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一至四百八十四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八十五至四百八十七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八十八至四百九十二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2.djvu/5

丽江府表                 

                     

大清一统志

 丽江府在云南省治西北一千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七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永

  北厅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怒夷界六百十五里南至大理府宾川州界二百三十五里北至𫎇畨界

  五十五里东南至永北厅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六百三十里东北至永北厅界

  四百八十里西北至西畨界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万一千七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汉越巂郡西徼地三国汉

 为建宁郡晋以后为宁州隋属巂州唐因之后入

  于蛮为越析诏唐书南蛮传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南诏一曰越析诏又越析诏

  居故越析州南诏𫎇氏置丽水节度宋时磨些蛮据此

   元初击降之元史地理志丽江路两汉至隋唐皆为越巂郡西徼地昔磨蛮些蛮居之

   遂为越析诏二部皆乌蛮种居铁桥贞元中其地归南诏元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沙江济磨些负

   固不服四年春平之明统志宋时为磨些蛮酋蒙错错所据置察罕章管民官

   至元八年改为宣慰司十三年改置丽江路军民

  总管府二十二年府废更立宣抚司元史地理志于通安巨津

   之间立宣抚司隶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改丽江土府

   三十年改为丽江军民府隶云南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顺治十六年仍改丽江土府雍正元年

   土官设知府属云南省今领州二县一旧有土官木氏世袭

   知府雍正元年降袭通判乾隆三十五年设丽江首县又改鹤庆府为州并所领劎川州俱归府辖

  丽江县附郭东西距七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永北厅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怒夷

  界六百十五里南至鹤庆州界四十五里北至中甸界五十五里东南至鹤庆州界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六百三十里东北至永北厅界四百五十里西北至维西界四百五十里

   本朝乾隆三十五年置鹤庆州在府东南三百五十五里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一百

  七十里东至永北厅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剑川州界九十里南至大理府宾川州界一百二十里北

  至丽江县界五十里东南至永北厅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大理府浪穹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

  永北厅界四百八十里西北至剑川州界一百十五里汉益州郡地后汉改属永昌郡三国汉属建

  宁郡唐初为越析诏地贞观二十三年属南诏𫎇氏太和时𫎇氏置谋统部后为郑买嗣所夺后唐

  据于杨干真后晋归于段思平宋世因之元𥘉内附置鹤州属大理万户府至元二十三年置鹤庆

  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明洪武中改为鹤庆府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五年改为州属丽江府

  剑川州在府城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鹤庆州界四十里

  西至丽江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大理府浪穹县界一百九十里北至丽江县界五十里东南至鹤

  庆州界四十里西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丽江县界二十里西北至丽江县界

  五十五里汉益州郡地唐时为罗鲁城又名剑川显庆初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走保剑川更称剑

  浪治后为南诏所并置剑川节度宋段氏时改为义督睑元初置义督千户至元中改为剑川县属

  鹤庆路明洪武十七年升为州属鹤庆府 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五年属丽江府中甸同

  知在府北五十五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六十四里东至丽江县界二百三十里西

  至维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丽江县界二百八十四里北至四川里塘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丽江

  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维西界二百一十里东北至里塘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维西界一百四

  十里本唐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元为丽江路地明为丽江府地 本朝因之吴逆之变以地与达赖

  喇嘛雍正五年来属移剑川州判驻防其乾隆五十一年改同知仍隶丽江府维西通

  判在府西北五十七里东西距一千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五里东至丽江县七十里西

  至川藏擦瓦冈界一千八十里南至丽江县界二十五里北至中甸界三百一十里东南至丽江县

  界七十里西南至丽江县界七十里东北至中甸界三百二十里西北至川藏界七百二十里本唐

  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元为丽江路地明为丽江府地 本朝因之呉逆之变以地与达赖喇嘛雍正

  五年来属移鹤庆府通判驻防其地乾隆三十五年鹤庆改州通判亦属丽江仍驻维西

 ︹形𫝑︺横连千里雄据九睒明统天堑则金沙黒水地

  利则铁桥石门内固大理外控番戎山川明秀

  险阻足据旧鹤庆府志金华为镇剑水为带左锁石关

  右截江嘴剑川州志

 ︹风俗︺衣同汉制俗不颒泽板屋不陶焚骨不葬带刀

  为饰服食俭约明通士习雅饬民风淳朴旧郡

 ︹城池︺丽江府城周四里门五 本朝雍正元年筑乾隆十六年鹤庆州城

  周四里有奇门四濠深五尺明洪武十五年因旧址筑永乐中甃以砖 本朝康熙中修雍正七年

  乾隆十六年累修剑川州城周三里门四池深五又明洪武中筑崇祯中甃以砖 本

  朝康熙中修雍正七乾隆十九年累修中甸城周二里门四 本朝雍正六年筑乾隆二

  十四年修又有阿敦子浪沧江其宗喇普奔子栏格等四土城俱雍正八年筑设兵驻防雄西

  城周二里有奇门四本朝雍正六年

 ︹学校︺丽江府学在府治北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建于府治东雍正三年改迁今地入

  学额数八名丽江县学在县治 本朝乾隆三十五年建入学额数七名鹤庆

  州学在州治南旧为府学明正徳十一年建崇祯四年重建 夲朝康熙雍正中累修乾隆三

  十五年改为州学入学额数二十名劎川州学在州治南明洪武二十三年建 本朝康

  熙中重修乾隆十一年移建城外西北隅入学额数二十名雪山书院在府治 本朝

  乾隆二年府管学宣修玉河书院在府治西 本乾隆四年复性书院

  在鹤庆州治南明隆庆间建金华书院在剑川州西门外金华山明隆庆间建

 ︹户口︺原额人丁共二千三百四十四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三十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九名口计五万

  五千二百四十九户又屯民男妇大小共三万三千二百七十七名口计五千八百五十八户

 ︹田赋︺田地四千四百九十五顷六十五亩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六千六百三十两一钱六分米一

  万二千七百六十八石八斗七井四合五勺

 ︹山川︺东山在丽江县东二十里一名呉烈山峰峦起伏环拱郡治通志有呉烈山神祠在东山

   阿那山在县境废宝山州南二十五里上有阿那和故寨又州北八十里有珊兰阁山

   三台山在县南十五里三峰耸秀为郡之案山马左墅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土

   人常为牧地珊碧外龙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孤峰耸翠多产箭竹雪盘山

   在县西南旧兰州南十里四时常有积雪老君山在县境旧兰州西北二十里古名如刺钧

   山顶有深潭五所土人常放𣯛牛于此谓之牧牛山旧志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一名罗钧山自番

   界来亘四百馀里金沙环其左澜沧绕其右世传老君修丹于此山顶丹灶尚存又有梓潼遗笔在

   岩上乃化书春光泄柳条之句山上有龙潭凡九十犯之风雨辄至福源山在县境旧兰州

   北延亘东南五十馀里黄山在县西峰峦秀美缀若联珠为郡右翼民居市肆环绕其下中

   通二衢为中甸维西要路𧰼山在县西北五里形如伏象山下有泉府志即鹤庆州𣻌共江源

   雪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明杨慎云南山川志一名玉龙山条冈百里岿嵬十峰上挿云霄

  下临丽水山巅积雪经夏不消岩崖涧谷清泉飞流𫎇氏异牟寻封为北岳滇载记一名耸雪山其

  山九峰积雪四时玉立万仭千里望之若在咫尺图说遥望之若与蜀松州诸山相接或谓之雪岭

  唐贞元中韦皋约云南共袭吐蕃驱之云岭之外盖即雪岭外也通志雪山两崖壁立金沙江贯其

  花马山在县境旧巨津州东南一百五十里崖壁上有石色斑斓𩔖花马因名昔磨些

  诏自名其国为花马本此通志元世祖灭大理时三睒土酋麦良内附破铁桥之花马国以功授职

  即此又金马山在州东北二十里有石五色状如马汉薮山在县境旧巨津州西北二百八

  十里高万仭上有三湖各寛五亩深不可测果铺山在县境旧临西县西今入番界

  顶山在鹤庆州东十七里明统志峰峦起伏南接龙珠山北扺丽江界下有五泉可以溉田府

  志一名石瑶山高三十馀里远瞰洱水顶有佛寺郡人于三有望日投弓矢祈嗣月山

  庆州东南二十里积石围绕形如半月又十里为龙华山林壑深秀石泉迸冽上多梵字一郡之胜

   𧰼眠山在鹤庆州南二十五里有石穴百馀潜泄𣻌共之水入金沙江龙珠山

   在鹤庆州南二十五里明统志前耸后平下有石穴漾共江过焉每岁四月郡人祀之以禳水灾俗

   传昔有龙吸珠于此因名龙珠山 按是山疑即象眠山之连麓而异名者豸角山

   庆州南二十五里以形似故名桃树江出其下山峰突起建塔于上天马山在鹤庆州南三

   十里其状如马半子山在鹤庆州南一百二十里产矿山北有泉自大凹中石床下涌出伏

   流半里许出为二流民甚利之谓之仙女井方丈山在鹤庆州南一百二十里巍然峻㧞

   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测水滴岩下若金石音𫎇氏𤥨观音像于壁故又名观音山南诏名山十

   七此其一也南接㸃苍去大理府浪穹县四十里朝霞山在鹤庆州西南十里常有霞笼

   其顶又西南十里有宣化山又西南二里有马耳山佛光寨山在鹤庆州西南一百二十

   里昔普颜笃作乱据此覆釡山在鹤庆州西五里为州镇山形如覆釡峰峦秀㧞南北诸

  山皆拱翼之又有金灯山在覆釡下亦名秀台山其相抱者曰仰止山逢密山在鹤庆州

  西二十五里三峰入云中有青元洞石孔玲珑伏流相接颇称奇境每岁六月六日逰人燃松炬而

  入乃穷其胜拱面山在鹤庆州西北五里高百仭一峰耸秀拱向州治林蛮环映山多白

  石莹然如雪又西北二里有石寨山四面皆险顶稍平汤干山在鹤庆州北三十里产紫

  青崖山在剑川州东十五里上产青石状如翠屏金山在剑川州南有二山并峙

  一赤色如金一白色如银谓之金山银渡相传其地不可耕夜合山在剑川州南二十里

  形如卧牛剑湖绕山麓而出石宝山在剑川州南五十里层峦峭壁上有石坪方数十亩

  昔为高僧养道之所中有罗汉迹州志山在州西南二十里有石自然具佛座狮象钟鼓之形梵刹

  凌空花木丛匝最为奇境明李元阳有游石宝山记中山州志在石宝山南一里岩石壁立鑴

  梵像数百庄严经久不变谓之中山石佛旁有石如群蛙俗呼为听法蛙又有峻崖名金栖鸡在中

  山南二里石面有巨人掌迹其火如箕金华山在剑川州西一里山脉自番界罗均山来

  延亘四十馀里山顶常有紫气如金为一州之镇剑和山在剑川州西四里山形如剑

  石罗摩山在剑川州东北七十里峰高百馀丈屹立如巨人状又名将军山白芝

  山在维西通判治西北四百二十里冬春积雪梭石坡山在维西通判治北三百馀

  里乱石如梭南松岭在鹤庆州南二十里锺贤岭在剑川州南六里与金华山峰

  峦相土冈在鹤庆州西南十八里南冈在剑川州南二十五里一名羊鼻山俗谓

  㸃苍山落足于此又有石明月在州南一百三十里崖壁上有白石如轮田间水映皎(⿱艹石)明月

  壁峰在鹤庆州东十里群峰秀异七坪峰在鹤庆州南七十里通志在龙珠山东南

  笔架峰在鹤庆州东北二十里三峰并峙中峰特出如笔架大孟岩在鹤庆州东南

  一百三十里石壁横亘三十馀里形如城郭上多古树幽禽其相近又有炼场岩岩石叠架数十仭

  大成坡在鹤庆州东南六十八里顶有泉深广尺许不溢不涸谓之一碗水其西又有小成

  坡为旧顺州及大理府并永北厅之孔道金斗坡在鹤庆州西南五十里下有银泉

  沧江在丽江县西南三百里明统志源出吐蕃嵯和歌甸流经旧兰州西北三十里李元阳黒

  水考禹贡导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陇蜀之水无入于南海惟滇之澜沧江潞江二水皆由吐蕃

  西北东与雍州相连接其水皆入南海然潞江西南流蜿蜒缅中内外皆夷于梁州境若不相属惟

  澜沧由西北迤𨓦向东南徘徊云南郡县之界至交趾入海今水内皆为汉人水外则为夷缅禹之

  所导于以分别梁州界者惟澜沧之水足以当之元史至元八年大理劝农官张立道使交趾并黒

  水跨云南以至其国此亦一证陇蜀滇三方鼎立雍以黒水为西界对西河而言也梁以黒水为南

  界又对华阳而言也惟三危之山不可考耳禹贡锥指澜沧居河源之东黒水自三危而南则必入

  于河矣安能越河而南与澜沧相接以入南海澜沧非雍州黒水之下流甚明滇志澜沧江源出嵯

  和歌甸之鹿石山一名鹿沧江亦曰浪沧江亦作澜沧水南入大理府云龙州界 按与图源出西

  二十二度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土名苦克噶巴阿林之东北卓尔长阿林之西二源合而东南流会

  诸水经𫎇番怒界入府境你那山西又南经树苗汛小甸塘上江汛西怒江在县西通志源

  出西域经怒夷地故曰怒江入府境西讹为潞江又南经野人界入永昌府境 按舆图源出西二

  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二度之布喀鄂模番中大泽也西北流折而东南连汇为泽东南流会诸水

