙巳 海州
及第 宋廷修 文望庚午 延安
参奉 赵洙 伯沼丁巳 白川 直长
前内禁 姜国衡 平甫壬子 白川
李彦雄 廷伟己酉 延安
忠义 李希健 健之乙亥 延安
及第 宋德荣 华叔己巳 延安 守门将
部将 李梦麟 应瑞己未
幼学 金裕 裕甫壬申 司直
兼司仆 文孝宗 源伯庚申 延安

白川别将

奉事 闵仁老 眉叟 佥正 军二百馀名
及第 赵应瑞 而庆 判官 军三百三十馀名
闲良 边濂 代引仪李贤 军三百馀名

军器监官

前内禁 郑忠国
幼学 奉尧臣 参奉
忠义 赵瑞龙
幼学 崔应云

收粮有司

幼学 李德春
李峻
奉希舜
忠义 李奉先
李秀根

延安别将

前佥使 宋德润 判官 军三百馀名
前万户 张应祺 白川郡守 军五百馀名

军器监官

别侍卫 田彭年
李暎

收粮有司

忠义 李希春
幼学 洪昱
录事 徐廓

平山别将

前判官 申晟 军一百三十馀名
前监察 金珷 军二百五十馀名
奉事 赵大宽 部将 军九十馀名
部将 李英 部将 军一百四十馀名
进士 李砥 代主簿柳璜 军一百馀名
前内禁 申皎 移属申庆昌 军二百馀名
幼学 李诲 移属申晟直长 军一百六十馀名
闲良 申庆昌 主簿 军六十馀名
申允贞 移属金珷参奉 军三十馀名
朱慎元 利属金岩参奉 军六十馀名
幼学 宋大洽 移属赵大宽 军五十馀名

收粮有司

幼学 李珌

海州别将

万户 张国柱 主簿 军一百馀名
县监 兪渊 代前内禁兪濂守
前监牧 韩祐 军一百七十馀名
前奉事 朴汝龙 东宫入卫 军一百五十馀名
奉事 吴定邦 身死代奉事崔泽 军七十馀名
及第 朴应龙 军三十馀名
忠义 郑聃 移属朴应龙 军三百十馀名
幼学 赵光玧 移属崔泽 军六十馀名

收粮有司

忠义 郑永庆 直长
幼学 李成春

凤山别将

前监察 张应箕 军二百馀名
奉事 李晟佑 部将 军二百八十馀名
保人 崔百立 奉事 军三百四十馀名
宋聃寿 部将 军一百十馀名
金锜 部将 军一百馀名
李世玑 部将 军一百五十馀名

文化别将

甲士 孙应老 部将 军四十馀名

载宁别将

主簿 尹龄 守门将 军五十馀名
引仪 申钦 属监司 军一百十馀名
奉事 崔永寿 属监司 军五十馀名
幼学 吴邦彦 东宫扈卫 军六十馀名
别侍卫 张命寿 军三十馀名
甲士 崔彦寿 军三十馀名

瑞兴别将

奉事 车杞 守门将 军三百九十馀名
忠义卫 赵洛 军六十馀名

殷栗别将

及第 金亮 部将 军三十馀名

信川别将

及第 崔源渭 属监司 军四十馀名

收粮有司

幼学 申择仁李文雄任德华申景祎朴郁宋秀张申景祺

新溪别将

前直长 崔洌 军四十馀名

松禾别将

保人 杨遇春 属本官 军四十馀名

长连别将

前万户 朴琇 主簿 军二十馀名

随陪

延安记官。车大春,洪大泳,李忠祚。白川记官。刘大春。

贡生

延安宋珍宋玖宋应河

两班

延安医生朴麟寿。假书员李光春。

都训导

延安甲士金应淑,黄一晔。

牙兵

延安记官车大楠。内禁严德年。保人康仁春。海州保人吴业,崔彦武。延安律生朴彦龙。日守李亿寿。京甲士金德润。延安私奴朴彦之。内奴田莫同。私奴车亿龙。内奴韩贵鹤,金守延。白川私奴郑希同。延安私奴兪石乙,无金。内奴金万守。白川内奴李应春。延安私奴金彦禄。平山私奴许勿丹。延安内奴李彦忠。官奴顺伊。代云五十同生伊。命仇知,亿守,㖝秋。皮匠德孙。冶匠介同。诸员李硕男。私奴大春。江阴私奴春伊。延安寺奴亿环,仲男,免乡,车得轮,李忠男。高阳庶孽严德男。载宁保人金彦祥,禹天国。校生朴尧民。私奴金千良。京寺奴李贵仁。曺奴崔介孙。海州记官赵希春。延安律生金极。书员金舜黄。私奴洪士忠。京保人金友秋。梁山良人辛洪世。

