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六至二百六十八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二百六十九至二百七十三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二百七十四至二百七十七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7.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7.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7.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7.djvu/5

西宁府表                

                    

大清一统志

 西宁府在甘肃省治西北六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六百五里东至凉州府平番

  县界二百六十里西至青海番夷界九十里南至黄河都受番族界三百七十里北至大雪山凉州

  府界二百三十五里东南至三川黄河沿界四百二十里西南至番夷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番界

  二百八十里西北至甘州府张掖县扁都口界四百九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五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汉为金城郡临

  羌破羌等县地后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晋初因之

  东晋隆安中为南凉国都隆安三年秃髪乌孤居乐都其弟利鹿孤

  西平傉檀还居乐都西平即宋之西宁州今之府治乐都唐鄯州今碾伯县也后魏初为

  鄯善镇孝昌二年改置鄯州见元和志后周又置乐都

  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改州曰西平郡唐武

  德二年复曰鄯州仪凤二年置都督府开元二年

  置陇右节度使方镇表作五年苏冕唐㑹要作元年今从通鉴天宝初曰

  西平郡乾元初复曰鄯州属陇右道上元二年

  于吐蕃宋元符二年收复复置鄯州陇右节度三

  年弃之崇宁三年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鄯州为

  西宁州赐郡名曰西平升中都督府三年加宾德

  军节度属熙河路后属西夏元仍曰西宁州属甘

  肃行省明洪武六年通志作十九年今从实录改置西宁卫属

 陕西行都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置西宁府属甘肃省置西

 宁县为府治改碾伯千户所为碾伯县又开置大

 通卫乾隆二十六年改置大通县属西宁府

 西宁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八里东至碾伯县界七十里西至青海

  番夷界九十里南至黄河二百一十八里北至大通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南山后番界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番夷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番夷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大通县界八十里汉金城郡临羌

  县地后汉建安中分置西都县为西平郡治晋因之后魏废隋为湟水县地唐仪凤三年分置鄯城

 县属鄯州上元后没吐蕃宋初曰青唐城崇宁三年收复置西宁州及倚郭县五年罢县属熙河路

 元属甘肃行省明初改置西宁卫属陕西行都司 本朝雍正二年改置西宁县为西宁府治

    伯县在 府治 东一 百 三 十 里 东 西距 一 百 七 十 五里 南北 距五 百 五 十 里 东 至凉 州 府 平 番 县

    界 一 百 三 十 里 西 至 西 宁县 界 四 十五 里 南 至 兰州 府 河 州 三 百 九 十 里 北至 番 夷 界一 百 六 十 里

    东 南 至 河 州黄河 界 三百 七 十 里 西南 至 西 宁县界 八 十 里 东北至 番 界一 百 五 十 里西 北 至 番界

    一 百 七 十 里 汉神 爵二 年 置破 羌 县 属金 城 郡 后汉 因 之 晋 省 为安 夷县 地 东晋 末 后 梁吕 光 置 乐

    都 郡南 凉 秃 髪 乌孤 都 此 后魏初 郡废孝昌 中 改置 西都 县 为 鄯 州治 隋 开 皇十八 年改曰湟 水 为

    西 平 郡治 唐 为 鄯州 治 上 元 后 随州 没 吐 蕃宋 初号 邈 川城 元 符 二年 收 复 置 湟 州建 中 靖 国元 年

    弃之 崇 宁 二 年 又复 三 年 置倚 郭县 五 年 罢大 观三年 加 向 徳 军 节度 宣 和 元年 改曰 乐 州 属熙 河

    路后 属西 夏元 废 为 西 宁 州 地 明 洪 武 十 一年 置碾伯 卫后 废成 化 中 置 碾 伯 守 御 千 户 所  本 朝

    初属 西 宁卫雍正 二年改置 碾 伯县属西 宁府大   通县 在 府北 一百 二 十里 东西 距一 百 八

    十里 南北 距一百 五 十 五里 东 至西 宁 县 界一 百二十 里西 至黒林 口 暗 门六 十 里南 至 西 宁县 界

  三十里北至大雪山一百二十五里东南至西宁县界九十里西南至西宁县界七十里东北至大

  雪山二百二十里西北至甘州府张掖县界三百九十里古西羌所居汉为临羌县北塞唐为鄯州

  北境开元中尝置威戎军于此明为西番地 本雍正二年以番族归附开置大通卫驻大通城

  属西宁府又设总兵镇守亦曰西大通镇乾隆九年移驻白塔城二十六年改置大通县属西宁府

 ︹形势︺万山环抱三峡重围红崖峙其左青海潴其右

  明统甘肃凉庄之右背河州洮岷之前户万山回

  合诸番罗列明郑洛奏疏水包西北山阻东南

 ︹风俗︺俗崇释士业儒人专孳牧童习弯弧明石槚西平赋

  秋少暑冬春多寒毳毛为衣酥湩煎茶番人以皮

  马为礼畜牧为业旧镇

 ︹城池︺西宁府城周八里有奇门四濠深一丈广二丈五尺东关外有郭周里许门三明洪

  武十九年因旧改筑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修雍正十一年乾隆三十一年重修 西宁县附郭

  碾伯县城即旧碾伯堡明初筑周三里有奇门三濠广二丈五尺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

  因旧址复筑大通县城周五百五十八丈门二 本朝雍正三年乾隆三十一年

 ︹学校︺西宁府学在府治东即西宁卫学明宣德三年建入学额数十二名 本朝乾隆六

  十年添设又贵德厅学入学额数四名西宁县学在县治西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

  入学额数八名碾伯县学在县治西 本朝雍正三年建入学额数八名大通县

  学在县治东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建入学额数四名约礼书院在西宁县治西 本

  朝乾隆四年建乐都书院在碾伯县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河阴书院

  德厅 本朝干隆十二年建

 ︹户口︺原额民丁共二万七千九百二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二十万八千六百三名口屯丁民妇

  大小共五十万二百二十六名口计九万二千八百五十七户

 ︹田赋︺田地共六千一百九十三顷六亩一分有奇番地共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三段额征粮共三

  万八千九十五石四斗七升

 ︹山川︺峡口山在西宁县东二十里汉书神爵元年充国屯田金城奏治湟狭以西道桥明

  统志峡口山在卫城东地极险阻为湟鄯往来咽喉地汉时名湟狭唐人尝修阁道宋筑省章城控

  制要害又有绥远𨵿行都司志峡口山在卫东三十里石山对峙亦名小石峡半山有风波岩每大

  风梼之则息与大石峡西石峡谓之三峡红崖子山在西宁县东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山

  腰有石洞积石山在西宁县东南隋书地理志龙支县有唐述山元和志积石山在龙支县

  西九十八里南与枹罕县分界旧志小积石山在西宁卫东东南一百七十里即古唐述山也

  延山在西宁县东南隋书大业五年帝西平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十里地理志化隆有

  拔延山元和志拔延山在化成县东北七十里多麋鹿旧志即今卫南之雪山也雪山西

  宁县南一百里高出群山之上积雪四时不消延亘东北与碾伯县萝卜山相接南禅山

  在西宁县西南三里崖洞有佛像又有北禅山在县西北五里土楼山在西宁县西水经注

  湟水东迳土楼南楼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今在西平亭东

  北五里隋书地理志湟水有土楼山元和志山在湟水县西一百三十里下有土楼神祠又曰鄯城

  县西即土楼山日月山在西宁县西川口外元史宪宗四年㑹诸王于颗颗脑儿之西祭天

  于日月山今为番夷互市之所金山在西宁县西七十里隋书大业五年宴群臣于金山行都

  司志山在卫西六十里番言曰结脱刺上有湫池旱祷辄应为西宁望山养女山在西宁县

  北水经注养女川水发养女北山阚骃曰长宁亭北有养女岭即浩亹之西山西平之北山也寰宇

  记养女岭彼羌多祷而祈女郭图山在西宁县贵德厅城东二十里又东十里有东山

  圆柱山在西宁县贵德厅城东南二百里下即渊住番族所居又名渊住山后即青海界

  龙池山在西宁县贵徳厅城南一百里山高险绝上有湫池因都受番族牧其下又谓都受

  三泉山在西宁县贵德厅城西三十里山根有三泉涌出清澈可鉴俗呼为尔纳拉山

  巴伽山在西宁县贵德厅城西十里黄河经其下又哈儿㵎山在城北一里亦黄河所经流

  郎纒山在西宁县贵德厅城西一百里番夷杂处之地雷鸣山在碾伯县东关外亦

  名鳯凰山冰沟山在碾伯县东接庄浪界羊肠七十馀里为郡境咽喉孔道四望山

  在碾伯县东南汉书赵充国传神爵初充国至金城渡河遣骑候四望狭中无虏曰吾知羌虏不能

  为兵矣使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兵岂得入哉文颖曰金城有三狭在南六百里颜师古曰山峭

  而夹水曰狭四望者狭名也行都司志四望山在西宁卫东南二百里龙泉山在碾伯县

  西北四十里与大石峡北山相连山下有龙泉因名阿刺古山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与

  冰沟山相连山顶宽平可耕中有鲁班峡萝卜山在碾伯县东北行都司志在西宁卫东北

  二百五十里延袤与雪山相连石崖巉岩若萝卜之状达巴山在大通县南七十里高峻

  崎岖山巓有泉出石罅中味清甘大雪山在大通县北十五里四时积雪不消东西绵亘

  数百里东接凉州北接甘州界元和志甘州南至大雪山三百三十里即此雾山在大通县

  北水经注湛水东南流至雾山注浩亹河旧志山在西宁西北三百里勒姐岭在西宁县

  东汉时有勒姐羌居之晋义熙十一年北凉沮渠𫎇逊败西秦兵于浩亹西秦主炽磐遣将折斐等

  据勒姐岭邀其还路𫎇逊击擒之水经注勒且谿水出安夷县东南勒且谿北入湟水于是有勒姐

  之名盖勒姐岭在此星岭在西宁县南隋书大业五年帝自拔延山入长宁谷度星岭旧志岭

  故龙支城西北艾湾岭在碾伯县界南巴州堡高十五里山半有泉自沙中出白草

  岭在大通县北近甘州界宋元嘉初西秦乞伏炽磐遣太子暮末出貂渠谷攻北凉白草岭临松

  郡皆破之水经注鲜谷塞东南有白岭西湛水出焉盖即白草岭也南高峰在碾伯县南七

  里又有北高峰在县北八里两峰相对俱极高峻西石峡在西宁县西七十里陡崖相对

  大石峡在碾伯县西北西去西宁县九十里较小石峡尤雄壮黑松林峡

  通县南去西宁县北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嘉靖二十五年修葺城堑延属五十馀里

  心堆在西宁县西南水经注牛心川水东北流迳牛心堆东唐贞观九年李靖等败吐谷浑于

  牛心山即此黄河在西宁碾伯二县南自塞外流入与河州接界又东入兰州界水经注河

  水自积石屈而东北流迳柝支之地又东迳西海郡南又东迳允川而历大榆小榆谷北又东过河

  关县北又东北入西平郡界左合二川东迳浇河故城北又东北迳黄川城北又东迳石城南左合

  北谷水又东北迳黄河城南又东北迳广违城北又东迳邯川城南又东临津谿水注之又东迳临

  津城北白土城南又东左㑹白土川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又东历凤林北又东与漓水合又

  迳左南城南又东迳赤岸北又东洮水注之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元和志黄河在廓州化城县南

  八十步又在龙支县西南六十里通志黄河在西宁县南一百六十里碾伯县东南三百七十里

  葱谷水在西宁县东水经注水有四源各出一谿乱流注于湟水安夷川水西

  宁县东水经注安夷川水发逺山西北流控引众川北屈迳安夷城西北东入湟水牛心川

  水在西宁县西南水经注牛心川水出其南远山东北流迳牛心堆东又北迳西平亭西东北入

  湟水通志有那孩川在城西二百步旧志有南川水在卫城西自塞外流东北入西宁河 按宋史

  崇宁三年王厚自湟州败羌人于宗水明统志宗水来自青海迳西宁境入湟水水南有宗谷口旧

  志宗哥川在卫西南九十里亦即今南川水之异名也长宁川水在西宁县西北水经

  注长宁川水出松山东南流迳晋昌城晋昌川水注之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水发养女北山有二

   源皆长湍远发南总一川迳养女山谓之养女川乱流出峡南迳长宁亭东又东南与西山水合又

   东南流注于湟水行都司志有车卜鲁川在城北五里一名干尔朵川源出垒加尔山下流五百六

   十里入西宁河又有广牧川在城北三里旧名沙塘川明永乐四年改名今分渠四十六溉田六百

   七十顷旧志今有北川水在城西北七十里自塞外流入东南流至城北入西宁河湟水

   外流迳西宁县北又东迳碾伯县南又东南历凉州府平番县至兰州界入黄河汉书地理志临羌

   县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水经注湟水出塞外又东南

   流迳卑禾羌海北东迳湟中城北又东右控四水又东迳赤城北而东入经戎峡口右合羌水又东

   迳临羌县故城北又东卢谿水注之又东迳临羌新县故城南又东右合溜谿伏溜石杜蠡四川左

   㑹临羌溪水又 东龙驹川水注之又东长宁川水注之又东牛心 川水注之又迳西平城北又东迳

   土楼南又东右合葱谷水又东出漆峡东流右则漆谷常谿注之左则甘夷川水入焉又东安夷川

  水注之又东迳安夷县故城又东左合宜春水又东勒且谿水注之又东左则承流谷水南入右㑹

  达扶东西二谿水东出期顿鸡谷二水北流注之东迳乐都城南东流右合来谷乞斤二水左㑹阳

  非流谿细谷三水又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六谷水自南破羌川自北左右翼注之又东南迳小晋兴

  城北又东与阁门河合即浩亹河也又东迳允吾县北隋书地理志化隆县有湟水后汉书注湟水

  一名洛都水西自吐谷浑界入在今湟水县元和志湟水亦谓之乐都水出青海东北乱山中东南

  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唐书吐蕃传湟水出𫎇谷抵龙泉谷与黄河合元朱思本河源记湟水源出

