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志卷十一

  六书略一

  ○六书略一

  (臣)等谨按周官六书之义康成所释前志载之详矣顾其源流条贯足以证古今诵习之同而未足罄乾坤橐龠之妙钦惟我国家肇造区夏列圣天亶神灵刱制文字用垂久远实得天地之中声其理根于律吕损益还宫之法故其用实总乎音韵之全圣祖仁皇帝考文制度既已定为清文鉴一书复以音韵阐微与康熙字典实相表里颁示训行薄海暨讫一扫诸家之陋俾阳开阴阖洞启机缄五均七始互相枢纽盖汉文之言六书者至于魏晋而始有声类南北朝而始有切韵后遂执所谓切韵者以上检六经旁核百氏究未得其要领   国书则谐韵生声探源星宿于是声之所在而形成焉洪纤巨细无不指之事疾徐俯仰无不会之意十二字头生生不已以声为转注也人名地名闲用对音以声为假借也错综变化之中实于六书之义无不赅备此真恃源而往之道也至于篆降而隶隶降而楷偏旁穿凿不免影响依附我皇上沿流溯源定为清篆三十二体符玺印章昭回云汉其馀各体并会萃于御制盛京赋虫鱼鸟兽草木山川陶镕万象归于一冶又直追古皇仰观俯察之心以神而明之则国书为谐声之祖何尝非象形之祖与外如蒙古旧语天竺梵音以及西番译语回准方言莫不并蓄兼收登于策府按之钦定西域同文志同文韵统三合清文鉴五译合璧集要诸书譬之百川赴壑趋海朝宗列宿经天向辰拱极(臣)等谨将国书首载简端次列清篆用昭皇朝制作之盛其蒙古西番回准各部亦依次登载馀如塞垣别部海岛名藩言不雅驯无关订证均略而不载焉

