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八至三百九十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百九十一至三百九十三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百九十四至三百九十六

大清一统志

 保宁府

︹古迹︺阆中故城在今阆中县西华阳国志巴子后治阆中秦置县后汉建安六年刘璋徙

  庞义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之一通典阆中城名高城前临阆水却据连冈旧唐书地埋志阆水迂

  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寰宇记阆居蜀汉之半当东道要冲今郡城即古阆中城宋立北巴西郡梁

  天监中又于此置南梁州及北巴郡西魏废帝二年平蜀改为隆州取其地𫝑连冈高隆为名寻又

  立盘龙郡以郡中有盘龙冈为名唐改阆州以阆水为名舆地纪胜图经云贞观十一年徙于州东

  咸亨二年又徙盘龙山侧载初元年又徙张仪故城即今治也宋史地理志阆州淳祐三年移治大

  𫉬山城邑考府城旧为土城在嘉陵江北岸与锦屏山相峙相传汉建安中刘璋所筑元末明玉珍

  始移而西按水经注阆水经阆中县东汉城本在汉水之东盖自宋末移治之后元虽移还故县不

  复故治故改治于江北实非汉城故址城邑考谓即刘璋所筑非也奉国故城在苍溪县

  东隋书地埋志巴西郡统奉国县梁置白马义阳二郡开皇初郡废并废义阳县入焉旧唐书地理

  志奉国县后魏分阆中置武徳七年属西平州贞观元年还属隆州寰宇记县在阆州东北九十四

  里梁武帝于此置白马义阳二郡魏恭帝二年废义阳郡改为奉国县属白马郡以此地始来附于

  魏故以奉国为名舆地纪胜熙宁八年徙治重锦元史地埋志至元二十年并奉国入苍溪

  国故城在南部县西北汉置寰宇记充国故城在新井县东北二十八里东北去阆中六十

  里李雄乱后其城遂废 按充国县见汉志而后汉志作永元二年分阆中置盖后汉初省入阆中

  和帝复置也兴安故城今广元县治东晋太元中置县属晋寿郡萧齐分置东晋寿郡

  后魏置西益州西魏改利州隋改兴安县曰绵谷唐宋因之元和志利州东北至兴元府四百九十

  里东至集州三百里西至龙州四百里西北至文州四百九十里本晋晋寿县梁天监中入魏置西

   益州大同六年乂克之改为黎州武陵王萧纪僣号于蜀以席嶷为黎州刺史嶷反州属魏复改为

   西益州三年改为利州隋大业三年改为义城郡武徳元年又改利州绵谷县郭下本汉葭萌县

   地晋孝武分晋寿县置兴安县隋开皇十六年为绵谷县因县东南绵谷为名州城西临嘉陵江

   大象二年王谦据 益州叛遣达奚惎攻利州于子城南北起土山援 军至惎败走今太城内东西

   南北有大池达奚惎取土处也寰宇记齐明帝永泰二年分晋寿郡之兴安县置东晋寿郡于乌奴

   城北一里即今利州是也平蜀故城在广元县东南元和志裔山县西北至利州一百十

   五里汉葭萌县地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隋义宁二年改名义清县天宝元年改名裔

   山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裔山为名县城治北崖山武德四年筑惟三西有城皆临绝险南面因险

   不更筑城九域志乾德三年改裔山曰平蜀熙宁三年省入嘉川益昌故城今昭化县

   治元和志县东北至利州四十五里汉葭萌县地旧唐书地理志后魏分晋寿置京兆县后周改为

   益昌 按宋齐二志白水郡皆领益昌县而魏志南白水郡领京兆县盖宋分晋寿置益昌魏改益

   昌为京兆耳旧唐志得之犹未甚悉寰宇记谓本岐坪县误晋寿故城在昭化县南古

   苴侯国秦汉葭萌县也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曰苴侯命其邑曰葭萌苴侯与巴

   王为好巴与蜀雠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永救于秦秦遂灭蜀因取苴巴分置郡县汉建安十

   八年刘先主自葭萌南攻刘璋留中郎将霍峻守葭萌城璋遣将由巴阆水改峻岁馀不能拔为峻

   所败成都既定先主更葭萌曰汉寿晋书地理志泰始三年改汉寿为晋寿后孝武分置晋寿郡水

   经注西晋寿郡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城为葭萌矣元和志晋寿故城在益昌县东南五

   十里舆地纪胜益昌东南沿江有平田号黄金坝即故晋寿故城基 按宋齐志皆作晋寿郡而水

   经注谓之西晋寿魏书地形志益州有西晋寿郡领阴平一县盖因当时分东界为东晋寿遂以此

   为西晋寿也白水故城在昭化县西北汉置白水县属广汉郡蜀汉分属梓潼郡晋属

   晋寿郡宋置白水郡后魏为南白水郡梁置平兴郡兼置北益州隋开皇初郡废县改名平兴十八

   年又改曰景谷属义城郡唐武德四年又于县置沙州贞观元年州废属利州宝历元年省寻复置

   五代时废水经注白水东南径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郡治也元和志景谷县东南至利州六十六

   里汉白水县地宋元嘉十七年氐人杨难当军克葭萌关因分白水置平兴县周置沙州隋改为景

   大业二年废沙州县属利州县城本平兴城杨难当所筑削山为城城三角中有井傅竖眼所穿

   九域志昭化县有白水镇明统志沙州城在昭化县白水镇周回五里县志景谷废县在今县西北

   一百里汉白水县又在其北诺水故城今通江县治旧唐书地理志汉宣汉县地梁分

   宣汉置始宁县魏分始宁置诺水县后省武德八年复分始宁东境置壁州及诺水县今州所治寰

   宇记壁州西至巴州一百五十里汉宕渠县地后魏大统中于今州理置诺水县属遂宁郡隋开皇

   三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大业三年以始宁属巴州唐武德八年于后魏诺水城再置诺水县仍于

   县理立壁州天宝元年以邑枕巴江改为通江县文献通考宋开宝五年废壁州寻复熙宁五年废

   州以通江隶巴州旧志元志云宋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盖宋末所分元至元二十年并入曾口后

   复置旧治赵口坪明洪武中徙今治有废通江县在今县东九十里盖即宋末之下通江也又有大

   城在县东百里许白石废城之上四围石壁可容万人其建置无考难江故城在南江县

   治梁置难江县西魏改盘道在今县南巴州界周复置难江县及集州平桑郡于此寰宇记集州正

   南微西至巴州一百八十里西至利州三百里北至兴元府二百七十里汉宕渠县地后魏景明中

   于巴岭南置洋州其章平桑三 郡大统中山南覆没梁大同中又于巴岭侧立安 宁敬水平南三郡

   仍立东巴州领之州理为木马按木马地名在今洋州界无复遗址魏恭帝二年改东巴州为集州

   以东北集川水为名人户寡少𭔃理梁州周天和五年移集州于巴岭南又置难江县为州理因江

   水难涉故以为名隋大业二年废集州以难江属汉川郡仍于废州城置公山镇唐武德元年废镇

   复于难江县置集州宋史地理志巴州难江县旧隶集州熙宁五年来属旧志元至元二十年省入

   化成明正德十一年于故址置县改名南江汉徳故城在剑州东北蜀汉置属梓潼郡

   晋宋齐因之后省元和志汉德故城一名黄芦城在普安县东北四十六里三面并阻绝涧惟西面

   少平周回百五十步新巴废郡在剑州西北旧志按沈约宋志梁州有新巴郡晋安帝分

   巴西置领新安晋城晋安三县又益州有南新巴元嘉十二年于剑南置领新巴晋城晋安汉昌

   桓陵绥德六县南齐志新巴郡亦治新巴而南新巴郡𭔃治阴平魏收志益州新巴郡治新巴隋志

   后魏新巴郡治晋安在今昭化县界盖周时移治废新巴入之也新得废州在巴州东

   元史地理志保宁路初领新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 按元统志蓬州东北至新得州三百里

   又仪陇县东南至小宁州一百五十里盖皆在今巴州东南界苍溪故县即今苍溪县治

   寰宇记县在阆州西北五十七里汉阆中县地后汉永元中于今县北巴岳山侧置汉昌县隋开皇

   四年移理曲肘川即今县是也十八年改汉昌县为苍溪因县界苍溪谷为名 按晋志巴西郡领

   苍溪县旧志宋元嘉八年并入汉昌有废县在今县西南今考宋书州郡志无此县而隋志旧唐志

   寰宇记皆言隋改汉昌为苍溪疑修晋志者以隋县误入后人又因此附㑹然不可考矣南充

   国故县今南部县治谯周巴记后汉初平四年充国为南充国县隋书地理志巴西郡统

   南部县旧曰南充国梁曰南部西魏置新安郡后周郡废寰宇记南部县在阆州东南七十里汉充

   国县地梁于此置南部郡周闵帝元年罢郡立南部县属盘龙郡以地居阆中之南改曰南部旧志

   宋端平兵乱县无定治宝祐中尝移治县南跨鳌山元复还故治 按寰宇记此条与隋志不同今

   建置从隋志思恭废县在阆中县东南唐武德元年阆中县置属隆州七年省入阆

   中旧志在今县东南思恭山侧岐坪废县在苍溪县东北一百里寰宇记县在阆州东北

   一百六十里汉葭萌县地宋分置宋安县属宋熙郡后魏废帝三年改宋安为岐坪隋开皇三年

    县属利州唐 武徳七年又割岐坪及义清县置西平州贞观二 年州废属利州开元二十三年割属

    阆州唐书地理志岐坪县宝历元 年省入奉国苍溪天复中王建复表置九域志熙 宁三年省岐坪

    县 为镇入 奉国新 政废县在南部县东南唐书地理志阆州新政县本新城武德四年

    南部相如 置避隐太子名更寰宇记在阆州东南一百四十 里汉充国县地舆地纪胜元丰五年

    治晋安 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 年并新政入南 部县旧志在县东南五 十里新  井废县

    在南部县西 旧唐书地理志阆州新井县汉充国县北武德元 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寰宇记在阆

    州西南九十里 县界颇有盐井因名元史地理志至元二 十年并新井入南部县 晋  安废

    县在南部县西北 晋置西充国县属巴西郡 刘宋曰西国县属北 巴西郡西魏改晋城唐改 晋安

    宋省隋书地理志 巴西郡统晋城县旧曰西充国梁置木兰郡西魏 废郡改县名寰宇记晋安县在

    阆州西七十里本阆 中县晋于此置晋安县按 贾耽四夷县道记云梁 于此置金迁戍周闵帝改 为

   金迁郡仍置晋安晋城西水三县属焉郡理晋安开皇三年罢郡仍省晋安县自今县东十四里

   移晋城县于晋安旧理唐武德四年改晋城为晋安县即今理也九域志熙宁三年省晋安县为镇

   入西水旧志晋安废县在今南部县西北四十里 按寰宇记此条亦与隋志不同西水废

   县在南部县西北隋书地理志巴西郡统西水县梁置掌天郡西魏改曰金迁隋开皇初郡废寰

   宇记县在阆州西一百二十里亦汉阆中县地梁大同中于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后魏废

   戍周闵帝元年改为西水县以界内西水为名隋大业元年移于今理舆地纪胜图经云大业中以

   水泛涨徙治彭定故宅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并西水入南部旧志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

   川废县在广元县东宋书州郡志梁州宋熙郡太守徐志新置领与乐归安宋安元寿嘉昌

   五县魏书地形志益州宋熙郡领兴乐元寿二县隋书地理志义城郡嘉川县旧置宋熙郡开皇初

   废寰宇记嘉川县在集州西一百五十里汉葭萌县地宋武帝于此置宋熙郡及兴乐县后魏恭帝

   元年改为嘉川县取嘉陵江所经为名隋开里三年罢郡以县属利州唐贞观二年改属静州十七

   年复属利州永泰元年割属集州九域志咸平五年改属利州在州东一百十里县志元省入绵谷

   县今名嘉川乡 按齐书州郡志郡治兴平即兴乐之讹也通平废县在广元县东南

   唐置寰宇记废通平县在集州西一百十五里梁大同六年于此置池川县属木门郡隋开皇初省

   为池川里唐武德元年复分清化西北界置狄平县属静州二年改为地平县取天成地平之义七

   年以静州自木门故城移理于此贞观十七年静州以县属集州永泰元年改为通平县干徳五

   年并入嘉川旧志废县在今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按唐书地理志通平宝历元年省与寰宇记不

   合盖其后复置宋始废也华阳废县在广元县北隋书地理志绵谷县有华阳郡梁置华

   州西魏并废 按宋书州郡志梁州有华阳郡徐志新置寄治州下领华阳与宋宕渠嘉昌四县盖

   刘宋置郡本在南郑齐梁时徙而西南也葭葫废县在昭化县南宋书州郡志南新巴郡

   领晋安县旧志晋安帝置隋书地理志义城郡葭萌县后魏曰晋安置新巴郡开皇初废十八年县

   改名焉元和志县北至利州一百五十里汉葭葫县地东晋于今县南置晋安县隋改为葭萌取汉

   旧县名也九城志在利州南八十五里元史地理志元初并葭萌县入昭化 按此县乃汉葭萌南

   境隋始名为葭萌元和志明白可证或以为即汉葭葫者误鱼盘废县在昭化县西北

   梁时置鱼石洞戍大宝初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干运攻杨法琛于平兴法琛退保鱼石洞即此西魏置鱼盘县隋大业

   初省入景谷县唐书地理志景谷县西北有鱼老镇城即故鱼盘也化成废县今巴州治

   寰宇记巴州西至阆州二百十里东南至达州二百七十里西南至蓬州二百十里汉宕渠县地后

   汉分置汉昌县即今州理也四夹县道记云李寿时为獠所据至宋末乃于巴岭南置归化郡齐因

   之梁置归化木门二郡后魏正始元年于汉昌县理置大谷郡带防兵以镇抚之延昌三年于大谷

   郡北置巴州取古巴国为名隋改清化郡唐后为巴州理化成县本后汉汉昌县梁普通六年于梁

   大溪西三里置梁大县属大谷郡周大象二 年改梁大县为化成以县南化成山为名明统志 洪武

   九年改巴州为县以化成县省入其章废县在巴州东梁置隋属清化郡唐属巴州宋

   省通典本汉宕渠县地寰宇记在巴州东三十里普通六年于此置哀戎郡以哀戎水为名又置

   其章县取县东八里其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郡以县属巴州唐宝历元年废寻复置宋史地理

   志熙宁五年省其章县为镇入曾口舆地纪胜在曾口县东北三十里 按旧唐书地理志作奇章

   太和中牛僧孺为相封奇章公即此曾口废县在巴州东南梁置隋属清化郡唐属巴州

   宋元因之明初省旧唐书地理志隋县治戴公山神龙元年移治曾溪寰宇记在巴州东南四十里

   汉宕渠县地宋末于此置归化郡以抚獠户梁普通六年于郡理置曾口县以曾口为名后魏因而

   不改开皇三年废归化郡以曾口属巴州九域志在州东三十里归仁废县在巴州东

   南梁置平川县周改曰同昌隋又改曰归仁属清化郡唐属巴州宋省寰宇记废归仁县夜曾口县

   东八十里汉宕渠县地梁普通六 年于此置平 川县因县界平州水为名隋开皇九 年改为归仁 县

   乾德四年入曾口县恩阳废县在巴州西北寰宇记在州西北四十一里汉阆中县

   地梁普通六 年分阆中置义阳郡又于郡理 置义阳县因界内 山为名属巴州后魏以郡属江 州恭

   帝改江州为方州周天和二年废方州以郡属己州隋开皇三年罢郡十八年改义阳县为恩阳县

   唐书地理志贞观十七年省万岁通天元年复 置九域志在巴州西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县城在 义