义兵约束八月初四日

一。临贼退北者。斩。

一。民间作弊者。斩。

一。违主将一时之令者。斩。

一。漏泄军几者。斩。

一。始约终背者。斩。

一。论赏时。射杀者为首。斩首者次。

一。得敌人财物者。无遗赏给事。

一。夺人之功者。虽有功。不赏事。

书状

黄海道招讨使时壬辰八月

万历二十年七月三十日。右承旨柳希霖成贴王世子下教内。国事板荡。至于此极。恢复之策。无与为济。常怀闷迫。今闻海州,延,安平,山白川居人等。多聚义兵。至于千馀。而愿得参议。以为领帅。玆授黄海道招讨使。倡义奋力。以图恢复事有教书状乙。臣在白川地祗受。臣虽无状。粗知事君之义。主辱臣死。事不辞难。第念空疏孱劣。最出群臣之下。招兵讨贼。臣岂堪当。承教涕泣。罔知攸措。臣自乱初。急于将母。流离海西。首尾三月。贼之声息。民之情伪。备尝闻见。愚下之民。幸国之祸。兵锋未及。望风迎贼。列城连陷。如入无人之境。守宰孤立。窜身无所。何暇鸠兵御敌乎。今则民心稍回。奋义效死者。间间有之。而无义叛国之徒。狃于媚贼。一动一静。无不漏通。江阴,海州,平山三邑。为贼窟穴。延,白相距。皆不满二息。义兵才合。贼辄突至。谋议未就。旋即崩溃。臣在白川。鸠合义兵仅四百。而其中难保者亦多有之。延安之众。亦不过二百馀人。平山海州之人。虽有慕义愿从者。时未受约束。兼且败亡之馀。公私军器。荡无馀储。新谷未登。兵食亦乏。形势若此。何以轻举。今玆贼变。前古未闻。客反为主。根据已久。可以计破。难以力胜。为今之计。务合人心。晓以忠义。磨以日月。使人人自奋。潜怀二心者。皆令回心内应。然后倭贼可破。恢复可期也。愿圣明勿责以小效。得以便宜从事。则臣当勉策驽钝。死而后已。道内守令。弃城逃避。丧乱之际。不可尽以王法绳之。姑令负罪自效可也。但武臣则虽有弓马之才。而失于抚绥。文荫则率多恇怯。而折冲非其所长。军民四散。漠然不应。其弊惟均。应变之策。不可胶守旧例。臣之愚意。文荫守令之邑。则以武臣差定助防将。武臣守令之邑。则以文官及儒生有才略者差定参谋官。相与协力。一以治民。一以御侮。艰危之日。权宜济事。似为便益。文武之士。避乱山林者。随材拔用。不患无人。如此等事。当与监司相议处置。而相住隔远。贼兵塞路。不得以时相通。策应事机。一日为急。率尔上闻。不胜惶恐之至云云。

仝月

道内贼情及待变节次。本月初八日。军官河淳赍去状启中。大槪陈达为白有在果。海州,江阴,黄州,凤山,牛峯等处留贼。或据坚城。或筑土城。皆怀整居之计。未见退走之形。出没邻邑。恣意焚荡。区区招募之卒。旋聚旋散。御敌无策。至为闷虑。南军数万。来住江华。为日已久。莫有渡江声援之计。未晓其意为白齐。臣与巡察使。皆有讨贼之责。凡干机务。所当相议处置。而各在一方。道路阻隔。号令列邑。意见不同。守令莫适所从。随机应变。间不容发。而文移往复。辄失事机。臣之愚意。黄州,凤山,载宁,安岳,信川,海州,康翎,瓮津,长渊,丰川,松禾,文化,殷栗,长连等各邑。巡察使主之。延安,白川,江阴,平山,牛峯,兔山,新溪,瑞兴,遂安,谷山,等各邑。招讨使主之。征兵御敌。文移机会等事。不相搀越。使列邑从一奉行。则事可得就。功可得成。似为便益为白齐。臣受此任之后。印信未到。文移列邑。无凭可验。事涉虚疏。某处印信。权宜使用为白良喩。诠次云云。