  国书

  △国书

  太祖初命额尔德尼巴克什同噶盖扎尔固齐将【蒙古字】创立满文   (臣)等谨按此创立满文之始所云□□□□□ 【 无圈点档案】 是也诚万世臣民所当遵守者   太宗命达海巴克什等翻译书籍库尔禅等记注政事谕达海增加圈点   (臣)等谨按此即今所遵用国书如□□□之□字即加点之始□□□之□字即加圈之始大抵十二字头率以三字或二字蝉联成句自加圈点而□ 【 雨】 不至混于□ 【 奴仆】 □ 【 户口之户】 不至混于□ 【 泥土之土】 □ 【 鱼刺】 不至混于□ 【 男子】 之类朗若列眉于是字无遁声声无遗字于文字通行信为明晰   阿额伊鄂乌谔 □□□□□□   (臣)等谨按十二字头实为国书生生不已之母而第一字头又为十一字头之母至此六字则更为第一字头之母阿 【 读如六麻韵】 额 【 平声读】 伊怡宜义 【 义字平声读】 鄂 【 平声读】 乌伍武务渥 【 伍字以下俱平声读】 鄂 【 平声读】 阴阳阖辟上本律元以下合音切韵诸法详见七音略馀仿此   爱 额依 伊依 □ □ □   (臣)等谨按此第二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成音如阿加依呼成爱馀仿此   阿哷 额哷 伊哷 □ □ □   (臣)等谨按此第三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应以哷字带音馀仿此   安 恩 音 □ □ □   (臣)等谨按此第四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成音如阿加安成安馀仿此   昂 鞥 英 □ □ □   (臣)等谨按此第五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成音如阿加昂成昂馀仿此   阿克 额克 伊克 □ □ □   (臣)等谨按此第六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其音之属从阴则加一□字以克字带音馀仿此   阿斯 额斯 伊斯 □ □ □   (臣)等谨按此第七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以斯字带音馀仿此   阿特 额特 伊特 □ □ □   (臣)等谨按此第八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以特字带音馀仿此   阿补 额补 伊补 □ □ □   (臣)等谨按此第九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以补字带音馀仿此   敖 欧 优 □ □ □   (臣)等谨按此第十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成音如阿加傲成敖馀仿此   阿勒 额勒 伊勒 □ □ □   (臣)等谨按比第十一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以勒字带音有向用尔字对音者仍通用尔字馀仿此   阿穆 额穆 伊穆 □ □ □   (臣)等谨按此第十二字头就第一字头加一□字以穆字带音有应读作第四字头之音者仍照第四字头对音馀仿此   十二字头正字之外增添外字   (臣)等谨按增添外字以补十二字头之未备如□□□□□□之类为外单字如□ □之类为外联字   两字连写切成一字   (臣)等谨按切音清字用汉字一字对音如□为聂□为年之类其一字未能切当用汉字二字对音如□为尼雅□为费扬之类   太祖欲以【蒙古字】制为国语颁行国中令额尔德尼巴克什与噶盖扎尔固齐酌定之二人辞曰蒙古文字(臣)等习而知之相传久矣未能更制也大祖谕之曰汉人读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   额尔德尼巴克什与噶盖扎尔固齐同对曰以我国语制字最善但更制之法臣等未明故难耳   太祖因谕之曰阿字下合一麻字非阿麻乎额字下合一墨字非额墨乎吾筹此已悉尔等试书之何为一可额   尔德尼巴克什遂与噶盖扎尔固齐遵谕将【蒙古字】编辑连写制为成语创立满文颁行通用满文传布自此始今所用满文数字连为一字者皆额尔德尼巴克什与噶盖扎尔固齐拟制奉太祖钦定俾国人习之者也   (臣)等谨按满文制字之法以十二字头为极纽因而有外字又因而有切音单字切音双字至为简易顾操至约以驭至繁要以联字一法为准今恭绎   太祖阿麻额墨之训已示联字之大凡当时承旨编辑踵事加详如□字在联字内作□□字在联字内作□□字在联字内作□之类则联字变体之在首者如□字联字内在首则变体作□在中则变体作□在下则变体作□之类则联字变体之分上中下者以下诸字皆仿此如第二字头之□字在联字内则改作□之类则字体之全变者以下诸字头皆仿此参伍错综拟议变化而规矩谨严毫发不爽联字之法因以大备至于结体之分合用笔之先后如 