   阳山上四面悬绝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并恩阳入化成清化废县在巴州寰宇记

   在巴州西北六十里汉葭萌县 地梁普通 六年于今县北二十里置木门郡又于 郡置伏强 县并因

   山为名隋开皇初罢郡以县属巴州七年改伏强县为清化县唐武德元年于此置静州六年徙州

   就理地平县贞观元年清化 县自木门城移于今理九域志咸平二年以清化 县属集州熙宁三年

   省为镇入化成舆地纪胜故静州城在恩阳县北五里七盘废县在巴州寰宇记在州

   西北一百二十里唐久视元年于七盘山东南置因山为名九域志宋熙宁三年省为镇入恩阳

   盘道废县在巴州北寰宇记废盘道县在清化县东四十里汉宕渠县地宋末于今县西

   南十里置北水郡梁普通六年于北水郡置难江县因难江水为名梁末其地内属后魏恭帝三年

   改难江为盘道县因龙腹山道路盘屈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巴州唐贞观十一年自故城

   移县于今理宝历九年并入恩阳县长庆中复置乾德四年并入清化县九域志化成县有盘道镇

   巴东废县在通江县东寰宇记废巴东县在壁州东一百四十里本汉宕渠县地唐开元

   二十三年壁州三县耆老状论太平曲水王福村界东南连通州即为浮游所集州县不便请置邑

   就以抚之由是敕置太平县因取彼太平川以为名天宝十年改为巴东县以处巴江之东为名干

   德四年并入通江 按旧唐志寰宇记皆作巴东新唐志作东巴又新唐志皆云天宝元年改名而

   寰宇记作天宝十年疑讹广纳废县在通江县南寰宇记废广纳县在壁州南五十里汉

   宕渠县地后为始平归仁二县地唐武德三年二县地置广纳县以县界广纳溪为名宝历元年

   九月山南西道节度使裴度奏废县为乡六并入白石诺水二县大中初复置乾德四年并入通江

   九域志通江县有广纳镇 按通考作乾德五年符阳废县在通江县北寰宇记在壁

   州北七十里晋宋为宣汉县地后魏正始中置其章郡领符阳县亦无人户𭔃理渠州后周天和五

   年开拓此地移其章郡及县理于此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集州大业二年属巴州唐书地理志

   壁州符阳县武德元年隶集州八年来属贞观八年复隶集州长安三年来属景云二年又隶集州

   永泰元年来属宋史地理志熙宁五年省符阳入通江白石废县在通江县东北寰宇

   记在壁州东北一百里本汉宕渠县地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立白石县因界内白石川为名属

   其章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集州大业三年废集州以县属巴州唐武德七年自魏所置县移

   于今县东南一里属集州八年改属壁州证圣元年又移于今理县城南枕大溪北临小涧宋史地

   理志熙宁五年省白石入通江长池废县在南江县南后周置曲细县隋开皇未改名长

   池属清化郡唐武德初改属集州贞观六年省入难江平桑废县在南江县西南唐武

   德元年析难江地置属集州贞观元年省二年复置六年又省入难江大牟废县

   江县西南寰宇记废大牟县在集州西南一百十里巴州北六十里汉葭萌县地隋为清化县地武

   德元年分清化县西界置大牟县取县东三里大牟山为名属静州贞观十七年割属巴州永泰元

   年割属集州乾德五年并入难江县普安废县今剑州治元和志宋置南安郡武陵三萧

   纪改郡立安州后魏废帝二年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故改安州为始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普安郡武

   德元年复为始州先天二年改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普安县郭下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南安县

   周改为普安寰宇记梁天监中于此置南梁州以其在梁州之南也梁末改为安州舆地纪胜有古

   基在剑门县南二十里许自县西南皆攀木缘磴至此稍平有丰碑隋开皇中立人谓之始州碑盖

   隋时州治在此 按宋本纪元嘉十六年割秦州之南安属益州而州郡志仍属秦州元和志谓宋

   置南安县周改普安今宋志领桓道中陶二县无南安县齐志郡始治南安隋志作西魏改普安说

   各不永归废县在剑州东南南齐侨置白水县属南安郡西魏改曰永归隋属普安

   郡唐属剑州宋省元和志县西北至剑州五十三里汉梓潼县地寰宇记在临津县北四十九里临

   津县地九域志乾德五年入剑门县旧志今为永归坝临津废县在剑州东南元和志

   县北至剑州一百三十里汉梓潼县地南齐置胡原县隋开皇七年改为临津寰宇记本邑南阆州

   之界壤旧图经云梁天监十八年分阆中于此置胡原县属巴西郡隋改临津以其俯临津水为名

   九域志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普安舆地纪胜废为浆池镇黄安废县在剑州南隋书

   地理志普安郡黄安县旧曰华阳西魏改焉又置黄原郡开皇初郡废元和志县北至剑州一百四

   十里本汉梓潼县地宋于此置华阳县属南安郡后魏静帝改为南安周武帝改为黄安寰宇记普

   成县在劎州南一百二十里梁置梁安县后周天和中改黄安唐未又改普成又废华阳城在普成

   县南四十里宋大明中置后魏元年废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并普成入普安武连废

   县在剑州西南刘宋侨置武功县西魏改武连隋属普安郡唐属剑州宋因之元省隋书地理志

   普安郡武连县旧曰武功置辅剑郡西魏改郡曰安都县曰武连开皇初郡废元和志县东北至剑

   州八十五里汉梓潼县地宋元嘉中于县南五里侨置武都郡下辩县又改下辩侨置武功县周明

   帝改武功为武连寰宇记废下辩城在武连县南五里临小潼水益州记云宋元嘉二十九年以武

   都流人于下辩县安置隋大业九年移于今理旧志废县在州西南与梓潼接界今为武连驿 按

   晋书地理 志梓潼郡领武连黄安二县宋齐志皆无之元和 志通典寰宇记诸书亦并不云晋有此

   县盖晋志成于唐人或误以隋县为古县也始平废县在剑州北刘宋置属始平郡后

   魏属南白水郡后废水经注清水迳始平侨郡南即此剑门废县在剑州东北元和志

  县西南至剑州六十里汉葭萌县地圣历二年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置因剑门为名寰宇记本汉

  梓潼县地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阁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剑门九域志县在州东北

  五十五里景德三年隶剑门关熙宁五年复隶州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年并剑门入普安 按晋

  志梓潼领剑阁县又云桓温平蜀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孝武帝罢盖即唐剑门县地也始宁

  旧县在巴州东寰宇记在其章县东南十五里汉宕渠县地梁普通六年置县并置遂宁郡又

  于郡理置始宁县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巴州唐贞观八年移于今理宋乾德四年

  入其隆城在府城东后魏獠传正始后以梁益二州控摄险远乃立巴州又立隆城镇孝

  昌中魏子建启以镇为南梁州旧志按通鉴立镇永安二年西魏改南梁为隆州亦以隆城为名

  也寰宇记引后魏典略云此州故有隆城坚险因置隆州即此张仪城在府城东二十里明

  统志秦时筑旧有张仪庙唐载初元年尝徙阆中县于此县志在今白沙镇亦曰白沙坝大𫉬

   城在苍溪县东南大𫉬山上宋绍定中都统孙臣王坚所筑淳祐三年兵乱制置使余玠修筑此

   城为阆州治以苍溪县为𠋣郭后元兵取雅州至阆之大𫉬山降其城城因石岩为之中通四门周

   十里明崇祯十三年知县沈国复修之方州城在苍溪县东北方山上后魏置江州恭帝

   改方州周天和二年废唐武德三年又置八年废详见恩阳废县下谯王城在南部县西舆

   地纪胜在新井县北二十里谯纵所筑小剑城在昭化县元和志在县西南五十一里去

   大剑戍四十里谓之剑阁道自县西南逾小山入又剑口即秦使张仪司马错伐蜀所由路也亦谓

   之石牛道又有古道自县东南经益昌戍又东南入剑州普安县界即锺㑹伐蜀之路也东洛

   城在昭化县西北刘宋置戍于此西魏置东洛郡周省入景谷县志东洛城在县西北四十里

   白坝城在昭化县西北唐书大历十四年南诏与土番入寇一趋扶文掠方维白坝地理志

   景谷县西北有白坝镇城旧志在今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平梁城在巴州西二十五里平梁

  山上宋淳祐中都统张实筑取平定梁州之义为名得汉城在通江县东得汉山上有三门

  其东二十里山顶上又有石城周三里相传三国时筑谓之擂鼓城景谷道在昭化县西北

  魏景元初伐蜀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元和志隋景谷县因县北景谷为名石牛道

  在剑州东北华阳国志秦惠王谋伐蜀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蜀人悦之有养卒百

  人使之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入蜀周慎靓王五年秦大夫张仪司马错等从石牛

  道伐蜀灭之元和志即剑阁道也石亭戍在广元县北魏书地形志东晋寿郡领石亭县

   按魏书正始二年邢峦取溪中诸城戍梁晋寿太守王景允屯据石亭水经注汉水西迳石亭戍

  皆即𨳩远戍在剑州东北元和志锺㑹故垒 一名开远戍在普安县东北五十三里亦名

  空冢戍昔锺㑹军至此既度剑阁居死地遂倒粮掘冢决为死战既无所埋故曰空冢后魏改名开

  逺戍舆地纪胜县北三江合流上有一峰谓㑹屯兵处又姜维垒在县东北四十八里大剑镇

  台乡在南部县西北舆地纪胜唐何焕家于西水平亭乡开元中为殿中侍御史知名明皇赐

  其乡名曰柏台鲜于仲通故里在南部县东南六十里废新政县东十里报本院

  二龙里在南部县西新井废县唐任畹任畴所居陈氏石室在南部县西宋陈尧

  叟兄弟读书处范目故宅在阆中县舆地纪胜在县南十馀里高祖庙侧𡊮天纲

  宅在阆中县舆地纪胜在县东盘龙山侧天后故宅在广元县北舆地纪胜在利州

  北一里报恩寺又有梳洗楼在州西北渡江二里阆苑在阆中县西故城内舆地纪胜唐初

  鲁王灵䕫滕王元婴相继镇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

  为阆苑中有五城宋德之为守又建碧玉楼于西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概旧志

  碧王楼今名过街楼治平园在府城内方舆胜览治平初太守朱寿昌筑东园于牙城之东

  中有郎官庵三角四照红药之亭清风明月之台锦屏阁花坞柳坞曲池文与可尝赋十咏诗

  经楼在府城内舆地纪胜雍子仪元祐中家于将相坊筑㑹经楼经史子集京本蜀本浙本各

  一本总三万馀卷苏轼为题阁额范百禄以下皆有诗蒲宗孟为记敌万楼在府城内舆地

  纪胜在郡城内张翼德雄威庙门之上东楼在府城南嘉陵江上唐杜甫诗层城有高楼制

  古丹艧存迢迢百尺馀豁达开四门南楼在府城南明统志据江山之㑹唐滕王元婴建

  瓯楼在巴州舆地纪胜在巴州治绿净亭东唐张署有击瓯楼赋并序署诸父祎从僖宗入蜀

  故署避难于此思贤楼在剑州东北七十五里剑门关水门上有张载李白杜甫柳宗元画

  堆香阁在府城内与敌万楼对锦屏阁在府城北明统志与锦屏山对因名

  云间阁在巴州舆地纪胜在巴州南龛山绝顶取杜甫九日𭔃严大夫诗遥知簇鞍马回首

  白云间之句飞仙阁在剑州北杜甫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迳縁秋毫栈云阑干峻梯

  石结构牢方舆胜览在梁州将相堂在府城南台星岩明统志即陈尧叟兄弟读书之所

  岩上刻三相堂字淳熙中太守呉昭夫重新之扁为将相堂整暇堂在阆中县北十里宋

  建黄庭坚有记夺锦亭在府城东八里明统志锦屏紫翠时人争观因名紫微亭

  在府城南南岩上明统志宋陈尧叟兄弟尝读书于此御书赐名曰紫微亭捧砚亭

  城南南岩上明统志宋司马池尝携其子光游此因赋诗命光捧砚后遂以捧砚名亭滕王

  亭在阆中县北玉台山上方与胜览唐滕王元婴建在玉台观杜子美诗所谓君王台榭枕巴山

  者是望鹤亭在苍溪县治东明统志宋吕游问有诗放船亭在苍溪县东临

  嘉陵江杜甫诗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后人建亭因名飞霞亭

  舆地纪胜在巴州南龛山路穷绝处有仙人捣练石在其旁折柳亭舆地纪胜在巴州西

  门外自昔如京师之路巴州柳风致绝殊太守郑渊爱之因以名亭取折柳赠行之意流觞

  亭在巴州西西龛山上唐严武建驾鹤亭在巴州北王望山重阳亭在剑州东

  方舆胜览在郡东山之阳唐大中闲太守蒋侑创李商隐作铭占星台在阆中县东盘龙山

  上唐𡊮天纲筑以占天象遗址尚存望乡台在广元县南九城志利州有望乡台旧志在今

  县南三十里唐武元衡送柳郎中诗望乡台下秦人去即此药台在昭化县西明统志窦子

  明丹灶存焉其台与𬬻皆镌石甃成工极精巧非今人所能玉女台在剑州北舆地纪胜

  在大剑山绝顶峭壁干仞下瞰古道行人如蚁相传有玉女炼丹于此

 ︹关隘︺梁山关在阆中县东十里灵山下与梁山相连因名和溪关在阆中县东南

  二十里路通达县巴州南津关在阆中县南临嘉陵江有南津渡已滴水𨵿

  中县北玉台山下又土地关在县北二十里与苍溪罗石铺接界锯山关在阆中县东北

  五里盘龙山后为汉沔要冲之路小土地关在苍溪县东南三十里又铁山关在县西

  五十八字关在苍溪县北八十里旧有巡司久裁又龙山关亦在县北二郎关

  在广元县南五里相传昔有赵二郎昱者屯兵于此因名又梅岭关在县西南望云关广

  元县北四十五里山𫝑高耸上接云霄今名望云铺设马驿于此南接问津驿北接神宣驿

  天关在广元县北朝天岭上潭毒关在广元县北九十里潭毒山下七盘关

  在广元县北一百六十里七盘岭上明初与二郎百丈诸𨵿皆有兵戍守渡口关在昭化县

  东二里拮柏渡北梅树关在昭化县东南四十里梅树岭大路明正德中置岚溪

  关在昭化县南八十里或曰岚垭子亦名吊垭子止容一人鱼贯而上天雄关在昭化县

  西南五里剑州大路俗名五里垭石门关在昭化县西南元和志在景谷县南八十里因

  山为阻昔诸葛亮凿石为门因名白水关在昭化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故白水县界华阳

  国志白水县有关尉东接阴平西达平武北连文县最为要隘 本朝雍正七年设巡司于此乾隆

  九年马度关在巴州东二百二十里接东乡县界相近又有长乐关皆明嘉靖中置又

  有望星关在州东北四百里接陕西西乡县界黄城关在巴州东南万山中崭岩四绝箐莽

  深曲明嘉靖中建与达县龙船关相为犄角凤岭关在巴州西一百五十里接营山县界

  白杨关在通江县东三百四十里自陕西西乡县入蜀路羊圈山关在通江县

  北四百里大巴山中接汉中府南郑县界明嘉靖中置巡司久裁县境又有土地望星等关皆自秦

  八蜀路也坝关在通江县东北二百里自汉中入蜀之路明成化中置巡司 本朝康熙

  中裁雍正八年乾隆元年竹峪关在通江县东北二百八十里自陕西紫阳入蜀

  琉璃关在南江县东十里关口有石磴巉岩峻险米仓关在南江县北百里旧

  置于小巴山绝顶后徙大巴山之麓明嘉靖八年置巡司久裁又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亦嘉靖