仝月

讨贼方急。而列邑陷没之馀。军粮军器战马。办出无路。民间不无私储。而未知酬赏之典。莫有愿纳者。臣之愚意。白米一斛,马一匹,弓一张以上。分等论赏。明立约条。榜示民间。则愿纳之人。必多有之。朝廷以十分参商。划即施行教矣。空名告身乙良置。量数成送为白良在等。随其功劳首级。旋即塡给。则赏不逾时。庶有激励之意为白齐。臣之招募白川义兵四百馀人。训炼奉事闵仁老,赵应瑞。闲良边濂等。定为别将。分统其众。延安义兵二百馀人。前佥使宋德润,前万户张应祺等定为别将。分统其众。昼夜操炼为白乎旀。黄州,凤山,安岳,载宁等官段。白川居权知正字金德𫍯。海州,平山,江阴,牛峯等官段。延安居生员赵光庭。遂安新溪兔山瑞兴等官段。白川居生员赵庭坚。康翎,瓮津,长渊,丰川等官段。白川居生员张凤瑞。文化,信川,松禾,长连,殷栗等官段。延安居幼学张拣。义兵招募官称号。持檄分送。大军四合。则馀孽庶可扫除是白齐。平山避乱前牧使禹俊民,延安居前郡守刘汉良,白川避乱尚衣院直长李继禄。臣矣从事官称号。带行为白置有良厼。诠次云云。

黄海道招讨使时九月

道内列邑。无不陷没。倭贼根据。四出钞掠。大小人民。举族逃窜。臣受此任。志切致讨为白乎矣。无可投足之地。延安一邑。贼退之后。城池粗完乙仍于。去八月二十二日。本府义兵五百馀名率良旀。入据空城。招集散亡。积谷缮兵。以图征讨之举为白如乎。同月二十七日。海州,江阴倭贼。无虑五千馀名。一时作贼。二十八日为始进逼城下。四面攻围。放炮叫噪之声。震动天地。昼夜拒守。器机未备。外援不至。人心懔懔。莫保朝夕。惟幸城中将士。竭力固守。登城之贼。争以木石击之。死者不知其数。贼势不支。本月初二日。始为退却。江阴了向归。孤城得免陷没。宝是天幸是白齐。我军力战。中铁丸身死者三十一人。至为矜恻。令所在官设祭致慰为白齐。所得倭物。牛马并三十馀首。长枪大剑并十馀柄。大小旗麾杂物。不可悉录。有功将士处。即时分给。以赏其劳为白齐。倭尸段。塡满壕堑为白乎矣。倭人封尸焚烧乙仍于。未暇斩馘。追击斩头四颗兺。割耳上送为白齐。今此得全。只赖将士之义勇。若与南军。共为猗角。内外合击。则殄歼馀贼。庶乎不难。而犯境之日。飞报请救为白乎矣。只隔一水相望之地。被围四日。略无声闻相及。金千镒,崔远等所为。莫测其意为白齐。有功将士。分等磨炼后录。军官训炼院奉事刘逸,幼学韩诇乙用良。驰启为白卧乎事是良厼。诠次云云。

仝月

招兵讨贼。今日急务是白乎等用良。权知校书馆正字金德𫍯等。分遣各邑。怀檄募兵为白如乎节。金德𫍯等牒呈内。各邑守令。亦义兵称号人等乙。视同仇雠。百般侵虐。至于妻子拘囚乱打。使已聚之兵。不得捕贼是如为卧乎所。当初贼变之时。道内守令。并只望风奔溃。弃城逃窜。使倭贼肆意焚荡。鱼肉生民。间有一二义士。不胜愤痛。与同志之人。倡义起兵。斩木赢粮。志欲讨贼。以护乡井。当此之时。谕以朝廷之意。在在招集。使自讨贼。劝赏随之。则精兵不劳而成籍。馀孽可以渐次剿除。机关甚重为白去乙。守令等亦不自反己。务踵前习。倡义讨贼之人乙。束为官军。侵辱于都将色吏之手。使不得成功。至为无状。本道观察使,兵使,防御使,助防将等处。将此辞意。各别下书。严敕列邑。勿使如前侵暴。俾遂倡义讨贼之心为白只为。诠次云云。