  经数千里从怒夷界流入府境金沙江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源出吐蕃界自旧巨津州流

  入府境环府境三面流入废宝山州境绕而南入鹤庆州界即古若水也又名神川山海经南海之

  内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水经注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黒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

  故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唐书南蛮传贞元九年南诏异牟寻大破吐蕃于神川遂断铁

  桥又吐蕃破麟州韦率督诸将分道出或经神川纳川元史地理志丽江路因江为名谓金沙江出

  沙金故云源出吐蕃界今丽江即古丽水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沙江济明统志古名丽水源出吐

  蕃犁石下名犁水流经巨津通安宝山三州明张机金沙江源流考金沙源出吐蕃共陇川犁牛石

  下谓之犁牛河即古丽水其流经吐蕃铁桥城东经丽江府巨津宝山二州又东经鹤庆永北姚安

  又自武定州北界经犁溪州𫎇氏僭封四渎之一即此 按舆图金沙江源最远其地在西二十七

  度半北极出地三十五度零土名勒冩乌蓝打普苏阿林东麓东南流会诸水经𫎇番界入府境西

  北边界之塔城关东又东南经巨甸汛东又东南经桥头汛北又南经石鼓汛北又东北经石门关

  阿喜汛北又东北绕雪山北麓而东南流又南经府境东东北受无量河水又南流入鹤庆界其源

  较黄河源所出又远过之漾共江在鹤庆州东五里源出丽江府南界流经剑川州东南至

  龙珠山入石穴复出注金沙江通志一名鹤川阔十馀丈自丽江之清溪入州东北盘折五十馀里

  溪流众水趋赴于此其自西北来会者曰石洱河自东北来会者曰大水𣻌泉自西来会者曰落钟

   河长康河温水河银河桃树河至象眠山麓群峰环合潴而为湖名𣻌共湖入石穴中伏流三里而

   出名腰江东流入金沙江长康河在鹤庆州南十里源出城西黒龙潭州南田多资灌溉册

   说在城西南黒泥哨南至长康里名长康河东流注𣻌共江温水河在鹤庆州南十五里

   源出宣化山麓合州东南三庄河入𣻌共江南供河在鹤庆州南二十里一名银泉发源

   金斗坡濒河为大沟引水而北者四引水而南者二谓之南供渠溉田数万亦东流入𣻌共江

   木箐河在鹤庆州南一百十里源出马耳山流入金沙江落钟河在鹤庆州西南

   五里源出朝霞山之龙湫截官道而东上有落钟桥相传唐时有僧自叶榆舁所铸元化寺钟归及

   桥钟坠水中取之不𫉬因名桃树河在鹤庆州西南二十五里源出豸角山流入南山岩

   穴中居民引水溉田谓之桃树渠𮗚音山河在鹤庆州西南一百里源出黒泥山神二

   哨入大理府浪穹县会安河石洱河在鹤庆州西北十里册说源出石寨山会白龙潭水

  为石洱河大桥头河在剑川州东二里即古之合惠尾江亦曰黒惠江南入剑湖遇潦泛

  桃羌河在剑川州南三十里东南流入于漾濞江沙溪河在剑川州南六十里

  源自剑湖流出南流㑹弥沙浪河弥沙浪河在剑川州南一百里白水场与剑湖水汇

  而南流入大理府浪穹县界老君潭水在县境旧兰州西北老君山下其水流入鹤庆

  州剑川州境注于剑湖春水有四一在鹤庆州东七里石朵河自石板中出一在鹤庆州东

  南三十里龙珠山麓一在鹤庆州南观音山东南十里石碑坪一在剑川州南七十里沙鸡村每春

  水盛有硫黄气郡人于二三月间和盐梅椒叶饮之谓能袪疾鹦哥水在鹤庆州东南七十

  里水自石崖注下常有鹦鹉悬崖仰饮故名崖场水在剑川州西一里源出老君山流入

  剑川湖在剑川州南五里亦名东湖周广六十里尾绕罗鲁城流为𣻌濞江亦曰濞溪

  江俗呼为海子岁办鱼课州志剑川在州南十五里即剑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故名西

  湖在剑川州西一里金华山麓秋水时与东湖相连至冬水落民始播种下流入大理府浪穹县

  罗牧社海在鹤庆州西十里观音山西周𮞉八里旧有鱼课隶剑川州河泊所

  溪在丽江县东南即𣻌共江之上源也有二源一出东山一出雪山至县东东图里合流绕县治

  南灌溉甚溥册说清溪源出雪山会清源渠象二水流入鹤庆州界为𣻌共江白石溪

  境旧兰州南中多白石下流入澜沧江 按舆图有工江即澜沧支水自风罗山东流折而南经工

  江汛西又南经河西汛西北又东南经汛东有麦鸡河自东来注之又东南经通甸西北又东南经

  分江塘西又西南经旧兰州东南有水自兰州南东经之又南有磨刀河自东来注之又南为白石

  江又南经弥沙井西又东南与濞水合旧志新通志俱未载龙潭在县西南十里广数亩深

  不可测四畔草结如葑牌履及一方三方皆动人或近之风雨辄起大水潭在鹤庆州东九

  里一名大水漾泉出东山麓周二百馀丈溉田甚溥龙潭在鹤庆州者十有五其流入𣻌共江

  者曰黒龙青龙白龙西龙龙宝吸钟石朵香米北𣻌柳树又曰小柳南曰赤土和曰宣化流入金沙

  江者曰龙公渟蓄极深者曰大龙皆随地衍注民田赖之在剑川州境者有九曰老君曰易堤坪曰

  仙女炼曰隔渼曰建和曰白难陀俱流入剑湖曰花丛曰白龙曰青龙俱流入湖尾诸葛池

  在剑川州北四里相传诸葛亮南征饮马于此石菜渠在剑川州南灌溉甚溥又有连汉墩

  甸和头二水塘俱潴水溉田温泉在废通安州南八十里地名阿失村水沸如汤春冬可浴

  苦泉有二一出吴烈山涧内一出鹤庆州南刺沙村味皆微苦饮之谓能除疾诸葛泉

  在鹤庆州南一百四十里罗陋村相传诸葛亮驻师之地泉均二流甚为民利白石渼泉

  在鹤庆州东北十里又小柳场泉在东北十五里西墩泉在东北三十五里温泉在鹤庆州

  有三一在炼场岩一在观音山一在观音山驿南在劎川州者亦有三一在州南三里一在州南百

  里一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浴之可以疗疾灵泉在劎川州南五十里出石宝山顶石崖中甚寒

  冽不涸不盈每春游人饮之谓可愈疾龙马井在鹤庆州东南一百里水甘冽又城西南

  八里有菩提井城南一百三十里有仙女井丽江盐井在丽江县境有盐课大使驻此

  弥沙盐井在劎川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有盐课大使驻此又桥后盐井在州西南一百四

  十里旧设盐课大使今裁

 ︹古迹︺剑川故城在剑川州境元史地理志剑川县治在剑川湖西夷云罗鲁城按唐史南

  诏有六节度剑川其一也初𫎇氏未合六诏时有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遂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

  中南诏击破之夺剑共诸川地其酋徒居剑睒西北四百里号剑羌至假氏改剑川为义督睑宪宗

  四年内附七年立义督千户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剑川县隶鹤州明卫炳州治记元初高氏请剑

  川为县今柳龙充即其治元季土酋杨庆要于云南梁王以县为州洪武十四年戡定云南沿旧为

  县未几普颜都旅拒庆弟杨奴潜诣军门款附因命知州事而剑川还复为州即上登之广明寺为

  治寻又创治于下登罗鲁城背山阻水险僻湫隘遂负固以起妄图克平后仍于广明寺设州二十

  三年州判赵彦良迁治于柳龙充始复旧制州志罗鲁城在州南十五里唐时有此城即瓦窑村址

  罗鲁蛮云海也铁桥城在丽江县西北旧巨津州北一百三十里铁桥南唐书天宝初南诏

  叛唐于磨些九睒地置铁桥跨金沙江以通吐蕃来往之道贞元十年异牟寻归唐袭破吐蕃铁桥

  十六城十五年吐蕃袭南诏分军屯铁桥南诏毒其水人畜多死元史地理志磨些二部皆乌蛮种

  居铁桥明统志铁桥之建或云吐蕃或云隋史万岁及苏荣或云南诏阁罗鳯异牟寻归唐时断之

  以绝吐蕃其处有铁桥城吐蕃尝置铁桥节度于此府志桥所跨处穴石锢铁为之冬月水清犹见

  铁环在马城在铁桥南吐蕃十六城之一今遗址尚存望徳城在剑川州南三里周五百

  丈假氏所筑今为民居名水寨村又东北六十里有达子城即𫎇古入大理驻师处通安故

  州今府治元置属丽江路元史地理志通安州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睒仆繲蛮所居其

  后磨些蛮叶古乍夺而有之世隶大理宪宗三年其二十三世孙麦良内附中统四年以麦良为察

  罕章管民官至元九年其子麦兀袭父职十四年改三睒为通安州通志今府治在大研厢明洪武

  十六年土知府木得修建 本朝省通安州入府宝山故州在县东二百四十五里元

  置属丽江路元史地理志宝山州在雪山之东丽江西来环带三面昔磨些蛮居之其先自楼头徙

  居此二十馀世元世祖征大理自卡头济江由罗邦至罗寺围大匮等寨其酋内附名其寨曰察罕

  和罗噶至元十四年以大匮等七处立宝山县十六年升为州明统志唐时磨些蛮兄弟七人据七

  寨曰大匮曰罗邦曰罗寺曰碍场曰卡头场曰当波罗场曰当将郎俱在宝山州境府志元初内附

  后改州明因之 本朝省入府 和罗噶旧作忽鲁罕今改正故兰州在县西南三百六十

  里元置属丽江路元史地理志兰州在兰沧水之东汉永平中始通博南山道渡兰沧水置博南县

  唐为卢鹿蛮部至假氏时置兰溪郡隶大理元宪宗四年内附隶察罕章管民官至元十二年改兰

  州明统志唐时獹蛮所居名罗眉州阁罗凤尝徙之于鄯阐阳城堡宋时假氏以董庆者治之后有

  周姓者强盛遂与董分为二部以江为限洪武十五年尝改属鹤庆后仍属丽江府在府西三百六

  十里 本朝省入府巨津故州在县西北三百里元置属丽江路元史地理志巨津州昔

  名罗波九睒北接三川铁桥西邻吐蕃按唐书南诏居铁桥之南西北与吐蕃接今州境实大理西

  北陬要害地磨些大酋世居之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四年于九睒立巨津州葢以铁桥自昔为南

  诏吐蕃交会之大津渡故名府志古西番地唐时为罗波九睒朴獹二蛮所居后磨些蛮夺其地南

  诏又并之属丽水节度元初内附后改置州明因之 本朝省入府废副州在鹤庆州境元

  置明初省明统志府境有废副州及废水按州二州皆元置而元志不载临西废县

  西北元至元十四年置属巨津州明洪武中改属丽江府正统中废废鹤庆所在鹤庆州

  北明洪武二十年建隶大理卫 本朝康熙五年裁今州北门月城即旧守御所松桂营

  在鹤庆州南六十里明傅友德征佛光寨驻兵于此白马寨在县西北明统志在巨津州南

  二里唐姐羌白马氏之裔居此清凉阁在鹤庆州南一里阁下有池中垒石山前架小桥

  清虚阁在鹤庆州北八里明知府马卿建知府吴堂记阁跨白龙祠山麓山亘数十里最高

  一峰名金山项下流泉注汇为白龙潭阁面东侵水潭二丈许左洲右石象跪石在鹤庆州

  北八里石如狼牙相传元世祖自丽江石关乘一白象至此象跪不行故名

 ︹关隘︺丘塘关在丽江县旧宝山州境一作泥塘关通志在府城西二十里郡之门户又有把

  塘关在巨津州北境俱与𫎇番分界石门关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唐书韦皋传贞元九年

  遣幕府崔佐时由石门趋云南复通石门南道明统志傅友德略定丽江破石门关明史洪武十八

  年巨津州土酋河奴聪叛袭劫石门关吉安侯陆仲享讨之复其关二十四年木𥘉守巨津州石门

  关与西番接境既袭职无守之者沐英请以初之弟亏为千夫长戍守从之通志明洪武十七年

  巡司守御今裁雪山门关在县北明统志在巨津州东北旧名越灭根𨵿当吐蕃磨些之

  界极为险峻宣化关在鹤庆州南二十里宣化山上旧有巡司今裁观音山关

  在鹤庆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初置巡司今裁在城驿在鹤庆州南明洪武十五年设土驿

  丞今

 ︹津梁︺东圆桥在丽江县东南五里跨清溪上以石为之万钧桥在县南三里

  山桥在鹤庆州东五里又东十里为火龙潭桥金灯桥在鹤庆州东南二十里

  鳌桥在鹤庆州南一里又里许为新生桥又南有迎贵桥又州南五里有落钟桥跨落钟河

  鹤川桥在鹤庆州南十里地名长康里为往来通衢又南四里为石固桥又南有永济桥又

  有济川桥又南二十五里有通济桥天生桥在鹤庆州南一百二十里又南五里为观音山

  镇远桥在鹤庆州西门外又西四十里为清水江桥周官屯桥在鹤庆州

  北七里又北八里有象跪石桥又逢密桥在州西三十里劝农桥在剑川州东一里又东二

  里有平济桥罗城桥在剑川州南十五里又南十里为桃羌桥跨桃羌河柳色桥

  在剑川州北半里相近者为岩江头桥颠场头桥在剑川州北十五里达府城

 ︹堤堰︺龙宝堤在鹤庆州境龙宝潭下周四百馀丈西墩泉堤在鹤庆州境

  柳场坝在鹤庆州境老君水坝在剑川州西旧有上下二坝今废

 ︹陵墓︺︹明︺段高选墓在剑川州西门外杨朝栋墓在剑川州石龙山西南三

  