  中置又大坝关在县西北明移米仓巡司于此今裁樗林关在南江县东北八十里两山夹

  峙悬崖为道又梧桐关与樗林关对峙剑门关在剑州东北六十里即剑阁道也唐置大

  剑镇后设关于此元和志大剑镇在普安县东北四十八里开远戍东十一里姜维拒锺㑹垒也梁

  时于此置大剑戍其山峭壁千丈下瞷绝涧飞阁以通行旅又剑阁道自利州益昌县界而南十里

  至大剑镇而合今驿道秦惠王使张仪从石牛道伐蜀即此后诸葛亮相蜀又凿石架空为飞梁阁

  道以通行路方舆胜览蜀先主以霍峻为梓潼太守是时有阁道有阁尉诸葛亮于此置剑门隋置

  阁之地皆有关官而于二剑尚未置关唐置剑门县剑门始置关又有大剑镇小剑戍宋平蜀以剑

  门县隶剑门关兵马都监主之中兴以后剑门关亦列在利州路十七郡之数旧志明洪武末关废

  嘉靖二十一年重立关以百户守之本朝雍正七年置巡司乾隆元年 羊 谷口隘

  在通江县东北三十里苦竹隘在剑州北小剑山顶四际㫁崖前临石壑宋末置戍于此

  亦名苦竹寨百丈关巡司在广元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本朝雍正七年

  天镇巡司在广元县北六十里 本朝雍正七年神宣驿巡司在广元县

  东北一百二十里 本乾隆二十一年江口镇巡司在巴州南一百八十里

  本朝乾隆十九年置耀池镇在阆中县南六十里明初置税课局于此久废青山镇

  在苍溪县西三十里为西路之冲唐贞观中最盛又有地擀镇在县东北为东路之冲明洪武中最

  望喜镇在昭化县南江水折而东流处盖即唐望喜驿元微之有望喜驿诗九域志昭

  化县有昭化望喜白水三镇龙关镇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州判驻此毛浴镇

  在通江县东二十里 本朝康熙二年设守备驻此嘉庆十年移驻通江县城汉王寨

  化县北五十里相传汉高帝驻兵处虎头寨在巴州西舆地纪胜在恩阳县西三十里以山

  𫝑如虎头故名相传张飞拒张郃于此花石寨在通江县东四十里又马鞍山在县东七

  十里船头寨在县西八十里诸葛寨在南江县西百里高五十馀丈可容万人四壁峻拔

  惟一面有鸟道可上其顶有泉四时不竭相传诸葛武侯曾驻兵于此来苏寨在剑州东

  八十里宋乾德三年伐蜀别将史延徳由此克剑门木马寨在剑州东南九十里其地有木

  马岭置寨其上后唐长兴初石敬塘前锋拔剑州董璋自阆州率乒屯木马寨即此舆地纪胜有木

  马山在普成县距停舟山五里研石寨在剑州北三十五里宋淳化五年王继恩讨李顺由

  小剑门入研石寨即此芦塘寨在剑州东北大剑山顶险不可登即董璋所置七寨之一

  龙门阁在广元县北千佛岩侧唐杜甫诗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危途中萦盘仰望

  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方舆胜览冯钤干云其他阁道虽险然在山腰亦微有径可以增

  置独此阁石壁斗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尤为险绝石柜阁在广元县北二十五里唐

  杜甫有诗又飞仙阁在县北四十里下临碧潭悬栈而行若飞山然又天河阁在县北七盘岭

  鸣阁在昭化县西北二十里俗名马头寨后汉建安二十二年先主遣陈式等绝马鸣阁道魏

  将徐晃击破之曹操曰此阁道乃汉中险要之咽喉即此又有牛头山阁亦在县西北皆阁道之险

  思依堡在南部县西北思依山隆山驿在阆中县南六十里又旧有锦屏驿

  在县东富春门外久裁又双山驿在县北十五里明初置后废紫石驿在县北一百四十里明正德

  十年改设柏林递运所于此皆久废施店驿在苍溪县东七十里又槐树驿在县北二十里

  旧皆马驿久裁苍溪驿在苍溪县西北又高桥驿在县西北六十里旧皆水驿久裁

  边驿在南部县西八十里旧为马驿今裁又有盘龙水驿在县东二十五里明嘉靖中徙于广

  富村驿在南部县西一百四十里旧为马驿久裁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置县丞驻此

  问津驿在广元县城内去望云关四十五里南至昭化驿五十里圆山驿在广元县

  南七十里水驿也嘉陵古驿在广元县西二里唐时驿道也筹笔古驿广

  元县北八十里相传诸葛亮出师堂驻军筹画于此唐李商隐罗隐皆有诗舆地纪胜在利州北九

  十九里旧志今有朝天废驿即古筹笔驿也内汉中府褒城县至朝天驿四百四十里自驿而南由

  苍溪阆中潼川州以达成都自驿而西由剑门绵汉以达成都盖钤束之要地也明嘉靖中改建于

  昭化驿在昭化县城内北接问津南接大木树又虎跳驿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又龙潭

  水驿在县东南五里大木树驿在昭化县西南四十里马驿也武连驿在剑州南

  八十里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驿丞自神宣驿至此皆栈道所经柳池沟驿在剑州西

  南四十里宋置柳池镇南至武连驿四十里剑门驿在剑州东北六十里 本朝乾隆二

  十七年置驿丞

 ︹津梁︺大安桥在阆中县东南九里又有望月桥在县东南七十里锦屏桥在县南南津关外

  西水桥在县南五十里金鱼桥在南部县南宋陈尧咨致仕归母冯氏击以杖堕所佩金

  鱼因状元桥在南部县西门外以马涓名又宏济桥在县西二十里石鱼桥在县西三

  十里西溪桥在县西四十里流杯桥在南部县北二十五里下有曲水石栏桥

   在广元县北千佛崖南舆地 纪胜在绵谷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管桥栏 阁共一万五千三百

   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栏龙洞将军桥在广元县北四十里柳津桥在巴州西三里

   安济桥在通江县治南又县西有万益桥五马桥在南扛县西北道通通江

   侯桥在剑州东跨闻溪相传诸葛亮所建又州西五里有平齐桥桔柏渡在昭化县

   东北旧唐书明 皇纪天宝十五 年上次益昌县渡桔柏江方舆胜 览桔柏渡在昭 化县今昭化驿有

   古柏土人呼为桔柏故以名潭旧志今在县东北三里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处杜甫桔柏渡诗青

   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唐宋以来皆造浮梁于此白沙渡在剑州北一百四十里接昭化

   县界即清水江津济处两岸有白沙如雪杜甫有白沙渡诗

 ︹堤堰︺曲𮞉堰在昭化县西北二里𮞉旋曲折其地多旱田三堆坝在昭化县北二

   十五里江岸有大石 三堆因名旧志蜀人谓平川 为坝

 ︹陵墓︺︹汉︺谯元墓在苍溪县东北舆地纪胜在奉国县北二十里土人称为谯元坝︹三

  国︺︹汉︺张飞墓在阆中县西故城中寰宇记在刺史大厅东二十步高一丈九尺 本朝

  乾隆四十三年重新之周植松柏筑垣以謢费祎墓在昭化县华阳国志祎葬晋寿县山

  旧志在县西关外︹魏︺邓艾墓在剑州北二十里︹唐︺房琯墓在阆中县城北

  杜甫有诗鲜子氏墓在南部县东南六十里舆地纪胜去新政县东十里对江报本院鲜

  于仲通叔明皆葬其旁有颜真卿韩云卿所撰碑志章怀太子墓在巴州舆地纪胜在

  巴州南一里︹宋︺陈尧叟墓在南部县明统志在南部县北八十里尧佐尧咨墓皆在

  其旁旧志尧叟墓在县东南四十里尧咨墓在县西三十里马涓墓在南部县北二十里

  朱勇墓在昭化县北门外杨巨源墓在昭化县北十里土基坝向佺

  墓在通江县东六十里大钟山佺通江人理宗时以武功赠团练使黄裳墓在剑州东

  北百二十里兼山之阳︹明︺赵炳然墓在剑州东卧龙山麓

 ︹本朝︺王起云墓在阆中县锦屏山北

 ︹祠庙︺张侯祠在阆中县治北方舆胜览在阆州治东祀蜀汉张飞旧志今名雄威庙各州县

  多祀武侯祠在阆中县南锦屏山祀蜀汉诸葛亮旁有杜甫祠忠义祠

  中县西祀唐姚洪余公祠在苍溪县大𫉬城祀宋余玠颜鲁公祠在南部县

  离堆山上真卿为蓬州长史过离堆作记刻之石壁上宋元符中因立祠马存为记灵应祠

  在巴州东老君山麓潭侧祀龙神李杜祠在剑州北方舆胜览在剑门关祀唐李白杜甫

  忠勤祠在剑州北一百二十里祀蜀汉姜维三景庙在府城中明统志三景宋神宗

  时安岳人伯曰思忠战殁淯井仲曰思立战殁熙河季曰思谊战殁永乐后建庙于此谯元

  庙在阆中县东一百二十里汉高帝庙在阆中县南十数里西偃山下汉慈卿侯范目

  

 ︹寺观︺大像寺在府城南后唐天成中建鹿苑寺在苍溪县北关外宋淳熙中建

  符寺在南部县南唐咸通中建灵溪寺在广元县东一百六十里嘉川坝皇泽

  寺在广元县西嘉陵江岸九域志利州皇泽寺有唐武后真容殿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生后于此

  舆地纪胜在州西告成门外名胜志即今之临清门川主庙石城寺在昭化县南一百里

  石成山宋建四面皆石其形似城嘉祐寺在通江县治南唐中和中建初名龙兴寺宋改

  圣寿寺在剑州治南宋嘉定中建玉台观在间中县北玉台山上唐滕王元婴

  建 本朝康熙八年修云台观在苍溪县东南云台山又名永安观宋建灵云观

  在南部县北二里宋建上真观在广元县北金山环观古柏郁茂登高逺眺万象罗列

  飞仙观在广元县北二十五里江中一山如笋周围浪涌中通一线行三里始达于观观后

  有仙应井太清观在昭化县西二十五里元建元妙观在通江县西三十里宋建

  仙女观在剑州东北李宗谔图经在普安县东北五十里北崖顶唐先天二年置去观一里

  渡仙女桥有烧丹台

 ︹名宦︺︹三国︺︹汉︺张飞𣵠郡人先主定益州以飞领巴西太守曹操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

  守汉川郃督诸军下巴西进军宕渠䝉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锐万馀人从他道邀郃

  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奔还巴土𫉬安

  霍峻枝江人先主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诱城峻曰头可得城不可得后璋将向存

  等万馀人由阆水上攻围一年不能下峻兵才数百人伺其怠𨻶选精锐出击大破之斩存︹南

  北朝︺︹宋︺姜道盛晋寿太守元嘉十八年氐贼杨难当寇汉中裴方明大破之于浊水

  道盛先登殒命诏褒其即戎著效临财能清赠给事中赐钱十万郭启元晋寿太守有清

  节终始匪贰卒于官元嘉二十八年诏赐其家谷五百斛︹齐︺杨公则天水西县人领宋熙

  太守氐贼李乌奴攻白马成公则固守经时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因图乌奴谋泄逃归

  高帝下诏褒美除晋寿太守在任清洁自守︹梁︺张齐冯翊人天监初巴西太守时南郑没

  于魏乃置南梁州仰齐应赡又屡破魏傅竖眼元法僧兵齐在益部累年居军中与士卒同勤苦自

  顿舍城垒皆委曲得其便调给衣粮资用又无困乏既为物情所附蛮獠亦不敢犯威名行于庸蜀

  十七年迁南梁州刺史︹魏︺崔士谦博陵安平人恭帝初转利州刺史性明悟深晓政术

  吏民畏而爱之令狐整敦蝗人孝闵时迁始州刺史雅识情伪尤明政术恭谨廉慎所在见

  裴果闻喜人孝闵初除隆州刺史累性严能决断每挫抑豪右申理屈滞历牧数州号为

  ︹周︺豆卢𪟝徒河人大象中拜利州总管王谦作乱𪟝婴城固守出奇兵击之贼解去

  ︹隋︺颜之仪临沂人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荣建绪无终人开

   皇中为始州刺史有能名︹唐︺李桐客冀州衡水人贞观初巴州刺史清平流誉百姓呼为

   尹思贞长安人中宗时补隆州参军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

   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逺近称庆于邵万年人天宝末进士徙巴州刺

   史㑹岁饥部獠乱薄城下邵厉兵拒战且遣使谕晓獠乞降邵儒服出贼见皆拜即引去何易

   于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州旁索民挽纤易于以百姓方耕

   蚕身引舟朴愧疾驱去盐铁官㩁取茶利诏下所在母敢隐易于以其毒民取诏焚之观察使素贤

   之不劾也民有死丧不能具葬者以俸敕吏为办召高年坐以问政得失凡鬬民在廷易于反复指

   晓枉直杖楚遣之不以付吏狱三年无囚督赋役不忍迫下户或以俸代输馈给往来传符外一无

   李继容利州刺史昭宗时王连陷利州死之︹五代︺︹后唐︺姚洪长兴初戍

   阆州董璋叛宻令人诱洪洪以大义拒之璋攻陷城执洪洪大骂曰尔为天子镇帅何苦反耶吾可

   为天子死不能与人奴苟生璋怒令军士封其肤然镬于前自取啖食洪至死大骂不已︹后蜀︺

   张公铎平乐人孟昶时授保宁节度使为政严而不残时承前蜀之弊狱讼繁多公铎量其

   所犯裁决悉当在任六年民被其惠李𫯠虔太原人孟昶时为昭武军都监属夏秋多雨嘉

   陵江溢入城奉䖍置堰开堧濑二十馀处泄其蓄水筑堤以䕶而城克完人被其利即授昭武军节

   使︹宋︺赵逢怀戎人乾德初出知阆州时部内盗贼攻州城逢防御有功未几贼平

   枢元氏人干徳初为剑州判官时全师雄之党攻剑州枢引兵击败之招降数百人陈贯

   河阳人真宗时为利州路转运使岁饥出职田粟赈饥者又帅富民令计口占粟悉发其馀

   士衡京兆人咸平中知剑州贼王均破广汉趋剑州衡引兵与剑门兵合以拒贼大破之

   鉴金陵人真宗时知利州㑹岁饥以便宜发仓粟赈民秩满民请留诏留一年苏采滏

   人为利州路转运使文州岁市羌马羌转买蜀货猾驵上下物价肆为奸渔采议置析博务平货直

  以易马宿弊顿绝张若谷沙县人真宗时为巴州军事推官蜀寇掠邻郡若谷摄州事率

  众守御贼引去朱寿昌天长人嘉祐中知阆州大姓雍子良屡杀人挟财𫝑得不死至是又

  杀人赂其里人出就吏狱寿昌鞫得其实引因诘之囚以实对取子良置诸法郡称神明刘湜

  彭城人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李孝基濮州人晏殊富

  弼荐其材历通判阆州阆中江水啮城几没郡吏多引避孝基率其下决水归旁谷城赖以全累官

  光禄张宗谔神宗时为利州路漕使与同官张井卿议废茶场司使依旧通商时不能

  张整酂阳人为利文路都巡检使边夷岁抄省地吏习不与较至反遗之物留久乃去整

  恶其贪暴无已密募死士待其来掩击几尽神宗壮之侯可华阴人知巴州化成县俗尚鬼

  废医娶妇责财贫女老不嫁可为约束变其俗赵开安居人宣和中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陈榷