仝月

书状陪持人庆咏。还自行在所。以臣为工曹参议教旨乙。本月初八日。臣在延安府祗受。即行谢恩。仍伏念臣在变初。未及出城。追到松京。又值大驾西巡。不能执羁靮以从。退与臣弟开城府留守臣廷馨。留守旧都为白有如可。临津败溃之后。臣有七十老病偏母。适到丰德地为白有去乙。急于避乱。流离海西。盗贼塞路。奔问末由。西望龙湾。号恸欲绝为白如乎。不意圣恩宽大。𫓧钺不加。复还爵秩。感激流涕。罔知攸措为白齐。顷日海州之贼。大挫于延城。还到海州。焚荡官舍。毁破城郭。掳掠民畜。举其丑类。移住白川。与江阴之贼。形势相连。延城相去。不满二息。臣本书生。素昧方略。日与将士。誓心天地。死守孤城。啚报圣恩万一为白卧乎事。诠次云云。

黄海道招讨使时十一月

去九月二十二日。右副承旨成贴。卿以不教孤军。力守一城。能捍贼锋。卒全一邑城池。其功大矣。物情莫不称嗟云。玆加卿嘉善。卿其更加戮力。倡率义旅。进退剿贼事有旨书状乙。今月初八日。臣在延城府祗受。不胜感激屏营之至。罔知所措为白在果。第念臣本非统御之才。今此守城。只为坐镇人心而已。少无可纪之功为白去乙。滥受重加。至为未安为白齐。延安府使金大鼎段。守城之日。尽心防御。随机设策。卒全孤城。其功甚大为白去乙。独未霑恩命。莫知其故。乞回臣所受爵命。以授大鼎。以劝后人为白齐。参录一等者。无非功重之人是白在果。其中部将张应祺参奉睦孝范。纠合义旅。力主守城之议兺不喩。终始力战。乘机设策。皆出其手为白有去乙。功大赏小。众心缺然。朝廷以酌量施行为白只为。诠次云云。

黄海道招讨使时十二月

宣传官卢世俊赍来本月初二日同副承旨成贴秘密有旨状乙。本月十四日。臣在延安府祗受为白有齐。相考为白乎矣。天兵粮饷等事段。本道观察使柳永庆及调度使郑光绩等。专掌检督。急急措置是白在果。本道形势。与平壤以西一路不同。自黄州至江阴七站直路。贼徒分据要害。造筑窟栅。连亘不绝为白有去等。出站待候。决不可为是白沙馀良。近因唐兵支待。守令则分定差使员。军民则责办物目。官吏夤缘。侵责百端。仅聚军丁。日渐逃散。逐捕零贼。亦为不易。请兵天朝。本为讨贼。而天兵未到。邦本先溃。臣于此时。罔知攸措。窃伏惟念倭奴凶计不止。荐食我境。天朝过虑。常在代人受祸。虚声恐喝。已过半年。而不敢渡江。其情已可见矣。为今之计。莫若捐不急之官。除征敛之科。专为抚养战士。且战且守。得寸得尺。以渐恢复可也。昔越王句践。甲兵五千。栖于会稽。返国之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始雪会稽之耻。今之变故。未知与于越孰甚。而议者欲以败亡馀卒。汲汲决胜负于一战。臣恐知彼知己。恐不如此也。臣本不佞。区区收合馀烬。偶保一障。为众贼所指的。必欲报复而后已。今则上道贼将。多聚白川。孤城摧陷。不朝则夕。而军情溃散。外援无路。此生此日。更无报恩之地。死为厉鬼。以灭贼虏望良白去乎。诠次云云。

上世子宫书状招讨使时○壬辰十二月

十四日。左承旨成贴行下教内。当今事势。义兵官军。俱不可废。唯以协同讨贼为急而已。师兴之际。里闾骚然。自古通患。唯当申明纪律。检束节制而已。顷者朴承宗之行。以卿方守延安之城。与白川大敌相持。一投足之间。一城之安危系焉。纠合诸军。督战他处之贼。势所不暇。故只谕于观察使矣。且义兵之在延安城中者。则他将节制。自不可及。其他散处列邑。则监司以一道之主。视之若秦越。有妨事体。故使观察使与卿相议。驱策讨贼而已。非有他意于其间也。观卿书状。颇有未安之意。至辞巡察之任。殊非所望于卿者也。卿其安心治务。协心讨贼。以资重恢之业事有旨书状乙。本月二十一日。小人在延安府祗受。不胜惶恐。罔知攸措。当此待变方急之时。引嫌辞避。烦渎陈达。极知未安为白在果。小人请递巡察使。非但为义兵一事。夫人器相称。然后可无偾事之患。名实不背。然后庶免窃位之诮。小人愚迷孱劣。最出群臣之下。至于弓马韬钤。亦未尝学。不但如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已。则果合于方面重任乎。自入延城。缩头不出。道内贼势强弱。军民弊瘼。一向昧昧。则果副于巡察职名乎。至于大贼根据白川。已淹四朔。而只能逐捕零贼。不得举军扫荡。绳以军律。万死莫赎是白去等。巡察使重任乙。尤不可偃然自处兺不喩。两湖大道良中置。巡察使称号者。监司一人外。更无他员。本道县邑段。比诸道最小。今虽贼徒充满。而措捕之责。一巡察足以当之是白置。朝廷以更良议定小人乙。或仍招讨使旧号。或称延安守御使。则循名责实。死无所恨。区区情愿。实在于此。诠次转达。