 ︹祠庙︺北岳庙在丽江县西北二十里雪山麓相传昔有人于山中得异石负而归至此少憩

  重不可举乡人神之为立异石祠及封山为北岳以此石为岳神元世祖封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

  景帝至今祀之颍川侯庙在鹤庆州南松桂营祀明傅友德水洞祠在鹤庆州

  南象眠山下西龙潭祠在鹤庆州西又龙宝黒龙白龙诸潭皆有祠武侯祠

  在剑川州北昭忠祠在剑川州西门明万历间敕建祀段高选又丽江县昭忠祠 本朝

  嘉庆八年建

 ︹寺观︺福国寺在丽江县西北雪山西南麓旧名解脱林明天启时赐此名龙华寺

  在鹤庆州东南十八里元至正中建元化寺在鹤庆州西南半里昔𫎇氏因梵僧啒哆卓锡

  通水遂建此寺兰若寺在鹤庆州境观音山驿西南三里中有石洞极深飞泉瀑布

  龙寺在剑川州南五里石壁之上有生成观音像广明寺在剑川州南十里蒙氏时

  太元宫在鹤庆州南明隆庆间建规制宏敞藻绘奇丽为州境寺观之最积庆

  观在剑川州西南三里明洪武间建万松观在剑川州西二里

 ︹名宦︺︹元︺章吉特穆尔丽江人从世祖征大理屡战有功赐名章吉特穆尔任北胜府

  知府兼管丽江宣抚司事民夷咸服焉 章吉特穆尔旧作章吉帖木今改正麦良父宗见人

  物良附元世祖为察罕章管民官擒段兴智功列乌哩特哈达之右以副元帅佩虎符镇磨些又破

  铁桥城花马国加授银印为提调诸路统军司 乌哩特哈达旧作兀良合台今改正︹明︺阿

  得元时丽江宣抚司副洪武十五年兵下云南率众归附改姓木十六年开设府治授丽江知府

  本年两番劫澜沧江得引兵却之又破石门关寨授世袭土知府又从征巨津擒阿奴聪于吐蕃斩

  伪元帅朱保得死子初袭从征麓川有功高赐鹤庆人仕元为义兵万户洪武中率众来归招

  安助饷授通安州同知世袭罗克兰州人仕元为万户洪武中率众来归以军功授兰州土

  知州其孙罗牙从木初征伯刀干孟亦著军功陈敬盐城人洪武中署剑川州事邻冦来攻力

  林遒节莆田人历官泸州知州正统间鹤庆土知府高伦暴虐靖远伯王骥奏革之荐

  遒节为流官知府抚蛮民有恩坛庙驿铺多所修建胡信丹徒人正统间知鹤庆府耿介清俭

  有兴学造士之功王珉钱塘人景泰中知鹤庆府凡三载有麦秀两歧之瑞刘让

  人宏治中知剑川州能除民害民颂其德刘珏内江人正德间知鹤庆府岁凶盗起捐金设赈

  以活饥民群盗解散马卿林县人嘉靖间知鹤庆府筑堤防兴水利与诸生讲学多所造就

  姚大英乌撒人以永昌府推官摄鹤庆府事几二年清介不染毁淫祠清吏弊及去士民泣

  送有至数百里外者方启念巴陵人嘉靖中知剑川州恤民疾苦有恺悌声越民牧

  贵州人嘉靖间授剑川知州居官有善政百废具举去任日民咸思之木増阿得八世孙万

  历间袭丽江知府值北胜州构乱増以兵擒首逆高兰三殿鼎建输金助工増陈十事下部议可朝

  廷嘉其忠诚特加参政秩给诰命祁汝东山阴人万历中知鹤庆府先是北衙矿课累及

  里甲会恤使江盈科至汝东极力详请蠲免民赖休息余廷槚鄞县人知鹤庆府兴利除

  害严戢吏胥初至见民间争讼猥细不情以片言麾之久之民悟讼息李光芬忠州人万

  历间任顺州知州创州城社学垦田增赋陈开泰广东人任鹤庆府值岁饥赈粥全活无算

  罢耗羡绝请托百废具举

 ︹本朝︺孔兴询山东曲阜人康熙三十六年通判府事时学校未设兴询力请开学造士捐俸

  创建学宫化导夷民咸知诗康熙五十五年入祀名宦金培生襄平人康熙间知鹤庆府

  事问民疾苦凡地方旱涝宣泄之利身亲任之设义学十馀所教习生童在任三年奸民敛手折狱

  不冤士民思慕之

 ︹人物︺︹元︺麦宗通安州磨些人生七岁即知文字及长凡吐蕃白蛮诸种皆有书契无不通晓

  旁及鸣禽亦解其语葢介葛卢之流也相传曾入玉龙山饮盎浆遂得夙慧蛮中称为异人

  惠直鹤庆人为本路总管有德行众所爱戴︹明︺赵和字达道鹤庆人以贡生任铜仁

  训导以孝弟教人人信爱之丁内外艰当别𥙷铜仁诸生两次乞还旧任俱报可致仕归生徒遮

  泣送后学道胡贵时榜其行于明伦堂子子僖由举人训导临安人皆重其模范超迁南阳府同知

  入两地祠祀著有碧莎蛙鸣二集李继儿鹤庆前所百户正统中从征麓川力战死子辕

  痛父死𡚒入贼营亦死靖远伯王骥以事闻诏遣官谕祭赠继儿武略将军副千户辕忠显校尉管

  军千户镇抚仍录其子孙优加赏赉张勉字希安剑川人宏治中任黔江知县有胆略至未匝

  月平巨寇又请于上官止督运民赖以安明年卒于官将属纩妻问何以归榇曰寄葬重庆可也士

  民哀之士子受其教者称为龙溪先生赵德宏字有容鹤庆人正徳间举人孝友谦恭父

  殁于京师德宏徒跣偕佣人负柩归既葬庐墓三年时称其孝历官所至以清白称判顺庆决疑狱

  三事洗十馀人冤及知潼川积赎锾得粟万八十石以济岁凶累官鹤庆长史子恩能继父志德宏

  卒亦庐墓三年事继母尽孝杨叙年鹤庆人正德中随父斌之京至天津为贼所执欲杀

  之叙年哀号求代贼感悟并得免朱佩字鸣朝鹤庆人正德中进士初任大理寺评事平反

  冕狱出为贵州佥事调停驿传民赖以安历广东叅政平猺冦御盗贼定交南莫登庸逆叛陞陕西

  按察使致仕居乡恂恂若未尝为官者彭富字仲礼鹤庆人嘉靖中进士由知县至贵州巡

  抚历官三十馀年所至有声致仕归家无赢产蔬食敝衣恬然自适木公字世卿丽江人袭土

  知府性嗜学以琴书自娯所著有雪山诗集杨全剑川人父继宗为土官下役海真所杀时

  全方在襁褓及长知父冤佯拜海真夫妇为父母一日治酒邀真俟饮酣杀之不果乃潜入丽江适

  丽江土官欲遣人入京奏请全愿往因发其事海真死于狱尹端字正之剑川人性刚介动

  必循礼以吏授清浪卫知事发摘无遗䟽指挥蒋维贤以下不法十馀人当道以再来杨震日之常

  曰端生平不爱官不爱钱不爱命任人诽谤军士每举手加额曰尹青天弟竭亦司吏耿介如其兄

  任叙南卫经历累官通判所至有异政张宗载字一凝鹤庆人万历中进士知江津县值

  采山运饷诸大役咄嗟而办杨应龙以兵万人应调核其实多虚宗载俟其成列以数示之应龙惊

  服后召入为御史以不能随人俯仰乞归事母杨方盛字大豫鹤庆人万历中进士知大冶

  县县多巨猾犷悍难治不数月刑清讼理考授御史天启初巡按河南锄奸剔蠹风采赫然巡视长

  芦补京畿道适遇奢安之叛条陈边事甚悉廷议韪之历官户部侍郎总督粮储杨朝栋

  鹤庆人万历中进士为礼科给事中时值魏珰煽虐屡疏抗劾削夺归里后𥙷吏科迁光禄寺卿其

  诸疏与杨左争光焉段高选字让予剑川人万历中进士任巴县知县会奢贼乱阖门死节

  赐祭葬谥恭节荫子暄锦衣卫千户陈奇猷字襄宸剑川人天启中进士累擢御史疏陈滇

  事甚悉因弹主政贪秽为所挤落职道卒

 ︹夲朝︺梁健值鹤庆人顺治己亥奉父避兵父𬒳执健值叩头乞哀愿代父死贼遂杀之而释

  木懿丽江土知府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将叛计由中甸外结𫎇番西连川陕道必出丽江

  因调懿至省煽诱迫胁授以伪帅坚志不从羁省七年辛酉 大兵复滇遣其孙㙓首先投诚随师

  效力立有战功李梦颀鹤庆人少耽书籍兀精易理下笔千言绝无蹊径尝云文不秦汉诗

  不汉魏不可为作者晚年悉屏去专研理学总督范承勲徴之不至所著有希颜录自知录名贤格

  言小寒山集同郡诸生孙相少以诗文著名晚契伊洛渊源著有说石山房集碧磊集驴背集行世

  李衍芳鹤庆人康熙中举人呉三桂反遁又山三桂物色之不可得贼平知庐江县以母老

  蒋纲字国器鹤庆诸生博学多阴德康熙辛酉呉三桂溃将呉国柱奔鹤欲入城肆掠至

  松桂胁纲引路 大兵未至郡皆惶恐纲登三庒坡指城西石灰冡绐之曰提督诺谟图领满汉兵

  自剑川来已札营西山下矣国桂遥望之若无数营盘遂信乃自河东遁城赖以全至今有白坟骇

  走长毛之语时称其功

 ︹流寓︺︹明︺卓全节福建侯官人洪武间兵科给事中以建言谪戍鹤庆因家焉车文

  琮临川人父业商寓籍剑川文琮㓜勤学登贤书知彭山县有廉声卒于官鹤庆人士多出其门

 ︹列女︺︹明︺木青妻罗氏丽江人青为土知府忽卧病氏竭力调䕶卒不起䘮中有番冦

  来犯氏曰彼以我新䘮子在襁褓欺我妇人无能为耳乃涕泣誓师亲擐甲跃马先士卒一鼓克敌

  边鄙以安事姑尽孝教子以忠勤称年五十一终部民追思立石纪其功许乔迁妻樊

  氏鹤庆人乔迁卒于京氏年十八舅姑欲夺其志氏剔目割鼻以死自誓庞大治妻

  陶氏鹤庆人年二十二夫卒无子家贫姑老氏纺绩养姑有欲夺其志者泣血自誓姑年八十

  卒氏葬如礼李丑妻里氏鹤庆人年二十二夫殁子未周岁遗腹复生子后相继夭

  氏矢志不渝守节五十馀年杨嗣光妻阮氏鹤庆人年二十二明末随夫任阳宗

  因兵乱返鹤庆至洱海乱兵四至避石硐中为所𫉬氏夺刀自刎李乐道妻杨氏

  剑川人乐道为诸生事继母孝杨事继姑如其夫乐道疾笃𥸤天求代及卒葬毕遂缢以殉

  周妻张氏剑川人未嫁夫卒氏欲往吊父母不许氏伺间走诣夫塜自缢

 ︹本朝︺周应祥妻范氏丽江人夫亡氏年二十五孝养翁姑教子成立与同县李继恒

  妻寸氏杨成初妻赵氏均乾隆间 旌杨述文妻施氏鹤庆人夫亡氏年二十七

  孤守志与同州赵履上妻张氏潘宗洙妻林氏高景隆妻蒋氏童其昌妻蒋氏吕月先妻梅氏高

  景灿妻李氏赵𥙿仁妻杨氏毛国翰妻居氏杨廷凤妻杨氏杨飞熊妻李氏杨裔旺妻羊氏刘雄妻

  赵氏均干隆间 旌李报甲妻赵氏剑川人与同州王治妻罗氏俱以未婚守志于

  乾隆间 旌杨续曽妻王氏剑川人年少夫亡守节教子与同州杨发祖妻沈氏

  杨清溢妻李氏王瑜妻赵氏欧阳晋妻段氏李愈焻妻赵氏董性妻段氏杨璜妻陈氏李可祯妻阿

  氏樊时妻赵氏何锡麟妻尹氏杨文㑹妻羊氏均乾隆间 旌和锡瑞妻苏氏

  人夫亡守节与和保泰妻杨氏均嘉庆间 旌曾成林妻王氏鹤庆人守正捐躯嘉

  庆间 旌张贵兴妻杨氏剑川人夫亡守节与同州萧恕妻周氏王熥妻萧氏均嘉

  庆间 旌

 ︹仙释︺︹唐︺赞陀啒哆尊者西域僧自摩伽国来又号摩伽陀结茅于郡之峰顶山郡

  地旧为泽国赞陀以法泄水山石迸开水遂奔泄

 ︹土产︺盐明统志雪盘山有盐井元史地理志金沙江出滇略磨些蛮出麝香

  滇略磨些蛮出无芒𮮐通志出旧宝山州穗无芒而实圆犛牛尾可作缨葡萄

  通志出府境者佳琥珀 滑石 自然铜 青石 漆

  花马石俱府境出海棠果剑川州出𩔖花红而小味酸青铜鱼出𣻌共江

  中细鳞长不盈尺夏月始出榧子剑川州出石耳通志形如木耳感极清之气而生久

  食延









                           总纂官顾 莼恭纂并覆辑

                           校对官曽 烒恭   校

普洱府表                 

                     