  茶买马五害朝廷是其言令总理四川财赋兼利州路都漕善理财大变酒法盐法不加赋而军用

  郭浩陇干人绍兴中知利州金人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坪浩与呉玠大破之

  勇利州统制与金人战于瓦亭被执临死骂不绝口庙祀赐名忠节李蘩晋原人孝宗时

  为隆州判官摄绵州报活十万人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泣

  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蘩奏免之民大悦陈升卿仁寿人乾道间御史出知剑州恤民

  修学士民咸悦于学宫旁立祠祀之杨震仲成都人淳熙中知新井县以惠政名陈咸

  升卿子开禧中历利州路转运判官吴曦叛人情大骇咸督军粮檄守杨震仲赈流民备奸盗众稍

  安㬢以咸名士欲首胁之檄咸议事咸不往抵利州城伪都运使徐景望已挟兵入居台治遇讳日

  大合乐以享咸力拒之欲结贼将以诛景望不果曦招之急咸遂削发披缁曦既诛安丙奏以咸总

  蜀赋时帑藏赤立咸商榷利病兵政财赋合为一家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诸仓各赢数十万

  剑州地险咸増馈米以实之未几金人攻上津守赖以固曹彦约都昌人为利州路转运判

  官兼知利州关外乏食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劝分免役通商蠲税民赖以济曹友

  闻栗亭人宝庆中利州都统屡败元兵端平三年蜀帅赵彦呐强檄守大安与弟万友谅部将刘

  虎齐发御敌友闻入龙尾头万出鸡冠隘口内外两军殊死战元以铁骑四面围绕一军尽殁赠龙

  图阁学士谥曰节赐庙褒忠王佐理宗时知利州坚守孤城降将南永忠以兵薄城下佐骂

  之永忠流涕而退诏奖谕进官一秩蹇维之通泉人理宗时利州通判王宣辟行参军事迎

  敌力战而死何震之理宗时权知巴州守城死于兵诏赠官三秩郑炳孙

  时隆庆教授不从南永忠降先缢杀妻女亦朝服自缢赠朝奉郎直秘阁赵广阆州推官元兵

  破城死之杨礼理宗时知隆庆府以守安堡功官两转开庆元年以坚守城堡殁于王事与段

  元鉴各赠奉国军节度使封二字侯立庙赐额又宝祐初利州统制吕达战殁赠官四转︹元︺汪

  徳臣盐州人宪宗时命城益昌益昌为蜀喉襟蜀人惮其威名诸郡环视莫敢出门帝亲征蜀

  至嘉陵白水交㑹𫝑淘急帝问船几何可济德臣曰大军百万非可淹延当别为方略即命系舟为

  梁一夕而成如履坦途帝顾谓诸王曰汪德臣言不虚发也杨文安中统五年充阆州路

  安抚使阆州累遭兵革户口雕耗文安乃教以耕桑鳏寡不能自存愿相配偶者并为一户充役民

  始复畅师文至元中为保宁路同知治尚平简反侧以安︹明︺李宗信

  中知保宁府廉干正直赋役必亲检册验户高下遂得均平刘㧑谦徳州人宣徳二年知

  保宁清勤仁恕尤加意学校士论归之李璧广西武縁人正德中鄢蓝乱后知劎州百废俱

  兴新学校正风俗修城池塘堰复射圃建书院刻名儒录以教诸生士民祀之罗明南昌人正

  德中剑州判官遇鄢蓝之寇偕其子介拒守孤城力竭被执父子死之朱导山阴入正徳中

  知通江时蜀寇初平庶务方殷导谙治体百废聿兴九载致政民为立庙子簠知顺庆孙变元历布

  政巡抚总督蜀中世著其德焉徐尚卿南平人知剑川州崇祯十年李自成由汉中入四川

  尚卿泣语众曰若辈宜速去我封疆吏誓死于此及城陷遂投缳死赠布政使司参议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王 时化江陵人崇祯中知昭化县李自成陷城死之赠光禄

  丞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王 永年崇祯中通江指挥御寇战死同时守

  备郭震辰指挥田实击贼广元县百丈关亦被执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均   赐谥烈

  郑梦眉金谿人崇祯末知南部县张献忠破城梦眉夫妇并缢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

  赐谥节愍刘乔陕西人知昭化县崇祯十一年拒献贼被执大骂死之又中江

  教谕摄剑州事单之宾十七年献贼陷城骂贼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均   赐谥烈愍

  嘉言松阳州人苍溪教谕流贼猝至被执不屈死又剑州吏目李英俊随徐尚卿击贼兵败死

  之通江巡检郭缵化贼陷巫山缵化阵殁巴州同知张连曜建德人崇祯十四年献贼围城昼夜死

  守及陷骂贼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均   子入忠义祠

 ︹本朝︺郭嶷然朝邑人康熙初知昭化县邑有黜妇为众盗主前令多被挟制嶷然至首捕下

  狱毙之馀盗解散境内以安其地尝产金民争以献悉却之去官萧然李向荣冀州人康

  熙二十六年知剑州治称最吴三桂伪将谭宏复叛屡加迫胁向荣不屈死之邦𤈶

  乾隆十九年知昭化县清勤自矢治狱明决是非曲直各得其意以去岁有馀俸辄出以葺书院

  治桥梁不以一钱累民邑人德之陈道济望江人乾隆二十六年知阆中县轻徭恤民兴

  学造士一时有政简民安之乐王赞武普安人嘉庆二年署南部知县时邪匪不靖赞武严

  为备贼首罗其清盘踞苍溪孙家坪不敢犯邑境𢦤邑民赞武意其可以义动单骑亲往谕之贼罗

  拜呼青天即率众去五年匪众至犹好语假道赞武怒奋往追剿遇害于富村驿   赐祭葬恤

  荫如涂陈䇿都匀人嘉庆二年知通江县教匪陷城死之   赐祭葬恤荫如例

  朱射斗贵阳人官川陕镇总兵抚戢兵民恩威并嘉庆二年征剿邪匪累著奇勲㑹攻逆

    首罗其清等于黑 鱼洞生 擒之 击毙逆首包正 洪于阆中五年贼匪 窃渡嘉 陵江 而北射斗星驰 追

    贼至西充 老虎岩遇伏被围力 战死贼支解之 事   闻恤荫加 等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前校对官沈 苐㳟  校

                       校对官沈维钰㳟覆校

大清一 统志

 保宁府

 ︹人物︺︹汉︺范目阆中人有恩信方略高祖将定三秦月率賨人为前锋秦地定封阆中慈乡侯

  洛下闳阆中人明晓天文隐于洛下武帝征待诏太史拜侍中不受谯隆阆中人为

   上林令武帝欲广苑囿隆固諌后迁成皋令历侍中以忠正称又凉州刺史赵宏字温柔有隽才京

   兆尹徐诵字子产有文学皆阆中人任文公阆中人父文孙明晓天官风星袐要文公少修

   父术州辟从事王莽篡位挈家奔子公山公孙𫐠时蜀武担山石坼文公曰西州智士死我乃当之

   自是常㑹聚子孙设酒食后三月果卒益部语曰任文公智无双谯元阆中人少好学能说

   易春秋成帝时对策高第拜议郎数上疏切谏故久稽郎官平帝时迁中散大夫王莽居摄变易姓

   名归家隐遁公孙述僭号征之不起遂隐藏田野终𫐠之世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光武诏

   祀以中牢子瑛善说易以易授显宗为北宫卫士令杨仁阆中人习韩诗仕郡为功曹举孝廉

   除郎太常上仁经中博士仁自以年未五十不应旧科显宗时补北宫卫士令引见问当世政迹对

   以寛和任贤抑黜骄戚为先又上便宜十二事帝嘉之历官什邡令寛惠为政劝课掾史子弟悉令

   就学垦田千馀顷后为阆中令卒于官严遵阆中人为扬州刺史惠爱在民每当迁官吏民

   塞路攀辕诏遂留之居官十八年卒远近争赙之赍钱以百万计其子羽固辞弗受送吏乃散以为

   食食行客羽官徐州刺史︹三国︺︹汉︺程畿阆中人刘璋时为汉昌长巴西太守庞羲以天

   下扰乱郡宜有武备颇招合部曲有谗羲于璋者羲惧遣畿子郁索兵自助畿劝羲尽诚并规郁效

   力先主辟为从事祭酒随征吴败绩溯江而还或告之曰后追巳至解船轻去可免畿曰吾在军未

   曾为敌走泥从天子而见危哉乃死子祁与犍为杨戏并知名早卒姚伷阆中人诸葛亮驻汉

   中辟为掾并进文武之士亮称曰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稍迁

   为尚书仆射时人服其真诚笃粹黄崇阆中人父权汉镇北将军降魏崇为尚书郎随诸葛

   瞻拒邓艾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母令敌得入平地瞻未纳崇至于流涕瞻却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

   期于必死临阵见杀马忠阆中人建安末举孝廉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𥙷遗缺

   遣忠送往先主与语称之建兴八年诸葛亮召为参军南中刘胄反以忠讨之遂斩胄平南土封博

   阳亭侯开复建宁越嶲旧郡延熹中加拜征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忠宽济有度量忿怒不形于色然

   处事能断威恩并立蛮夷畏而爱之及卒立庙祀之马勋阆中人刘璋时为州书佐先主定蜀

   辟为左将军属后转州别驾从事马齐阆中人太守张飞功曹飞贡之先主为尚书郎建兴

   中从事丞相掾迁广汉太守复为飞参军后拜尚书与马勋皆以才干显句扶汉昌人忠勇宽

   厚数有战功功名亚于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张嶷南充国人为越巂太守蛮夷服其恩

   信在郡十五年征拜荡寇将军随姜维伐魏于狄道临阵陨身嶷初见大将费祎待信新附太过以

  书戒之祎果为降人所害呉诸葛恪大兴兵图攻取嶷与诸葛瞻书曰太傅受寄托之重而离少主

  履敌庭非良算恪竟以此夷族嶷识见多如此𩔖︹晋︺谯秀西充国人性静默不交于世郡

  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据蜀略有巴西雄叔父骧骧子寿皆慕秀名具束帛安车征之皆

  不应常冠皮弁敝衣躬耕山薮桓温灭蜀上疏荐之朝廷以秀笃老兼道远故不征遣使敕所在四

  时存问及萧敬文叛乱避难宕渠乡里宗族凭依者以百数年九十馀卒谯登西充国人为梓

  潼内史李骧攻涪城登食尽援绝骧攻之益急登不屈死之龚壮巴西人洁己白守与乡人

  谯秀齐名父叔为李特所害壮积年不除丧力弱不能复仇及李寿戍汉中与李特孙李期有隙壮

  欲假寿以报乃说寿称藩于晋遂率众讨期克之寿袭伪号欲官之壮誓不仕遂诈称聋终身不复

  至成都壮每叹中夏多经学而巴蜀鄙陋兼遭李氏之难无复学徒乃著迈德论︹南北朝︺

  ︹齐︺阳黑头华阳人疏从四世同居并共衣食又同县郝道福累世同爨建武三年皆诏表

   门闾蠲租役 按其时华阳县在今广元县地︹陈︺侯瑱西充国人父宏远梁益州刺史萧范

   命讨白崖山贼张文萼宏远战死瑱固请复雠每战必先锋陷阵遂斩文萼由是知名范委以将帅

   之任累迁至冯翊太守入陈以功授湘州刺史封零陵郡公︹魏︺沓龙超晋寿人永熙中

   梁将樊六炽寇益州攻围既久刺史傅敬和遣龙超夜出请援于汉中为文炽所得许以封爵使告

   城中曰外无援军宜早降龙超乃告刺史曰援军数万近在大寨文炽大怒火炙杀之至死词气不

   ︹唐︺李叔明新政人本鲜于氏赐宗姓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

   纥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历洛阳令号能吏

   拜东川节度使兵盗之馀抚接有方子升从德宗幸梁州有扈卫功官太子詹事︹宋︺罗承

   之巴州清化人幼稚特好兵略乾德中文协率众攻阆巴承之竭资募士擒文协太祖召见赐感

   义军节度使兼知巴州曾孙士尧事母至孝家产尽遗宗族子侄之贫孤者以孝友旌表陈省

  华阆中人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归宋授陇城主簿历栎阳楼烦令端拱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伯

  子尧叟登甲科占谢辞气明辨太宗顾问此谁子王沔以省华对即召省华为太子中允累迁殿中

  丞知郓州苏州潭州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判吏部南曹擢至左谏议大夫赠太子少师裴庄

  阆中人为高陵主薄雷德𩦪称其有守迁太子中允端拱初通判真定累迁祠部郎中至光禄卿卒

  庄有吏干好为规画慷慨敢言太宗奖其忠谠多听纳晚年喜接宾客终日无倦子焕咸平进士

  陈尧叟 -- 臾 ?省华长子端拱进士授秘书丞再迁工部员外郎广西西路转运使㑹加恩黎桓为

  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敛于民尧叟却之又悉捕亡命归桓桓感捕海贼为

  谢累迁枢密直学士签署院事真宗幸澶渊命先赴北寨视戎事许以便宜景德中擢知枢密院事

  加尚书左丞进太傅同平章事卒赠侍中谥文忠录其孙知章知言为将作监主簿子师古赐进士

  出身后为都官员外郎希古至太子中舍陈尧佐尧叟弟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作海喻

   一篇人奇其志通判潮州有治绩累迁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晋同平章事集贤殿大

   学士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侍中谥文惠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尢工诗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阳编