【 字之牙】 □ 【 字之圈】 □ 【 字之点】 □ 【 字之尾】 之类心手了然纎悉必较上自祝版   内廷宫殿门榜以及诸司章奏必以□□ 【 楷书】 为主则尤与心正笔正之旨为吻合焉   命分别满文语气   (臣)等谨按满文演绎字求实义解证虚神往往有汉文所不能疏通者证以满文而脉络分明神理毕现则尤在助语虚字轻重之别如□□□三字上用□则下用□上用□则下用□上用□则下用□等字以韵相从此则语气之未然者也□□□□□□六字上用□则下用□上用□则下用□上□下□上□下□上□下□等字亦以韵相从此则语气之已然者也如同一□字上用□则为令词上用□则为被词同一□字上用□则为可字上用□则为为字之类此则语气之以承应而异者也如□之上必用□□之下必用□□□□之上必用□□之上必用□之类此则语气之以承应而全者也外如□□□□等字则又有单用联用之分提写不提写之别诸如此类不可枚举丝联绳贯洵为细入无闻矣   康熙八年圣祖谕达海巴克什通满汉文字于满书加添圈点俾得分明又照汉字增造字样于今赖之   十二年圣祖特谕傅达礼曰满汉文义照字翻绎可通用者甚多后生子弟渐至差谬尔任翰林院掌院可将满语照汉文字汇发明某字应如何用某字当某处用集成一书使有益于后学此书不必太急宜详慎为之务期永远可传其书斟酌周详后二十馀年始脱稿刊行即今清文鉴也   (臣)等谨按满文字画辨析微芒制为国语其中有可相通者有不可相通者不容稍混如同中之异则同一寿字而□ 【 福寿之寿】 与□ 【 寿数之寿】 异同一恩字而□ 【 恩泽之恩】 与□ 【 施恩之恩】 异同一气字而□ 【 人生之气】 与□ 【 气血之气】 异同一火字而□ 【 无焰之火】 与□ 【 水火之火】 异他如□ 【 颜色之色】 之异于□ 【 彩色之色】 □ 【 是非之是】 之异于□ 【 是之也】 无论已如异中之同则□为南而亦可解为前字□为北而亦可解为后字□为东而亦可解为上字□为西而亦可解为下字他如□ 【 甲子之甲又解为青色之青】 □ 【 甲乙之乙又解为浅绿色】 以下为十千而五方之色亦如之□ 【 子时之子又解为鼠】 □ 【 丑时之丑又解为牛】 以下为十二支而十二相亦如之无论已故语之不得不分者如□ 【 父】 之与□ 【 亦解为父】 □ 【 母】 之与□ 【 亦解为母】 □ 【 利益之利】 之与□ 【 元亨利贞之利】 □ 【 造次】 之与□ 【 缓急】 之类是也语之不妨于合者如□为方而亦可为面□为视而亦可为火□为智而亦可为精能之精贤才之贤□为义而亦可为行次之行部院之部之类是也实字之可以虚用者如□ 【 诚】 □ 【 理】 之类是也虚字之可以实用者如□为疑问之词而又解为兄弟之弟□为使令之词而又解为车辕横木之类是也虚字之疑似而不容不辨者如□之与□□之与□□之与□□□之类是也实语之疑似而不容不辨者如□ 【 初】 之与□ 【 作事之始】 □ 【 节省之节】 之与□ 【 奢俭之俭】 □□ 【 不和】 之与□□ 【 不睦】 □ 【 清】 之与□ 【 明】 □ 【 约】 之与□ 【 简】 之类是也至于语解精微义蕴奥妙又有触处旁通而愈研愈出者即如五经之字均为对音今改为□ 【 易】 □ 【 书】 □ 【 诗】 □ 【 春秋】 □ 【 礼记】 按之各经本义洵为确切不移其馀清文鉴中续入新定国语五千馀句以此类推咸归谛当我皇上因列祖之刱垂远宗近守益昭大备国书之制不更如揭日月而行哉   清语改音不改字   (臣)等谨按运笔贵乎清晰语音贵乎浏亮此翻切诸字缓读本有二音急读则成一字也   国书成语读法如□□□□□□六字于联字清语内从无用在句之中间者间有读阿字者皆系□字读额字者皆系□字读伊字者皆系□字读鄂字者皆系□字读乌字者皆系□字又□□□字头下用□字读作呢□□□字头下用□字在别字头下用□字仍作衣之类□□□字头下联用□□字俱作啊□□字俱作窝□□□字俱作乌□字作哦□字作伊之类联话清语内遇□□字俱作傲□□字俱作哈□□字俱作豁之类又如□ 【 众兄】 之□字读作匝□等之□字读作则叠字句内如□ 【 并】 读作萨匝□ 【 金钱】 读作塞则之类以上诸字单字原本音联字必须改读庶几施之应对曲折如意斯又善学者所宜究心者矣   乾隆三十七年命清汉对音字式   (臣)等谨按满汉文义凡句栉字比上下承应之法断不能同是以有翻译以通之至对音之无义可寻诚如   圣谕汉文天字以国书合音字当云梯烟决不得援谬解以立义从来以字义之优劣强为分别轩轾如金史书乌珠为兀术贝勒为勃极烈或为孛堇又同一蒙古人名于膺世爵者则书罗卜藏于隶谳牍者则书罗卜赃实与蒙古语鄂博而以鄂为嵯峨之峨博为较祭之軷皆为强作解说卒之求其义而不得遂并其音而失之故向来对音字式讹误相沿我皇上特命依国书十二字头酌定对音自一字至数字不等以备行文酌用于对译之法更归简易谨略述梗概用昭法守焉