大清一统志

 普洱府在云南省治西南一千二百三十里东西距六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四十里东至

  元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顺宁府界四百三十里南至缅甸界一千五十里北至镇沅直隶州界

  一百九十里东南至老挝南掌界一千四百一十里西南至缅甸界一千三百里东北至元江州界

  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景东厅界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千四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本古产里地倭泥貂

  蛮杂居之自汉及五代唐宋以来不通中国元世

  祖时伐交趾经所部降之大德中置撒里路军民

  总管府领六甸明洪武十四年开滇土酋那直率

 众来归置车里宣慰司属元江府后为那崑所据

 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编隶元江府雍正七年

  车里宣慰所辖江内六版纳地置普洱府隶云南

  省领县一

  宁洱县附郭东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元江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威

  远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思茅界八十里北至镇沅直隶州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老挝南掌界一千

  四百一十里西南至威远界二百一十里东北至元江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景东厅界二百

  七十里本古产里地宋以前不通中国元初内附为撒里路军民总管府地明为车里宣慰司地

  本朝雍正十三年裁攸乐通判置县为普洱府治威远同知在府西三百四十里东西

  距五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东至本府界二百三十里西至顺宁府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思

  茅界二百四十里北至镇沅州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本府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孟连长官司界

  四百里东北至镇沅州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景东厅界一百四十里元置威远州明开设威远土

  州隶云南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置直隶威远抚夷清饷同知乾隆三十五年复改

  为府思茅同知在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四百九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猛旺

  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孟连界三百七十里南至本府界三十里北至本府界四十里东南至宁洱界

  二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江外猛阿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本府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本府界一百

  七十呈本名思茅村雍正七年移府通判驻札其地十三年裁通判移攸乐同知驻此他郎

  通判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至元江州界十五

  里西至镇沅州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本府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元江州新平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

  元江州界六百三十里西南至镇沅州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元江州界二十五里西北至新平县

  界一百五十里本恭顺州地明为他郎寨 本朝顺治十八年省入元江府雍正十年设通判驻此

  乾隆三十五年复改为府属

 ︹形𫝑︺西通车里南接老挝地衍平川天开旷野实南

  陲之屏蔽

 ︹风俗︺民皆𭶚夷性朴风淳蛮民杂居以茶为市

 ︹城池︺普洱府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旧土筑 本朝雍正九年易以砖乾隆四十五年重修

  威远城周二里有奇门四 本朝乾隆八年筑土城三十二年易以石思茅城

  里有奇门四 本朝雍正九年土筑乾隆三十一年改建砖城他郎城旧土筑本朝乾隆

  四十六年修

 ︹学校︺普洱府学在府治南 本朝雍正九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宁洱县学

  未建入学额数附府学内凤鸣书院在府治 本朝乾隆六十年凤山书院

  在威远 本朝乾隆四十年同知赵希充建

 ︹户口︺向因蛮民杂处未经编丁

 ︹田赋︺田地一千七百六十顷七十一亩八分有奇夷田二十七段额征地丁正杂银四千六百六十

  五两四钱四分六厘米五千六百四十三石八升五合三勺

 ︹山川︺普洱山在府境山产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府以是名焉滇程记自景东厅

  行一百里至者乐甸又行一日至镇沅州又行二日至车里宣慰司又行二日至普洱山光山

  在县东五里山𫝑雄峙一名锦袍山向有车里头目居之滇程记蜀汉诸葛亮营垒址存焉

  寿山在县南五里六茶山在县南六百五十里层峦复岭多茶树䝉乐山

  在威远同知治北与景东厅镇沅州接界磊锺山在威远同知治北延亘数十里笔架

  山在威远同知治北形势峭拔高插云表玉屏山在思茅同知治西八里群峰攒列俨

  若屏东山在他郎通判治东十五里上有中岳庙六祖山在他郎通判治旧新

  化州里许峰峦森秀明统志在他郎司治西鹦哥山在他郎通判治旧新化州西四十里

  高五十里幽深险峻内多猛兽哀牢山在他郎通判治旧新化州西大江之外延亘八百馀

  里为滇山最高处六月冰雪不化马笼山在他郎通判治旧新化州西一百里蛮酋常结

  寨其上号马笼部陀崆山在马笼山北上有砦土酋居之又法龙山在陀崆山北亦险峻

  旧为土酋所居遗砦尚存通志法龙山在旧新化州西北一名象山彻崇山在他郎通判治

  旧新化州西北五十里林木蓊葱岩石峻险延亘一百五十里明统志山与砾阁山并在马笼他郎

  司治迤陑山在他郎通判治西北二百里旧新化州东山势来自昆阳连属不绝又迤

  祖山在州治西与迤陑山对峙明统志在马笼他郎司治东遮碧灵山在他郎通判治

  北四十五里中有石洞常有奇云绕䕶每遇灾异其鸣如雷砾阁山在他郎通判治旧新

  化州北一百里五峰环列峰北一泉下注斑鸠坡在县东北二十里高出众峰即天气晴明

  常有云雾封锁大川原在府境滇程记自光山行二日至大川原广可千里蛮人豢象于此

  旁有山曰孔明𭔃箭处有古碑蛮人亦谓之孔明碑又行四日始至车里司界西南行八日则八百

  媳妇宣慰司也猛撒江在县南二百四十里入九龙江九龙江在县南五里为澜沧

  江之委自西北流绕山𫝑九岭相向矫若游龙故名整东江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入猛撒

  小江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发源铁厂入九龙江谷宝江在威远同知治西北明统

  志谷宝江自遮放甸流入土州境正统五年麓川叛酋思任发遁入威远州土知州刁盖扼之于威

  远江败之明史威远州西北有威远江一名谷宝江下流合澜沧江南堆江在威远同知治

  东北自笔架山发源下流合把边江三江在他郎通判治西南三百里江流三合故名三江即

  澜沧江下流也江又经车里司东北九龙山下通志上流之东曰阿墨江发源景东厅无量山之西

  曰把边江即阿墨分流至他郎西又名九龙江又东南合流出车里宣慰司至交趾入南海 按九

  龙江在普洱府西未尝与阿墨江合三江之名当以李仙江入之府志李仙江在城南三百五十里

  合阿墨把边二江南入交趾是也漫达河在县东南九百一十二里绕六茶西南流入九

  清水河在县南二十里流入普藤会漫达河流入九龙江扒泥河在县东北

  一百四十里东入漫达河莫𫎇寨河在威远汲其水浇炭上炼之即成盐土人以为利

  平湖在县南五里汇内众流涟漪澄澈南㵎在县南四十里绕西北会清水河入猛撒

  平塘在县南二里龙潭在县东北五里整董井在府南二百五十里䝉诏

  时夷目叭细里佩剑游览忽遇是井水甚洁细里以剑测水数日视其剑化为银后土官袭职务求

  是水沐浴得者皆敬服焉乌得盐井在府境 本朝雍正七年设盐大使驻猛乌管理井

  务今磨者盐井在府境 本朝雍正七年设盐大使驻整董管理井务今裁

  母盐井在威远同知治东 本朝雍正三年设盐大使驻此嘉庆八年移驻于香盐井以抱

  母井归威远同知兼管香盐井在威远同知治东 本朝嘉庆八年移抱母井大使驻此

  改为香盐井大使十九年兼管抱母井盐务更名抱香井大使

 ︹古迹︺恭顺故州在府东北二百四十五里明初改他郎寨土司为恭顺州 本朝顺治十

  八年废州以元江府通判驻札其地即今他郎通判新化故城在他郎通判治西北二百

  里元史地理志马笼部因马笼山立寨在元江路北所居蛮阿𭶚元初立为千户属宁州万户至元

  十三年改隶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明统志马笼他郎本二甸至元间以马笼并入他郎明

  初置为马笼他郎甸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宏治中改为新化州嘉靖五年筑土城万历十九

  年改属临安府通志 本朝康熙五年并入新平县今州城故址犹存雍正十年改属元江府

  日废部在府城西元史地理志步日部在本县之西䝉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睑明

  史因远罗必甸长官司西有步日城𫎇氏置元曰步日部明洪武中废 按元志共二十一部其见

  于沿革者惟罗盘步日马笼部馀皆不载旧车里军民宣慰司在府城南七百

  四十五里古产里地吕览伊尹四方献令曰产里以象齿短狗献后周公作指南车导之归故名车

  里明史车里为倭泥貂蒲刺黒角诸蛮杂居不通中国元大徳中置撒黒路军民总管府明改车

  里宣慰司 本朝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分车里司所辖内江六版纳思茅普藤整董猛乌六大茶山

  橄榄坝置普洱府其馀江外六版纳仍隶车里而改属于普洱府小彻里在车里宣慰司

  东即小车里也明统志车里别部曰小车里嘉靖间车里附于缅外有二宣慰司在大车里者应缅

  在小车里者应汉耿冻路在车里宣慰司境明统志元时车里路军民总管府领六甸后

  又置耿冻路耿当孟弄二州孟远箐在车里宣慰司东南又有孟累箐在司西慢法箐在

  司西北皆车里别部也祭风台在县南六茶山中相传诸葛亮于此𥙊风猛烈村

  在威远东八十里滇纪威远之地东八十里至猛烈村界南八十里至车里所辖三圈江界西百里

  至猛猛达笨江界北六十里至景东厅蛮折哨界又东至元江府界孔明塔有二一在九龙

  江之西一在九龙江之南有树名万年青玲珑环抱最为奇异诸葛营在思茅东北班鸠坡

  下亮征孟𫉬往来驻军于此

 ︹关隘︺通关哨在县北一百九十五里猛班巡检司在威远西南三百里 本

  雍正三年置巡检司一员就近办理民事今改设威远知事一员驻此

 ︹津梁︺普泽桥在县南门外车桥在里茅南十五里系车里孔道木桥有二在他

  郎观音九道二乾隆十年漫达河渡在县南九百一十二里通车里路

 ︹堤堰︺龙王庙堤在废新化州明隆庆间导溪水甃石堤以灌近州田亩

 ︹祠朝︺四堂庙在县东北马王庙在四堂庙左程巽隐祠在废新化州西

  祀明谪他郎甸吏目程本立昭忠祠在县城隍庙左本朝嘉庆八年

 ︹寺观︺𮗚音阁在县西北临莲池上又名莲台寺普济寺在县北三十里寺在半山

  闲俯瞰城郭临眺山溪花竹周环烟云出没

 ︹名宦︺︹明︺程本立崇德人洪武时为他郎甸长官司吏目白蛮为乱单骑入其巢谕以利害

  诸酋感悦未几复变本立且抚且御山行夜宿不避险难往来绥辑民蛮乐业如常时

 ︹本朝︺刘洪度广济人雍正五年以石屏知州调威远同知皆有善政事迹详见镇沅州名宦

  章伦绍兴人试用州同雍正十年委办攸乐城工事竣回至漫蚌村值猓夷叛被围骂贼被害

      赐祭葬荫陈天申湖广武陵人普洱镇把总猓贼叛战于通关哨死之

      赐祭葬荫

 ︹列女︺

 ︹本朝︺包景运妻赵氏宁洱人夫亡守节乾隆间 旌陈易安妻徐氏

  威远人守正捐躯乾隆间 旌刘廷对继妻彭氏宁洱人夫亡守节嘉庆间 旌

  金殿龙妻段氏他郎人夫亡守节与同治黄恩妻李氏均嘉庆闲 旌

 ︹土产︺茶产府境普洱山威远石青 神黄豆稀痘药中用之俱宁洱县

  威远

永昌府表                 

                     

大清一统志

 永昌府在云南省冶西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三百一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二十里东至顺宁府

  顺宁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腾越厅界一百七十里南至孟定土府界一百七十里北至大理府云

  龙州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顺宁县界一百一十七里西南至天马关界一千一百一十里东北至

  云龙州界三百五十二里西北至马面关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万一千八百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古哀牢国九隆氏居之未

  通中国汉武帝元狩二年置不韦县属益州郡后

  汉永平初于县置永昌郡治焉三国汉因之晋成

 帝时省萧齐复置永昌郡南齐书州郡志有名无民曰空荒不立

  废为益州总管府地唐初为姚州云南郡地通典后汉

  永昌郡即今云南郡唐书南蛮传姚州境有永昌蛮居古永昌郡地咸亨五年叛高宗以太子右卫

  副率梁积寿为姚州行军总管讨平之武后天授中遣御史裴怀古招怀至长寿时大首领董期率

  部落内属后为𫎇氏六节度之一徙西爨蛮居之段氏

  高氏皆称永昌府元初立千户隶大理万户府至

  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隶大理路二

  十三年改置金齿等处宣抚司于此元史地理志中统初金齿

  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二年立安抚司以统之至元八年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司十二

  年改西路为建宁路东路为镇康路十五年改安抚为宣抚立六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罢两路宣抚

  司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洪武十五年仍置永昌府又立

  金齿卫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齿卫为军民指挥使

  司嘉靖元年改为永昌军民府滇志景泰中设镇嘉靖中罢

 本朝为永昌府属云南省领县二土府一土州二安

  抚司一

  保山县附郭东西距三百一十里南北距四百十里东至顺宁府顺宁县界一百四十里西

  至腾越㕔界一百七十里南至潞江安抚司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二百五十里东

  南至顺宁县界一百十七里西南至腾越厅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永平县界一百六十七里西北

  至野人界一百四十七里本汉不韦县属益州郡后汉为永昌郡治晋省齐复设永安县为永昌郡

  治不韦属焉梁以后废元为永昌府治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永昌金齿二千户属金齿卫正德十四