  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馀里注浩亹河与黄河合明统志西宁河在卫城北源出热水山北流五百

  里经伯颜川又合那海川流五百里入黄河行都司志西宁河在卫城北百步许又湟水今碾伯河

  是也旧志西川水源出西塞外东流由石峡入境至卫西北受北川水又东合南川水而径城北名

  西宁河又至卫东北受沙塘川水又东南迳碾伯堡南名湟水又东南接庄浪所界合西大通河又

   东合庄浪河又东南至兰州西入黄河按湟水上源番名波洛冲克克详见西海邯川水

   在碾伯县东南后汉书显宗初西羌寇陇右捕虏将军马武击之羌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

   之水经注河水迳邯川城南注城之左右历谷有三水导自北山南迳邯亭注于河章怀太子曰盖

   以此水分流谓之东西邯也在今化隆县东 按舆图今碾伯县东南百里许有水出雪山南东南

   流百馀里入黄河盖即邯川水也白土川水在碾伯县东南水经注白土川水出西北

   山东南流迳白土城北又东南注于河宜春水在碾伯县西水经注水出东北宜春谿西

   南流至安夷城南入湟水又有勒且谿水出安夷县东南勒且谿北流迳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湟

   水有勒且之名疑即此号又有承流谷水达扶东西二谿水期顿谿谷二水皆北流注湟又有吐那

   孤长门来谷乞斤阳非流谿细谷六谷破羌川诸小水左右翼注湟水皆在今碾伯县界俱见水经

   浩亹水原出甘州府南流迳大通县南又东南迳碾伯县东北至平番县界与湟水合

  汉书地理志浩亹县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颜师古注浩音诰水名亹者水流峡中岸

  深若门也今俗呼此水为阁门河盖疾言之浩为阁耳水经注阁门河即浩亹河也出西北塞外东

  入塞迳敦煌酒泉张掖南又东南迳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南又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

  白岭下东源发白岸谷合为一川东南流至雾山注阁门河阁门河又东迳养女北山东南左合南

  流川水水出北山南流入阁门河河东迳浩亹县故城南又东流注于湟水通典浩亹河在湟水县

  西北自吐蕃界流来元和志阁门水经湟水县东去县五十五里朱思本河源记浩亹河源自删丹

  县南删丹山下东南流七百馀里注湟水通志有大通河在大通卫南五里源出野狐山东南流至

  碾伯县响塘峡行山峡中经西大通堡东南合西宁河入黄河即古浩亹河也车卜鲁川

  渠在西宁县西北九十里即北川水分渠三十八溉田七百七十八顷又伯颜川渠在县西六十

  里即西川水分渠八十四溉田一千二十八顷那孩川渠在县西南五十里即南川水分渠四十八

  溉田九百三十八顷广牧川渠在县北八十里分渠三十八溉田四百四十一顷观音堂沟在县东

  七十里分渠有二溉田一百三十八顷又有哈刺只沟把藏沟西番沟三渠皆在县东乞答其渠李

  彦才沟渠壤吃塔渠皆在县东南古河渠撒都儿沟渠皆在县东北共溉田四百七十馀顷又红哈

  沟在县东北一百里分渠七十八溉田四百八十一顷周屯渠在西宁县贵德厅城东五

  十里分支渠十四溉田九百八十二段又四十八户渠在贵德城东南四里分支渠十二溉田二千

  一百八十一段河东渠在贵德城东五里分支渠八溉田七百一十段刘屯渠在贵德城西南三十

  里分支渠六溉田四百二十段 本朝乾隆六年开筑水磨渠在碾伯县东三里分支三

  共溉田二百五十馀段又县东十里有羊官渠十五里有石嘴渠三十里有高庙渠三十五里有长

  里渠四十里有旱地湾渠五十里有老鸦渠又县西二里有大古城渠小古城渠二十里有旱庄渠

  四十里有硖口渠又县南五里有冈子堡渠十里有冈子沟渠汤官渠二十里有姜家湾渠又县北

  八里有八里堡渠四十里有胜番沟渠又县东南三十里有红水渠五十里有阿鸾渠又县西南七

  里有七里堡渠二十里有深沟渠三十里有马哈喇渠峰堆渠四十里有高店堡渠六十里有高店

  沟又县西北二十里有挐木只沟渠三十里有迭尔沟渠共溉田二万四千馀段巴燕戎

  格渠在碾伯县摆羊戎厅境内发源克见山流一百三十里入黄河溉田一千三百九十段又

  青库尔渠发源车盆山溉田九百五十四段又上多巴渠溉田四百二十三段下流俱入黄河俱在

  摆羊戎厅境内大河渠在碾伯县北西宁河自峡口流入县境东至下川口河之北岸分渠

  十有六河之南岸分渠十有四又有山南堡等渠在县东南古鄯城一带分渠有八共溉田数千馀

  东峡川渠在大通县南又河东渠在县东十里祁家渠在县东北九里峡门堡渠在

  县南分溉县境之田又县西有多洛逊让阳化百胜四堡渠极乐雪沟良教三堡渠樵渔堡渠县东

  有滥泥多隆河家三堡渠元墩李家二堡渠县南有庙沟渠东流堡渠黄家寨渠杨家寨渠毛贺堡

  渠新庄堡渠永安平路二堡渠均分灌民田龙湫在碾伯县北一百二十里有三池曰金龙

  响龙黒龙相去十馀里旱祷有应五泉在西宁县西水经注泉发西平亭北雁次相缀东北

  流至土数南北入湟水湫泉在西宁县西十里周三丈其深莫测沸涌有声旱祷辄应

  水泉在贵德厅西南三十里巴伽山水自地涌出热如沸汤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 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 覆 辑

                           校 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西宁府

︹古迹︺西平郡故城今西宁县治本汉临羌县地后汉末析置西都县兼置西平郡魏志

  建安中以杜畿为护羌校尉领西平太守魏太和元年西平麹英反杀临羌令西都长遣将军郝昭

  鹿磐讨斩之十六国春秋吕光大安二年西平太守康凝自称匈奴王阻兵不从秃髪乌孤太初元

  年自称西平王三年以弟利鹿孤为凉州牧镇西平既而乌孤死利鹿孤代立遂居西平更称河西

  王傉檀代立还居乐都永宏二年沮渠𫎇逊拔西平执太守麹承水经注湟水迳西平城北东城即

  故亭也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凭𠋣故亭増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魏周时郡县俱废隋为湟水县

  地唐分置鄯城县属鄯州元和志县东至州一百二十里仪凤三年分湟水县置北枕湟水西即土

  楼山通典鄯城县汉西平郡故城在西旧唐书上元二年鄯州为吐蕃所陷所管鄯城三县属河州

   后亦废宋时谓之青唐城吐蕃传有唃厮啰者明道初徙居青唐景祐中以为保顺军节度留后熙

   宁十年改西平节度使元符二年王瞻取邈川军至青唐陇拶出降以为鄯州瞻寻弃青唐归崇宁

   三年王厚复湟鄯地理志是年改为西宁州后属西夏夏国传河外之州有西宁乐廓元史太祖二

   十二年伐西夏州破西宁地理志唐鄯州没吐蕃号青唐城宋改西宁州元初为章吉驸马分地至

   元二十三年立西宁州等处拘榷课程所二十四年封章吉为宁濮郡王以镇其地明统志西宁废

   州在卫城西南行都司志自卫城西至南迤东约八里馀乃西宁州古城安夷故城西

   宁县东七十里汉置属金城郡后汉建初元年夷卑湳种羌杀安夷长宗延以吴棠领护羌校尉

   居安夷二年移居临羌晋属西平郡后废秃发乌孤太初三年以其弟利鹿孤镇安夷后魏废水经

   注湟水东迳安夷县故城北城有东西二门去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曰四十里白土故

   城在西宁县东南后汉置属金城郡魏正始九年叛羌遮塞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官军刺史

   郭淮击破之晋仍属金城郡太和二年张天锡讨叛将李俨于陇西使将军张统分道出白土义熙

   八年西秦乞伏炽磐攻南凉三吴太守吴阴于白土克之水经注河水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阚

   骃十三州志左南津六十里有白土城在大河北为缘河济渡处后魏县废唐大中五年吐蕃叛将

   论恐热出鸡顶关冯峡为梁击鄯州师尚婢婢于白土岭通鉴注在凤林县西北即白土县之岭也

   临羌故城在西宁县西汉置属金城郡神爵初赵充国讨叛羌欲屯田金城奏言计度临

   羌东至浩亹羌人故田及公田民未垦可二十顷以上又言循河湟漕榖至临羌以视羌寇扬威武

   后汉建初二年傅育为护羌校尉自安夷移居临羌晋属西平郡水经注湟水东迳临羌县故城北

   又东迳临羌新县故城南阚骃曰临羌新县在郡西一百八十里湟水迳城南城有东西门西北隅

   有子城又羌水东北迳临羌城西后魏县废隋大业四年吐谷浑为铁勒所破走入西平境内求救

   诏宇文述出西平迎之述至临羌吐谷浑率众西遁即故县也乐都故城今碾伯县治汉

   神爵元年赵克国讨先零羌自金城渡河过四望狭夜引兵上至落都后汉永平元年马武击烧当

   羌至金城浩亹与羌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东晋末后凉吕光置洛都郡盖因山谷为名也隆安二

   年凉乐都太守田瑶降于秃发乌孤三年乌孤徙治于乐都是为南凉元兴二年秃髪傉檀大城

   乐都义熙十年乞伏炽磐灭南凉以谦屯为凉州刺史镇乐都十四年以木奕千为沙州刺史镇乐

   都后入北凉又没于吐谷浑复魏时置鄯州隋书地理志西平郡旧置鄯州治湟水县旧曰西都后

   周置乐都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曰湟水元和志鄯州古西戎地汉为金城郡地南凉秃髪乌孤

   徙都于此后魏以西平郡为鄯善镇孝昌二年镇立鄯州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西平郡隋乱陷

   贼唐武德二年讨平薛举改置鄯州东至兰州府二百二十里西至西海三百七十里西南至廓州

   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凉州五百里治湟水县本汉破羌县地旧唐书地理志鄯州治故乐都城唐书

   㑹昌中吐蕃以尚婢婢为鄯州节度使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以鄯州来降其后复为番戎所

   隔宋时谓之邈川城大中祥符七年唃厮啰自宗哥城更徙邈川元符二年王瞻发兵取之以为湟

   州宋史地理志乐州旧邈川城建中靖国元年之崇宁二年又复三年置倚郭县五年罢大观三

   年加向德军节度宣和元年改为乐州后属西夏元废行都司志故乐都城在西宁卫东碾伯堡西

   二里二城相连约三里 按古西平郡有二治魏晋西平本汉临羌县地唐为鄯城县宋为青唐城

   置西宁州即今府治也隋西平乃汉破羌县地晋宋时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即今碾

   伯县也参考水经注元和志 旧唐志诸书可见或混为一地 误浩 亹故城在碾伯县东汉

   置属金城郡因浩亹水为名后汉建武十一年种羌数万屯聚寇钞拒浩亹隘陇西太守马援击

   破之晋仍属金城郡太元二十一年五龙见于浩亹吕光以为己瑞改元龙飞秃发乌孤太初三年

   使从叔吐若留镇浩亹后乞伏炽磐以王基为晋兴太守镇浩亹皆即故县也水经注阁门河东迳

   浩亹县故城南隋书地理志湟水县有旧浩亹县后周废元和志浩亹故城在广武县西南一百三

   十里 按其地当在今碾伯县东接平番县界与西大通堡相近破羌故城在碾伯县

   西汉书地理志金城郡破羌县宣帝神爵二年后汉书马援传建武十一年援为陇西太守时朝

   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

   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从之水经注湟水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城省南门十

   三州志曰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章怀太子曰破羌故城在今湟水县西 按水经注破羌故城在

   乐都而章怀云在湟水县西府志亦以为在县东五十里其说不同盖二城相去不远鲜谷

   塞故城在大通县西北临甘州府界水经注阁门水迳西平之鲜谷塞即此晋兴废

   郡在碾伯县东南十六国春秋永嘉五年张轨表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

   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咸康元年张骏分晋兴郡属凉州乞伏干归太初十三年降于利

   鹿孤鹿孤迎之置于晋兴后魏废 按水经注湟水东南迳小晋兴城北故郡尉治阚骃曰允吾县

   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盖即晋兴郡治之晋兴县其曰小晋兴者犹沛郡之沛县为小沛也又太元