   野庐编愚邱集遣兴集陈尧咨尧佐弟举进土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擢右正言

   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以学

   士知永兴军入为翰林学士徙知天雄军卒赠太尉谥康肃尧咨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号小由

   基子述古太子宾客博古笃学能文为馆阁校勘卒陈渐尧佐从子少以文学知名淳化中与

   其父尧封皆以进士试廷中太宗擢渐第辄辞不就愿擢其父许之咸平初始仕为天水尉累迁陇

   西防御推官坐法免归蜀中学者多从之游后召至京师授颍州长史迁耀州节度推官卒有文集

   十五卷号金龟十鲜于侁阆州人举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中侁条当世之失有

   四其语剀切唐介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侁盛言左参军李景杨枝江令高汝士之美乞移与之

   介益以为贤通判绵州绵吏狃贪成风侁至一切勿取赵抃使蜀荐于朝未及用神宗诏求直言侁

   应诏上书论时政专指安石安石怒毁短之神宗曰侁有文学可用除利州路转运通判部民不请

   青苗钱安石遣吏诘之侁曰民自不愿岂能强之㑹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

   侁争之曰利路民贫地瘠半此可也瑜不从各以其事闻神宗从侁议擢京东西路转运使徙知扬

   州哲宗立以东国困于役复以侁使京东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召为太常少卿拜右谏议大

   夫首言君子小人消长之理甚备又请廓言路宜复六科之旧以疾求去出知陈州卒侁刻意经术

   著诗传易断尤长于楚词苏轼谓近屈原宋玉自以为不可及蒲卣阆州人登进士历提举湖

   北京西常平再提点潼川路刑狱俱有治绩累官中大夫马涓南部人元祐时进士及第为秦

   州签判从谢良佐讲修身为己之学后为台官有声以元祐党罢宇文百之新井人性

   孝友数世不异居庭前六燕共巢紫荆异本同干人以为孝友之应雍孝闻新井人元符末

   有声太学徽宗时省试奏名第一廷试策力诋二祭及时政未便者坐窜海外宣和末上思其忠特

   授修武郞已卒黄裳普成人乾道进士调巴州通江尉时和籴病民裳赋诗以讽总领李蘩为

   罢籴累官国子博士光宗登极裳进对论中兴规模迁嘉王府翊善作八图以献每进谠言帝诏劳

   裳光宗不朝重华宫裳请甚切一日抗声諌上起入宫裳挽裾随之至宫门挥涕而出庆元初改礼

   部尚书劝上愼终如始恳恳数千言为先事之忧卒赠资政殿学士谥忠丈裳𥳑易端纯推贤乐善

   出于天性笃孝友与人言倾尽底蕴所论天人性命皆发明伊洛之㫖子瑾大宗正丞兼刑部郞官

   孙子敏刑部郎官杨巨源昭化入倜傥有大志善骑射涉猎诸书刘光祖荐以右职监兴

   州合江仓吴㬢叛巨源结义士诛之功第一𥙷承事郎安丙与争功寻杀巨源闻者流涕事白赠宝

   谟阁直士谥忠愍郭靖高桥土豪巡检吴曦叛尽迁惊移之民使还金靖亦在遣中至白崖

   关告其弟端曰我家世为宋民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死严大猷苍谿人吴曦叛大猷

   诗云笏未到身难击泚兵如入手易擒吴后以特奏名授隆庆府司理参军著补阙蜀都赋有方山

   集四︹明︺何澄剑州举人正统中知安福县筑寅陂浚渠道复密湖以溉民田秩满民乞

   留诏还任及去邑民争馈金帛一无所受李毅南部人宣德正统闲储榖数千石赈贷贫民岁

   荐饥悉焚其券仍纳谷数百斛于赈济仓中人称其义袁璋南江人正德闲流贼倡乱都御

   史林俊橔令讨贼璋所向有功力竭为贼所获子袭挻身救父连杀七贼𬒳擒袭死三日目犹瞠视

   其父总制彭泽嘉其忠节祀于忠义祠雷应通广元人正德初流贼冲百丈关知县何漙

   御之应通父子七人踊跃倡众誓以死战经旬无援为贼所执父子俱骂贼死 按明史附见吴景

   传作嘉州人疑因广元旧名嘉川而讹如同传袁璋亦讹南江作江南也徐旼保宁千户所百

   户奉檄讨鄢蓝贼多斩获功副使冯杰被围于铁山关旼往救为贼执不屈死彭泽为奏闻赠正千

   户其时死寇难者利州指挥蔡高剑州冠带散官李开之苍谿生员陈表俱以督战御贼𬒳执不屈

   死通江杨辅政战死巡抚林俊以闻立忠烈坊旌之杨上林通江人父𥳑病笃上林祝于天

   断一指和药𥳑立愈后复病上林又割股以进及卒哀毁几绝者数次赵炳然剑州人嘉

   靖进士为御史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樊继祖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历迁浙

   江巡抚廉洁率下召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寻复督宣大山西边防甚饬召还部乞休去炳然历官

   三十馀年清劲练达所至有声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贾栖鸾巴州人嘉靖中知大冶县

   时盗贼纵掠栖鸾𥳑徒亲率入山擒巨寇十馀人盗自是不敢犯境谢东阳保宁千户所人

   嘉靖进士为人忠信端方居官廉洁自矢母族甚贫分俸给之事凡极爱敬抚孤侄成人让以产祀

   陈敏巴州诸生事母至孝崇祯七年贼破巴州阖城逃散时敏母病笃不忍舍去贼至欲

   杀其母敏引颈乞代贼义而释之李元扶剑州诸生流贼陷州城入宅执其母徐氏欲杀

   之元扶哀求全母贼许之杀元扶吴宇英广元人官至户科给事中家居崇祯末举义兵

   讨贼不克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愍杨 于鼎剑州举人崇祯十年流寇

   至众溃于鼎率子侄杨令青等与州守徐尚卿守城城陷尚卿被执于鼎率众巷战奋臂击贼贼怒

   支解死子侄并被杀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杨于陛剑州举人历官

   云南武定府同知普名声之乱巡抚王伉令监纪军事兵败被执死之赠太仆寺少卿建祠曰精忠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王才启剑州诸生流贼攻城才启登城遇敌射杀