  年改设新安千户嘉靖元年始置保山县为永昌府治 本朝因之永平县在府城东北一

  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𫎇化厅界一百八十里西至保山县界五

  十五里南至顺宁府顺宁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大理府云龙州界八十里东南至蒙化厅界六十里

  西南至顺宁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云龙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保山县界五十里本汉益州郡

  地后汉置博南县属永昌郡晋省萧齐复置梁以后废唐时蒙氏置胜乡郡段氏因之元初立永平

  千户至元十一年改为县属永昌府明洪武二十三年改属金齿卫嘉靖二年仍属永昌府 本朝

  因之有土县丞马氏世袭孟定土府在府东南八百七十里东至顺宁府云州界西至木

  邦界南至孟连长官司界北至镇康土州界自府治东北至省城一十八程本古蛮地名景麻甸元

  至元十六年立孟定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隶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改置孟定土

  府 本朝因之隶永昌府土官罕氏世袭湾甸土州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五十

  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顺宁县界二十里西至猛波罗界三十里南至镇康土州界二十里北至保

  山县界七十里自州治东北至省城二千里本古蛮地名细睒元中统初内附属镇康路明洪武十

  七年置湾甸土州永乐元年改为长官司寻仍改为州 本朝因之隶永昌府土官景氏世袭

  康土府在府南三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顺宁府顺宁县界四

  十里西至潞江安抚司界七十里南至耿马宣抚司界六十里北至湾甸土州界五十里自州治东

  北至省城二十三程本古蛮地名石睒黒𭶚所居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镇康路军民总管

  府领三甸隶金齿等处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为镇康土府十七年改为土州 本朝因之隶永

  昌府土官刁氏世袭潞江安抚司在府城西南一百三十五里东至保山县界十五里

  西至腾越厅界六十里南至芒市界一百五里北至保山县界一百五十里本后汉永昌郡地旧名

  怒江甸讹为潞江元至元十三年置柔远路军民总管府治怒江甸隶金齿等处宣抚司后为麓川

  宣抚司所据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柔远府二十三年改为潞江长官司永乐九年升安抚司属永昌

  卫土官线氏世袭本朝因之属永昌府

 ︹形势︺北接大理东界澜沧明统沧江怒水为襟带于

  东西九隆三崇作屏藩于前后据八关三堡之形

  胜扼三宣六慰之咽喉

 ︹风俗︺风俗敦直汉诸葛亮表衣冠礼仪悉效中土明统

  务农桑女勤织絍

 ︹城池︺永昌府城周十三里有奇门入有濠旧土城唐天宝中南诏皮罗阁所筑西倚太保

  山麓段氏因之元至元闲修明洪武十五年又因旧址重修寻废十八年改甃砖石又于太保山绝

  𪩘为子城设兵守二十八年辟城西罗太保山于城内 本朝康熙中累修永平县城

  周三里有奇门四引江水为濠旧与永平守御同城明洪武十九年立木栅跨银龙江上二十六年

  易以

 ︹学校︺永昌府学在府治西明嘉靖二十六年改建本朝康熙中修入学额数十五名

  保山县学在县治北明嘉靖十一年建 本康熙九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永平

  县学在废守御所西明嘉靖十二年改建 本朝康熙八年迁西山下三十一年复还故址入

  学额数十二名保山书院在府学明伦堂左侧明嘉靖间知府杨朗建永保书

  院在府城内知府徐本仙建见罗书院在保山县治明万历闲建博南书院

  在永平县学前

 ︹户口︺原额人丁共一万五百三十一今滋生男妇大小共十六万九千五十三名口计二万七千七

  百一十七户又屯民男妇大小共八万二千五百四名口计一万四千三十九户

 ︹田赋︺田地二千四百九十五顷二十五亩四分额征地丁正杂银八千九百五十五两四钱六分九

  厘米一万五百一十八石六斗五升七勺

 ︹山川︺太保山在保山县内郡之镇山也旧志旧时府城西倚山麓洪武中于山之绝𪩘为子

  城设兵以守寻辟城之西罗山于内府志嵯峨东向横亘数里山巅平衍可习骑射林木苍翠尝掘

  地得巨砖上有平好二字相传为诸葛武侯所遗宝葢山在太保山后以形似得名山势

  崚嶒为众山之冠群峰层叠皆此山支裔又有五福山在宝葢山北二里滇志宝葢山右二里曰梯

  山左曰玉壶山有石窦流泉甚清每白云从涧底起穿挂山椒如玉壶然安乐山在保山县

  东二十五里夷语讹为哀牢孤峰秀耸延袤三十里绝顶有石巉岩如人坐怀中府志绝顶一石有

  二穴相去一寸五分名天井土人于春首视穴水盈缩卜岁丰歉相传武侯凿以济军者山下有一

  石二泉出焉一温一凉号为玉泉故又名玉泉山峡口山在保山县东南十里通志下有

  石洞广二丈泄一郡之水阴流地中达施甸枯柯河下入澜沧江府志洞多鱼又名鱼洞法宝

  山在保山县南十里府志法宝山势接九隆而沙河限之异牟寻于此建法宝寺故名卧狮

  山在保山县南十五里滇略山以形名袤二里俗号卧狮窝旧志下有芭蕉洞石乳垂结如花又

  名石花洞洞南即官市山也县志山北有官市堰秀岩山在保山县南废施甸长官司东

  南二里岩下出泉注于小罗窑河北流经峡口洞入澜沧江又东二里有摩苍山一名施甸山孤

  耸秀又秀岩山西七里有石栅山又司西北二十五里有当归山又十五里有新栅山茨竹

  坪山在保山县南旧镇姚所南三十馀里接猛波罗界屋床山在保山县南七十里

  滇程记由永昌过蒲缥驿经屋床山箐险路窄马不得行过山至潞江之外为高黎共山九隆

  山在保山县西龙泉门外十里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妇沙壹居牢山捕鱼水中触沈木有感

  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九子惊走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䑛之其母鸟

  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生十女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渐相

  滋长世世相继明统志有九岭又名九波岭溪沙河源出此府志诸葛亮南征尝凿断山脉以泄其

  气今迹存焉玛瑙山在保山县西百里产玛瑙石山之后曰茶山其上产茶最佳

  鹫山在保山县西北八里府志高如宝葢延袤七里馀山间产茶香逾诸品大富山

  在保山县西北二十里其北又有银壶山状如悬壶云岩山在保山县西北二十五里明统

  志山高百丈盘回三里许岩深处一横石凿为卧佛因以建寺扁曰云岩卧佛又五里为石涧山层

  叠如列屏栖贤山在保山县北四里白龙山在保山县北十一里相传东汉时有

  白龙之祥故名虎嶂山在保山县北二十五里高一百丈袤三里许下有温泉凤溪

  山在保山县东北三十里与安乐山并峙上有吕公台府志不韦废县在其麓天井山

  在保山县东北四十里冈陵四围中有平陆故名山北有大树段氏时獠蛮为盗出没此中过者辄

  弯弓射树以厌之树高五丈馀箭镞如猬毛俗谓之万箭树罗岷山在保山县东北八十

  里澜沧江西岸延袤四十馀里通志相传𫎇氏时有僧罗岷自天竺来此作戏舞术石亦相随而舞

  迄今岸下时有飞石过者惊趋又传天将晓时石自江中飞入雾表地宝藏山在永平县

  东七十里一名观音山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至此迷道遇一老妪呼犬从绝境中出始得路因建庙

  祀之俗名叫狗山罗武山在永平县东一百里高五百丈山半有泉胜备江发源于此

  髑髅山在永平县西南五里相传昔有妖食人多存髑髅有僧于山上立神祠下建佛刹镇

  之害遂息花桥山在永平县西南三十五里高二十里许上有铁矿博南山

  平县西南四十五里华阳国志博南县西山高三十里郦道元水经注博南山名也县以氏之明统

  志汉武通博南山即此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极险隘为蒲蛮出入之所昔南诏遣将军

  征缅回师多赍金宝经此山遇盗死后因立祠曰金浪巅山神祠北麓有泉流为花桥河滇南略山

  上有铁柱为西陲要道通志崇坡有峻坂委曲嶙峋上下约三十里和邱山在永平县西三

  十里盘𮞉五十里众峰耸秀入云远近属目东麓一潭四时澄澈流为木里场河西麓有泉流为曲

  罗木山在永平县北八里翠列三峰状如笔架西临银龙江又万松山在县北三十五

  里山多古松上有万松阁又北七十里为羊街山山半涌泉周围五尺名一碗水地名碗水哨又县

  西北三十五里有七盘山横岭山在永平县东北一百三十五里山极陡峻驿路经其上其

  西有泉下流为九渡河府志横岭山高三十里延袤七十馀里春时山花如锦绣又名绣岭山

  荒山在永平县东北一百七十里银龙江发源于此无量山一名无粮山在孟定土府

  北镇康土州西南接耿马司界孟通山在湾甸土州境产茶乌木龙山在镇康土

  州西南与无量山俱产大药和场山在潞江司东三十馀里通志在府西南一百三十五

  雷弄山在潞江司东八十里接雷弄冈为干崖境掌亢山在潞江司南三十里

  通志司南又有高仑山龙王岩在保山县西十五里一山中断两壁如斧劈然甘松

  坡在保山县西北五十里其前有白龙虎嶂二山分拱左右打牛坪在永平县北七十里

  相传诸葛亮南征至此教土人牛耕因名风洞在保山县北八十里风自洞中出四时不息

  潞江在保山县西百里旧名怒江以波涛汹涌而名源出吐蕃界雍望甸自丽江府经野人界

  经府西北境过鲁库渡口西又南为孙足渡口又南为猛赖渡口东南流至潞江安抚司西北为潞

  江渡口又东南过司北又东南经府境又南经旧镇安所东又南南甸河自东北来注之又西南流

  经芒市司之东又西南经孟定土府北又西南流入缅甸界两岸陡绝夏秋瘴疠尤甚蒙氏僭封四

  渎之一唐书地理志永昌故郡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明统志正统三年麓川土酋思任发

  作乱断潞江立栅守都督方政渡江击走之四年复命沐昂等征麓川败贼于潞江府志潞江渡昔

  以绳桥明嘉靖间置巨舟可渡百人下流达木邦缅甸入南海澜沧江在保山县东北八十

  里自大理府云龙州南流入经永平县西又东南流入顺宁府界达车里入南海江广二十六丈其

  深莫测其流如奔后汉书西南夷传显宗始通博南山度澜沧水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

  博南越阑津渡澜沧为他人水经注永昌郡澜沧水出博南县博南山水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

  又有光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唐书南蛮传望苴蛮在澜沧江西滇程记自沙

  木和十亭至永昌府经澜沧江介二山之址两崖壁峙因为桥基缆铁梯木悬跨千尺束马以渡名

  博南津又西为江坡有径新辟建一亭跨澜沧江上为霁虹桥守永昌者往往扼江为险桥其重地

  也通志澜沧江保山县东北八十里经罗民山下有铁锁桥为往来要津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御赐飞虹彼岸扁额悬于上府志源出吐蕃嵯和哥甸一云出渉州石下度云龙江至于永昌

  胜备江在永平县东一百里明统志源出罗武山南流经县东南境合九渡双桥二河至𫎇

  化府合𣻌备江县志源出大罗黑麻山通志江自大理府云龙州界山箐发源 按大罗黒麻山当

  是罗武山异名山与云龙州接界舆图𣻌备江之西有一水发云龙州东北东南流经黄连铺东又

  东南注漾备江当即是水也银龙江在永平县北半里一名太平河源自县北阿荒山南

  流合木里场河又南流穿县城出又南合曲洞河又东南过萨佑河花桥河又东南会胜备江流入

  顺宁府界县志每岁孟冬近晓有白气横江如龙故名通志源有二一出阿荒山一出罗木山合流

  贯城经打牛坪诸寨入澜沧江明万历中浚西濠为河分水流城外碧溪江在永平县东北

  二百里旧志即漾濞江自大理府浪穹县之罗舍河流入经县界东南入𫎇化厅界上水河

  在保山县内名胜志城内有上水河又有下水河源出九龙池及宝葢山箐合流入城贯穿委港达

  于东河府志东河亦曰郎义河源出龙泉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复西南流为枯柯河

  铁索桥跨其上小罗窑池河在保山县东南一百二十三里府志在施甸长官司东南

  二里源自秀岩山下流入澜沧江沙河在保山县南七里九隆法宝二山两崖间水𫝑盈涸

  无常引以灌溉明统志源出九龙池南流入峡口洞坪市河在保山县南有二源明纯志一

   出甸头一出石甸寨合流施甸司西又南合蒲缥寨涧水经新栅山口陡崖飞下下流入潞江

   水河在保山县北五十里府志河有二源一出府北五十里阿隆村一出府北十七里甘松坡

   下合流东至鳯溪山下合凤溪又南合郎义河至城东南合沙河诸水入峡口洞伏流数里出为枯

   柯河下流入湾甸土州界 按舆图即南甸河三源并发县北合流经县东汇为青华海又东南流

   绕哀牢山南麓又南入峡口洞又南流经老姚关东又南经湾甸土州西北又西南注龙川江

   木河在保山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自顺宁府流入合沿山涧水汇流三十里入澜沧江

   桥河在永平县东八十里源发上西里流经黄连堡东二里许汇诸涧水下流入胜备江

   桥河在永平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博南山下流入银龙江滇程记下关石桥至碗水哨又西为