   十年后凉吕光将尉祐以允吾叛败奔兴城通鉴注城在允谷之西白土之东疑即小晋兴也

   河废郡在碾伯县东南前凉置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骏分湟河郡属凉州南凉秃髪乌

   孤太初二年败梁饥于西平湟河太守张稠以郡降夏赫连昌承光二年伐西秦攻其沙州刺史出

   连䖍于湟河不克寰宇记廓州即西平南界前凉以其地为湟河郡后为羌所陷旧志水经注河水

   北迳黄河城南西北去西平二百七十里或曰即湟河之讹也废廓州在西宁县东南本汉

   西羌所居石城地后汉书延熹二年护羌校尉段颎分兵讨石城羌斩首溺死者千六百人水经注

   河水东迳石城南昔段颎击羌于石城即此隋书地理志西平郡统化隆县后魏曰广威西魏置浇

   河郡后周废郡仁寿初改为化隆元和志后周于达化县界浇河故城置廓州隋乱陷贼唐武德二

   年西土平定改置廓州乾元元年陷于西番寰宇记廓州唐天宝元年改宁塞郡乾元元年复为廓

  州西至积石军一百八十里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凤林县二百八十里东北至龙支县二

  百九十里西北至鄯城县二百八十里理广威县本后魏石城县周地图云后魏景明二年置石城

  县废帝二年因县内有化隆谷改为化隆县唐先天元年改为化成县以避讳故也天宝初改为广

  威宋史地理志元符二年以廓州为宁塞城崇宁三年弃之是年收复仍为廓州城下置一县五年

  罢东至宁塞砦十七里西至同波北堡不及里南至黄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界十五里贵德

  废州在西宁县即今贵德厅治元置吐蕃等处宣慰司明置归德所潘昻霄河源录昆仑山向

  东北行半月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台官府明永乐初改建归德所又数日至积石州旧志

  河州西至老鸦关九十里又西至起台堡一百五十里又西至保安堡二百八十里又西至归德所

  三百里又西至关门番帐草地界八十里 本朝乾隆四十七年改归德为贵德米川废

  县在西宁县东南元和志米川县西至廓州一百里前凉张天锡于此置邯川城后魏孝昌二年

  于城置广威县贞观十年于本县东一百二十里黄河南岸置米川县属河州永徽六年移于河北

  属廓州宋史地理志廓州米川沿河西至廓州六十里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本城至廓州

  约三十馀里达化废县在西宁县南隋书地理志浇河郡统达化县后周置达化郡开

  皇初郡废并绥远县入焉元和志县东至廓州三十里后周置郡并县开皇十三年罢郡廨即今县

  是也寰宇记达化县后周建德五年左南废县在碾伯县东南晋永嘉中张轨置属

  晋兴郡后魏废水经注河水迳左南城南十三州志曰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津亦取名焉

  龙支废县在碾伯县南十六国春秋南凉秃髪乌孤太初二年破羌酋梁饥于西平饥退

  屯龙支堡乌孤进攻拔之饥奔浇河隋书地理志枹罕郡统龙支县后魏曰北金城西魏改焉元和

  志龙支县北至鄯州一百三十五里本汉允吾县地后魏初置金城县废帝二年改名县西南有龙

  支谷因取为名长宁旧县在西宁县西北本汉临羌县地晋置属西平郡永嘉五年张寔

  讨曹袪于西平自姑藏西南岀石驴据长宁即此后魏废水经注长宁水南迳长宁亭东城有东门

  西东北隅有金城在西平西北四十里十三州志曰六十里远矣宗哥城在西宁县东宋

  史景德中吐蕃宗哥僧李立遵略取唃厮啰如廓州尊立之居宗哥城其城东北至西凉府五百里

  东至兰州府三百里南至河州四百十五里地理志西宁州领龙支城旧宗哥城元符二年改今名

  寻弃之崇宁三年收复 按古龙支有三汉龙耆在今府西即西海郡隋唐龙支在今府南近黄河

  宋龙支在今府东乃旧宗哥城或混为一误临蕃城在西宁县西唐书地理志河源军西

  六十里有临蕃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宁西城西

  宁县西宋史地理志西宁州西四十里至宁西城旧名林金城崇宁三年改名宣威城西

  宁县北宋史地理志西宁州北五十里至宣威城旧名釐牛城崇宁三年改名南至西宁州界二十

  廉川城在碾伯县东近庄浪界晋太元二十年鲜卑秃髪乌孤击降乙弗折掘等部筑

  湟中廉川堡居之隆安三年孤徙乐都使从弟洛回镇廉川后废合川城在碾伯县南元

  和志合川郡守捉在鄯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又绥和守捉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开

  元二年郭知运置来宾城在碾伯县西南宋史地理志乐州领来宾城旧名癿当川崇宁

  三年赐名南至黄河十里北至安陇砦七十里旧志在废乐州西南一百十里肤公城西

  宁县西南废廓州东北宋史地理志廓州肤领公城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收复后改今名王厚云

  结啰城至廓州约三十馀里东至来宾城界一百三里西至怀和砦界五十七里南至同波北堡界

  一十三里北至缓平堡界二十五里震武城在碾伯县北大通县界宋史政和五年童贯遣

  熙河经略刘法将兵出湟州与夏右庙军战于古骨龙大败之地理志政和六年进筑古骨龙城赐

  名震武城未几改为军元属湟州有通济桥本震武城浮桥又善治堡本通济桥堡大同堡本古骨

  龙应接堡皆政和六年赐名又有德通城本瞎令古城石门堡在瞎令古城北地名石门子皆政和

   七年赐名又宋史政和六年刘法刘仲武合熙秦之师十万攻夏仁多泉城降而屠之旧志城在西

   宁卫北一百七十里河源军在西宁县东元和志在鄯州西一百二十里仪鳯二年郎将李

   乙支置又安仁军在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州开元七年郭知运置宝应元年没于吐蕃

   边军在西宁县南故廓州西元和志靖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又威胜军在积石军西八十

   里宛肃城并天宝十三载舒翰置宝应元年没于吐蕃白泉军在大通县南元和志在鄯

   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开元五年郭知运置又威戎军在州西北三百五十里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

   宝应元年没于吐蕃保塞砦在西宁县东宋史地理志旧名安儿城崇宁三年收复赐

   名东至龙支城界二十二里西至西宁州界三十里临塞砦在西宁县东南宋史地理志宁

   塞砦东至河北堡四十五里西至廓州巡检界十三里南至黄河十五里北至龙支城五十里又绥

   平堡旧名保敦谷崇宁三年兴筑赐名东至保塞砦界二十里北至保塞砦十七里同波堡东至廓

   州巡检界二十里南至黄河不及里北至肤公城十五里三砦堡皆属廓州绥边砦西

   宁县北宋史地理志旧名宗谷 崇宁三年建筑后改今名南至西宁州界二十二 里又制羌砦地名

   癿毡岭政和八年赐名皆属西宁州清平砦在西 宁县宋史地理志旧名 溪兰宗堡崇宁三

   年赐名北至西宁州界二十五里又怀和砦旧名丁令谷崇宁三年置赐名东至廓州界八十三里

   北至 清平砦界二 十五里通 湟砦在碾伯县 东宋史地理志通湟砦故啰 𠮾抹通城元符二

   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川堡四十里西至湟州三十五里南至安陇砦二十五里北至临宗砦界

   六十里别见兰州又宁洮砦故瓦吹砦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通湟砦四十五里西至来宾

   城十七里南至来宾城二十里北至安陇砦十七里安陇砦故陇朱黒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

   东至赤沙岭三十里西至麻宗山脚二十五里南至巩藏岭三十五里北至湟州四十五里德固砦

   旧名胜铎谷崇宁三年筑五百歩城后赐名东至绥远关十里临宗砦崇宁三年赐名南至湟州分

  界二十一里皆属湟州安川堡在西宁县东宋史地理志安川堡故膘哥堡在巴金岭上

  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至安乡关三十里又宁川

  堡南宗堡俱元符二年收复峡口堡崇宁二年收复属湟州虎台在西宁县西五里台有九

  层高九丈八尺相传秃髪傉檀所筑

 ︹关隘︺绥远关在碾伯县西宋史地理志旧名洒金平崇宁二年建筑赐名东至湟州二十里

  明史地理志西宁卫东南有绥远关边墙在归德厅西南自暖泉沟北至黄河南岸长八里有

  暗门二明洪武七年筑又有官田墩在厅东又东二十里为马厂墩寺角觜墩在厅南五里又南十

  五里为王屯墩二十里为周屯墩石波在厅西三里又西五里为上河墩四里为山墩三里为暖泉

  墩十五里为烟洞墩二十里为撒通墩俱设兵防汛南川暗门在西宁县西南四十里有

  东西二门相去五里又小班沙暗门在县西南五十里大班沙暗门在县西南六十里页峡暗门在

  县西六十里喇颗暗门在县西八十里小山峡暗门在县西北六十五里北川东西暗门在县北七

  十馀里威远暗门在县东北一百里巴燕戎格厅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碾伯县西南

  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乾隆三年设游击驻防其地番回杂居水草丰美可垦荒地

  四十馀里九年增设通判分理丹噶尔城在西宁县西九十里周七百七十丈 本朝雍

  正五年筑设参将驻防乾隆九年增设主簿其路逼西藏地通青海兼为番人交易之所贵德

  营在府南二百二十里元至元中置贵德州属吐蕃宣慰司后废明洪武三年置归德所属河州

  卫 本朝初因之顺治六年设守备驻防雍正四年改隶临洮府十一年设都司乾隆三年裁入西

  宁县二十六年改设县丞分理三十九年改都司设游击四十七年改归德为贵德五十七年裁县

  丞设同知南川营在西宁县南五十里旧名伏羌堡明嘉靖十四年筑城周三里有奇南去

  暗门边墙三十里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镇海营在西宁县西五十里西去石峡边墙

  二十里明嘉靖十三年筑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参将镇守兼辖南川营乾隆四十七年改设游

  击又镇海堡在西宁县西川地方有守备驻防哈拉库图尔营在西宁县西一百五

  十里城周二百二十八丈 本朝乾隆四年筑其地倚日月山为商旅要区旧设守备驻防今改设

  北川营在西宁县北六十里旧名永安堡城周三里北至暗门边墙十里 本朝设游

  击驻防乾隆二十六年归大通县属三十九年改设都司喇课营在西宁县西北八十里城

  周一百八十馀丈 本朝雍正十一年筑设千总亦杂石营驻西宁县距府城二百二

  十里有千总防守巴暖三川营在碾伯县东南旧名古鄯堡在西宁卫东南一百六

  十里南去河州长宁驿一百里城周二里有奇 本朝设守备驻守永安营在大通县西地

  名测尔兔 本朝雍正五年筑城周六百丈设游击驻守西北有沙金城亦设官兵防汛大通

  营在大通县北一百二十里 本朝雍正二年城周六里初设总兵驻防兼辖白塔永安二营

  寻改副将属西宁镇辖白塔营驻大通县建土城周九百五十四丈有都司防守

  家寨在贵德厅东一百七十里逼近番夷 本朝雍正五年设千总防守城周一百二十丈干

  隆五年筑又贵德城西十里有下暗门十五里有上暗门又东有下河墩塘下马厂墩塘暖泉墩塘

  革初墩塘李家峡墩塘洞口墩塘俱连界青海番戎住牧之处有兵防守又瓦家堡乜家堡皆有外

  委驻扎什巴堡在西宁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城周一百四十丈 本朝乾隆四年

  设千总驻防威远堡在西宁县东北八十里北至暗门边墙二十里明嘉靖十四年筑城

  周三里有奇 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千户庄堡驻西宁县距府城一百里有把总防

  老鸦堡在碾伯县东五十里城周三百八十歩有把总防守巴州堡在碾伯县

  东北南去老鸦堡八十里冰沟堡在碾伯县东北九十里东去庄浪所西大通营四十里城

  周一百八十步有把总防守甘都堂堡驻巴燕戎格厅距西宁府城二百四十里 本

  朝设千总防守癿思观堡驻巴燕戎格厅距西宁府城九十里有把总防守黑石

  头堡在大通县西一百三十里有把总防守在城驿在西宁县城东隅明置曰西宁

  驿东至平戎驿七十里南至归德厅驿一百三十里北至大通县向阳驿一百三十二里平戎

  驿在西宁县东七十里平戎堡东至碾伯县六十里南至巴燕戎驿一百二十里旧有驿丞 本

  乾隆二十年裁归知县管理嘉顺驿在碾伯县城内东至老鸦驿五十里西至西宁县平

  戎驿六十里老鸦驿在碾伯县东老鸦堡又东四十里为冰沟驿东至凉州府平番县西

  大通驿五十里二驿旧有驿丞本朝乾隆三年裁归知县管理 巴 州驿在碾伯县东南

  巴州堡北至冰沟驿七十里又南六十里古鄯堡有古鄯驿皆碾伯县管理长安驿

  治北大通县境 本朝干隆元年设归守备管理

 ︹津梁︺暖泉桥在府城南门外那孩川桥在府西又西二里有伯颜川桥又南川河

  桥西川河桥俱在城西惠民桥在府西北里许西宁河桥在府城北又通津桥

  百歩跨湟水在城东关柴家桥在府东北二里水磨川桥在碾伯县东三里胜

  番沟口又上川口桥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大通河桥在大通县南五里又白塔河桥在县

  西南一百四十五里俱新建

 ︹陵墓︺︹晋︺南凉秃髪利鹿孤在西宁县东南十六国春秋晋元兴元年葬于

  西平之东南

 ︹祠庙︺昆仑山祠在西宁县西北塞外汉书地理志临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昆仑山

  金山祠在西宁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忠节祠在府城东

  祀汉将军赵充国以下历代有功湟中者明嘉靖中建今移入府学圣姥庙在大通县东三

  十里向阳堡圣姥山

 ︹寺观︺梵宗寺在西宁县西川边外二十七里旧名塔尔寺为喇嘛所居 本朝康熙闲

   赐净土津梁扁额乾隆十四年   敇重建  赐名法海寺又   赐今名及

  御书阐宗演庆额广慧寺在西宁县北一百三十里旧名尔郭隆寺 本朝雍正四年

    赐额佑宁寺乾隆十四年   御书真如权应扁额三十五年   赐今名广 教

  寺在大通县东六十里旧名朝藏寺 本朝乾隆二十九年章嘉胡图克图建三十年   赐

  今额并   赐祥轮永护扁额法净寺在府城南一百四十里旧名沙冲寺 本朝干

  隆五十三年  赐名今额

 ︹名宦︺︹汉︺傅育北地人显宗初为临羌长与捕虏将军马武等击羌滇吾功冠诸军后为护羌

  校尉追击叛羌战殁︹晋︺窦允始平人武帝时除浩亹长勤于为政劝课田蚕平均调役百姓

  马隆东平平陆人太康𥘉朝廷以西平荒毁除隆为太守时南虏成奚毎为边宪隆进兵

  击破之积十馀年威信着于陇右后以年老征氏羌聚结百姓惊惧朝廷恐关陇复扰乃遣隆复职

  卒于︹隋︺杨达高祖族子开皇中为鄯州刺史有能名慕容三藏燕人开皇

  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州极西界与吐谷浑接犯法者皆迁配彼州流人多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纳抚