   二贼城陷遇害又广元李犹龙献贼破城抗节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俱   予入忠义祠

   奇童子通江人崇祯闲流贼诈为官兵袭城道遇童子使绐言我兵也童子佯应之将及城

   门大呼曰贼至矣贼杀之邑令为葬于城西祭以文称为奇童子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予

   入忠义祠

 ︹本朝︺杨继生阆中人顺治初由进士知连江县丙申寇至城陷继生死之祀福州名宦

  来凤巴州人顺治四年以肃王令摄苍谿县事六年改知湖广沅陵县死难赠按察使佥事

  冉宗孔苍谿人幼遭贼乱与母相失宗孔不避兵戈跋涉寻母顺治十四年见于汉中募资

  赎归是年登乡荐任锺麟苍谿人张献忠之乱父母皆被害锺麟昼夜号泣遍历贼营仅

  得母尸招父魂合葬焉顺治辛卯举于乡官知府赵宏览剑州人少遭乱未尝废学中顺

  治戊戌进士任江西庐陵知县多善政以忧去再知冮南虹县实心爱民兴利除害不烦苛而事毕

  举虹人请祀名宦贯玗昭化诸生明末父玉元知江西龙泉县玗留侍母母死哀毁骨立时

  干戈阻绝父问不通玗昼夜悲号至康熙六年始闻父卒玗徒歩星奔乞食道路以父丧归

  起云原籍甘肃泾州家于阆中以征台湾加左都督衔授广西新太营参将适万承土SKchar2倡乱

  起云带兵进剿所向克捷其明年贼至益众起云请兵救援自提兵数百名乘胜深入外援不至困

   守重围身被数十创而死家丁樊周陈义及战兵魏腾云等同殉者二十七人事   闻赠总兵

   官   赐祭葬荫子张思房阆中人累官贵州黎平知府时滇寇未靖思房折冲御侮

   不少挫改陕甘巩凉二府同知致仕归十馀年卒祀乡贤冉德广元人康熙丙午举人避吴三

   佳征聘逃深箐中贼劫其父德奔救临以刃弗屈贼义释之蜀平授陕西西宁知县李先复

   南部人康熙壬子举人知山东曹县再知湖广大冶县有惠政行取浙江道御史累升兵部侍即西

   陲用兵挽运军需至巴里坤迁工部尚书致政归囊无馀蓄而好施与族党赖之刘崑

   雍正六年以署都司佥书管乌𫎇镇左营游击八年乌𫎇贼猓叛崑挺身决战力尽死之

   朝良阆中人从军青海西藏累功授副将雍正元年讨准噶尔朝良领二百人分戍卡伦贼众

   大集围数十重朝良转战七昼夜不少息食尽采葡萄杂毡雪爵之使闲行告急提督颜清如等驰

   救之围始解朝良身被数十创衣渍血厚不得脱取刀(⿸𠩺力)之事上有   诏嘉奖擢总兵授寿州

   镇移大同镇以老乞归杨思溥阆中举人雍正初任犍为教谕倡修义学以所得学租输

   作公费并捐俸以助𣏌名宦张文璧阆中人川北镇标把总干隆十二年随征金川进攻

   松林口战殁同县把总曽荣外委陈章马锦皆是年阵亡恤荫各如例甯法武通江人官

   千总乾隆十三年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廖云阆中人官杷总乾隆三十二年征缅甸阵亡恤

   荫如曹顺阆中人乾隆三十六年以外委随征金川累功擢肃州镇总兵四十年攻黄草

   坪顺先登督战跃𮪍木栅而射殪贼十馀贼突自后以火枪击中背死金川平图像紫光阁有

    御制赞同县把总余瑞龙千总苏许史维纪俱是年阵亡恤荫均如例李显祖苍谿人官

   游击乾隆三十八年与同县外委李永庆从征金川阵亡恤荫各如例周宽阆中人官千总

   嘉庆二年与同县千总秦廷玉马彪外委雍纯修童国辅朱占元俱剿教匪阵亡游击马恺于四年

   阵亡守备杨春和把总刘应魁外委曾玉柱王耀龙于五年阵亡恤荫各如例廖玉殿

   嘉庆四年御教匪于仙女山被执不屈𬒳害同县何荣寿赵吉杜清何尧赵清张玉何平杜秀林

   莫奎王凤仪黎茂德龚成龙张国柱陈明刘兆金黎成先张文斗黎万成黎万甫程廷相王继俸明

   国卿王成美张文海张玉龙张大福常中富陈希学冯天寿胡名恒牟登先牟登爵罗梅甘茂功王

   日进王文彩罗天锡杨国泰侯天保莫灿儒杜怀亮杜士朝苟士绅胡廷相王茂杨福祥廖国甫杨

   国佐李先桃何天才张启泰秦士洪赵俸彭于林冯恒德等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祠张矩

   阆中人嘉庆二年御教匪阵亡同县戚观光胡舜裔侯士龙冯朝佐莫景祥蒲承恩杨廷绶田隆冯

   宗干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祠余天培苍谿人嘉庆二年御教匪阵亡同县陈映瑞罗

   玉书余道学韩宗愈俱先后阵亡均入祀昭忠祠谢加安南部人官把总嘉庆初剿教匪

   阵亡恤荫如例李绍先南部举人嘉庆五年御贼匪于长乐山力战死之同县诸生向遐龄

   郑宜缁姚绍虞敬心一敬全英杜凤仪邓翊桐吴运昌杜雨亭王国宝魏君用敬维周义勇高纪佐

   高于元高于鉴高仲高纯高大升高相林高廷文高廷忠高廷周高思聪高思健高思文高武元向

   茂曾张上品敬朝忠郑廷位董芝梁董芝贤黄相朝黄中荣李词林伏国荣马万全王茂安李维太

   黄相玉杨珍霄董芝华黄相贤黄伟虎升榜何文泽蒲绍勋杨藩徐志龙高廷洪高廷弻高廷延高

   廷梁李兴邓加贵马元马人驹何继虞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祠张占鳌广元人松潘镇

   标守备嘉庆元年从征逹州邪匪随总兵何元卿剿贼小坳贼窜入狮子坪越岭穷追力战阵亡恤

   荫魏攀举广元人乾隆庚子武进士由侍卫补云南永昌协都司五十九年以剿湖

   南苗贼功迁游击嘉庆元年檄征达州教匪身先士卒所向克捷擢永北营参将三年攻千佛岩贼

   卡先登阵亡恤荫加等同县把总查天福外委田自贵于四年阵亡恤荫各如例杨继晓

   广元人嘉庆二年教匪焚掠三家坝继晓率众救援力战被执不屈死同县孙思成何献瑞熊盛周

   何瑞新仲鹏程高翔仞刘中和赵掣和尚通天张药保彭大忠邱峨贾士珍马万中马歩程陈明吴

   三才吴仁苏尚春张拱立伍玉林伍成罗文元杨青郭文何元孙林王俸毛文何信尹福吴元王干

   文得中方能苏文成袁才李元孙辅成贺文娄伸元田贵马绍先马经纬孙元信侯泰王贻邹三畏

   欧晖昝贵王奇元周行张元吉李思明唐文彦方万春张文达秦应中向允春汤之金步金玉雷中

   义刘天德周寅邹希俸胡允亮贾文进索福林王衣卿何文佐王三鼎何思宗何春然张朝远李如

   玉何仁周王廷举何光文何春启何三重何通士李文士何行元贾文珍杨士芳石得仁何之早周

   士友贾思贤李廷彦周谟马玉田先王能贺长文贺春一郭泰向玉廷向天文王安仁杜应文贾全

   赵昌元何惠何慈赵应张富林纪章荣李占龙常万魁王国成袁公富赵寅柳天玉郑宇相李文王

   友才何贵常法尹福屈文泰李福张得吴国文刘奇张福方友李俸冯朝甫李文福杨友杨光才田

   荣何玉仁谢魁刘天珍贺伸杨文余魁刘贵吴大海吴大贵高怀士高守文孙中兴孙渐昌任大宗

   高祥高怀哲杨思学赵宁赵秀李三典高文安高登才高文治李魁李明高勇杨宗锡龚维新涂美

    吴顺冯开荣侯体贤侯体直杨学德杨晓川杨 文仲杨崇仲杨曰义杨崇敏杨廷贵陈道现邓允 兴

    杨多秀徐连杨崇甫赵 长元杨全 寿杨衍芝杨文明陈天华文士彭洪良 文品杨子 顺杨冠文潼杨

    得春杨南阳杨树珩杨 衍蕃杨衍蔚陈道光祝 文德杨明元陈天寿刘其 祥何正典何正谟何有 贤

    何英贤何士有赵福儒何万有何清周何清龙 何廷仲何富成何丕成杨里李国祥何懋喜何懋 林

    杨继泰何士章何懋新杨凤何俸杨宏宽何应文何思文杨继福何应昭张崇义何福献何魁俸杨

    继荣何芝何俸璋祝 万年祝万德张贵 张有祝三魁张能让张能恭邓 元兴杨之先侯曰 贵陈国彦

    祝寿昌杨正邦邓宗 武杨学富陈天寿杨学德文学文师泰彭洪道杨 学尊杨洪前杨志杨多锡杨

    正恒杨抡元张能 举侯允汤刘 应德何青云文 应士金延祥冮大潮 李文碧刘珍 贾言信杨兴贵 王

    思敬杨容寛黄允伸 何金秀王良尹士禄甄举李天福李思聪韩友邦 韩喜李得佐花思虎党仁先

    田中荣康尔随孙文元景星 布周瑞玉史定冯连谢复荣娄有仁王茂图贺朝 青王天福张祥黄龙

   尚天德李卓王甲捷马得元沈中立吴允吉赵海鲜中元秦朝张九达吴文元张汉徐步云柴作良

   邱国珍杨居召王珩胡安仁林文元赵贵冉宏仁邱中和何士近金贵郑福美陶应龙易元穆有和

   鲍士林邓文学周朝王友章张明显邱日新侯超张思贵赵荣茂李国英王有年王之魁谢大才孙

   允伸康万凝孙孔先徐魁吴自法张金贵刘新吴士贵李伸杨普张大成孙贵宋贵齐刘福孙允福

   胡从龙姜大山尹典杨通何坤杨𤇍罗光义王甫张明周一方安谟田盛彭明李清杨益胡兆珍萧

   玉马林杨美蒋浩李文斗孙鹏贵刘子均张药保刘中和樊魁王自元徐登虎王问诗徐万凝何占

   元何思亮何小伙王万善王万一王子礼冯允清张合陈富陈友胡尔成陈常李中武冯中国彭池

   李国珠孙国用刘明尹尔泰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祠李柏林昭化人嘉庆五年御贼阵

   亡同县熊万伸朱金榜张登贤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祠何大林巴州人嘉庆二年贼

   众攻城大林随汛弁李遇春协力抵御巷战而死同州诸生杨仕山王守一罗至恺康作新李守中

  何继模高弥高苟腾辉孙永昌王心典李瑶孙永爵李干生孙永韬白鹤汀杨续杨永一邓思吕应

  恺何大受李作柱义勇茍添德何清洲王达梁占清施学士张模张铎黄锺相邓吉祥魏正阳王曰

  寿李天玉孙献瑞孙绳武李果白廷学陈家训杨人龙邓思廉陈璚刘元俱是年阵亡均入祀昭忠

  陈应彪巴州人官守备嘉庆初与同州千总高守谦同剿教匪阵亡恤荫各如例

  贵南江人嘉庆初以军功郷勇剿教匪阵亡恤荫如把总例李朝相剑州人官守备嘉庆

  初与同州把总陈在朝外委刘明玉同剿教匪阵亡恤荫各如例

 ︹流寓︺︹唐︺杜甫襄阳人宝应元年徐知道反甫避乱梓州又移阆州广德元年严武再镇蜀甫

  却归草堂郑谷宜春人避乱入蜀纪之馀尝寓巴州有巴賨旅寓𭔃从叔诗罗隐

  新城人因乱入蜀尝居剑门往来剑绵之闲︹宋︺李好义下邽人与兄好古俱寓阆中好

  义为吴曦部将累著战功及曦僭蜀好义结李贵杨巨源讨斩之历官中军统制知西和州

 ︹列女︺︹汉︺马妙祈妻义氏阆中人与同县王元璝妻姫氏赵蔓君妻华氏皆夙丧夫

  执共姜之节守一醮之礼号曰三贞永初中广汉汉中羌反虐及巴郡三人遭乱兵迫匿惧见拘辱

  同时自沈于西汉水而死有黄鸟鸣其葬处徘徊焉国人作诗伤之︹宋︺陈省华妻冯

  氏阆中人家本富禄赐且厚不许诸子事华侈尧咨为荆南守秩满归母问曰尔典名藩有何异

  政对曰州当孔道过客以儿善射莫不叹服母曰忠孝辅国尔父之训也尔不能以善化民顾专卒

  伍一夫之技岂父训哉因击以杖堕其金鱼蒲卣母任氏阆州人知书里人号任五

  陈承己妻彭氏承己为阆州佥判寇入奉国县承己为贼所创彭骂贼死埋宗

  追封恭人赐庙阆州︹元︺高必塔也妻白氏利州人早寡不忍独生以死从夫

  韩贞女名娥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而被驱入伍转战十二年

  人莫知其为处女也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后嫁为马氏妇人以

   韩贞女称︹明︺陈文才妻金氏名淑贞广元人年十八适陈数月夫亡守节至八十

   六岁终又巴州王贤妻李氏年二十一守志事姑有富家谋娶姑欲许之氏誓死不从俱宏治闲旌

   郑应辉妻廖氏阆中人年十五适郑三月夫亡决志从死姑解谕之遂断髪自誓始

   终一节同县王一松妻苟氏妾赵氏杨宷妻李氏徐敏达妻杨氏田垕妻张氏妾张氏田世勋妻萧

   氏田世武妻韩氏张显妻邢氏贾杰妻张氏罗某妻王氏罗颖妻冯氏刘元凯继妻杨氏马继祖妻

   王氏沈继显继妻王氏均夫殁守节任希祖妾杨氏夫殁殉节王廷辅妻阎氏

   人正德中鄢蓝贼陷城阎避县北林箐中为贼所执触树未死骂不绝口贼怒杀之同时昭化贾天

   禄妻杨氏贾昌印母李氏任知永母吴氏南江王塘妻赵氏剑州郑玉𬘘妻陈氏母道福妻杨氏贾

   重妻董氏李瓒妻汪氏巴州张烈女剑州陈女匾儿张女七花均遇寇不屈死李廷相妻

   杨氏南部人幼通孝经列女传及史鉴年十六归李早寡守志不二同县龚思贤妻李氏罗昭

  妻王氏均夫殁守节张氏女苍谿人幼许字黎姓未笄而黎子瞽父欲改字女泣曰许婚巳

  定命也何改为遂相夫终身又同县陶文举妻徐氏夫殁守节万历初旌彭有年妻刘

  氏广元人夫殁守节同县党人文妻解氏曹某妻倪氏张智辅妻韩氏马九方妻徐氏何天衢妻

  赵氏均以节旌陈迁聘妻李氏广元人迁殁李闻讣登楼自缢邑令为题墓嘉靖中

  旌同县张应奎䀻妻郑氏父母俱亡遂飬于张氏未婚而应奎夭郑抚棺悲恸旋以线密缝上下衣

  自缢李明杨妻吴氏昭化人夫早亡姑老子瞽家綦贫日用取给女红奉姑克

  孝同县陶舜征妻罗氏罗希玉妻杨氏罗绍尹妻李氏吴鉴妻梅氏吴国彦妻李氏均以节旌

  耳鼎妻牟氏昭化人年十五许字晏未及婚耳鼎赴成都讹言己死母将改字之牟涕

  泣求死耳鼎归乃成婚后流寇掠昭化牟投江死郭宗实妻向氏通江人夫殁守

  节同县郭宗䕫妻屈氏赵万安妻何氏王言妻苟氏杨𥳑继妻岳氏均夫殁守节阎自昌妻张氏秦

   之璋妻李氏刘治邦妻苏氏均夫殁殉节李开妻齐氏巴州人开死于贼齐与妾某同

   守节抚妾子如己出同州陈九鼎妻岳氏亦以节旌王登龙妻易氏南部人夫殁守

   节同县马㑹妾易氏邓应宠妻李氏均以节旌李惟华妻梁氏剑州人夫卒无子姑

   老多疾氏孝事不怠姑丧毕归依母家兄梁可宗分给田宇扃户独居至亲罕见其面同州母性妻

   梁氏亦以节旌李民楫妻蒲氏广元人民楫商于粤张献忠寇蜀蒲负姑入山经历

   危险俱免于难闻夫殁欲自缢以姑在不死姑年八十四终殡葬尽礼王丰年妻孙

   氏剑州人事孀姑以孝闻崇祯中献贼陷城遣子远遁与女兰姑闭户自焚同州赵公选妻张氏

   李一鸿妻聂氏阆中徐永周妻王氏剑州赵宏畅妻梁氏均骂贼遇害同州张氏女南部张禄中妻

   李氏巴州杨日升妻李氏均遇寇不屈死李明哲妻罗氏苍谿人随姑避乱山中姑

   病剧闻寇至惊悸卒罗掩埋讫遂坠崖死

 ︹本朝︺李犹龙妻刘氏广元人顺治二年献贼陷城犹龙抗节死刘年二十一乱离中

  课子庚生以孝行举学使表以诗谓义士节孝萃于一门杨继生妻刘氏阆中人顺

  治初继生任太仓州学正刘遭寇乱流离秦陇闲茹荼自守后闻夫在啮断二指裹书寄之乃得重

  聚继生中壬辰进士知福建连江县死海冦难刘同日殉节同县张鹤翔妻周氏康熙初遭呉逆之

  乱被掳不屈死左烈女苍谿人康熙𥘉遭吴逆之乱被掳不屈死何现图妻邓

  氏南部人康熙初遭吴逆之乱被掳不屈死刘以灏妻周氏阆中人以灏卒于京

  邸无子氏事姑诚孝抚夫幼弟以潜成名同县节妇母懿妻彭氏刘昌李妻杨氏刘世经妻李氏刘

  静逺妻谢氏李桂妻杨氏李僄妻张氏田兆瑞妻吴氏均雍正年闲 旌徐天祐妻张

  氏已州人年少夫亡豪右欲胁娶之遂自缢同州烈妇徐氏年少夫卒未葬遭强暴⿱㓁大 -- 𥤮至家徐绐

  以次日易服夜自缢杨嵩妻何氏嫁甫一夕嵩赴郡试卒何闻自缢庠生王诰妻杜氏年二十诰病

   危谕以他适杜泣曰勿忧此吾不负君也乘夜先自缢刘崑妻张氏崑战死于乌𫎇氏谓二女曰吾

   与汝岂可受贼辱遂手刃二女乃自杀妾吴氏亦自刎死均雍正年闲 旌阎启麟妻

   文氏苍谿人年少夫亡孝事孀姑抚子成立同县节妇胡天瑞妻陈氏陶淑理妻陈氏均雍正

   年闲 旌余昆妻文氏苍谿人字诸生余昆昆贫母以改字何姓女不从何潜以币迎

   女觉走投昆昆不敢纳适县令杜士秀课农至问状得实令归昆立坊表之杨先春妻

   温氏巴州人夫亡守节雍正年闲 旌朱琨妻王氏通江人琨年十九入贼巢

   救父贼并执之皆骂贼死氏年十七生子甫五月闻变屡缢以救免苦节五十馀年雍正年闲 旌

   何维漠妻刘氏剑州人夫亡守节雍正年闲 旌呉鼎妻马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赵琼妻刘氏谢履妻李氏张能贤妻郭氏张盛妻杜氏马现瑞妻蒋氏张增

   妻郑氏张能孝妻廖氏王东皋妻周氏吴敏妻罗氏侯立礼妻王氏周锺霖妻张氏田绍虞妻刘氏

   朱崑妻田氏鲜文中妻蔡氏顾谛青妻闫氏殷暹妻袁氏李文德妻裴氏烈妇赵氏俱乾隆年闲

   张翥妻高氏苍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应妻苗氏李崇元妻赵氏杨书林妻

   寇氏向乾贞妻张氏烈妇罗启仁妻罗氏薛登俊妻戴氏俱乾隆年闲 旌宋之仁妻

   陈氏南部人夫亡葬毕从容自经王允龙妻伏氏南部人夫亡守节同县节

   妇谢尚鹏妻李氏文焕妻谢氏李翠生妻张氏何启俊妻谢氏烈妇马华妻陈氏贞女卢加信女闰

   姑俱乾隆年闲 旌王廷汲妻张氏广元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博程妻杜氏韩

   崑妻权氏母瑞时妻侯氏王式维妻胡氏鲁而敏妻冉氏贯思齐妻王氏梁正栋妻童氏王德麟妻

   向氏周崇衡妻杨氏赵鸿修妻张氏李光𥙿妻王氏俱乾隆年闲 旌何天才妻张

   氏昭化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吴崇廉妻李氏吴天滋妻李氏俱乾隆年间 旌苟惠妻

   李氏巴州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张锟妻王氏喻琯妻杨氏均乾隆年闲 旌张仲义

  妻周氏通江人拒贼逼遇害乾隆年闲 旌张宏道妻岳氏南江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岳文华妻林氏烈妇吴宗儒妻严氏均乾隆年闲 旌郑诒妻茍氏

  人年少夫亡族人欲嫁之引刀自誓抚两孤成立年九十三终乾隆年闲 旌张希元

  妻王氏阆中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曹顺继妻韩氏孔传心妻刘氏王泽宣妻熊氏烈妇侯

  某妻魏氏均嘉庆年闲 旌王士虎二女长姑二姑苍谿人嘉庆初为贼匪逼胁偕

  行二女绐以好语梢前有峻崖同奋身跃下死时同县罗玉书妻郑氏杨占凤妻李氏俱被掳不屈

  死均嘉庆年闲 旌王宗永妻范氏苍谿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赵心孔妻王氏文

  中绣妻崔氏烈妇王公潮妻李氏烈女罗秀姑均嘉庆年闲 旌马何氏南部人嘉庆四

  年贼匪破老君寨不屈𬒳害同县高何氏高赵氏何邓氏敬谢氏李张氏张杨氏罗刘氏向董氏向

  陈氏马马氏黄邓氏黄李氏虎周氏何虎氏虎罗氏邢李氏李何氏范向氏俱遇贼不屈死均嘉庆

   年闲 旌袁大成妻胡氏南部人夫亡守节同县烈妇杜某妻赵氏郑张氏均嘉庆

   年闲 旌赵鹏能妻杨氏广元人嘉庆二年贼匪破高城堡不屈𬒳害同县赵铎妻

   贾氏赵友林妻李氏梁世彦妻罗氏赵堂妻何氏祝兴妻何氏陈天寿妻王氏侯体直妻李氏赵俸

   妻石氏袁义妻杨氏杨继龙妻鲁氏杨继林妻王氏刘昌佑妻李氏强成忠妻杨氏苟世成妻詹氏

   魏登贵妻严氏昝兆魁妻李氏侯毓美妻李氏侯四美妻赵氏𥠖中清妻何氏余学才妻张氏赵马

   氏尹刘氏苟刘氏刘冯氏俱遇贼不屈死均嘉庆年闲 旌夏世荣妻孙氏广

   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贯思明妻王氏鲁𬭎妻王氏汪海舟妻戴氏尹铣妻王氏戴世琮妻刘氏戴