   四十里桥又西为响水涧桥循涧行巨石峭崿鸣若轰雷近关有花桥架木飞梯所谓花桥河也

   曲洞河在永平县西三十里源出和邱山西麓下流入银龙江其河之南有温塘水暖澄澈

  四时可浴木里场河在永平县北三里又县北四里有桃源河俱发源县西之和邱山桃

  源河即木里场河上源一水异名下流入银龙江九渡河明统志在永平县东北五十里

  源出横岭山流入胜备江沿山绕流上跨九桥青华海在保山县东五里汇诸流为池广十

  荷花水在保山县西北汇仁寿泉水多植荷花黒龙潭在保山县北七十里

  祷雨以铜牌激龙即雨易罗池在保山县南明统志池周三百馀步传昔哀牢妇触沈木

  感孕即此池府志在九隆山下即龙池泉泉由地喷者九穴因甃石为池承之其下汇为大池可三

  十亩明洪武中度田分水为四十一号为民利岁以武官一员司之黒龙塘在镇康州北三

  金鸡泉在保山县东五里金鸡村泉出二池一温一凉泉畔有石高五尺围丈馀石上

  数孔聚水澡浴俗谓之立釨石相传吕凯所立又鸡飞泉在县东南一百里有石洞洞旁二泉一温

  一凉清莹见底龙泉府志有龙王泉在保山县北三十里上有龙王祠泉由石穴涌出流为三

  沟一由龙滩流经郎义村浮于中沟坝明嘉靖间甃以砖石岁久淤塞 本朝康熙初重修二沟灌

  田一万二千馀亩下沟入于东河宝峰泉在永平县东四十里引流灌溉黒泉

  甸土州泉色如黝漆涨时飞鸟过之即坠人犯之立毙安远井在保山县水极清冽

  明井在保山县东五里相传唐大历闲于井旁见三角牛四角羊鼎足鸡井中有火烛天南诏

  以为妖遂塞之今建风雷雨坛于其上

 ︹古迹︺永昌故城今府治旧志元置金齿等处宣抚司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其东缅

  地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曰白夷曰𭶚曰峨昌曰骠曰繲曰渠罗曰比苏唐南诏𫎇氏兴异牟

  寻破群蛮尽取其地及段氏时金齿诸蛮浸盛元中统初诸酋各遣子弟朝贡二年立安抚司以统

  之明统志元金齿宣抚司治于此明杨廷和建府治记元立金齿等司于银生厓甸其地去今府千

  馀里后以远不可守移就永昌仍冒金齿之名实非金齿故地滇志永昌府城即唐天宝二年䝉氏

   皮罗阁所筑镇姚所城在保山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明万历十三年改永昌所建又镇

   安守御所在县西南潞江外三百五十里万历十三年改金齿所建二所俱隶永昌府滇志镇姚所

   城在老姚凤山之阿镇安所城在猛林寨旧为潞江安抚司属郡通志今所裁两城俱存景杏

   土城在孟定土府境其相近又有马援城今名马援营谋粘废路在孟定土府东

   南元至元中置谋粘路军民府于此后废哀牢废县在保山县东汉置县后汉书郡国志

   永昌郡哀牢永平中置故哀牢国又西南夷传建武二十七年哀牢王赞栗等率种人诣越巂太守

   郑鸿降求内属又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求内属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府志府

   治东即汉哀牢县故址元为永昌府治明洪武中改为中千户所军营不韦废县

   山县汉置晋废孙盛蜀谱曰初秦徙吕不韦子弟宗族于蜀汉武帝开西南夷置郡县徙吕氏以充

   之因置不韦县华阳国志武帝渡澜沧水置不韦县徙南越相吕嘉宗族以实之名曰不韦彰其先

  人恶行也水经注不韦县盖秦始皇徙吕不韦子孙于此故名北去叶榆六百里按常璩之说近是

  府志不韦县相传在凤谿山下博南废县在永平县东汉置县后汉书西南夷传建初元

  年哀牢王𩔖牢叛攻博南肃宗募昆明夷卤等率种人与诸郡兵击𩔖牢于博南大破斩之又郡国

  志永昌郡博南永平中置元史地理志永平县在府东鹿沧江之东即汉博南县唐𫎇氏改胜乡郡

  属永昌至元十一年改永平县隶永昌府县志博南废县在县南其地今为江东村永昌故

  卫即金齿卫在保山县西南明洪武十五年建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永平废所

  在今永平县治东北明洪武十九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废凤溪长官司

  山县东二十五里元永昌府地明洪武二十三年置长官司土官莽姓 本朝顺治十六年

  施甸长官司在保山县南一百里唐时𫎇氏银生府北境宋时段氏置广夷州元至元

  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后讹为施甸明初因之万历十一年湾甸酋景宗真导缅入姚关焚掠施甸

  官军败缅复收其地府志土官莽姓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今设巡检司葛在保山县

  南十里相传诸葛亮南征屯兵之所旧志地名诸葛村孔明既旋师汉人有遗于此者聚庐世居至

  今称为旧汉人又营前小海子内有土阜一区周遭三十六丈随水高下虽巨潦不能浸俗传为孔

  明旗葛在永平县北三里又有关索寨在县东四里周𮞉二里其下有洞首尾相

  通樵牧者尝闻洞中有戈㦸声孟赖寨在孟定土府东南明正统二年麓川思任发叛犯景

  东孟定破孟赖寨寨乃孟定之别部也昔刺寨在镇康土州南境明正统五年大军讨麓

  川至金齿镇康土官闷孟乞降王骥命别将冉保分兵据其城因其兵破昔刺寨移攻孟连是也

  控尾寨在镇康土州西南明万历十三年木邦罕思礼诱镇康酋闷枳归缅枳不从遂令

  其党海庆袭控尾寨据之又欲取孟亦州境别部也阿坡寨在潞江司南明隆庆

  六年金腾兵备许高征蒲蛮阿坡寨擒其将蒋裕于是桑科等二十八寨皆畏服之潞江乌色平戛

   三寨蛮亦来附景罕寨在潞江司西南境明洪武末平缅诸蛮刀干孟叛何福破之于南甸

   还兵击景罕寨蛮乘高据险坚守不下福粮垂尽沐春驰至径渡怒江驰躏寨下蛮出不意遂降乘

   胜复击崆峒寨贼溃走又正统三年方政破麓川贼于潞江西岸贼走景罕寨官军复败之

   纒在孟定土府东北一作孟罗明正统五年任发自麓川屯孟罗进据镇元府之者章硬

   寨为沐晟所败细甸在潞江司东南明正统中麓川酋思任发叛督臣王骥言江北细甸昔刺

   等处系贼左臂恐乘虚窃发侵犯金齿阻绝粮道今分军二路别将冉保从细甸直取孟定合木邦

   车里之兵为东路大将由西路至腾冲与保㑹使贼背腹受敌云石塔在潞江西岸相传诸

   葛亮征孟𫉬时建有大树里塔周十馀亩将台在保山县东金鸡村温泉之北世传蜀汉吕凯

   所筑凯金鸡村人也今遗址尚存其村又有立釨石高五尺周二丈许中断处深尺馀相传吕凯立

   㦸于右军书台在保山县南诸葛营东府志旧有晋王羲之手书碑刻今皆废仅存

  明诗台在保山县南郡人张含筑含长于诗明杨慎为之题敕书楼有二一在

  兵备署一在府治安边定远楼在保山县南高五丈有奇洪武十七年建括苍王

  景常有记观骑楼在保山县南七里明永乐二十年府志在诸葛营东岳庙前俗以三月

  二十七日侠游少年聚此走马登楼观者如市嘉靖中叅议刘鹤年毁之一鉴楼在保山县

  南门外龙泉寺东府临易罗池明洪武中建德化楼在永平县治南壮丽可登览

 ︹关隘︺老姚关在保山县东南一百七十里明万历十一年湾甸酋长景宗导缅寇姚关焚掠

  顺宁十三年添守备驻之今省蒲关亦曰蒲蛮关在保山县南三十五里明洪武初建金齿巡

  司于此后省滇略蒲人散居山谷无定所凤谿施甸二司及十五哨二十八寨皆其种也元时有可

  蒲寨至元十六年广西宣抚司讨平和泥蛮遂徇金齿甸七十城越麻甸抵可蒲寨皆下之 按唐

  南蛮传永昌蛮西有朴子蛮以青娑罗为通身袴善用竹弓入林射飞鼠无不中者无食器以蕉叶

  藉之人多长大趫悍负排持矟而鬬滇程记以为即蒲蛮孟𫉬之裔也通志百夷即𭶚夷又名蒲蛮

  又有熟夷名小白夷环永昌西南境潞江关在保山县潞江东岸水眼关在保山县

  南五十里明置巡土官莽姓世袭今省清水关在保山县卧佛山明置巡司今省

  面关在保山县西北二百五十里上江外蛮云喧山顶山极峻削壁上有石名黄牛石行者险

  阻必祭而后行甸头关在保山县北十里明置巡司土官莽姓世袭今省以上各关俱有墩

  台关楼营房明万历二十二年建山塔关在保山县东北七十五里阿章寨亦曰山达关

  玉龙关在永平县西南四十里下有花桥河控扼险隘之处也即古花桥关丁当丁

  山关在永平县博南山崇坡峻坂陟降三十馀里为西陲通衢旧置哨于此上甸关

  在永平县北二十里明初置上甸定夷关巡司后省全胜关在潞江司西当湾甸猛波罗两

  路中又南有偃草坡明万历十一年叅将邓子龙败缅军于此因设关时缅人崩溃而下至今草皆

  下生不能上指施甸巡司在保山县南一百里明洪武二十二年置巡司戍守 本朝仍

  沙木和堡在保山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滇程记自永平县七亭而畸达沙木和土人

  谓坡为和也途经铁场坡花桥哨蒲蛮哨丁当丁山关皆高险明洪武二十二年置巡司驿丞 本

  朝裁驿丞仍留巡检司永平堡在永平县城东五里又有𣻌备上堡在县东七十里

  牛坪堡在永平县东九十里明正统间置土巡司土驿丞今皆裁滇程记东去六十里为𫎇

  化府之𣻌备堡九亭而达打牛坪途经横岭其高傍云梯箐以升又西为云龙桥又西为大牛坡而

  后至坪又自打牛坪十亭而畸达永平县有毕胜桥娘娘叫狗山其闲有九转十八湾之险

  连堡在永平县东一百里又有𫎇能哨莽卜浪哨旧俱有戍兵防御

 ︹津梁︺众安桥在保山县南七里跨沙河下流明洪武二十三年指挥胡渊创建正德嘉靖中

  复修治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重修神济桥在保山县南诸葛营东明永乐闲建嘉靖中甃

  以砖血战桥在保山县南全胜关外明时官兵与缅战处叅将邓子龙建北津

  桥在保山县北二十里又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有凤鸣桥跨沙木河上霁虹桥

  山县北八十里跨澜沧江府志汉诸葛武侯南征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元至元中额森布哈重修

  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火所焚宏治十四

  年兵备使者王槐构屋于上贯以铁绳 本朝顺治康熙闲累修南北往来孔道亦曰澜沧江桥

  额森布哈旧作也先不花今改正昌平桥在永平县治东半里许银龙江亦曰太平桥以

  木为之长四十丈其东北又有安定通市二桥漾濞桥在永平县东北制如府境之霁虹桥

  潞江渡在保山县南旧刳木为舟以通往来明嘉靖中始制巨舟可渡百人两岸各建官厅

  

 ︹堤堰︺大诸葛在保山县南法宝山下周遭九百八十馀丈中深二丈汉诸葛武侯所浚

  岁久淤涨明成化三年巡按朱暟修筑水分口为三泄以灌田俗呼为大海子又有中堰俗呼为中

  海子下堰为小海子石花堰在保山县南十二里源出本山后之响石洞土堤周一百十五

  丈中为一纂灌田数十亩

 ︹陵墓︺︹汉︺吕凯墓在保山县金鸡村孟优墓在保山县镇姚所南八十里地名猛

  ︹明︺陈以仁墓在保山县龙泉门外圆通阁后洪武中以户科给事中谪戌金齿卒

  葬于张志淳墓在保山县南黄竹山嘉靖间赐葬薛继茂墓在保山县

  东南三十里桃红屯东河边三忠墓在保山县东关坡孙可望入滇通判刘廷标推官王

  运开及弟运闳死之葬此

 ︹祠庙︺武侯祠在保山县太保山巅旧废本朝康熙二十六年重修 大 官庙

  山县东哀牢山下又东林中有小官庙明傅友德沐英平大理擒段氏并其二子至金陵太祖赐长

  子名归仁授永昌卫镇抚次子归义授雁门卫镇抚土人怀段氏旧德立庙祀之以正月十六日致

  祀水旱必祷忠毅祠在保山县太保山麓祀明副总兵方政配以同知顾勇陈翊侯义佥

  事江洪皆死事者今载祀典岁时致祭邓将军祠在保山县东南镇姚所祀明叅将邓

  罗岷山神祠在保山县东南三十里祀天竺僧罗岷或曰即黒水祠也何公

  祠在保山县儒学南记明巡抚何孟春象山祠在保山县太保山麓祀明处士杨元

  孝妇祠在保山县西明御史阴汝登建祀阆州守妻宋氏 本朝康熙三年改建于易罗池

  后兵燹废四十年重修昭忠祠在保山县马王庙内 本朝嘉庆八年

 ︹寺观︺法明寺在保山县太保山麓𫎇氏时建明天顺间重修为习仪之所法宝寺

  在保山县南法宝山𫎇氏异牟寻建报恩寺在保山县北灵鹫山𫎇氏时建元泰定间重建

  俗呼为大寺

 ︹名宦︺︹汉︺陈立临卭人为不韦令蛮夷畏之郑纯广汉人明帝时西部都尉为政清洁

  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纯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