  绥襁负日至吏民歌颂之︹唐︺黑齿常之百济西部人高宗时为河源军副使调露中吐

  蕃使赞婆等入寇常之引精骑三千夜袭其军赞婆单骑遁即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

  贼冲宜増兵镇守而运饷须广乃斥地置烽七十所垦田五千顷岁收粟斛百馀万由是食衍士精

  戍逻有备凡莅军七年吐蕃憺畏不敢盗边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上元中为河源军司马

  与吐蕃战白水㵎八战八克后为河兰鄯廓州检校郭知运瓜州晋昌人明皇时为陇右诸

  军节度大使鄯州都督兼经略使开元五年大破吐蕃献俘京师明年复出将轻兵丙夜至九曲获

  精甲名马犛牛甚众知运屯西方戎夷畏惮与王君㚟功名略等时号王郭哥舒翰西

  人为陇右节度副大使筑神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号应龙城翰相

  其川原宜畜牧擿罪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天宝八载翰攻石堡城下之遂以赤岭为

  西塞开屯田备军实杜希望万年人明皇时拜鄯州都督知留后时吐蕃攻勃律勃律乞归

  希望驰传度陇破乌莽众斩千馀级进拔新城振旅而还置镇西军时军屡兴府库虚寡希望居数

  岁刍粟金帛丰馀宦者牛仙童行边或劝结其欢答曰以货藩身吾不忍仙童还奏希望不职左迁

  恒州刺史︹宋︺何灌开封祥符人为廓州防御使金兵围汴时灌控守西隅背城拒战被枪殁

  刘仲武秦州成纪人徽宗时为西宁都护童贯招诱羌王人臧征朴格收积石军邀仲

  武计事仲武曰王师入羌必降或退伏巢穴可乘其便但河桥功力大非仓猝可成缓急要预办耳

  贯许以便宜朴格果约降河桥亦成贯掩其功仲武亦不自言徽宗召仲武劳之官其九子 朴格

  旧作仆哥今改赵隆秦州成纪人徽宗时知西宁州充陇右都护羌豪信服十二种户三万六

  千愿比内地帅刘法西讨隆以奇兵袭羌羌溃城震武︹明︺李达永乐初以都指挥使帅师

  破西宁申臧诸番生絷其魁进都督佥事李英西番人永乐中为西宁都指挥佥事番僧张达

  尔玛者通译书成祖授以左觉义居西宁恣甚纳逋逃交通外域肆恶十馀年英发其事磔死西陲

  快之中官乔来喜等使西域道安定曲先遇贼见杀掠所赍金帛仁宗敕英进讨俘获甚众其王桑

  尔结沙克佳等诣阙谢罪宣宗嘉英功擢左都督封伯爵 张达尔玛旧作张答里麻桑尔结沙克

  佳旧作桑尔加失夹今并改史昭合肥人永乐末以都指挥佥事镇西宁仁宗立进都督佥

  事上言西宁俗鄙悍请设学校报可宣德初昭以卫军守御不暇屯种其家属愿力田者七百馀人

  请俾耕艺收其赋以足军食从之寻讨曲先擒其党获马驼牛羊三十馀万威震塞外玺书慰劳赏

  赉加

 ︹本朝︺杨宗仁历西宁道在任振頺剔弊贤声著闻乾隆九年奉   㫖入祀贤良祠

 ︹人物︺︹三国︺︹魏︺郭宪西平人建安中为郡功曹以仁笃为一郡所归︹南北朝︺︹魏︺

  源贺乐都人河西王傉檀之子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奔魏太武见而器之谓曰卿

  与朕同源今可为源氏太武征凉州以贺为向导以功进爵西平公屡从征有功拜殿中尚书文成

  即位进爵西平王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劝帝宥死刑徙充诸戍所活甚众及献文将传位于京

  兆王子推贺执不可即诏持节奉玺绶以授孝文寻上书乞骸骨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卒赠侍中太

  尉谥曰宣源延贺长子性谨厚好学初以功臣子拜侍御中散赐爵武城子西治都将卒赠凉

  州刺史广武侯谥曰𥳑源怀延弟谦恭寛雅有大度文成末为侍御中散贺辞老诏受父爵

  督诸屯于漠南蠕蠕甚惮之景明中诏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考论殿最劾免贪秽

  奉公不挠百姓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所上事宜便于北边者凡四十馀条

  皆见嘉纳正始初有告蠕蠕南寇诏怀加使持节侍中出据北蕃指授规略懐至云中蠕蠕亡遁乃

  按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筑城置戍及储粮积仗之宜凡表五十八条宣武并从之卒赠司徒公谥

  源子雍怀子少好文雅笃志于学累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为乱统万

  逆徒与相应接城中粮尽子雍率羸弱向东夏运粮为朔方胡帅所执为陈安危祸福之端胡帅随

  子雍降遂请兵讨平东夏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安及萧宝寅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子雍屡击破

  之累除给事黄门侍𭅺封乐平县公卒赠司空谥庄穆︹隋︺源雄乐都人父纂为高氏所诛

  变姓名西归长安周太祖见而器之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朔方郡公检校徐州总管高祖为丞

  相尉迟回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以书诱之雄卒不顾迥遣将陷昌虑下邑雄讨平之累迁朔州

  总管伐陈之役为行军总管陈平进上柱国子崇官仪同大业中将兵讨北海贼力战而死赠正议

  ︹元︺刘容其先西宁青海人父海川徙云京容幼颖悟喜读书中统初入侍皇太子于东

  宫每退直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镇海闻容知吏事命权中书省掾

  以忠直称奉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送遗归赂权贵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

  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终广平路总管︹明︺柴国柱西宁卫人万历中由世荫

  历西宁守备击寇南川摧锋陷阵勇冠一军寇挟愤益侵边每为国柱所挫屡进凉州副总兵数击

  贼有功擢署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调甘肃加右都督后罢官召佥书都督府事寻代杜松镇山海

  关寻移镇沈阳天启初追录边功加左都督卒赐恤如制

 ︹本朝︺马进良西宁人技勇过人从讨吴三桂积功累擢古北口总兵从征噶尔丹有功进提

  督以老乞归卒谥襄毅包进忠西宁人官西宁镇总兵韬钤出众智勇绝伦惠周乡里德

  服苗蛮乾隆三十一年   㫖入祀乡贤祠李良吉西宁人母死庐墓三年居丧有

  礼乡人化之干隆十三年 旌张达西宁人父患目疾达阴刺背取血涂之目疾遂愈父母殁

  昼夜号泣庐于墓次一夕有四白狼跑哮于庐侧见达掉尾而去乡人以为孝德所格乾隆二十九

   陈 焕声大通人七世同居一乡称乾隆三十九年 旌唐洪伦西

  人年一百七岁五世同嘉庆十五年 旌

 ︹列女︺︹明︺陈良策母孙氏甘州人居西宁能以大义教其子崇祯末流寇入西宁氏

  投井李舒妻张氏西宁人崇祯末流寇入室氏恐受污投缳自尽长子永福妻张

  氏次子永禄妻张氏均夫亡守节抚孤成立

 ︹本朝︺郭荣祖妻邹氏西宁人夫亡守节抚孤成立同邑烈女贾洪基女许字周琦未

  嫁而琦死欲奔丧父母不许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乘闲自缢死均顺治年闲 旌李芝玉

  妻何氏西宁人夫亡守节同邑贾多凝妻严氏郝麟妻张氏马云妻马氏张天德妻李氏媳

  张氏晁云秀妻李氏均夫亡守节贾涵珍妻崔氏西宁人夫亡绝食求死殡夫之

  夜投井自尽张进东妻程氏西宁人夫亡守节乾隆二年 旌又同县节妇马有

  智妻杨氏甄芝㑹妻马氏张广均妻刘氏田玢如妻郭氏李标妻阎氏杜成时妻贾氏蒲俊鼎妻杨

  氏陆大爵妻赵氏李纲妻祁氏卢继妻李氏李彭妻张氏樊増谏妻吕氏宋奇士妻任氏沈养禄妻

  潘氏牛呈胃妻张氏赵裔振妻杨氏田世爵妻王氏生员赵裔锦妻谭氏王应福妻萧氏杨秀妻李

  氏张荣妻刘氏钱国镇妻答氏焦有仁妻郭氏朱洪诰妻陈氏监生魏文灏妻张氏陈语礼妻熊氏

  熊应新妻莫氏张之桂妻王氏张兆鹏妻任氏严大斌妻赵氏樊经魁妻祁氏刘国劵妻张氏监生

  祁太济妻甘氏陶进义妻马氏严大振妻李氏李万敖妻朱氏郭亨治妻娄氏莫逊尧妻李氏李大

  方妻铁氏赵宗魏妻巨氏李天才妻铁氏生员沈占元妻祁氏任师启妻樊氏杜俊妻史氏生员张

  玉连妻孙氏监生赵邦世妻陈氏程赠妻阎氏史华秀妻李氏史中学妻李氏都文通妻星氏苏可

  徳妻李氏张玉玑妻李氏程肇麟妻张氏贾维周妻李氏达永魁妻包氏禇锦章妻赵氏廪生杨殿

  魁妻赵氏杨殿元妻赵氏贡生张宗政妻徐氏汪荣远妻李氏宋魁妻李氏又烈女陈国永之女俱

  乾隆年闲 旌蔡文科妻王氏西宁人夫亡守节同邑节妇郭起举妻贾氏廪生刘

  成潾妻何氏井大兴妻喇氏渭清妻任氏魏良科妻刘氏刘朝印妻李氏井大利妻莫氏李德妻张

  氏李兴成妻张氏李印妻程氏马升妻胡氏廪生马献图妻颜氏马武图妻王氏陈福妻包氏马腾

  渭妻吴氏罗寿俊妻李氏严守诚妻浦氏俱嘉庆年间 旌袁瑜妻李氏碾伯人夫

  亡守节乾隆二年 旌又同邑节妇冷复泰妻许氏冉国祉妻王氏巩汝楫妻吴氏范必荣妻何氏

  董期昌妻杨氏韩三忠妻张氏李桂春妻马氏李洪春妻韩氏俱乾隆年间 旌杨文章

  妻张氏碾伯人夫亡守节嘉庆十六年 旌胡渊妻孙氏大通人夫亡守节干

  隆二十八年 旌宋砚妻贺氏大通人夫亡守节同邑节妇宋怀玺妻刘氏均嘉庆

  二十一年 旌

 ︹仙释︺︹晋︺昙霍不知何许人秃髪傉檀时持一锡杖从河南来言人死生富贵无毫厘之差后

   不知所在

  ︹土产︺麸金元和志廓州贡元和志鄯州贡㹀犀角唐书地理志鄯州贡羚羊

   角元和志鄯州贡马鸡明统志觜脚红羽毛青绿山鸡 野马皮可为裘

   明统志野牛大者重千斤牦牛尾可作缨犏牛力能载重明统志羱羊大者重百斤角环盘洮

   羊尾如鹿以上俱西宁县出麝香元和志廓州贡唐书地理志廓州贡戎盐

   志廓州贡大黄元和志廓州贡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镇西府表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95-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97.djvu/67

大清一统志

镇西府在甘肃省治西北四千三百四十里东至图古里克接喀尔喀界西至干沟接迪化州阜

  康县界南至天山逾山接哈密界北至哈布塔克接塔尔巴哈台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五百十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汉为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地后汉属伊

 吾卢地三国属鲜卑西部魏属蠕蠕隋伊吾郡地

 后入突厥唐属伊州伊吾郡宋属伊州明属哈密

  及卫拉特旧作瓦刺今改正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内属雍正九年筑巴尔库勒城

  以安西同知驻防其地乾隆三十八年置镇西府

  以巴尔库勒城为府治三十九年设宜禾县四十

  一年设奇台县领县二

  宜禾县与府同驻巴里坤城东至图古里克接喀尔喀界西至噶顺沟接奇台县界南至天

  山接哈密界北至哈布塔克接塔尔巴哈台界汉匈奴东蒲𩔖王兹力支地后汉属伊吾卢地明帝

  永平十六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建初二年复罢屯田北魏属蠕蠕国隋为伊吾地唐

  属伊吾郡宋伊州地明属卫拉特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设县奇台县驻靖宁城在府治西

  六百九十里东至噶顺沟接宜禾县界西至干沟接迪化州阜康县界南至天山接辟展界北至苇

  湖接塔尔巴哈台界汉车师后王国后汉为金满永元九年内属三国为车师后部魏属蠕蠕国

  为突厥地隋为东突厥地唐为金满县隶北庭都护府宋为高昌国北庭元属回鹘明属卫拉特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于奇台设堡三十七年设粮饷通判四十一年裁通判改设知县兼理

  古城满营理事事务

 ︹形势︺天之外区土物琛丽后汉书西域传赞南界天山西隐

  平冈西北有巴尔库勒淖尔水汽浸润庶草繁庑

  地宜畜牧居天山之阴气候多寒西域图志

 ︹风俗︺蒲𩔖国庐帐而居能作弓矢勇猛敢战随畜逐

  水草不知田作后汉书西域传

 ︹城池︺府城周八里高二大四门雍正九年筑为巴尔库勒城乾隆三十八年改为镇西府城嘉

  庆十一年修城东有㑹宁城周六里为满洲兵弁驻防之所奇台县城乾隆二十四年

  于奇台设堡四十一年改设为县始筑城周二里有奇又孚远城周四里为满洲兵驻防之所

 ︹学校︺镇西府学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建入学额数三名宜禾县学乾隆三十

  八年建入学额数四名奇台县学乾隆四十二年入学额数四名宜禾义

  学乾隆五十年设奇台义学乾隆三十九年设

 ︹户口︺民丁原额失载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三万五千七百五十九名口统计五千三百八十二

  