仝月

本月十九日。都摠府都事柳挺立赍来延安城中犒军抚慰教书乙。小人在延安府祗受。即日颁布德音。遍谕满城军民。咸使闻知。同月二十五日。监司柳永庆。分定各官酒肉来到。与柳挺立同坐厅上。一一供馈。大小人民士女。莫不醉酒饱德。衔恩抚躬。感激罔措为白齐。窃伏惟念孤城获全。实赖国家洪福。将士虽有微劳。无非职分内事是白去乙。大朝给复一年。邸下又加慰抚。惟此一念。足以感悦人心。图回天意。恢复之期。实本于此。远近闻之。孰不耸动。伏愿邸下。益广此心。常如越句践之悬胆仰尝。卫文公之身衣大布。惟以抚养战士。不吝爵赏为务。则旬月之间。复齐七十馀城。虽不可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会稽之耻。庶可雪矣。抑有一说。古之中兴。在于得人。昭王委任乐毅而存燕。句践得一范蠡而呑吴。此已然之明鉴也。识时务在于俊杰。苟令中外诸臣。举尔所知。则策士奇才。岂无应时而出者乎。此则所当急急举行者也。且易之师,比二卦。备著莅众御将之道。孔明出师两表。恳述兴邦讨贼之义。令宫僚写进。清燕之暇。讽诵玩味。则亦存心出治之一助也。至于军不中制。任则不疑之语。寻常留念。则功可得成而士皆乐用矣。小人本以蒙学。加之乱离之中。心神耗丧。不能形诸文字。略抒管见。敢效一得。诠次转达。

状启

黄海道招讨使时癸巳二月

臣行到安岳郡。闻教坊鼓吹之声。怪问其由为白乎矣。天将回还时。黄州宴享所用女乐。惯习是如为白置有亦。今此国家再造。皆是天将之力。一路宴享。慰悦其心。固当无所不用其极是白在果。前此华使往来时。并只不用女乐兺不喩。乱亡之馀。大小人员。未备衣冠。草草相接之时。遽陈无用之女乐。不无取讥于华人。事体至为未安。如非出于朝廷命令是白去等。请令该曹参商禁断为白乎矣。女乐革废之议。自祖宗朝有之。旋废旋复。无益于治道。有伤于礼法。实为圣朝之一疵。今虽堇得还定。未可遽兴女乐。如此衒衒之辈。权宜革罢。使各邑诲淫之女。尽为南亩馌妇。似为便易是白置有良厼云云。

上世子宫状启招讨使时○壬辰十月

邸下既受恢复之责。则当以庙社未复。国耻未湔为念。视膳问安。未暇恤也。昔唐之玄宗。虽幸西蜀。而太子在于灵武。故得以克复两京。此已然之明鉴也。伏见京畿江华一府。乃前朝旧都。四面环海。真天险之固也。目今文武之士。多聚此地。都城逃难之人。接踵而至。日望移驾之期。而迄今不决。莫知其故。议者必以江都孤岛也。水寒则舟楫难通。兼且南有通津之贼。西有白川之贼。东有松京之贼。万一渡海。则声援莫及。闻其言则似是。而实则不然。今此倭贼。舍舟登陆。兵火之惨。未及于沿海一带。风高波悍。则水贼不足虑也。伏闻天兵十万。朝夕渡江。荡平之期。指日可待。倘或西京之贼。据城固守。师旅久淹。调发绎骚。北方之贼。逾岭继援。则前后路阻。邸下虽欲迁动。恐无及矣。封疆小臣。军国大事。非可预闻。而舆情闷郁。不敢容默。谨遣子中部参奉李濬。专此驰达。惶恐待罪为白卧乎事云云。