  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俗安之曹鸾巴人熹平五年为永昌太守时党锢甚严鸾上

  书曰夫党人者或耆老渊德或衣冠英贤此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而久被禁锢灾异屡见水旱荐

  臻皆由于此帝怒杀之冯灏广汉人建和闲任永昌太守多异绩栾巴内黄人灵帝时

  坐陈窦党谪永昌太守上书极谏理陈窦之𡨚帝怒下狱自杀︹三国︺︹汉︺王伉蜀郡人章

  武时为永昌郡丞与郡吏吕凯帅吏民拒雍闿诸葛亮表为永昌太守封亭侯费诗犍为人章

  武中为牂牁太守昭烈即位诗上疏谏左迁永昌从事霍弋枝江人章武末年永昌郡夷獠

  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师讨之遂斩其豪帅郡界以静︹明︺叶学则

  德兴人雅善诗歌洪武闲为永平社学师始开文教胡渊定海人洪武间掌金齿司事初李观

  建郡城于太保山渊拓而广之金沧副使林俊臣创名宦祠渊首与焉子深继掌金齿使事兴学劝

  农安边励俗有贤声孙志在镇二十馀年内外绥辑人民安堵方政全椒人正统中以副将军

  讨麓川酋长思任发斩首三十馀级顷之夷兵四集诸军无继之者乃遣其子瑛曰汝即归我死今

  日矣瑛泣请避之政叱曰无多言将死战分也遂策马而进夷兵攒为泥赠威远伯谥忠毅郡人立

  祠祀之同时战死者都指挥同知顾勇陈翊侯义江洪郭本融县人天顺间以御史迁永平

  主簿刚直廉介常言永平小邑不宜冗员召还后请裁主簿不复设严时泰馀姚人嘉靖二

  年为永昌知府时永昌初复时泰立法定制绥柔疮痍控制夷𭶚督博士弟子勤课业以风励文学

  所著有专城录戴希灏柳州人嘉靖中任永昌府同知恺悌廉明绝请托却夷金兴水利勤

  讲课在任八载迁长史去之日行李萧然士民遮道今崇祀姜龙苏州人嘉靖间任澜沧兵

  备道立哨设守盗贼屏息杨慎作蜻蛉谣颂之多士凝隆庆中宣抚缅甸莽瑞体作乱遣使

  召之士凝宣中国威德言中原幅员之广如云南其百一缅所辖特千一耳瑞体颇惧士凝归遇潞

  江安抚线贵方投缅责其负国兴衅适指挥方谥率兵戍蛮哈士凝尽以瑞体之䇿告之时土司惟

  士凝为服顺后养子岳鳯鸩杀之邓子龙丰城人万历十一年为永昌叅将缅人犯施甸

  焚掠极惨子龙追及于攀枝树下大败之斩景宗直以靖湾甸擒罕䖍父子以开耿马捉莽裕以平

  阿坡筑建关城多其指画李材丰城人万历十四年任兵备道正伦纪禁掠屠俗先耻让男女

  别途日延绅士讲修身之学后为御史苏酂所诬被逮郡人薛继茂讼其𡨚始释漆文昌

  瑞州人沈毅有谋略为永昌抚夷同知万历十六年缅兵犯猛密土司子思化思豪奔蛮莫巡抚萧

  彦令文昌往抚单骑入蛮莫宣朝廷德意化豪匍伏听命十七年姚营兵鼓噪所至劫掠将为云梯

  攻城甚危急巡抚杨绍程按部永昌委文昌出城散给叛兵资费押之出境又议屯田二十四甸又

  于各险隘建八关三堡皆亲履相度悉中机宜缅夷不敢内窥腾永之民至今尸祝李朝

  未详万历间任把总征缅战死巡抚陈用宾建祠祀之同时有目把者义𭶚人亦力战死用宾作诗

  祁秉忠陕西人万历末为永昌叅将贼银定歹成等以二千馀骑入塞剽掠秉忠初就

  任即提兵三百拒之转战两昼夜贼败遁追还被掠人畜过半陈锡爵广东人天启间任永

  昌同知歼叛夷惩师巫严保甲清军饷奖士𩔖兴利剔弊质成者称神君焉李选石屏州人

  崇祯间任保山教谕癸未三月狱囚叛焚府堂选入救火谕囚以大义为囚刺死刘廷标

  上杭人历永昌通判沙定洲之乱黔国公沐天波走永昌既而孙可望入滇破定洲移檄永昌索道

  府印时廷标署府印谋守澜沧江以拒贼天波惧谕廷标等以印往廷标坚不予士民恐及祸咸就

  署力謮且以死危之廷标笑曰若谓我畏死乎因取酒置毒将饮众乃散去是夕监司王运开先自

  经廷标闻之曰男子哉我老人反后耶遂沐浴赋诗三章亦自经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弟廷枢贼胁以官抗志不屈后值兵乱抚掌疾呼曰吾与兄何可二其行也先杀其幼子

  与妻张氏自缢死王运开之弟运闳随兄至永兄与廷标殉难偕廷枢共殡殓之为贼胁至潞江手

  一纸付仆跃入中流沈丈许复起众急救挥手止之乃殁读其字曰得我骨葬于兄侧题曰夹江兄

  弟之墓数日后于沙岸得尸颜色如生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子入忠义祠王应龙

  工部尚书桂王入缅率子追之不及同缢于永昌朱慈煃吉王明宗室闻兵乱与妃张氏

  同缢死其时同殉难者松滋王瑞昌王皆失名又有宗室朱仪漆晋王李定国黔国公沐天波叙国

  公马惟兴文安侯马吉翔及弟雄飞泰安伯窦民望绥凝伯蒲缨总兵姚文相黄华宇熊惟贤王自

  金安朝柱王升陈谦王启隆龚勲中军姜成德通政朱蕴金吏部尚书邓士廉礼部侍郎杨载靖东

  将军魏豹御史邬昌琦任国玺锦衣卫赵民鉴王大雄王国相吴承应朱文魁任子信张拱极刘相

  宋宗宰刘广凝兄弟宋国柱丁调鼎太常博士邓居诏主客司王祖望仪制司裴廷谟武选司郭璘

  序班尹襄千户郑文远李既白凌云百户呉麻子学录潘璜典簿齐应选勲戚王维恭张宗伯旗鼓

  吴承爵司礼李国泰秉笔李茂芳东宫典玺杨宗华李崇贵内监陈德远等十八人又内监周卢曹

  沈杨五人失其名

 ︹本朝︺王家相咸宁人康熙间任永昌知府时初平呉逆整纲饬纪摘伏如神事关农桑风教

  皆悉力举行入祀名宦祠张承赐辽东人康熙闲任永昌知府洁已爱民培养士𩔖倡捐济

  贫田二百六十亩苏尔相灵州人乾隆三十四年总督彰宝檄至缅促贡缅囚之百计诱

  尔相降终不屈至七年乃送之归洊升至腾越总兵同时被羁不屈者陇川土把总多朝相贵州兵

  彭文贤刘成龙呉老昭通兵马文彩王登科

 ︹人物︺︹三国︺︹汉︺吕凯字季平不韦人仕郡五官掾功曹时雍闿等降于呉凯与府丞蜀郡

  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丞相亮南征表凯及伉功言凯等执忠绝域十有馀年臣不意永昌风俗

  敦直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㑹为叛夷所害子祥嗣仕晋为南夷校尉祥子及孙世为

   永昌太守李雄破宁州诸吕独不肯附举郡固守︹明︺杨元字务本保山人精邵子先天数

   学为诸生卒业太学归隐居不仕甘贫乐道当路重之馈遗皆弗受或封识待其去任返之著纳甲

   图九圭数学基指南号象山先生丁嵩保山人家贫事母孝洪熙间举怀才抱德辞不就宣

   德闲诏草野直言嵩上机务八䇿一曰正心术二曰重经筵三曰开言路四曰用贤才五曰总大纲

   六曰汰冗兵七曰重守令八曰崇节俭上嘉纳徴之道病卒所著有横峰樵唱张升字德辉保

   山人通天文地理从尚书王骥征麓川有功授官不就秣陵陶凝赞之谓为后学之仪表林泉之英

   杰卒年九十二著有地理图说中星图说诸书张昺字德逺保山人天资清后嗜学饬行正统

   初举为弟子师尝以千金置义田于蒲缥以资宗族之贫者婚葬孤孀皆有常给子弟有不善责令

   改而后已乡人有贷者焚其劵周贫不欲人知有犯不校善行草书所著有钝庵稿地理撮要

   应奇永平人天顺间母病姚营叛兵入其家应奇泣涕求以身代兵感其孝母子俱得全

  讷字敏行保山人年十三父遘疾几殆讷稽颡𥸤天愿以身代父病果愈后父殁庐墓三年朝夕

  哀号有青蛇绕蟆之异成化间诏旌其门张志淳字进之保山人成化中进士官至南京户

  部右侍郎尝言张彩之奸彩衔之后竟被劾归兵备道刘节倡复永昌府以除镇守之害志淳多所

  孹画群奸失利相切齿而终不为浮议所动所著有南园集西铭通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从弟志