 ︹田赋︺田地共二千五百六十顷一亩三分有奇无额收房租银共三千五百七十三两五钱八分牲

  税三千五十二两五分有奇额征草折粮共一万五千八百七石九斗二升三合

 ︹台站卡伦︺巴尔库勒底台 廋济台 肋巴泉台

  乌尔图台 噶顺台 洮赉台 梧桐窝台 盐

  池台 松树塘台以上属宜禾县 色 必台 乌兰乌苏

  台 阿克塔斯台 一湾泉台 木垒河台 奇

  台底台 地窝铺台以上属奇台县镇西府旧有卡伦十八处乾隆二十九年

  裁存三处

 ︹山川︺必柳山在府城东南一百里必柳泉出其南麓雅尔玛罕山在府城东

  南三百里山脉自库舍图岭东行二百里至此峰峦峻拔高入云汉鄂什奇山在府西南

  十五里一名独子山即阿勒扎噶勒山支峰阿勒扎噶勒山在府西南八十里山

  脉自和洛图岭东北行与府北境之哈套察突诸山相接为天山之分支哈套山在府西北

  一百八十里山脉自西趋东为镇西府北屏必济山在府西北当孔道入伊犁界

  济山 哈布山皆在府西北四百里四围皆沙碛自此西行为准噶尔旧疆交界处

  察罕哈玛尔山在府东北四十里在巴尔库勒池之北阿达尔千山

  在府东北二百里库舍图岭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即巴尔库勒南山山径稍夷为南

  北通行之道俗名东打坂即达巴之转音汉语岭也与西打坂相望山南入岭处有唐左屯卫将军

  姜行本碑库舍图译言碑也盖岭以唐碑得名和洛图岭在府西南一百里当孔道

  可克岭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当孔道俗名西打坂托来岭在府西南一百九十

  五里在乌可克岭西三十五里西有白峰名察罕托罗海库克托木岭在府东北山脉

  自哈套山东行经阿达尔千山至此又东北行五百馀里逾府东界入于沙碛阿拉克椿

  济河在府东北阿达尔千山东麓巴尔库勒海在府城西北十五里旧音巴里

  坤淖尔周一百二十馀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百馀里汇为巨浸南至独山子十五里西至廋济

  三十里北抵北山下绕海多良田即古蒲𩔖海也后汉书窦固击呼衍王追至蒲𩔖海图尔

  库勒海在府城东三百里周回五十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五十里潴为大泽即古盐池

  海也天山北之水以巴尔库勒图尔库勒为最大哈喇水在阿拉克椿济河东三十里

  和尼水在哈喇水东北府境山北之地俱有沙碛水泉随处闲发盈涸不常今约载数水以

  见其托来泉在府西一百八十里哈毕尔噶泉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乌尔图泉在府西北二百五十里

 ︹关隘︺㑹宁城在宜禾县东周六里乾隆三十七年孚远城周四里干隆四十年

  哈密厅城周一里八分高二丈四尺六寸雍正五年筑乾隆二十六年设通判三十

  年添设巡检有哈密协营设副将牧马厂在招木多可古城距奇台县九十里乾隆四十一

  年移东吉尔玛泰巡检驻此有古城营设游击防守牧马厂在鹰格布喇木垒营驻宜禾县

  设守备防守牧马厂在牛圏沟巴里坤城守营驻宜禾县设都司防守牧马厂在县

  北骆驼巷又镇标中左右三营牧马厂在二道河水磨地面

 ︹列女︺

 ︹本朝︺黄元妻侯氏奇台人抗节𬒳乾隆年闲 旌朱王氏奇台人守正捐

  躯嘉庆年闲 旌王懋妻田氏哈密人夫亡守节同厅节妇王马氏均嘉庆年闲

  图挖谦本妻关成氏巴里坤满营正黄旗人遇暴不污被害嘉庆年闲

  

 ︹土产︺五谷麻后汉书西域伊吾地宜五榖桑麻蒲萄马 牛 骆驼

  羊后汉书西域蒲𩔖国出牛马驼羊多好马黍 高粱 麋 大麦

  小麦 小豆 青稞以上并见西域图志

                 前协修官温予巽恭纂辑

                 前总纂官蒋元溥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泾州直隶州在甘肃省治东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三百五里东至陕西邠

  州长武县七十里西至平凉府平凉县界四十里南至陕西凤翔府麟游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

  庆阳府环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麟游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平凉府华亭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北至庆阳府安化县界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平凉县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七

  十里东至长武县界七十里西至平凉县界四十里南至灵台县界三十里北至镇原县界四十里

  东南至长武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崇信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庆阳府宁州界五十里西北至镇原

  县界六十里自州治至京师三千二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雍州之域春秋属秦秦为北地郡地

  汉置安定县属安定郡后汉省为临泾县地晋复

  置安定县为安定郡治后魏神䴥三年于郡置泾

  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为安定郡唐武德初

  复曰泾州天宝初复曰安定郡至德初郡县俱改

  曰保定乾元初复曰泾州属关内道广德元年

  于吐蕃大历三年收复置泾原节度干宁元年赐

  号彰义军节度五代因之宋曰泾州安定郡太平

  兴国元年改彰化军节度属泾原路金曰泾州彰

  化军节度属庆原路大定七年置县曰泾川元光

  二年州徙治长武元亦曰泾州仍治泾川县隶陕

  西行省明洪武三年省县入州属平凉府

 本朝因之乾隆四十二年升为直隶州移平凉府之

  崇信灵台镇原三县隶之领县三

  崇信县在州西南六十里东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至州界二十里西至平凉

  府华亭县界四十五里南至陕西凤翔府⿰氵幵 -- 汧阳县界七十里北至平凉府平凉县界十五里东南至

  灵台县界二十里西南至陕西凤翔府陇州界七十里东北至州界二十里西北至平凉县界三十

  里汉泾阳县地唐贞元中置崇信军宋建隆四年置崇信县属凤翔府淳化中改属仪州熙宁五年

  属渭州金元明俱属平凉府本朝乾隆四十二年改属州 灵 台县在州东南九十里东

  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九十五里东至陕西邠州界六十里西至崇信县界八十里南至陕西凤

  翔府麟游县界三十五里北至州界六十里东南至麟游县界四十里西南至陕西凤翔府汧阳县

  界五十里东北至陕西邠州长武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崇信县治一百里汉置鹑孤县属北地郡后

  汉曰鹑觚改属安定郡晋因之后魏于县置赵平郡后周郡废属平凉郡隋仍属安定郡大业初置

  灵台县二年废义宁二年属麟游县唐贞观元年属泾州天宝元年改曰灵台唐末李茂贞于县置

  灵台军五代周军废县属泾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入泾川县十一年复置仍属泾州明因之

   本朝顺治九年属平凉乾隆四十二年改属州镇原县在州东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

  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庆阳府安化县界八十里西至平凉府固原州界六十里南至平

  凉府平凉县界六十里北至庆阳府环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庆阳府宁州界一百三十里西南

  至平凉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环县界八十里西北至固原州界一百里汉置临泾县属安定郡后汉

  移安定郡来治晋初因之后魏尝于县置泾州寻废隋大业元年改置湫谷县寻复曰临泾仍属安

  定郡唐属泾州元和三年于县权置原州名曰行原州大中三年州还治平高广明后复为行原州

  治县仍兼属泾州五代后唐清泰三年始专属原州宋曰原州平凉郡属秦凤路金曰原州属庆原

  路元改曰镇原州属巩昌路至元七年省临泾县入州明洪武𥘉降州为镇原县属平凉府 本朝

  乾隆四十二年改属州

 ︹形势︺安仁南峙泾水北环地势峻峭控扼要境

 ︹风俗︺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地理志其人质木少桑

  麻之利布帛盐酪资于他郡宋史地理志

 ︹城池︺泾州城周三里门三濠深一丈明洪武三年旧址改筑 本朝雍正三年修乾隆二

  十九年重修崇信县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门二四面有隍唐始筑明末截锦屏山

  麓展筑城之南面 本朝顺治中修乾隆三十四年重修灵台县城周二里二百六十五

  步门二濠深广各八尺明季因旧址重筑 本朝顺治十年乾隆三十三年增修镇原县

  城周七里二百四十步门三濠深七尺元至正二十年筑明万历间南城𬒳水冲圮 本朝康熙

  初年正街南筑新城乾隆二十二年重修

 ︹学校︺泾州学在州治西明洪武间建 本朝顺治十二年重修入学旧额十五名乾隆六十

  年拨入贵德厅学一名崇信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明末圯 本朝顺治八年

  重修入学额数八名灵台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大观三年 本朝顺治十三年重修干

  隆三十九年复修入学旧额十名乾隆六十年拨入贵德厅学一名镇原县学在县治东

  洪武二年建 本朝顺治初重修康熙中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仰止书院在州城内

  明嘉靖中建

 ︹户口︺原额民丁共二万六千九百八十五屯丁共三千十八今滋生民丁男妇大小共七十四万九

  百三十八名口屯丁男妇大小共九万六千七百九十二名口统计十七万三千九百五十六户

 ︹田赋︺田地共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二顷三亩六分有奇额徴银共三万四千三百两四钱二釐粮共

  九千三百六石二斗六合

 ︹山川︺笔峰山在州南五里峰顶树木阴密有水流经州东二里曰朝那沟弇耳山

  在州西南一里许形若龙尾回山在州西九域志保定县有回山明统志谓之回中山在州

  西五里上有王母宫通志下临泾水俗名曰宫山兼山在州北五里共池上为州主山

  屏山在崇信县南县城据其麓繁花木三时绚烂如屏一名花山又闭银山在县南赤城右山

  特峻五马山在崇信县西南四十里以形似名又玉京山在县西南九十里烽台

  山在崇信县西五里山最高盘折数十层始至其顶昔时烽堠之所今为砦可备兵断万

  山在崇信县西四十里华亭县东北四十五里险绝难登与武安监接界文华山

  信县西四十里峡口北岸奇峰秀峭状(⿱艹石)芙蕖五龙山在崇信县西四十里峡口南岸其上

  林木蓊郁相传为唐时御戎故垒上有药王观音等洞铜城山在崇信县西寰宇记在潘

  原县西南三十里县志在今县西四十里铜城之西凤山在崇信县北三十里形如凤翥下为

  殿子坡水聚贯珠浓露诸泉之水由汇口之西南流入汭山之右有湫谷谷内有湫深广里许山之

  左有散花谷其水皆南流入汭唐毛山在崇信县北林木丛生如毛故名苍山

  台县东南二里松柏苍翠故名东有白云洞丹壑万仞绵延渐低而西如龙延颈谓之龙湾崖

  岩山在灵台县东南三十里山势峭拔回旋百折有九峰环匝一名九顶峰岩下临南河有温

  泉瀑布巅有泾台可眺百馀里云雾生于足下台山在灵台县治北魏书地形志鹑觚县有亭

  台山明统志台山在县东北十里山多奇木异鸟甘泉秀石平凉府志台山东西延亘百里荆花尤

  茂一名荆山隐形山在灵台县东北二里许孤峰特起苍松古柏连抱参天麓有泉味甘

  馨名曰香水书台山在灵台县东北五里相传皇甫元晏读书处 按省志以为即台山

  东山在镇原县东三里极高峻其下为旧东山县玉山在镇原县东十里多白石

  阴雨之后明𧰟如玉巅有凌云阁下临万仞鸡头山在镇原县西三十里又明统志鸡头

  山在县西五十里谓即隗嚣将王孟所塞又西二十里为大陇山皆以故原州山入行原州误今舆

  图载大方山在县西北即横河发源处潜夫山在镇原县北里许相传后汉王符隐此

  青溪岭在州西南宋建炎三年金罗索攻泾原经略使曲端遣将吴玠逆击于此败之 罗

  索旧作娄宿今改青石岭在州西北亦曰青石岸又名青石原汉元初四年马贤讨羌败

  于青石岸晋义熙三年赫连勃勃败姚兴将张佛生于青石原唐大历七年吐蕃下青石岭军于朝

  那城郭子仪谕却之贞元七年泾原节度刘昌筑保定城捍青石岭皆即此箭括岭

  信县南赤城南安仁谷在州东南四十里中有长城砦宋范仲淹常遣宋良臣等控守于此

  拽兵原在崇信县北县志唐李元谅破吐蕃于此故名卧龙原在灵台县东十里

  良原在灵台县西元和志良原县西南三十里有石原所谓良原也寰宇记良原县有白石原

  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东下三十里分为两原一在南三十里更名良原一在东北四十里更名