   永昌妻罗氏刘致中妻赵氏武中俊妻王氏赵登魁妻孙氏周鼎妻石氏王克举妻赵氏魏桢麟妻

   李氏陈寿春妻邓氏杨文灿妻陈氏姜献畴妻曾氏杨家宝妻马氏孙国祥妻陈氏樊璇妻孙氏贯

   豫章妻汤氏李应龙妻王氏杨德成妻赵氏王缵绪妻刘氏汪大任妻郭氏赵攀魁妻王氏张凤年

  妻杨氏屈连妻姜氏烈妇李光连妻罗氏均嘉庆年闲 旌仲国通妻陈氏

  人贼匪猝至不屈被害嘉庆年闲 旌陈居仁妻贾氏昭化人夫亡守节嘉庆年

   兰 广妻李氏巴州人嘉庆二年贼至逼胁同行至江边使招舟子载以渡李

  大呼曰是乃贼也投水死同州郭俊清女莲姑贼至被掠女大骂贼杀之书烈女尸三字于背弃诸

  路侧又杨醇妻何氏李杲妻王氏及二女俱遇贼不屈死均嘉庆年闲 旌饶克才妻

  冯氏巴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张元清妻李氏陈汝昌妻王氏李作槐妻杨氏茍荣妻蒲氏

  均嘉庆年闲 旌陈应龙妻周氏通江人嘉庆二年夫妇皆被贼掳氏戒其夫曰

  勿从贼取辱也随白缢同县周化岐妻孔氏媳潘氏潘奇荣母赵氏媳杜氏杨全徳妻罗氏刘品儒

  母阎氏蔡疑弥母何氏陈元进母李氏陈苟氏蔡何氏谷陈氏秦何氏刘呉氏吴氏女俱过贼不屈

  死均嘉庆年闲 旌田贺氏南江人嘉庆二年教匪犯境不屈被害同县李陈氏李雷氏王

  尹氏何朱氏何罗氏张章氏何杨氏林唐氏万杨氏杨张氏罗雷氏李熊氏颜陈氏颜张氏何李氏

  萧罗氏何侯氏向白氏罗何氏郭李氏郭范氏钱将氏权蹇氏权鲜氏欢赵氏何蒲氏青呉氏青袁

  氏李杨氏蒲袁氏杨唐氏翟杨氏李张氏何康氏龙尹氏孙杜氏万杨氏蓝王氏沈吴氏游黄氏姚

  屈氏翟杨氏刘幺姑俱遇贼不屈死节妇岳登桂妻王氏均嘉庆年闲 旌王安仁女

  三姐剑州人为贼所执不屈被害嘉庆年闲 旌

 ︹仙释︺︹汉︺张道陵初入蜀修道鹤鸣山领弟子赵升王长来云台炼大丹服之汉永寿二年

  自以功成道著将诸品秘录授其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上升︹晋︺范豺

  人桓温时已斑白至宋元嘉中不变或问先生是谪仙耶云东方朔找小儿时数与之狡狯也后数

  言祸福皆有验文帝恶之赐豺自尽而后人复遇之︹宋︺罗晏阆中人儿峙牧山下见二道人

  奕晏舍牧观之道人出囊中饼与之晏食巳归家觉腹中如燎因发狂累日自是惟饮水数日不一

  食稍稍预言祸福无不验宋宣和中赐号静隐处土后张浚延至军中晏曰相公勿恐明日敌退果

  然加号太和冲夷先生

 ︹土产︺金华阳国志晋寿县有金银矿唐书地理志利州贡金剑州巴州贡麸金唐书地理

  志绵谷县有铁绫绢唐书地理志阆州贡莲绫绵绢䌷縠巴州壁州贡绵䌷寰宇记利州产絁

  剑州产纱集州产小绢阆州产重莲绫段氏蜀记云果阆二州绢长十五丈重一斤其色鲜白

  唐书地理志利州剑州贡丝布巴州贡赀布寰宇记阆中产獠布壁州产丝布麻布梁米

  地理志利州土贡唐书地理志阆中南部新井新政有盐寰宇记巴州产

  地理志巴州贡寰宇记利州产柑子枇把寰宇记剑州产唐书地理志利州贡天门冬芎

  穷麝香集州贡药子元和志剑州贡巴㦸天重台寰宇记阆州贡当归利州产附子天雄乌头黄连

  巴州贡巴㦸天白药唐书地理志利州集州土贡寰宇记利州壁州产蜡石蜜唐书地理

   志巴州贡寰宇记集州产蜜葛粉唐书地理志剑州贡花油唐书地理志巴州贡

   唐书地理志剑州贡苏薰席马策唐书地理志壁州贡寰宇记剑州贡蠲纸

   地理志利州贡𩾁鱼寰宇记利州产鰿子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前校对官沈弟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顺庆府表                

                    

大清一统志

 顺庆府在四川省治东北六百二十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绥定府渠县界

  二百三十里西至潼川府盐亭县界二百四十里南至重庆府定远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保宁府

  南部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忠州垫江县界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潼川府蓬溪县界九十里东北至保

  宁府巴州界二百七十里西北至盐亭县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八百二十五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春秋为巴国地秦为巴郡

  汉为巴郡安汉宕渠等县地后汉建安中改属巴

  西郡晋因之刘宋于安汉置南宕渠郡齐因之

  志旧唐志诸书皆同而宋齐志仍两属巴西及北巴西郡梁曰宕渠郡隋开皇

  初郡废大业初属巴西郡唐武徳四年分置果州

  天宝元年改南充郡乾元元年复曰果州属山南

  西道元和志新唐志皆属山南道旧唐志寰宇记则属剑南道详见保宁府大历六

  年更名充州十年复故五代属蜀置永宁军宋亦

  曰果州南充郡改隶梓州路宝庆三年升顺庆府

  以理宗潜邸故至元四年置东川路后改东川府十五

  年复曰顺庆府二十年升为顺庆路属四川行省

  明洪武初复曰顺庆府属四川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四川省领州二县八嘉庆十九年以渠大竹

  二县改属绥定府今领州二县六

  南充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广安州界五十里西至潼川府

  蓬溪县界九十里南至重庆府定远县界一百里北至蓬州界七十里东南至岳池县界五十里西

  南至蓬溪县界九十里东北至绥定府渠县界九十里西北至西充县界五十里汉置安汉县属巴

  郡后汉初平元年刘璋移巴郡来治建安六年属巴西郡三国汉及晋因之刘宋改置南宕渠郡

  齐以后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南充属巴西郡唐武徳四年为果州治宋因之南宋为

  顺庆府治元为顺庆路治明复为顺庆府治 本朝因之西充县在府西北八十里东西距

  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一十里东至南充县界三十五里西至潼川府射洪县界六十五里南至潼川

  府蓬溪县界六十里北至保宁府南部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南充县界四十里西南至蓬溪县界四

  十里东北至南部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潼川府盐亭县界一百二十里汉安汉县地隋南充县地唐

  武徳四年分置西充县属果州宋因之南宋属顺庆府元属顺庆路明洪武十年省入南充十三年

  复置属顺庆府 本朝因之蓬州在府东北一百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

  至营山县界三十里西至南充县界六十里南至南充县界九十里北至仪陇县界五十里东南至

  岳池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南充县界六十里东北至营山县界三十里西北至保宁府南部县界五

  十里汉安汉县地梁置相如县兼置梓潼郡西魏郡废隋属巴西郡唐武徳四年分属果州宋因之

  宝祐六年改属蓬州元至元十五年移蓬州来治二十年升蓬州路后复为蓬州属顺庆路明洪武

  初以州治相如县省入属顺庆府 本朝因之营山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

  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绥定府渠县界六十里西至蓬州界三十里南至渠县界六十里北至

  仪陇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渠县界八十里西南至蓬州界三十五里东北至绥定府达县界一百三

  十里西北至仪陇县界七十里汉巴郡宕渠县地梁置安固县周天和中置蓬州隋大业初州废属

  清化郡唐武徳元年复于县置蓬州四年又置朗池县属果州开元二十九年徙蓬州治大寅改安

  固曰良山属之宝应元年又以朗池县属蓬州宋大中祥符五年改朗池曰营山元至元二十年

  良山入营山明洪武十年省入蓬州十三年复置仍属蓬州 本朝属顺庆府仪陇县

  东北二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保宁府巴州界一百里西至保宁

  府阆中县界三十里南至营山县界七十里北至巴州界六十里东南至营山县界七十里西南至

  保宁府南部县界四十五里东北至巴州界八十里西北至阆中县界五十里汉巴郡阆中地梁天

  监初置隆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唐武德初属蓬州开元二十九年移蓬州治以仪陇属之天宝初改

  州曰咸安郡至德二载又改为蓬山郡乾元初复曰蓬州属山南西道广德元年改大寅县曰蓬池

  五代属蜀宋为蓬州咸安郡属利州路宝祐六年徙州治相如县以二县属之淳祐三年罢郡元至

  元二十年并蓬池入仪陇仍属蓬州明因之 本朝属顺庆府广安州在府东南一百七十

  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绥定府大竹县界七十里西至岳池县界二十里南至

  重庆府合州界七十里北至绥定府渠县界七十里东南至邻水县界七十里西南至合州界一百

  三十里东北至渠县界七十里西北至营山县界八十里汉巴郡宕渠安汉垫江三县地梁置始安

  县属北宕渠郡隋开皇十八年改曰賨城属宕渠郡唐武徳元年复曰始安属渠州天宝元年改曰

  渠江宋开宝二年于县置广安军属梓州路咸淳三年改曰宁西军元至元十五年军废二十年置

  广安府属顺庆路明洪武四年改广安州以州治渠江县省入仍属顺庆府 本朝因之邻水

  县在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忠州垫江县界六十里西至

  广安州界四十里南至重庆府长寿县界七十里北至绥定府大竹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长寿县界

  八十里西南至重庆府江北厅界七十里东北至大竹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广安州界三十里汉

  巴郡宕渠县地梁置邻水县属邻州后魏属邻山郡隋属宕渠郡唐武徳初属邻州三年还属渠州

  宝历元年省入潾山大中初复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大竹明成化元年复置属广安州

  本朝属顺庆府岳池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广

  安州界四十里西至南充县界六十里南至重庆府合州界九十里北至南充县界九十里东南至

  邻水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重庆府定远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渠县界四十里西北至南充县界

  七十里汉安汉县地唐为南充相如二县地万岁通天二年分置岳池县属果州宋开宝二年改属

  广安军元属广安府明属广安州 本朝康熙七年省入广安州六十年复置属顺庆府

 ︹形势︺嘉陵大江襟带于左金泉栖乐诸山雄峙于右

  宋开汉志郛𠪨袤夷溪水迤其西南群峰矗于四望

  耘灌口庙记依山为郡连接汉中方舆胜览

 ︹风俗︺賨人剽勇锐气喜舞风俗当舟车往来之冲民

  喜商贾而怠穑事宋程泾社稷坛记汉以忠义名节著唐

  以神仙浮屠显宋以文章学术名宋开汉志古称忠义

  之邦其民淳朴温厚明统

 ︹城池︺顺庆府城周九里七分门九明洪武初筑成化初甃砖 本朝康熙年间屡修乾隆

  九年重修南充县附郭西充县城周七里门四明天顺中筑成化中甃砖 本朝乾隆

  三十年修嘉庆二年重修蓬州城周四里门四明宏治中建本朝康熙四年修乾隆三十

  一年重修营山县城周四里九分门四池广一丈明成化中筑正徳中甃砖 本朝康熙

  四十四年修嘉庆元年重修仪陇县城周三里五分门四明正徳中建 本朝乾隆三

  十一年修广安州城周六里门四明成化中建 本朝雍正中修乾隆十八年三十年五

  十一年重修邻水县城周四里有奇门四明成化初建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修乾隆

  三十年重修岳池县城周四里三分门四明天顺中筑成化中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

  

 ︹学校︺顺庆府学在府治南宋庆历中建 本朝康熙九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旧额二十

  名嘉庆十九年减五名南充县学在县治南明初建于县署西北 本朝嘉庆元年

  今所入学额数十二名西充县学在县治南门外宋淳祐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

  修入学额数十二名蓬州学在州治北宋淳祐中建于云山元至正中迁今所 本朝乾隆

  三十七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营山县学在县治西元至顺中建 本朝康熙六年修雍

  正九年乾隆七年嘉庆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仪陇县学在县治北金山城明嘉定

  中建 本朝顺治中重建康熙二十三年修乾隆三十二年嘉庆四年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

  广安州学在州治南宋嘉祐中建 本朝康熙二年修五十年雍正八年嘉庆十二年

  修入学额数十二名邻水县学在县治东宋建 本朝康熙元年修嘉庆十六年重修入

  学额数八名岳池县学在县治南宋太平兴国中建本朝顺治十八年修康熙六十

  乾隆五十三年修入学额数八名朱凤书院在府治西 本朝乾隆十九年建名

  懋修书院寻改今名南池书院在南充县治西 本朝干隆十八年建四十三年修鹿

  岩书院在西充县治南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建嘉庆九年蓬山书院

  州治北 本朝干隆三十七年建朗池书院在营山县治东 本朝雍正中建嘉庆三

  金粟书院在仪陇县金城山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建嘉庆十二年渠江

  书院在广安州治东 本朝康熙中建嘉庆八年潾山书院在邻水县城内 本

  朝乾隆十二年建凤山书院在岳池县治北凤山上明万历十三年建 本朝康熙二

  十五年修南充义学在县治东 本朝乾隆四十二年营山义学在县城内

   本朝康熙四十一年建 按旧志载金泉书院在府西嘉湖书院在府北嘉陵书院在府北一里

  俱明建果山书院在蓬州治南宋刺史王旦建振徳书院在蓬州治北明正徳中建西林书院在营

  山县治西明隆庆中建甘棠书院在广安州治东十里明成化中建甘泉书院在岳池县治西明成

  化中建今并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二十四今滋生男妇共二百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三名口计三十一万二千九

  百六

 ︹田赋︺田地二万四千五百二十七顷二十八亩八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五万四千六百四十七