  信宏治中举人亦负重望着有介轩东篱二集胡亢字希贤保山人父殁时亢年十二三日不

  食既葬结庐墓侧每哭泣辄有鸟雀集树悲鸣哭止乃散戈谏金齿卫人宏治中以太仆丞出

  为湖广佥事所至以廉干称捕擒巨寇赉子有加呉章字廷献金齿卫人尝问学于王守仁

  授长寿教谕倡明理学教人以致知力行学者宗之张钟字子鸣金齿卫人为岳州推官不屈

  阉宦历南京工部郎中以疾归家居五十年卒惟图书数卷张含字愈光金齿卫人少随父

  志淳官京师与杨慎同学及慎谪滇遂为昕夕之友著禺山集同郡汤琮陶凝张志举程广曹遇皆

   有诗名张志淳极称之张合字懋观含弟嘉靖中进士历湖广副使以疾归时欲清查夷田

   人心汹汹合上书五千言遂寝其事马继龙字云卿保山人嘉靖中举人官车驾司员外郎

   著有梅樵集尤工于七言律金齿明诗禺山后一人而已张必焕保山人嘉靖中举人知江

   安县正直无私不畏强御有老妇诉豕为虎攫必焕牒山神是夜虎衔馀豕至人服其神著有存拙

   稿延明精集陈一鹤保山人隆庆中举人居家孝友置义田以助乡邻设义地以埋枯骨

   夜觉有盗一鹤曰祇有银二两可于窗外接之有𥨸其谷者一鹤见而避之不欲识其面马叶

   如保山人万历中为贵州安平道时贵州安奢二酋乱商旅不通藩臬皆缺叶如出都朝列祖饯

   者皆曰公此行与虞诩之朝歌何异叶如曰食禄死事分也至黔单骑谕其渠帅抚绥备至黔中大

   定后制使抵黔拊其背曰公一人贤于十万师矣以功转两淮会鹾石应嵩保山人万历中

   进士知江陵县操持严毅遇事刚断豪猾敛迹会水泛为害应嵩督民作堤后调灵宝县有矿徒数

   千入其郛应嵩登城拒之手刃二人指麾力战贼大溃事闻升南京兵部主事浦口城为南都保障

   江水侵啮南城尽圯应嵩筑石堤以防江计石堤七百馀丈江雾未开即视事三面俱新省费十馀

   薛继茂字懋敬保山人万历中进士刻厉有大志历湖广御史上书论郊庙不亲请建

   国本等事初并封之议神宗谋于阁臣王锡爵以为可及㫖出举朝争诋锡爵惟继茂一疏最和平

   又疏出滇臬李材狱按黔请増解额五人为怨者所中削籍后追录忠直赠光禄少卿王国

   治保山人万历中知新繁县值奢酋叛以全城功晋刑部郎中有内侍𫉬谴以千金求宥力却之

   闪继迪保山人万历中举人任吏部司务漕涧贼临城建议主剿施甸激变建议主抚皆中

   机宜乡人立祠子仲俨礼部右侍郎曽忤魏珰削籍次仲侗皆有诗名赵之炎初名千里

   保山人万历中由户部郎致仕归遭流寇之乱三拒伪职救饥埋骨建养生院置义田收赎被掳子

   女人感其德符节保山人其友丁良病以幼儿并白金百两托节节厚抚其子且教之比长

  挈金授之封识依然邻妇迫于饥寒自缢节救之活给衣食历二十年终不见妇面妇卒葬之著有

  丘圾堆集张化枢永平人由举人知江南无为州流寇攻城城䧟被执骂贼而死 本朝干

  隆间赐谥节愍 佣 作人永平人姓名失传万历间为人佣作事母至孝一日见逐

  于主人哀求不纳哭而去曰母老无食奈何忽梦人抚其背曰某山有竹摇之可得米如言以往果

  得米似稻而较长味甚美李君植保山人官澜沧卫指挥孙可望入滇君植领军赴援大理

  值贼围城力战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陆九衢保山人嶍峨训导流

  寇陷城衣冠坐明伦堂骂贼遇害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徐一中

  诸生事母以孝称母死柩停室中时有火灾一中抱柩哭祷火顿息人以为孝德所感潘嗣

  魁保山人事大父孀母以孝闻置义田焚借劵崇祯间行保举法闪仲俨举以应诏后中举人

  石声和保山诸生崇祯间刑部郎中王国治举应孝廉丁亥流赋入城声和与子吉皆死之

   冯时可保山诸生尚节义善属文流寇之乱阖门死节王显隆字乐天保山诸生弟

   显卿字乐心素友爱丁亥遇兵乱俱自焚马生保山人失其名丁亥流寇至永郡恶少争焚香

   迎之马生独闭门纵火举家自焚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张登元

   字文蔚保山诸生已亥兵至阖门死节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刘德本

   保山人已亥兵至永昌德本哭语其妻曰时事至此吾侪小人何以生为遂积薪楼下夫妻子女五

   口俱自焚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陈 正猷保山诸坐己亥兵乱正猷

   偕妻避于东山继而兵至自缢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祝维霍

   诸生已亥兵乱投井死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张文达保山人由举人

   知钱塘县后官霸昌兵备道时讨流寇倾家助饷忧去任闻流寇北至遂还骑入卫京师已陷赴

   驿亭自缢死 本朝嘉庆十三年   恩准入乡贤祠同郡贡生丁军亨沈嗣振俱明末殉难

 ︹本朝︺王宏祚字懋自保山人由举人任户部郎中顺治初擢岢岚道以才能召入仍为户部

  郎中是时天下初定图籍散失宏祚练习故事奉修赋役全书多所厘正擢太仆卿累迁尚书加太

  子太师上筹滇条议十馀事改兵部尚书致仕卒谥端简徐崇岳字石公保山人康熙中举

  人赴公车不第乐志林泉殚心着述吴三桂重其名强之仕不屈所著有造适轩集

 ︹流寓︺︹元︺托克托字大用顺帝时中书左丞至正中伐徐州贼破之又破张士诚于高邮城

  下哈玛尔忌其功嗾御史袁赛因等劾之诏削官爵再徙云南之镇西路腾冲知府高惠欲字之女

  辞曰吾罪人也安敢念此后再徙阿轻乞之地惠以前不受其女发兵围之哈玛尔矫诏遣使鸩之

  卒年四十二 托克托旧作脱脱哈玛尔旧作哈麻今俱改正︹明︺范从文字复之昆山人

  文正公十三世孙洪武中以奉使称㫖擢御史后谪戍庄浪又改戌金齿十年赦归著有小学章诂

  后斋集等书高莘山东人洪武中以起居注谪戌金齿时武官恣横欲延为馆宾免其从役

  莘以守分执役辞乃使之守门终日执殳㑹大雨武官并其妻孥辱之泥涂衣裳狼籍殊无戚容其

  耿介如此周志𬭎字元亮永安人洪武中以翰林谪戌金齿精春秋人称节孝先生

  景和南京人从父母戍永昌母有殊色解官千户欲私之其母不从凌辱备至父亡欲置之死

  景和时年十四逃还京挝登闻鼓即时召入俾尽言千户论斩令景和监视之杨慎新都人廷

  试第一嘉靖初以谏大礼戍永昌卫安凤变起围木密所慎戎服往援贼败去安宁守欲榷民盐牛

  税慎谓此刀锥者宜推与民军官言海口役为利督丁夫六千人下海民苦之慎以书告执政俱报

  罢戍永昌三十二年放浪湖山覃精著述卒于滇刘寅崞县人以罪谪金齿卖药授徒著书

  不辍万历中巡抚陈用宾祀于会城与汉王褒明杨慎为三贤云刀怕文宣抚怕举之弟

  怕举死罕拔为缅招于崖许怕文代袭其兄职怕文拒之与战缅兵大至溃奔永昌

 ︹列女︺︹元︺黄善妻张氏永昌人名药师年十六适善生子定善卒家贫守节抚育遗孤

  大德中定赴京诉其母之贞操诏旌其门︹明︺李勤妻张氏永昌人年二十六夫亡孝

  养孀姑苦节五十馀年卒洪武年旌司郡夏安妻叶氏白浩妻闪氏朱鉴继妻徐氏胡来觐妻陆氏

  闪训妻马氏俱夫亡苦节诏旌其门李某妻季氏永昌人夫失名氏早孀有殊色都督

  毛胜镇永昌欲强娶之氏以死自誓胜不能屈同郡赵璇妻郑氏蒋希贤妻袁氏刘仪妻李氏俱夫

  亡苦节历四十馀年卒谢定妻住氏永昌人夫罢四川开县令侨寓不归翁姑年八

  十馀氏纺绩以养之及卒鬻所居小室以葬遂不食而死多士凝妻罕氏邦女也

  士凝死缅兵攻之罕氏怀印信并二子奔永昌求援当事不应遣之归亦为岳凤所害早正

  妻永昌人阿昌罗板寨百夫长早正娶罗古寨土舍女为继室正病妻事之谨及亡大恸不食而

  梁毅女永昌卫人年十六父母他出女适独居恶少挑之女大怒泣诉于母遂自缢死

  杨椿妻张氏金齿卫人年二十五夫亡子幼家贫励志守节历四十馀年卒宋氏

  金华人夫任阆中守以事死狱中仍籍其家氏随姑来戍金齿长途奉姑不少懈过盘江题诗邮亭

  壁诉其𡨚苦御史阴汝登建祠永昌刻其诗于石俞富妻阮氏合肥人富籍金齿从

  征安南与弟祥俱战死阮氏暨祥妻黄氏年未二十俱誓死无他学士汪谐旌其门张思仁

  妻王氏山阴人随夫戍金齿年二十六夫卒父母欲改嫁之氏以亲老子幼矢志靡他卒不

  能夺宣德年旌同邑梁贵妻赵氏夫戍金齿卒苦节抚孤诏旌其门呉贵二女巩昌人父

  任永昌指挥卒无子二女间关叩阙求为置嗣誓守贞以终戈谏妾韩氏无锡人谏

  金齿卫人宦东昌纳为妾历官佥事卒氏守节自誓或怜其少欲夺之遂自缢瞿爵妻朱

  氏保山人年二十三夫卒无子食贫守节嘉靖闲旌同县周科妻张氏年二十九夫亡一子方幼

  族人利其资迫令改适氏以死自誓守节四十馀年万历年旌潘承志妻邵氏

  人年二十三夫随父任卒氏茹苦抚孤历五十馀年同县陈谟妻田氏刘遇晓妻张氏周士玉妻杨

   氏尹先哲妻戚氏张士彦妻邓氏俱早岁夫亡苦节五十馀年袁必通妻张氏

   人年二十九夫亡苦节五十馀年卒子熙早殒媳陈氏亦苦节四十馀年同县刘杰妻毛氏闪应华

   妻穆氏陈大猷妻冯氏孔宗明妻刘氏王重光妻段氏陈溥妻赵氏易源鼎妻龙氏李达妻席氏俱

   早岁夫亡食贫苦节王启龙妻呉氏保山人夫任总兵流寇之乱氏与妾周氏将自

   缢人见而救之氏正色曰君与我夫厚宜速我死今反相救欲我等为蛮妇乎与周氏同时缢死同

   县朱广运妻戚氏邱世第妻陆氏周运泰妻呉氏朱统妻闪氏丁长祐妻闪氏王圣修妻水氏姜承

   德妻杨氏石应岷妾徐氏田氏俱遇贼不屈死又赵天俊妻樊氏左拱极妻郑氏潘继善妻周氏呉

   德光妻陆氏石元鳯妻闵氏俱入祀节孝祠丁列妻张氏永平人年十八夫亡抚遗

   腹子苦节五十馀年与同县吴氏张氏同旌张本妻胡氏永平人年二十八夫亡与

   妾陈氏同心守节历六十馀年同县杨廷诏妻谢氏呉承祚妻缪氏廖惟熺妻呉氏锺伯玫妻杨氏

  俱早岁夫亡终身苦节朱锡命妻罗氏云州人锡命于万历间杀贼阵亡食贫守

  节抚孤成立卢蕙妻𡩋氏澜沧卫人蕙任思州府经历铜苗作乱氏被掳投河死

  邹天涯妻董氏永平人流寇至被掳至玉皇阁下投井死同县李炜妻董氏李自奇

  兵乱被掳不从投井死杨尔俊妻金氏浩一元妻叶氏马吉翔女遇贼不屈俱自尽陈其养

  妻祝氏保山人夫卒孝事舅姑抚子成立为流贼康勇所逼漆面毁容乃免已亥被掳投河

  遇救得苏吉王妃张氏兵乱自缢时有桂王贵人刘氏同缢死松滋王妃失其氏顾侍

  妾将分娩先令自缢俟气绝乃自刎呉承爵妻永平人失其氏兵乱一子一女先令自缢

  曰与其留作蛮子莫若与之俱死耳乃自缢同时王国玺妻失其氏亦自缢齐环妾

  人失其氏环为大理卿殁妾遗腹生一子所居狭隘且人众求死不得绐女伴河边观水忽曰吾去

  矣抱其子投水死呉佩妻谢氏佩为保山诸生氏孝事继姑流寇将至即置酒与姑

  诀以二子付其夫善抚之潜登楼自缢同县石瑜妻胡氏自缢时年二十刘廷枢妻张

  氏保山人廷枢既殉节氏先缢其二子乃自缢水洁妻陈氏洁为保山诸生流寇

  至氏避山林被掳至东河边高声语同伴曰吾南门外陈氏女也言毕即投河死又城东南骑龙寺

  有女子年方筓缢于寺中尼曰此恐被辱而自死者惜其姓氏无考闵连城妻石氏

  保山人流寇至被掳解所挟奁物与夫投河死同县举人张世明妻侯氏亦投水死诸生王若实女

  贼欲犯之不从被刺死冯时可母王氏永昌人流寇乱氏率女及媳自焚

  登元妻潘氏保山人已亥兵至氏先诱二子出与夫举火自焚同县刘得本妻失其氏

  亦自焚死陈正猷妻石氏保山人兵乱偕夫避东山既而兵至投水死又祝维霍妻

  失其氏同时投井死

 ︹本朝︺呉必隆妻陆氏保山人未㛰夫卒守志终身同县侯顺天妻赵氏俞某妻王氏

   吴新诰妻周氏张应魁妻张氏皆奔丧守贞于乾隆间先后 旌陆自翰妻李氏

   保山人未嫁夫卒泣血奔丧旋以父老回家岁时一省其姑父卒乃归张凤翺妻童

   氏保山人年二十九夫亡孝养舅姑抚遗腹子成诸生同县庞德俊妻王氏年二十八夫亡夫叔

   欲夺其志氏以死拒子早殒抚孤孙成立赵秉良妻杨氏年少夫亡翁有残疾氏诚心疗治邻悯其

   贫为议婚氏以死誓守节抚孤历三十四年又范绍文妻黄氏白太元妻王氏张从良妻施氏赵宗

   妻杨氏葛延相妻杨氏张维妻宋氏徐干妻杨氏均乾隆间 旌刘秉干妻陶氏

   永平人年少夫亡孝姑守节教子成名乾隆间 旌袁鼎妻邵氏保山人夫亡守节与

   同县胡经妻李氏陈嘉言妻曽氏周于京妻阎氏马存宪妻赵氏均嘉庆间 旌苏尔相

   妻张氏甘肃灵州人尔相奉檄往缅甸总督彰宝闻讹传被执己降氏被逮遣新疆大呼曰

   奉檄而出何言执也我夫忠贞断无降贼事遂手刃其子天德并二女随自刎

 ︹仙释︺︹唐︺无言和尚姓李世为𫎇氏清平官生时掌有文曰无言因名年十五依圆净法

  师精研律论融贯教乘手书大乘般若经千馀卷死得五色舍利遂于栖贤寺旁建塔奉之并见云

  南府仙释门道超段氏子童𫎇出家戒行清苦常入定岩间有异鸟衔花麋鹿驯卧之异临

  终谓其徒曰勿茶毗三年后当葬我于西山及期起视颜色如生众叹异之遂为立塔︹明︺不

  二头陀姓任少为永昌郡吏素好道尝过一坊下得阴府律皆其所犯遂弃家云游至应天

  府趺坐市中巡城御史责之命安插古寺内寺有妖不二趺坐夜有蛇长数丈口如盆自上而下欲

  吞之不二端坐叱曰吾在此不去将诛汝蛇遁入廊下人以此感动捐万金修德普寺居之又常见

  其髪有五色后坐化海阔福建人云游至永昌居沙木河石碑寺昼夜趺坐戒行精严独居数

  十年髪白转黒齿落重生百三歳圆寂于刘家庵祖复号立禅四川宗藩弃位修道遍历名

  山至宝台山创刹聚徒常跏趺深林虎豹潜匿开山请藏三十年无少怠每于枯木下立禅又以指

  燃烛十指皆尽及入灭令盛以木桶外束以三铁篐言篐三断则出世今已二断矣蓬头道

  者字洞元不知何许人崇祯闲云游至永趺坐市中无所求与之钱随以给贫人后归东山宝鼎

  寺每于盘石上静坐山禽翔集于身人以此异之

 ︹𡈽产︺金后汉书郡国志博南南界出金注华阳国志曰西山高三十里越得澜沧水有金沙洗取

  融为玛瑙出保山县玛瑙山巅有红白色相间者SKchar2丝玛瑙有红如胭脂者曰红玛瑙

  有色白如玉面光润者曰白玛瑙有紫色者曰紫瑛玛瑙其体脆而易破制之甚难永昌之棋

  甲于天下制法以玛瑙石合紫瑛石研为粉加以铅硝投以药料合煆之用长铁蘸其汁滴以成棋

  其牙色深黒者最坚次取绿者稍脆又蜡色杂色及黒白俱有花者其下也蒌叶藤

  葛蔓附于树可为酱即汉书所谓蒟酱也实似桑椹皮黒肉白味辛合槟榔食之可御瘴疠

  鱼出保山县澜沧江即东南之鲭鱼也味极美雷鸣始出湾甸土州孟通山出芭蕉

  湾甸土州出可食大药镇康土州出鲜子镇康土州出大如𬃷









                             总纂官顾 莼恭纂并覆辑

                             校对官梁慎猷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