  梁杜原又有望儿原在良原县东三十里和戎原在镇原县南二十五里彭坑

  西北后魏孝昌初崔延伯讨万俟丑奴于泾州西进去贼彭坑谷栅七里结营即此迎驾坡

  在崇信县西南三十里旧志相传太王游畋于此桃坡在镇原县西八十里有桃万馀株

  马鞍坂在州西北晋义宁十二年秦将姚绍自安定击赫连勃勃于此破之碧泉洞

  在州东北兼山左其水青色长流味甘渰水在州西南亦名阁子沟源出州南二十里支家

  铺有暖泉萦流西北入汭味甘利煮豆与州东朝那沟常暴涨为居民害泾水在州北源出平

  凉府平凉县西东流迳县北又东迳州北又东入邠州长武县界周礼雍州其川泾汭汉书地理志

  笄头山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元和志出百泉县西南泾谷

  亦曰薄落水南流经都卢山曰弹筝峡又泾水在保定县东一里寰宇记从原州弹筝峡口流入渭

  州北一里又在潘原县南一里又在保定县南十里入邠州宜禄县又白岩河従华亭县来经望家

  山峡口过渭州西十里明统志泾河自平凉府白岩发源平凉府志泾有二源南支出崆峒峡中曰

  前峡北支出老山曰后峡自华亭大㑹坡西北十里有泉百馀流为白岩川其西北曰圣女川曰化

  平川曰龙家峡川下流皆㑹于崆峒之前峡又西北曰焉支川曰暖水前川暖水后川曰鲍家川皆

  㑹于沙棠川而出崆峒之后峡汇于崆峒之东麓又西北曰卧阳川曰蔡家川曰瓦亭川俱㑹于金

  佛峡循府川而东亦至东麓与前后峡水合流为泾至龙尾山之阳则六盘牛营迤东北山诸水汇

  焉而泾流始大至府城西北一里阴疏为中内外三渠阳亦一渠东西二十里分流漑田 按舆图

  泾河二源北源发自平凉府固原州南界隆德县东北界二派㑹流经瓦亭驿南南合四水又东南

  经安固镇至府西北合南源即所云出自拜头及高山平凉府志谓之后峡乃泾水正源也南源发

  自平凉府华亭县西北隆徳县东南界二派合流亦曰横水东流折东北与北源㑹即白岩河平凉

  府志所谓前峡乃泾水别源也近志以笄头山在州西南多以白岩河为正源与古不合后川

  水源出镇原县西北交龙口曰高平川东南流迳县南半里又东南北㑹二水入泾州界名后川

  水又名横河径州东北三十五里由浅河川至长武县界入泾水州北诸谷水阳皆入泾阴皆入横

  河 按元和志临泾县有彭阳水去县百步寰宇记临泾县有原州川水自蕃界来径州界五十五

  里入宁州彭阳县界盖即此今曰高平川者以旧原州有高平川误移其名于此耳四谷水

  在崇信县南赤城之南县西南三十里有龙谷西南八十里有神谷又十里有九谷又新窑二水之

  交曰对谷四谷之水汇而成川可资灌漑左谷水在崇信县西四十里铜城西南流入汭水

  又五马谷水在县西南五马山下通汭谷水在临汭堡右红土谷水在县西南迎驾坡左西寺谷水

  在城南二里俱北流入汭水又城东谷水在城东门折而西环城之西北入汭水三香水

  在灵台县东南寰宇记三交川水在县东南十五里亦名三香水源出麟游县县志在县东十五里

  入蒲川又县南二十里有小庵川自麟游县大贤里至川口与蒲水合蒲川水在灵台县

  南寰宇记灵台县有蒲川水经注蒲水出南山蒲谷东北合细川水又东北流合且氏川水县志县

  之南川也自凤翔分水岭发源夹苍离而出与达溪合细川水在灵台县南自麟游县流

  入后魏永安三年高平贼万俟丑奴屯安定耕于细川唐𥘉泾州镇将刘感自高墌引还泾州与薛

  仁杲战于百里细川寰宇记普润县有细川谷水在县南北流入泾州界九域志灵台县有细水旧

  志源出凤翔府麟游县细川谷流迳县东南二里其下流与蒲川水合达溪川水

  崇信县南五马山曰白石川东流入灵台境为达溪川经县南二里又东入长武县界为黒水河入

  泾又平凉府志灵台县西二十里有兔儿川又五十里有妲己川又县西二十里有三女川东二十

  里有后沟皆流入达溪阳晋水在镇原县界元和志后魏于阳晋川置黄石县寰宇记阳

  晋水在临泾县南十五里源自县西罗使堡番界来经本州八十里入泾州保定县界 按旧志以

  为疑即今之横河然元和志谓阳晋川在百泉县西南则去临泾稍远非今横河矣汭水渠

  在崇信县北一里唐李元谅疏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又新柳滩在县西北一里

   本朝顺治中知县武全文凿渠植柳以灌田太阳湫在镇原县东六十里半山中环五里

  馀深不可测旱祷多应又有任湫在县西新城里元和志隋湫谷县取县内湫谷为名即此

  池在州西宫山之阳相近有暖泉水从石出隆冬甚温共池在州北五里水从地涌出流溢

  成池两池相连故名莲花池在镇原县西一里水旱不涸百泉在州西三十五里泉

  源溢窦而出者数十四时不涸民资灌漑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州志泾汭滩高流驶虽宣泄不能

  为利民闲所资以灌溉者乃在陂泽源泉其沟渠旧有六十四道漑田三千馀顷温冷泉

  在灵台县东南保岩山阴半温半冷痼疾者洗之即愈悬泉在灵台县西一百三十里横渠

  镇石崖数仞上覆如幕有泉下注如帘为邑奇胜甘泉在灵台县东北十里水味甘美

  泉在镇原县西三百步水从石孔中出夏凉冬温康王井在崇信县西北郭唐李武康王

  元谅所凿圣井在镇原县九十里石窟寺内又有九龙井在县西二十里

 ︹古迹︺乌支故城在州东后魏移置后废互见平凉府安定故城在州北十五里

  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罢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十六国春秋苻秦甘露二年分司隶为雍州以苻双

  为刺史镇安定晋书地理志姚兴分领北五郡置雍州镇安定赫连勃勃又以凉州牧镇安定元和

  志后魏神䴥三年置泾州因水为名隋大业二年改为安定郡唐武德元年太宗讨平薛仁杲遂改

  安定郡为泾州西北至平凉县一百五十里东南至邠州一百八十里保定县郭下本汉安定县地

  今临泾县安定故城也后魏文帝大统元年自高平移于今理属安定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

  泾州至德二载改保定县金史地理志泾川县本保定县大定七年更明统志洪武𥘉省泾川县入

  泾州废县在州北五里州志旧有土城元末院判张庸筑周三里有奇洪武三年徙治泾南之皇甫

  家店即今治也崇信故城今崇信县治寰宇记崇信县新置在凤翔府西北二百二十五

  里本唐神策军之地后改为崇信军建隆四年崇信暨赤城东西两镇及永信镇等四处合为崇

  信县九域志在渭州东南八十五里阴密故城在灵台县西五十里诗大雅密人不恭敢

  拒大邦国语周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康公弗献一年王灭密左传昭公十五年王

  曰密须之鼔与其大辂文所以大蒐也杜预注密须姞姓国在阴密县史记秦昭王免武安君为士

  伍迁之阴密汉书地理志安定郡领阴密县诗密人国后汉县废魏复置晋书胡奋传父遵魏封阴

  宻侯又地理志赫连勃勃以雍州刺史镇阴密魏书地形志平凉郡领阴密县后周废萧徳言括地

  志城在安定县东鹑觚县西其东接县故城即古密国元和志城在灵台县理西明统志城在灵台

  县西五十里朝那故城在灵台县西北九十里魏书地形志安定郡领朝那县隋初因

  之后废寰宇记良原县有朝那城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徙朝那县于此胡三省通鉴注汉

  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周改置朝那县于故城东南二百馀里灵台县志魏朝那县在今县西北九

  十里居民贸易于此为东朝那市鹑觚故城在灵台县东北汉置袁山嵩书汉末以鹑

  觚置新平郡魏书地形志赵平郡治鹑觚县有鹑觚原元和志灵台县西至泾州一百里本汉鹑觚

  天宝元年改为灵台寰宇记废鹑觚县在宜禄县西四十里周地图记鹑觚县者秦使太子扶苏

  及𫎇恬筑长城见此地原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爵奠祭乃有鹑鸟飞升觚上以为灵异因以名

  县石赵建武十年置赵平郡后魏大统中自鹑觚故城移今所唐改灵台明统志灵台县在泾州南

  九十里又鹑觚故城在县东与邠州废宜禄县接界彭阳故城在镇原县东八十里汉置

  属安定郡后汉灵帝初段颎讨叛羌自彭阳直指高平即此晋废括地志城在临泾县东三十里元

  和志在彭原县西南六十里临泾县界 按后魏徙置彭阳县隋改彭原详见庆阳府宋又改唐丰

  义为彭阳别见下丰义故城在镇原县东南隋书地理志彭原有丰城西魏置云州后

  周废元和志丰义县东南至宁州八十里本汉彭阳县地今县理西四十里彭阳故城是也后魏于

  县理置云州周武帝保定二年废州为防隋文帝废防名为丰义城唐武德二年分彭原县置丰义

  县因旧城为名属彭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宁州宋史地理志唐丰义县太平兴国中改彭阳九域