上世子宫状启十一月

平壤留贼。久稽天讨。继援贼徒。下来不绝。道内平山一路。蜂屯蚁聚。分据要害。当造筑城栅兺不喩。江阴白川贼窟良中。丑种滋添。延安,平山等地。逐日焚荡。杀掠之惨。近日尤甚乙仍于。凤山六别将所属义兵及载宁义兵等段。与防御使金敬老。把截凤山贼路。平山八别将所属义兵及端兴义兵段。与从事官金岩。把截平山,龙泉,江阴等处贼路。小人在延安城中。与府使金大鼎,白川郡守张应祺及两邑别将等。昼夜待变。以拒白川贼路为白卧乎等用良。远出迎驾不得。谨遣从事官正郞李庆涵军官训炼院奉事崔泽,申秀贤等。海州别将江阴县监兪渊平山别将部将李英所属义兵各五十名率领。中路扈卫次以。起送为白去乎。诠次云云。

牒关

呈分备边司招讨使时○壬辰十二月

为相考事节。到付司关内。盗贼遍满诸路。屠杀无已。我军虽昼夜血战。犹未能挫折。况相持玩愒。已过冬月。试思明春之事。将复如何。近闻白川之贼。多数出去。其势甚弱云。相机剿灭。正在此时。巡察使与观察使。从长相议。统督道内诸镇之军。观贼势难易。次第剿击。毋或暂尔延缓向事关是置有亦。相考为乎矣。白川贼将。亦顷日与平壤汉阳贼酋。会于松都。某事相议后。已还本处。贼倭十馀名。移向凤山。亦为还窟为有齐。大桥夜击之后。防备诸事。倍加措置。白川主山上。别筑烟台。环以木栅。多置戍卒。暂见我军入境。则夜举二烽。昼出烟气。开城松岳山。江阴桃叟山。次次相应。继援之贼。不日驰赴兺不喩。当此盛寒。临战之时。辄脱衣裙。赤脚跳跃。虽称畏寒。实则耐寒。而我军焚荡之馀。衣不蔽体。既无甲胄。又乏器械。何以当敌。且白川留贼。幷我国投入人。其数不下八千。而江阴留贼。亦一千四百馀名。通计几至万人。当职所属义兵。都数五千馀名。以凤山,瑞兴,平山等地伏兵计除。延安城中留防。不过三千馀人。延安官兵可用者。不满数百。众寡不敌。何以攻围。丰川,长渊,松禾,瓮津,康翎,江阴等官守令。精兵率领。同力剿捕事。约束已久。而监司或定差使员。或移送防御使处。或入守海州。动辄掣肘。举事不得。迁延玩愒。冬月已尽。通心切齿。欲死不能为齐。大抵此贼。非窃据一州一城之类。八道要害。尽被分占。器械钱谷。尽被掠夺。客反为主。声势甚张。堂堂天朝。亦不敢轻犯。专欲以金帛啖之。其意可知。古人云。十则围之。伍则攻之。又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百战百败。今日贼势。区区所见。督战未易。至为闷虑。文武大臣。各别择遣。善为措置。以期剿击为只为合行。

呈天将接伴使癸巳正月

为请移天兵。扫荡贼窟事。道内江阴,白川等地。倭贼据守。至今不退。此必积恶既久。以拂上帝好生之仁。欲假手于天将。自就灭亡也。乞一偏裨。领数千健卒。移向贼窟。则风驰霆击。师不淹期矣。当职所率兵力寡弱。惴惴莫敢婴锋。玆遣从事官军器寺判官赵宗男。冒犯前驱。恭俟,指挥为置有良厼合行。

关海西列邑壬辰八月

招讨使为差定事。道内倭贼根据。列邑陷没。望风投降者。比比有之。曾无一人倡义奋力。以讨贼为己任者。至以黄海一道。为叛贼之乡。羞入其境。噫。爱君忧国之心。人所同得。初虽怵于利害。丧失其良心。草莱之间。岂无怀忠奋义之士。扼腕投袂而起者。而寇贼横行。道路断绝。未知义将所在。莫有相应者尔。招兵讨贼。当职之责。延,白二邑。募义而从者。已至数千。奉行天讨。不患无人。尚虑奇才逸士。投窜海山之间。未能自奋。玆以差定义兵招募官。行到所属各邑。招集父老。谕以祸福。愿从之士。记其姓名。拔其中为众信服者。定为将。领来受约束。毋失事机向事。

各邑招募官

黄州,凤山,安岳,载宁。正字金德𫍯。

海州,平山,江阴,牛峯。生员赵光庭。

遂安,谷山,新溪,端兴,兔山。生员赵庭坚。

康翎,瓮津,长渊,丰川。生员张凤瑞。

文化,信川,松禾,长连,殷栗。幼学张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