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文库
南阳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制定机关: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阳市统计局 |
2022年02月25日 |
2018年4月,南阳市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及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全面启动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历时三年,全市17个县(市、区、工区)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规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国家、省各阶段工作要求。全市国土调查81个作业单位,2000多调查人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下达我市83万个A类图斑和B类图斑、自主提取变化图斑合计216万个调查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国土利用状况。现将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
耕地984313.72公顷(14764705.80亩)。其中,水田20522.09公顷(307831.35亩),占2.09%;水浇地307311.84公顷(4609677.60亩),占比31.22%;旱地656479.79公顷(9847196.85亩),占比66.69%。
二、园地
园地59813.58公顷(897203.70亩)。其中,果园48681.59公顷(730223.85亩),占81.39%;茶园1264.45公顷(18966.75亩),占2.11%;其他园地9867.54公顷(148013.10亩),占比16.50%。
三、林地
林地1042917.33公顷(15643759.95亩)。其中,乔木林地671892.67公顷(10078390.05亩),占比64.43%;竹林地2537.27公顷(38059.05亩),占比0.24%;灌木林地263890.83公顷(3958362.45亩),占比25.30%;其他林地104596.56公顷(1568948.40亩),占比10.03%。
四、草地
草地37164.10公顷(557461.57亩)。其中,其他草地37164.10公顷(557461.57亩),占比100%。
五、湿地
湿地7463.10公顷(111946.50亩)。其中,内陆滩涂7457.86公顷(111867.90亩),占比99.93%;沼泽地5.24公顷(78.60亩),占比0.0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8059.95公顷(3870899.25亩)。其中,城市12725.82公顷(190887.30亩),占比4.93%;建制镇35227.18公顷(528407.70亩),占比13.65%;村庄197333.70公顷(2960005.50亩),占比76.47%;采矿用地9615.47公顷(144232.05亩),占比3.7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157.78公顷(47366.70亩),占比1.22%。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52812.50公顷(792187.50亩)。其中,铁路用地3153.45公顷(47301.75亩),占比5.97%;轨道交通用地0.28公顷(4.20亩);公路用地17414.19公顷(261212.85亩),占比32.97%;农村道路31996.83公顷(479952.45亩),占比60.59%;机场用地182.42公顷(2736.30亩),占比0.35%;港口码头用地2.07公顷(31.05亩);管道运输用地63.26公顷(948.90亩),占比0.1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7245.06公顷(2508675.90亩)。其中,河流水面44246.81公顷(663702.15亩),占比26.46%;水库水面66097.49公顷(991462.35亩),占比39.52%;坑塘水面17811.48公顷(267172.20亩),占比10.65%;沟渠36030.16公顷(540452.40亩),占比21.54%;水工建筑用地3059.12公顷(45886.80亩),占比1.83%。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南阳市通过“三调”全面查实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对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空间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三调”数据成果也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刚性约束措施加以改进。要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全域“一张底图”和“一个平台”,实现城乡国土规划管理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全过程监督。要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市级顶层设计,周密制定管制规则,为严格用途管制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条件。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县乡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守牢耕地保护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