  至道三年改属原州在州东六十里元史地理志至元七年并彭阳入镇原州临泾故

  城在镇原县西二里汉置属安定郡更始末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居临泾更始遣李松等

  击灭之后汉移安定郡来治建安十八年曹操自长安围安定杨秋以城䧏即临泾城也晋初仍为

  郡治后魏初于郡置泾州魏书地形志泾州治临泾城是也后移州治平凉又移治安定而临泾县

  废隋改治湫谷县后复曰临泾元和志县东南至泾州九十里本汉旧县隋大业元年置湫谷县取

  县内湫谷为名十二年复为临泾县唐书郝玭传贞元中玭为临泾镇将说节度使马璘曰临泾扼

  洛口其川饶衍利畜牧其西走戎道旷数百里皆流沙无水草愿城之为休养之地璘不聴及段佑

  代节度玭又说筑临泾佑请于朝诏城临泾为行原州以玭为刺史戍之自是虏不敢过临泾唐㑹

  要临泾县贞元十一年节度使刘昌奏请于临泾县界保定城置五代史职方考唐末权于临泾置

  原州而泾州兼治其氏后唐清泰三年割隶原州寰宇记原州理临泾县东至彭阳县五十五里西

  至开边堡番界三十里南至潘原县九十里北至宁羌县九十里元史地理志改原州为镇原州至

  元七年并临泾入州明统志镇原县在平凉府东北一百三十里临泾城在县西二里平凉府志汉

  临泾城在今县东南五十里 按镇原县本古临泾之地历代诸志可考自唐置行原州宋为原州

  明统志不考行州之故谓即隋唐原州误详见平凉府高平故城下长武废县在州东七

  十里接陕西邠州长武县界爰得废县在州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

  新平郡魏书池形志爰得县有邑城东魏城后周省灵台废县在今灵台县东南五十里

  隋书地理志大业初分鹑觚置灵台县二年废唐书地理志义宁二年又析鹑觚置灵台县隶凤栖

  贞观元年省入麟游良原故城在灵台县西北九十里隋书地理志安定郡统良原

  县大业初置唐书地理志泾州良原县兴元二年没吐蕃贞元四年复置李元谅传元谅节度陇右

  治良原开美田数十里岁入菽栗数十万斛元和志县东北至泾州六十里通考唐置良原军周废

  军复为县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一年以良原并入灵台安武废县在镇原县南汉置属

  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西北地郡魏书地形志阴盘县有安武城盖当时徙置非故治也又隋

  书地理志朝那县西魏置安武郡及析置安武县开皇三年郡县并废入焉元和志临泾县兼有汉

  安武安定彭阳抚夷四县之地平凉府志安武故城在府东北抚夷废县在镇原县北汉

  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陇东郡又魏书地形志乌支县有抚夷城盖非故治也隋省

  原城在州西北后魏孝吕初万俟丑奴等寇掠泾州置营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平凉府志兼

  山西二十里曰皇甫头又十里曰阁道又十里曰当原城共邑在州北五里诗大雅密人不恭

  侵阮徂共郑笺共阮国地名今共池是折墌城在州东北十五里元和志在保定县东十

  里西魏泾州刺史乙费贵所筑隋末薛举屯据此城亦名薛举城赤城在崇信县南九域志

  崇信县有西赤城镇明统志在县西南十五里金为镇平凉府志相传秦始皇田猎至此筑城驻跸

  以土赤故名城高沟深可以避兵今为新安堡又廏城在县南二百步山城外原上唐李元谅筑以

  畜马周一百八十二步今址尚存又九工城在县东十里北山之麓初欲建城于此筑九堵而罢故

  铜城在崇信县西魏书地形志安定县有铜城明统志在县西四十里废潘原县有铜城

  山以此为名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踞汭水峡口故址尚存今南移二

  里许为中原堡百里城在丰台县西亦曰百城唐大历八年吐蕃入寇郭子仪使浑瑊将兵

  趋朝那吐蕃至百城而还十年马璘复破吐蕃于百城广德元年马璘以原州入吐蕃表置行原州

  于灵台县之百里城九域志灵台县有百里镇县志在县西五十里唐李元谅所筑西城屯

  在镇原县东南唐兴元初李晟复西京朱泚自泾州北走至彭原西城屯其将梁庭芬杀之趋泾州

  降县志在县东南九十里平凉府志有屯子镇在县东五十里疑是武亭城在镇原县南六

  平亭在州东五里魏书永安三年万俟丑奴走还安定置栅于平亭元和志魄奴馀址在

  保定县东五里丑奴高平人后魏建义元年僭号于此州志有米面山在州东南五里峭峻特起丑

  奴寇泾时将军卢祖迁拒之指二邱为米面兵威甚盛丑奴遁去至今人呼为米面山盐仓

  在州西唐大历八年泾原节度使马璘与吐蕃战于盐仓败绩盖是时运盐储此以供军故有盐仓

  皇甫头在州西北二十里有皇甫嵩读书台旷如亭在州北五里共池上

  书台在灵台县东北五里晋皇甫谧读书处书台在镇原县北潜夫山金大定间因书

  台旧址建思潜亭

大清一统志

 泾州直隶州

︹关隘︺盘口镇在州南三十里盘口河北岸有市邵砦镇在灵台县东五十里金史

  地理志灵台县有郡砦镇自邠州割隶泾州相近又有川口镇石塘镇在灵台县西三十里

  又百里镇即古百里城良原镇即良原废县上良镇在灵台县西七十里一名启祥堡

  西屯镇在灵台县北三十里亦名西屯堡县志唐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屯兵处遗址

  新城镇在镇原县西九域志宋乾兴元年以庆州柳泉新城二镇隶原州其新城镇在

  州西五十里熙宁三年废截原砦入之柳泉镇在州西北七十里旧名鹁鸽原领耳朵城一堡又彭

  阳县有萧镇开边砦在镇原县西南二十里九域志在原州西二十里宋咸平元年置熙

  宁三年废新门砦入之又安平砦在州西八十里天圣五年置金因之元废明置安平砦巡司今废

  绥安砦在镇原县西北九域志在原州西北一百三十里宋庆历五年置领三堡又靖安砦

  在州西北一百六十里庆历五年置领九堡元废平凉府志靖安砦地名葫芦泉西濠砦

  在镇原县北九域志在原州北四十里宋端拱元年置金因之元废金家凹堡在州东十

  里俗呼圪塔关明置巡司后废有城周一里有奇窑店镇堡在州东七十里接陕西邠

  州长武县界有土城周九十三丈王村堡在州西三十里有城周一里三分东西二门有

  连云堡在州西旧唐书吐蕃传贞元三年攻连云堡陷之堡之三面颇峻峭唯北面连

  原以濠为固泾州西要地也四年戍将刘昌始修复之九工堡在崇信县东十里即故九

  工城又新安堡在县南四十里即故赤城毛家堡在崇信县西南六十里即新窑镇旧出石

  炭瓦器流民结聚者众今炭绝镇废又三乡关堡亦在县西南与华亭安东卫相闲为华陇孔道

  佛空坪堡在镇原县西北宋庆历中修筑瓦云驿在州东五十里瓦云堡有城周

  二里有奇有驿丞今裁设外委东至陕西邠州长武县宜禄驿五十里又有高家凹递运所在州东

  四十里有堡周一里七分安定驿在州西北西至白水驿七十里又有泾州递运所

  水驿在镇原县南九十里西至高平驿七十里有驿丞今裁

 ︹津梁︺汭水桥有二一在州西北二里一在崇信县北一里木桥也每年夏水发拆去霜降后

  川口桥在州东北春冬设立板桥夏秋拆去来薰桥在灵台县治南栖凤

  桥在灵台县西五十里又县西北五十里有仰弥桥

 ︹陵墓︺︹周︺密康公墓在灵台县西五十里︹汉︺王符墓在镇原县西北山︹晋︺

  皇甫谧墓在灵台县西北十里︹唐︺牛仙客祖墓寰宇记在灵台县南一里

  蒲川水西石阙前有碑存牛僧孺墓在灵台县南三十里︹明︺庞瑜墓在崇信县

  治西武康王庙前瑜崇信知县明末殉难韩恭王墓在州西十五里铺烈女墓

  在灵台县西五十里吉白堡北蓝菊崖明万历末女被贼掠投崖而死土人葬之墓生蓝菊一丛因

  名其崖而女逸姓氏

 ︹祠庙︺龙王湫祠在州境回山之麓有唐太宗碑武康王庙在崇信县治西祀唐

  李元二贤祠在灵台县东郭北街明万历四十年建祀晋皇甫谧明节愍公巨敬

  文王庙在灵台县东山上郭汾阳祠在灵台县北西屯镇左邱明庙

  在灵台县东北三十里见寰宇记县志东北三十里有左邱明墓盖因庙以附㑹也王圭庙

  在镇原县治圭与夏人战尝以所得二枪植山上其后战没边人即其处为立祠狄梁公

  祠在镇原县东十里彭阳庙在镇原县东五十里九龙庙在镇原县西二十里

  潜夫祠在镇原县北潜夫山祀汉王符

 ︹寺观︺龙马寺在州城东宋太祖微时尝过此寺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

  王母宫在州西寰宇记保定县有西王母祠州志在回中山上胜果寺在灵台县

  治西即牛仙客故宅又至定寺在县南离山之北即牛僧孺别墅有银杏一株相传为牛氏所植

  千佛寺在镇原县中峰山延寿寺在镇原县东五里屯子镇悟山寺

  原县东南五十里石窟寺在镇原县东九十里天恩寺在镇原县南四十里平泉

  同立寺在镇原县西南二十里庆云寺在镇原县西四十里石空寺

  在镇原县西北上有湫池今涸孟坝寺在镇原县北四十里佑德观在镇原县北潜

  夫山太洋寺在镇原县东北

 ︹名宦︺︹汉︺王尊涿郡高阳人为安定太守出教告属县明愼所职毋以身试法敕掾功曹各自

  砥砺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五官掾张辅贪污不仁将辅送狱尽得其狡猾不道百万奸

  赃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旁郡界萧由东海兰陵人迁安定太守治郡有声张奂

  酒泉人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匈奴寇美稷东羌应之奂勒兵而出连战破之郡界以

  安羌豪感奂威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遗金鐻八枚奂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八廏使金如

  粟不以入怀悉还之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南北朝︺︹魏︺窦炽扶风平陵人大统十三年

  为泾州刺史莅职数年政号清静废帝元年除原州刺史抑挫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

  孟信广川索卢人从孝武帝入闗除赵平太守政尚宽和权豪无犯山中老人曾以㹠酒馈之

  信殷勤劳问乃自出酒以铁铛温之素木盘承芜菁葅惟此而已又以一铛借老人各自斟酌申酬

  酢之意谓老人曰吾食菜已久欲为卿受一㹠髆耳酒既自有不能相费老人大悦再拜擘㹠进之

  酒尽方别︹周︺于义洛阳人闵帝初迁安武太守专崇教化不尚威刑风化大洽︹隋︺周

  罗㬋寻阳人开皇中转泾州刺史有能名︹唐︺刘感凤泉人武德初以骠骑将军戍泾州

  为薛仁杲所围粮尽杀所乘马啖士而煮骨自饮和木屑食之长平王叔良救之与叔良出战为贼

  所执令感约城中降感始诺至城下大呼曰贼大饥亡在朝暮秦王数十万众且至勉之无苦仁果

  怒执感埋其半土中驰射之至死骂益甚贼平高祖购得其尸祭以少牢赠瀛州刺史马璘

  岐州扶风人为泾原节度使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璘设伏潘原与瑊合击破之俘

  级数万在泾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寇不敢犯段秀实⿰氵幵 -- 汧阳人代宗时

  为泾州刺史邠宁节度使马璘毎所咨逮璘处决不当固争之不从不止大历三年徙邠宁军于泾

  州军有怨言别将王童之谋作乱约闻警鼓而纵秀实知之召鼓人阳怒失节戒曰每筹尽当报因

  延数刻尽四鼓而曙明日复约夜焚膏积因救火为乱夜中果火发秀实令军中曰敢救者斩童之

  不得入明日捕斩之军遂迁泾州时仓无久储郛无居人朝廷患之诏璘领郑颍二州以佐军命秀

  实为留后军不乏资二州以治璘嘉其绩奏为行军司马兼都知兵马使璘卒都虞侯史廷干裨将

  崔珍张景华欲谋乱秀实送廷干京师徙珍景华于外一军遂安即拜泾原节度使数年吐蕃不敢

  冯河清京兆人为泾原兵马使与吐蕃战有功建中时节度使姚令言率兵讨关东以

  河清知留后幕府殿中侍御史姚况领州德宗走奉天河清况召诸军计事东向哭即发储铠完仗

  百馀乘献行在六军大振即拜河清泾原节度使安定郡王况行军司马朱泚数遣谍人訹之河清

  辄斩以徇兴元中河清为田希鉴所害况还乡里李观洛阳人贞元时擢泾原节度使在屯

  四年训部伍储藏饶衍李元谅安息人贞元四年为陇右节度使治良原良原隍堞湮圯

  旁皆平林荐草虏入寇常牧马休徒于此元谅培高浚渊身执苦与士卒均椔翳榛莽辟美田数十

  里劝士垦艺岁入粟菽数十万斛什具毕给又筑连弩台远烽侦为守备进据势胜列新壁虏至无

  所掠战又辄北由是泾陇以安西戎惮之郝玭贞元中为临泾镇将说节度使段佑城临泾为

  行原州以玼为刺史戍之自是虏不敢过临泾玭居边积三年毎讨贼不持糗粮取之于敌获虏必

  刳剔而归其尸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儿迁泾原行营节度使赞普尝等玭身铸金象令于国曰得

  生玭者以金玭偿之朝廷畏失名将徙为庆州刺史朱忠亮浚仪人宪宗立授泾原四镇节

  度使隐核军籍得窜名者三千人岁收干没十万缗吏曰耋卒不任战者可罢答曰古于老马不弃

  况战士乎闻者莫不感奋泾俗旧多卖子忠亮以财赎免者前后数百杨元卿穆宗时擢

  泾原渭节度使垦发屯田五千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泾人德之

  宪忠建康人㑹昌中筑三原城吐蕃因数犯边拜宪忠泾原节度使吐蕃遣使来请堕城且愿

  以尝杀使者之人置塞上宪忠使谢曰前吾未城尔犯我地安得禁吾城尔知杀吾使为负宜先取

  罪人谢我今与尔约前节度使事一置之吐蕃情得而服宪忠疏湟于泾积缗钱十万栗百万斛戍

  人宜裴识闻喜人宣宗时蕃酋尚恐热上三州七关列屯分守因择名臣以识为泾原节

  度使帝亲临遣识至治堢障整戎器开屯田将士守边或积岁不得还识与立戍限满者代亲七十

  近戍由是人皆感悦卢𥳑求河中蒲人大中九年党项扰边拜泾原渭武节度使𥳑求居边

  善绥御人皆安之周宝卢龙人为泾原节度使务耕力农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宋︺陈

  贯河阳人真宗时知泾州督察盗贼禁戢不肖子弟簿书管库赋柤出入皆自检核尝谓僚曰视

  县官物如己物容有奸乎州人惮其严王沿馆陶人仁宗时为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改

  泾州观察使元昊入冦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沿教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懐敏进兵镇戎沿

  以书戒勿入第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怀敏不听进至定川果败贼乘胜犯

  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尹洙河南人仁宗时知泾州又知渭州兼

  领泾原路经略公事王尧臣虞城人仁宗时再安抚泾原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砦

  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砦将姚贵据城叛尧臣

  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既还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

  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䇿为五事上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皆报可蒋偕

  郑县人仁宗时历知泾州徙原州边民苦属户为钞盗偕得数辈腰斩境上盗为息迁本路钤辖明

  珠康奴诸族数为寇偕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赵珣归信人为

  缘边巡检使泾原路招讨都监屯泾州兼治笼竿城麻毡党留百馀帐处近塞为暴珣引兵自静边

  袭击俘获数千计瞎毡居龛谷无所属珣与书招之瞎毡听命元昊大入府檄珣会葛怀敏于瓦亭

  珣曰夏恃众远鬬锋锐盍依马栏城布栅以扼其路守镇戎城以便饷道俟其衰击之否则必为贼

  所屠懐敏不听珣战没滕宗谅河南人仁宗时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川诸郡震恐宗

  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㑹范

  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宗谅乃大设牛酒犒师又籍定川战没者祭酹之厚抚其孥于是边民

  狄青西河人为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

  㑹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李及之濮州人仁宗时知泾州吏事精明居官称职王圭

  开封人为泾州驻泊都监康定𥘉元昊寇镇戎军圭将三千骑为先锋自瓦亭至师子堡敌围之数

  重圭奋击披靡获首级为多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得志也复驰

  入有骁将持枪直圭𮌎伤右臂圭左手以杵碎其脑继又一将以枪进圭挟其枪以鞭击杀之一军

  大惊遂引去是岁改泾原路都监明年为本路行营都监寻至黒山焚敌族帐获首级马驼甚众㑹

  敌大入以兵五千从任福屯好水川连战三日福陷围中圭独入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

  𡚒击自若矢中目乃还夜中卒边人立祠祀之武英太原人仁宗时为泾原行营都监与任福

  合诸将战张家堡斩首数十百敌弃牛羊伪遁诸将皆趋利争进英以为前必有伏众不听伏发福

  等既败英犹力战自辰至申矢尽遇害赠邢州观察使桑怿雍邱人为泾原路兵马都监屯

  镇戎军与任福遇敌好水川力战而死赠解州防御使刘永年并州人仁宗时出知泾州

  帝赐诗宠之郡兵岁以香药为折支三司不时辇致振武卒素骄哗通判厅事请以他物代给永年

  召至庭下数其罪斩为首之人馀不敢动高敏登州人为泾原指挥使数与西夏战遭重伤范

  仲淹韩𤦺皆荐之为阁门祇候和斌鄄城人仁宗时为德顺军指挥使凡五年数捍敌被重创

  十馀神宗时徙泾原钤辖渭部饥帅王广渊命赈给斌择地营居养视有法所活以万计安俊

  太原人仁宗时徙泾原钤辖条上御戎十三事迁原州刺史知泾州俊久在边羌人畏之张守

  约濮州人主原州截原砦招羌酋水令通等十七族万一千帐神宗时知泾州泾水善𭧂地每春

  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害吾且徐图之河神

  祠故在南堧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张吉延安人为

  泾原将解宣威城围力战死之刘仲武成纪人熙宁中为泾原将夏人谋犯天圣砦渭帅檄

  诸将㑹兵约曰过某日贼不至即去仰武谍得的期乞缓分屯帅不乐但留一将及仲武军如期而

  敌至力战却之李复圭缑氏人神宗时知泾州始时二税之入三司移折已重转运使又覆

  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种古洛阳人神宗时知原州羌人犯塞古御之斩级数百筑城

  镇戎之北以据要害与弟诊破环州折姜㑹斩首二千级民有损直鬻田于熟羌以避役者古按其

  状得良田二千顷丁四千悉刺为民兵姚麟五原人元丰中为泾原副总管夏人修贡且乞

  兰㑹壤土麟言兰㑹不可与愿戒将帅饬边备示进讨之形以绝其望从之督诸将讨堪哥平经略

  使卢秉上其功赐金帛六百王恩开封人哲宗时为泾原将尝罄军出万惠岭士饥欲食恩

  倍道兼行众汹汹已而遇敌数万引兵先入壁井𫁘皆具诸将始服羌扣壁愿见恩单骑径出遥与

  语一夕羌引去迁泾原副都总管城西安筑临羌天都十馀垒羌围平夏恩设伏败之徽宗时改知

  渭州括隐地二万三千顷分弓箭士耕屯为三十一部以省馈饷朱友恭西安人为泾原

  第一副将将步兵捍金人于华亭数有功㑹金兵大集友恭力战为所得渭帅既降诱以廿言许优

  进官秩不肯从更诋辱之帅不胜忿断其胫以徇经日乃斩之赠敦武郎︹金︺张行信

  兴定二年为彰化军节度使兼泾州管内观察使上书论事多采纳︹明︺徐镛兴国州人

  成化闲以御史谪知镇原县岁饥请于上官移民就食全活万计修仓得钱数十万缗以赈贫乏蠲

  宿逋流亡多复业者寻调临潼镇原民数千泣送之庞瑜公安人崇祯七年以岁贡生知崇信

  县县故无城㑹大雨土垣尽圯贼掩至瑜急解邙令家人赍送上官率家丁持梃巷鬬𬒳执不屈大

  骂而死赠固原知州娄琇湘阴人崇祯中知泾州贼陷城死之赠太仆寺少卿

 ︹本朝︺冯明雨镇原县典史康熙十四年王辅臣之变城破遇害

 ︹人物︺︹汉︺李恂临泾人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太守颍川李鸿请署功曹未到州辟为

  从事㑹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后拜侍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所过皆图写山川