  两七钱二分五釐

 ︹山川︺鹤鸣山在南充县东十里相传唐谢自然升仙之日有鹤飞鸣于上旁有紫云亭

  葛山在南充县东四十里相传汉诸葛亮驻兵于此请雨山在南充县东七十里县民

  尝祈雨有应因名朱凤山在南充县南十里寰宇记周回二十里昔有凤凰集此因置凤

  清居山在南充县南三十五里舆地纪胜在南充县南四十里有三峰下瞰四水有仙

  人洞明统志上有白云光相汲江五友四亭宋淳祐中以兵乱尝徙府治此山元至元初建征南都

  元帅府于此山之龙笻坝有金楼高与山等亭亭如浮图常有光焰龙城山在南充县西南

  寰宇记在流溪县东六十里与石梯山相连其形盘屈如龙绝壁如城金泉山在南充县

  西寰宇记唐贞元十年谢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舆地纪胜金泉山在县城西果山之

  足上有青霞观明统志金泉山下有金泉又有宝台山与金泉山相对旧志二山皆在县西二里上

  有石果山在南充县西八里旧唐书地理志果州因山为名寰宇记层峰秀起松柏生焉

  方舆胜览晋陈寿居此上多黄柑栖乐山在南充县西十里上有栖乐池甃之以石与嘉

  陵江相通又有御风亭大方山在南充县西舆地纪胜大方山距城十五里又有小方山

  距城十二里千峰万岭周回缭绕疑若洞天有滴乳泉明统志在县西三十里山上有神女泉

  耽山在南充县西一百里与小耽山对峙舆地纪胜在流溪县隋居士杨耽在此修养冬居大

  耽山石窟中夏居小耽山绝顶清泉山在南充县北舆地纪胜距城十里有古刹下瞰龙门

  西充山在西充县治东为一邑之胜旧志在城内西北隅又有化凤山在城内东隅

  亚夫山在西充县东与县城相倚鹿岩山在西充县东八里鹿溪出此双图

  山在西充县东十里旧志两峰相对宛如图画扶龙山在西充县东二十里舆地纪胜

  在西充县大陵镇南岷山在西充县南舆地纪胜在县南十五里有十三峰九泉汉何岷

  隐其上因名岁堂山在西充县南二十里上有百福院为岁时禳祝之所又有凤仪山在

  县南四十里孝廉山在西充县西上有文昌祠其西曰凤台山顶方如台琼珠山

  在西充县西北四十里蜿蜒若琼珠相连又有乾明山亦在县西北四十里凤头山西

  充县西北五十里万山攒伏中一峰孤耸因名隐居山在西充县北十里明统志上有清泉

  宫隋程太虚隐居于此因名回龙山在西充县北三十里耸翠嵯峨萦回盘绕拱宸

  山在西充县北五十里又北五十里有紫岩山玉环山在蓬州城内北隅元统志其山

  秀丽四面诸山拱揖嘉陵江水环之故名下有玉环井龙角山在蓬州东元和志在相如

  县东二百歩高三百丈从朗池县界西来凤凰山在蓬州江南一里元统志其上三峰中峰

  高峙两峰相对如凤凰相舞之状林木清秀嘉陵江水从下而流旧志在州南五里崇觉山

  在蓬州西二十里元统志一名永安山两峰高耸下有嘉陵江水环之三合山在蓬州西

  五十里三峰并起回环相合因名五马山在蓬州北五里五峰高耸𫝑如奔马狮子

  山在营山县东三十里以形似名青羊山在营山县东五十里上有石池龙朗山

  在营山县东六十里高耸特出五星山在营山县东南五十里五峰峭丽回环拱揖

  台山在营山县南三百歩为县学前文峰翠屏山在营山县南一里太白山

  在营山县南一里营山在营山县西南一里产冬青蜡梅封窦山在营山县西三

  云山在营山县西接蓬州界即古披衣山也寰宇记披衣山在朗池县西南六十里天将

  雨山上云雾驰曵如披衣然山上有云山寺元统志云山在营山县西四十里一名披衣山其山高

  险四壁斗绝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建砦栅移州治于此衮山在营山县西北舆地纪胜

  在州城西十五里隶营山县山顶有凤凰院相传凤尝栖其上中有风洞下视如井有风泠然自下

  而上又有龙马槽石壁隐隐如龙鳞之状元统志山距营山县五十里云凤山在营山县

  北一里山势高骞宛如云中飞凤又集真山在县北八里芙蓉山在营山县东北八里峰峦

  丛秀若芙蓉然大蓬山在营山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安固县有大蓬山寰宇记大蓬山在良

  山县东南三十里有小蓬山相去二里列仙传葛由乘木羊入蜀上绥山随之者皆得仙术山在安

  固县东三十里舆地纪胜大蓬山在蓬州东南七十里状若海中蓬莱因名又小蓬山距州城七十

  五里二名秀立山又有透明岩亦名栖真岩在大蓬山前俯瞰县郭天气清明渠达诸山历历可数

  元统志大蓬山在废良山县南十里距营山县八十里其山高险方圆四十里上起十二峰崖高数

  十丈松木秀茂下有仙人岩小蓬山在废县南十三里下有溪水环之明统志在营山县东北七十

  里旧志大蓬山有朝隐洞空阔可容数百人金城山在仪陇县城内寰宇记在县北上平

  下耸明统志以众山环向如雉堞然故名上有数石如贮米囊又名金粟山唐秀士何韬举义兵讨

  贼于此其上有祠旧志在城内北隅其东有佛龙洞允家山在仪陇县东三十里斗子

  山在仪陇县东舆地纪胜在蓬池县东北三十里山势方平如覆斗上有天生池灵星山

  在仪陇县东寰宇记在伏虞县南七里高千馀丈消水源出此山北顶山在仪陇县东寰宇记

  在伏虞县东四十里宣汉水出此大寅山在仪陇县东南寰宇记梁大寅县取邑西大寅

  山为龙驳山在仪陇县东南寰宇记有圣水源出蓬池县东北二十里龙驳山土人浴

  蚕即倍有𫉬龙章山在仪陇县东南寰宇记在蓬池县东南三里四时常有花发舆地纪

  胜龙章山有东岩俯瞰大溪前眺歌阳安固诸山历历可数为一郡登眺之胜 按元和志有乐龙

  山在蓬池县南三里即龙章也东华山在仪龙县东南寰宇记在蓬池县东三十五里

  虞山在仪泷县东南元和志在伏虞县东南六十五里甚险夷獠𬒳征即避人此山中舆地纪

  胜山顶有龙湫南图山在仪陇县南二里高冠山在仪陇县西南五十里昔有凤

  鸣其上又名凤鸣山仪陇山在仪陇县西三十里寰宇记山顶有石镌仪陇二字俗谓之赤

  葛山流江之水出焉元统志一名大仪山旧志山畔有金堆洞左有乳泉鳌山在仪陇县西北

  三十里舆地纪胜水傍突出一山嶙峋若鳌因名龙源山在仪陇县北二十五里上有石

  九龙山在仪陇县北三十里有九峰状若龙翔相近有石城山四壁峭立如城

  山在仪陇县北四十里山色如铁榖城山在广安州东六十里山高峻以能兴云雨润五

  榖为富灵山在广安州东南寰宇记在渠江县东南七十里峻峭多药物灵仙所居也

  又名富乐山蛇龙山在广安州南寰宇记在新明县东六十里白鹤山在广安州

  西南寰宇记在新明县西南一百里秀屏山在广安州西舆地纪胜峭壁森耸草木丛茂宛

  若屏障旧志在州西二里望子山在广安州西舆地纪胜即秀屏山来冈相传汉将军冯绲

  之子一日辞父母去以来晨白鹤飞翔为候绲登此山望之果然因名谏坡山在广安州

  北五里舆地纪胜旧名车婆崖有正言张庭坚故居因名宝榖山在邻水县东四十里

  华山在邻水县东五十里上有五峰秀色如华天马山在邻水县南二十里形如天马

  皛然山在邻水县南二十七里西接广安州界舆地纪胜自宕渠山连延至此山东有崖山

  下石乳三条呼为石钟村民击之以祷雨西有高崖白色旧名白崖宋真宗阅图经改名黄陵

  山在邻水县南五十里崖半石窟中有泉不盈不竭龙虎山在邻水县南六十里巉岩

  耸峙如龙虎之相持相近有龙潭峡四山连峡下有龙潭海宝山在邻水县西四十里

  楼山在邻水县北山岩叠峙𫝑如楼观宋崑楼镇以此名岳安山在岳池县东三十五

  里寰宇记高六百丈岳池水出焉上有音声鸟旧志有少兔山在县东三十里与岳安山相对分峙

  三十六峰速山在岳池县东四十里唐书地理志岳池县有龙扶速山即此姜山

  池县东八十里舆地纪胜云山镇外五里许有山神极灵明统志在县东二十里姜维尝屯兵于此

  石龟山在岳池县西二里形如伏龟大龙山在岳池县西十里蜿蜒盘曲又西五

  里有虎头山以巉岩险峻而名老君山在岳池县西舆地纪胜在岳池县西二十里明统志

  在县北八十里相传唐天祐间有人乘曰鹤至此化为石又名白鹤山因即其池建道宫大斗溪出

  翔凤山在岳池县北一里山有三峰如凤之翔举龙穴山在岳池县北舆地纪

  胜封山在岳池县北五里山秀峰高有龙穴在山半岩石中一名龙穴山有唐何少卿读书台

  山在岳池县北舆地纪胜山下十里许有洞曰角竹宋元丰间张庭坚读书其中明统志在县北

  三十里峰峦秀异在岳池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在县东南三十里最高大明统志俗

  呼为禹山萧岩在西充县西舆地纪胜县小陵镇东有石岩高十馀丈岩窦空阔泉水清洁

  按明统志作虚清岩西岩在营山县西瞰天汉出此书岩在邻水县西二十里相传唐杜

  甫寓居于此人名少陵岩龙潭洞在西充县西五十里又名土主洞穴通秋垭龙井

  洞在西充县北二十里人履其中声响如琴孔雀洞在营山县东北舆地纪胜在艮山县

  东十五里上有石壁峭绝如削旧志在今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洞门如圭窦其中宏敞左右有石床

  洞尽处有石孔雀水出喙中佛龙洞在仪陇县西金城山明万历间倾塌见洞内有生成

  石佛上有佛龙洞三字中可谷四五十人上下悬岩绝壁各数十丈老君洞在邻水县东南

  六十里老君山下其水冬温夏凉又白磁洞在县南六十里石洞如屋云气垂白卧龙坡

  在邻水县东北三十五里相传汉诸葛亮尝经此关门石在邻水县南四里两溪夹合石

  壁如削下有土洲洲中大石壁立嘉陵江在南充县东自保宁府南部县流入经蓬州及

  县东又南入重庆府定逺界寰宇记嘉陵江在果州东二百歩自相如县流入南充界南流至合州

  汉初县界元统志蓬州东江岸上有石门石觜横截江心长约百丈旧志自南部县东南流入蓬州

  境五十里至州城东折而西南流六十里至南充县界又六十里至州城东又南一百十里复折东

  南入定逺县界渠江在广安州南自绥定府渠县流入州境一百四十里至州城东又一百六

  十里经岳池县南又三十里至重庆府合州界与嘉陵江合寰宇记一名渝水在渠江县南八十歩

  又西流经新明县三十里流溪水在南充县西南寰宇记在流溪县东北四十步源出遂州

  方义县界下至当县北流向东迤逦入嘉陵江明统志在府城西八十里平流三十里无滩因名旧

  志流溪源出大耽山流八十里至县南入江古方义今遂宁地并无流入县境之水曲水

  充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琉璃镇盘回曲折东流八十里入嘉陵江 按旧志谓与西溪合流误西

  溪水在南充县西源出西充县东流至县西南入嘉陵江寰宇记西溪水在西充县源出崇礼

  市山舆地纪胜在县东四十步又有东溪旧志今有陵溪在西充县西三十里小陵镇亦名小陵河

  又有象溪在县北四里虹溪在县治东俱至三河口合流萦绕学宫前即为泮池顺流至南充县入

  江即西溪也又有鹿溪在西充县东二十五里源出鹿岩山下即东溪也亦流合焉 按舆图名蛮

  子河自西充县东北发源西南流经县东又折东南至府城南入江青溪水在营山县西南

  流入蓬州界寰宇记披衣山有青溪水出焉元统志在营山县西南五十里源出披衣山地名石洞

  下至相如县瑞兴镇入嘉陵江旧志今有蓝溪在营山县西二十里源出衮山南流四十里入蓬州

  界名清淡河又四十里至州南清溪口入嘉陵江消水在营山仪陇二县界寰宇记消水源

  出伏虞县灵星山北东南流经良山县东二里又东南经废宕渠县西十里又西南经蓬山县东十

   五里又南流注流江水 按此水今无考舆图营山县北有一小水东入流江源流甚㣲亦与寰宇

   记不宣汉水在仪陇县东西南流入营山县界寰宇记源出伏虞县东顶山东流经旧

   县南七里又东流入良山县界鳌水在仪陇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出鳌池元统志有水一潭

   方圆阔五里旧志在县北三十里流江溪中平溪水在仪陇县东北十里舆地纪胜水出

   平原故名元统志平溪自本县青山发源下接渠州流江旧志源出仪陇县东三十里允家山南流

   五十里入流江名曰合水口清溪水在广安州南舆地纪胜在新明县东五十里源出邻

   水县界西流入渠江 按舆图今州东南邻水县西界有仙成河二源并导合流而西左㑹天池河

   至州南入渠江即清溪水也浓水在广安州西舆地纪胜在岳池县东北出龙扶速山东流

   入渠江府志浓水即西溪水源出州北一百二十里蓬州之绵坝分为二派南至橡树坝合流至城

   南五里东折入渠江以水色常浊故名浓水邻水在邻水县东自绥定府大竹县西发源西

   南流迳县东又西南入重庆府长寿县界寰宇记邻水源出邻水县东北邻山南流经县东二十六

   里又南流中有大碛悬流十丈奔急若疾雷狂电舆地纪胜邻水有二大邻水出邻山顶上西南流

   经邻水县入恭州巴县界小邻水亦出山顶西流屈曲一百五十里入大邻水旧志源出大竹县西

   山西南流五十里入邻水县界名曰东溪又西南五十里经县东三十里又西南一百里入长寿县

   界名玉溪岳池水在岳池县东寰宇记䝉溪水在岳池县西北五十里源出岳安山东流至

   故县镇西本是思岳池因以名县焉旧志岳池水源出姜山流三十五里至岳池县城东转南合灵

   溪龙穴二水至定远县界入嘉陵江又灵溪水源出禹山南流迳县西龙穴水源出龙穴山南流迳

   县东俱入岳池水 按舆图今县东西各有一水至县南合流东即岳池西即灵溪也岳安山在县

   东水源出此不应在县西北且亦非东流寰宇记有讹海棠川在西充县东明统志西充

   有海棠川环绕县治内多海棠因名旧志海棠川小溪源出双图山流十五里转南又一百二十里

   至南充县界入江清水溪在南充县东源出请雨山西北流十五里至县东北入嘉陵江

   居民藉以溉田大斗溪在南充县东南源出岳池县老君山西流入嘉陵江溪旁有石如斗

   瞰天溪在营山县西源出西岩绕城东南下流五十里至七曲堰入流江天生

   池在营山县西寰宇记披衣山云山寺中有池去嘉陵江三十里江水或浅其池亦浅冮水或涨

   其池亦张号天生池耀池在仪陇县东南舆地纪胜在蓬池县东南七里丝经池

   记在邻水县东南八十里流杯池在邻水县西南二十里陈子昻凿池游赏处鸳鸯

   池在邻水县东北七十里方圆数十丈时有鸳鸯游泳于此将军池在岳池县东五里相

   传汉诸葛亮尝驻兵于此滴乳泉在南充县西二十里府志昔有道士何志泉饮此泉年八

   十面如桃花宋樊汝贤诗云液落山腹脉与昆仑通云何山下叟八十桃颜红玉泉在蓬州南

   五十里其泉涌出状如喷玉甘泉在广安州治南井中有三穴中一穴泉极甘大旱不竭又

   有石泉在州东北二十里源出石崖清令甘列昆井在南充县寰宇记益州记云南充县西六

   十里有昆井即古之盐井盐井南充西充蓬州各州县境皆有通志今南充县有中井六眼中

   下井六眼下井三眼西充县有上井十眼中井八眼下井八眼蓬州有中井一眼火井

   陇县南寰宇记在蓬池县西南三十里水固之时以火投其中焰从地中出可以御寒移时方灭若

   掘深一二丈颇有水出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前校对官沈苐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