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录序
陈君澧西,楚南笃实士也,官于闽有年矣。历一任宰一邑,必访问民风土俗,究其俗之所由、偸弊之所由生,而思为补偏救弊之方,成《问俗录》一书。一名一物之细,亦必详悉
记载,反复推勘,自为问答,以申明其意。虽未能尽行其说,说亦未必尽当于理,若谓姑存吾说,亦足裨后来者之补救。噫!陈君之用心良苦矣。程子曰:“一介之士存心利物,于物必有济。”况知县知州,身膺百里者?乎而于民之疾苦痛痒绝不相关,其何以为治?吾见今之为政者
矣,得一官先问其
缺之肥瘠,出入之多寡,而问风俗利病其后也。及其为之也,刑名
付刑名之友,钱谷付钱谷之友,诸事委之家丁。非不坐堂皇,事听㫁,心与民不相亲也,事与我不相𮊸也。疑则问其友与丁,而意别有所属。及其去任也,有以风俗利病问者,无以对也。即有能言之者,道其偸而不能明其俗之所以偷,道其弊而不能言其弊之何以去。譬犹医者治病,能言病源不能为之立方,于疾无济也。凡民顺而道之易,逆而治之难。病之剧也,虽乌头堇毒亦当用之,但
审其势何如耳,陈君知之
审矣。是书也,其有令尹子文之意乎?昔余守襄阳为《必告录》一书,亦陈君意也。癸巳之岁,陈君调台湾,署鹿港𠫊事,适余
卸署道篆,将西渡,阻风鹿港,陈君以书见示,因稍加订而为之序。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卸署台湾道事、福建兴泉永兵备道周凯谨撰。
问俗录自序
朱子觧《中庸》,知天地之化育,如知州事、知县事之知。《戴
记》又云:“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其俗其宜,皆因山川地气之
禀赋,与耳目见闻之习染,积久酿成,非精心探访不能周知。盛韶出宰闽南,谒赵𨗹楼制府,论粤西狱中诸弊,皆事
隔数十年,历历如数掌上纹。夫惟知之明,然后处之当。邑令于民间风俗不能周知,势必动辙
乖𨔻,又何能兴利除弊耶?爱是每宰一邑,轻车下乡,与绅耆士庶接见,悉心谘访,虽不能周知,亦偶知其一二,
又恐久而遗忘也,谨记之为《问俗录》。
道光六年六月湖南陈盛韶书于古田馆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