  屯田聚落百馀卷悉封奏上肃宗嘉之拜兖州刺史迁张掖太守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西域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北匈奴数断西域道使命不通恂设购赏遂斩敌

   帅悬首军门自是道路夷清威恩并行迁武威太守后坐事免步归乡里与诸生织席自给年九十

   王符临泾人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卫崔瑗等友善耿介不同于俗隐居著书三

   十馀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曰潜夫论︹晋︺胡奋临泾人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

   事宣帝伐辽东以白衣侍从甚见接待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𡚒家世将门晚

   乃好学所在有声绩居边特著威惠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卒谥曰壮𡚒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

   知名烈为将伐蜀锺㑹之反也烈与诸将皆𬒳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㑹名驰远近

   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寇所围无援遇害︹南北朝︺︹魏︺胡叟

   人少聪慧年十三辨疑释理鲜有屈焉学不师受披读群籍再阅目皆成诵善属文入魏赐爵始复

   男家于密云不事产业常苦饥贫然不以为耻尚书李敷常遗以财都无所取少孤每言及父母则

   泪下密云左右皆祇仰其德胡方回临泾人涉猎史籍词采可观为北镇司马为镇修表

  世祖览之叹美召为中书博士锡爵临泾子迁侍郎与游雅等改定律制司徒崔浩及当时朝贤并

  爱重之清贫守道以寿终韩茂安定安武人膂力过人尤善骑射从太武讨赫连昌破统万平

  平凉又从征蠕蠕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文成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

  大将军茂沈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议论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子均少善射有

  将略袭父爵历定清冀三州刺史甚有誉终定州刺史邓彦海安定人祖羌苻坚车骑将

  军父翼慕容垂赵郡内史彦海性真素言行可复博览经书长于易筮道武定中原擢为著作郎再

  迁尚书吏部郎明解制度多识故事与尚书崔宏参定朝仪律令音乐及军国文记诏策多彦海所

  为赐爵下博子席法友安定人初仕南齐以膂力自效任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后归魏拜豫

  州刺史苞信县伯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恬静自安不竞世利宣武末除济州刺史廉和著称︹隋︺

  牛宏安定鹑觚人性宽𥙿好学博闻开皇初授秘书监宏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上

  纳之进爵奇章郡公拜礼部尚书奉敕修撰五礼除太常卿诏与姚察许善心何妥虞世基等正定

  新乐议置明堂宏条上故事上甚重之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见宏未尝不改容自肃寻拜吏

  部尚书选举审愼并多称职累进上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卒谥曰宪宏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事上

  尽礼待下以仁隋室旧臣始终悔吝不及惟宏一人而已有文集十三卷子方大亦有学业官至内

  史舍︹唐︺吕向泾州人少隐陆浑山工草隶强志于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校理

  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又献诗规校猎

  从帝东巡帝因蕃夷酋长入㐲内射禽向又谏正之官至工部侍郎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酿与吕

  延济等五人更为诂解时号为五臣注皇甫镛临泾人第进士兄镈为相时任河南少尹

  见权宠太盛每极言之镈不悦乃求分司为太子右庶子镈败朝廷贤之授国子祭酒开成初以太

  子少保卒镛工诗文为人寡言正色衣冠甚伟不屑世务所交皆知名士著书数十篇牛仙

  客鹑觚人初为县小史积功累迁洮州司马清勤不懈以萧嵩荐迁太仆少卿开元末为朔方总

  管啬事省用仓库积实迁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卒谥贞简牛僧孺隋奇章宏之裔

  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穆宗时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敬宗立封奇章郡公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授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相时以议吐蕃

  维州事僧孺挟素怨沮李德𥙿䇿帝以为不直为淮南节度宣宗时终太子少师子蔚第进士由

  监察御史为右补阙大中初屡条切时政累官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尚书右仆射致仕蔚弟丛亦第

  进士任𥙷阙数言事称㫖咸通末拜剑南西川节度使僖宗时终吏部尚书牛徽蔚子皋进

  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

  于梁道病徽扶蓝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惊骇

  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𫗴饮奉蔚留信宿去

  拜谏议大夫固辞乞还侍亲后为刑部侍郎崔引忌其正换左散常侍以刑部尚书致仕︹宋︺胡

  顺之临泾人登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历知休宁县青州从事皆有声仁宗即位迁太常博

  士天圣明道闲再上宰相书乞太后还政累迁屯田员外郎其后数论朝廷事范仲淹爱其才以目

  失明杨政临泾人父忠战没政甫七岁哀毁如成人建炎闲从吴玠击金兵九战九捷绍

  兴初大破金兵于箭筈关又从吴玠拒金兵于仙人关入蜀连日百馀战敌遂遁去授环庆路经略

  安抚使改经略安抚泾原兼帅环庆利路徙知熙州利州兴元金人渝盟政为都统制凡大战七斩

  获甚多累拜太尉卒谥襄毅政守汉中十八年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故为吴璘禆将及与璘

  分道建帅执门下之礼益恭世颇贤之︹明︺巨敬灵台人初为御史建文中改户部主事充

  史官清愼有声燕王入京不屈死夷其族后谥节愍仇钺镇原人袭江都仇理世职为宁夏前

  卫指挥同知正统中定安化王寘𫔍之乱擢宁夏总兵官论功封咸宁伯己拜平贼将军讨平刘惠

  赵𬭼等于河南复移师㑹陆完共灭刘七等于江北进世侯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兵御之卒

  谥武张麟灵台人以明经授荣河县丞性恭愿动止有则执丧三年未尝与妻言适邠州

  遇盗劫所乘骡及行装其骡弗行麟语盗曰是骡非鞭不行吾尚有鞭以予汝盗惊曰此必灵台张

  古人也遂拜还所劫

 ︹本朝︺杨可立灵台人淹贯群书殚心理学以明经岁荐授广文为士林所宗设义田以周穷

  乏乡人尤称之顺治十年入祀乡贤祠张绍敬镇原人力行善事镇邑自乾隆五年至十

  七年历年民屯积欠绍敬出资代完又捐田八百亩入学宫为寒士读书之需义重一乡乾隆四十

  四年入祀乡贤祠李必智泾州人养母尽孝及丧哀毁逾节庐墓三载又同州人闾阎城

  早岁失怙为继母李氏抚育李偶有小病寝不解衣辄𥸤天请代殁后亦庐墓三年又崇信县生员

  王尔公关峦镇原县民张惺贡生张峰事亲并以孝闻于乾隆年闲先后 旌表又泾州人魏兴旺

  镇原县捐都司衔慕典贡生张继孔生员张炳英张汉并以孝闻嘉庆年闲 旌表

 ︹列女︺︹南北朝︺︹魏︺贞女兕先氏泾州人字彭老生为妻既聘未及成礼兕先氏

  率行贞淑居贫常自舂汲以养父母老生辄往迫之不肯从老生怒而刺杀之临死谓老生曰我所

  以执节自固者正欲奉给君耳今反为君所杀言终而绝老生论死太和七年诏曰女守礼履节没

  身不改其标墓旌善号曰贞女︹宋︺杨政母泾州人政官泾原母留敌境闲遣人省视之母

  惟勉以忠义和议成始得迎归诏封其母感义郡夫人︹明︺雷氏名秀贞泾州人年十八家

  贫采蔬于野有恶少方锄迫而求通女愤以𬞞刀刺之被锄击死巡按疏表其门鲁氏

  人嘉靖初西寇劫掠鲁氏骂贼死之梁自立妻蒲氏崇信人崇祯末避乱山穴中贼

  掠得将逼之氏不从遇害其子妇关氏闻寇至方自缢为贼所持骂不绝口贼怒杀之张国

  珍妻朱氏崇信人国珍为贼所掠三年未还氏茹苦自守姑谋令他适聘已定氏泣曰妇

  去谁事姑且儿归奈何不听遂入室自缢死多氏烈女灵台人父卒未聘女避寇于隐

  形山北窑窨内被贼搜获舁上马不从跃下者三贼以美言诱之女遮面大骂贼断其手而杀之又

  王氏女适陇州民未一月因元夕归宁被贼掠去女涕泣骂詈且求毙贼感其节烈释之女归家以

  为身虽全手已受辱适夫至佯慰之即自缢死

 ︹本朝︺脱海龙妻赵氏镇原人顺治初同夫避贼崖窟夫为贼所杀氏遂投崖死又泾

  州民妇苏氏李氏相继沈河死杜起周妻史氏泾州人夫亡守节织纴自给抚子成

  乾隆六年 旌又同州节妇乔永泰妻杨氏张玉显妻史氏常际熙妻史氏王琮妻景氏李秀妻

  张氏李生文妻牛氏史业久妻景氏薛永喜妻王氏杨成千妻曹氏闾魏生妻李氏生员史惟经妻

  白氏景尔沼妻李氏生员王希朱妻张氏王玠妻牛氏刘行周妻路氏俱乾隆年闲先后 旌表史

  记言妻杨氏王化普妻尚氏均于嘉庆年闲 旌表关巩妻马氏崇信人夫亡守节干

  隆六年 旌又同县节妇贵婉成妻关氏杜朝柄妻朱氏朱萼妻关氏田吉祥妻郭氏生员李増长

  妻关氏生员梁穆康妻李氏黄登彦妻王氏梁居正妻李氏梁元第妻张氏马廷骐妻白氏刘世昌

  妻王氏王品之妻张氏俱乾隆年闲先后 旌表生员梁朝瑜妻朱氏生员王咸顺妻李氏梁有常

  妻黄氏俱嘉庆年闲先后 旌表于景凯妻高氏灵台人夫亡守乾隆六年

  旌又同县节妇史养正妻赵氏王子哲妻蔡氏邓福妻王氏刘毓秀妻仇氏田奉禄妻孟氏姚杰妻

  多氏张大功妻李氏刘自恭妻宋氏刘德灿妻孙氏马斌妻王氏郭镇妻张氏王相妻张氏张光书

  妻孙氏俱乾隆年闲先后 旌表生员于四知妻苟氏武生刘善继妻王氏韩朝惠妻王氏生员杨

  运花妻杨氏王得益妻任氏练起文妻郑氏俱嘉庆年闲先后 旌表陈伟经妻朱

  氏镇原人夫亡守节乾隆六年 旌又同县节妇沈景泰妻朱氏赵爵妻高氏张思明妻章氏包

  名世妻贺氏许遂妻路氏刘𤥻妻罗氏贾亦逵妻张氏张柱妻章氏生员张泰吉妻许氏杏杰妻贾

  氏杏勉妻马氏生员张文英妻杜氏张荣妻姜氏段岘妻张氏贺理妻张氏张银妻高氏刘福应妻

  曹氏张永昌妻席氏段宁正妻张氏李文正妻马氏张穟妻陈氏赵元妻李氏李万智妻张氏李国

  栋妻张氏张庶吉妻杜氏张鐈妻郑氏张付妻刘氏张寿仁妻马氏折鳯楼妻段氏焦俊儒妻张氏

  张绍礼妻常氏张绍章妻赵氏刘自前妻段氏茍遴妻张氏张崇海妻段氏许溥妻脱氏贾师有妻

  张氏生员张咏妻包氏朱文炳妻常氏廪生秦禄妻刘氏李仲长妻和氏范光芮妻刘氏孙顺妻陈

  氏朱可言妻董氏慕容英妻谢氏段崇妻席氏俱乾隆年闲先后 旌表段岷妻卢氏刘铸国妻张

  氏许恒妻段氏贺体元妻刘氏段碧妻贾氏张稳妻席氏路本清妻张氏慕廷辅妻刘氏焦登甲妻

  刘氏田步均妻马氏监生田步正妻路氏张社妻贾氏贺室妻路氏段存科妻贺氏吴宗礼妻段氏

  张应𨇠妻许氏武生张启绪妻章氏李元贞妻卢氏刘怀玺妻张氏张复礼妻刘氏祁学吉妻贾氏

  张愿妻刘氏段凝逺妻张氏焦俊贵妻姚氏张国瑚妻苟氏席大宾妻张氏武生段唐珍妻卢氏黄

  文举妻朱氏韩长生妻白氏袁一德妻秦氏谢儒妻段氏刘月桂妻秦氏郑大魁妻李氏郑宗叩妻

  张氏许秉元妻张氏俱嘉庆年闲先后 旌表

 ︹仙释︺︹宋︺朱有泾州人少窜名五符宋元丰初泸贼犯塞诏起秦卒征之军次资中郡有醮坛

  山李阿试仙台有往来台上俄二鸟飞鸣争食坠地若松肪者有取食之即䐜胀且渴求池水饮焉

  遇一道士指松曰食此叶可疗也忽不见有如其言渴遂止自觉心爽神清有始不知书不饮酒至

  是高吟剧饮脱五符而仙去

 ︹土产︺羊 马寰宇记泾州土产羊马泾州出唐书地理志原州贡覆鞍毡寰宇记泾

  州土产驼毛毡九域志泾州贡紫茸毛麻布镇原泾州出元和志泾州原州赋麻布

  须席泾州出元和志泾州贡唐书地理志泾州原州贡寰宇记泾州产秦芄红花黄蓍

  原州产白芍明统志崇信出天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