  皇朝通志卷十一

  ●皇朝通志卷十二

  六书略二

  ○六书略二

  清篆

  △清篆

  乾隆十三年谕我朝国书音韵合乎元声体制本乎圣作分合繁简悉协自然惟篆体虽奋有之而未详备宝玺印章尚用本字朕稽古之暇指授臣工笔为各体篆文儒臣广搜载籍援据古法成三十二类且请以朕制盛京赋缮成清汉篆文既广国书并传古篆足以昭示来许著允所请即以傅恒汪由敦充总裁官阿克敦蒋溥充副总裁官慎简校对缮写人员速竣厥事   (臣)等谨按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是清篆原与国书先后并出特以各体未备传习尚稀我皇上本原圣作制为三十二体命缮写御制盛京赋以昭觐扬光烈传示无疆之意六书之道尤为深切著明今据各体标目依类登载并分系缘起于每条之下资考镜焉   (满文)   玉箸篆舒元舆云李斯变仓颉史籀文为之体尚太古葢小篆外别创一家也或即以小篆为玉箸其说见于唐元度论书十体然丰坊言小篆变而为玉箸则固各自为书后李阳水最善其体   (满文)   芝英篆书纂汉武帝有灵芝三本植殿前乃歌芝房曲又命陈遵作是书亦曰灵芝按六国时已有芝英书用之符信则遵盖有所仿章俊卿所谓析六国芝英之派也体用小篆而岐其首尾若芝初生状   (满文)   上方大篆未知出于何人按蒙恬笔经李斯删取其文为小篆则秦以前早有之韦续又言程邈所述后人饰之以为法祝素先并谓邈饰斯之法当是斯改定古人邈又润色之也体与填书略同   (满文)   小篆书断云李斯改省籀文作卫恒论四体书势有谓程邈作于云阳狱中非也但按斯以前已有小篆韦续书纂谓汉武得周时汾阴鼎即其文又宣和谱论秦穆时诅楚文熊朋来论黄帝刀布已皆是小篆字体或传自古人斯更为改定遂独擅其名耶亦曰八分小篆者比籀文十存其八也   (满文)   钟鼎篆墨䉤云大禹象钟鼎形作按熊朋来谓古礼器𫖯为钟仰为鼎自皇祐间命太常摹历代钟鼎款为图宣和以后此书遂广薛尚功所集钟鼎款识多三代时篆刻也   (满文)   垂露篆僧梦英云汉曹喜作以书章奏字如县针而不纎若浓露之垂故名章帝尝重此书比之金盘泻珠风篁杂两蔡邕所谓建初称善者也   (满文)   柳叶篆僧梦英云晋卫瓘作笔势明劲莫得而学按卫氏三世攻书善师模古字上古以竹挺点漆书画不能行故头粗尾渐细瓘以笔墨拟之复头尾俱细真妙于脱胎者   (满文)   殳篆撰人无考书纂云伯氏所职文记笏武记殳葢君有命则书其上后人因法其书为殳篆非形象殳也汉印中丁钦私印及李状等刻皆可玩何雪渔文三桥尝仿之   (满文)   县针篆书纂汉曹喜作后世多以题五经篇目河洛遗诰云小篆为质垂露为纪题署五经印其三史者即此也   (臣)等谨按明史礼志诸司印信俱用九叠篆文惟监察御史八叠篆征西等将军柳叶篆我皇上乾隆十三年初制清篆自玉箸芝英以下文武官司印信一年改镌左清篆右汉篆皆以品秩为序文职一二品尚方大篆内三品外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提督学政小篆内四五品外三四品钟鼎篆内六品外五品以下垂露篆武职一二品柳叶篆三四品殳篆四五品以下县针篆其为体凡九文武有别大小有章谨胪列于前以昭亿万年之法守凡御制上谕有关符宝印章足以信今传后以及诸司议定章程亦依次具载焉   御题交泰殿宝谱序后曰宝谱成于乾隆十一年丙寅越三年戊辰始指授儒臣为清文各篆体书因思向之国宝官印汉文用篆书而清文则用本字者以国书篆体未备也今既定为篆法当施之宝印以昭一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书帝时自是而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宝以下二十有一则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因敕所司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并纪之宝谱序后云   皇太后金宝用玉箸篆   皇后金宝制与皇太后同   皇贵妃金宝制与皇后同   贵妃金宝制与皇贵妃同   妃金印制与贵妃同   皇太子金宝用玉箸篆和硕亲王金宝芝英篆亲王世子金宝芝英篆多罗郡王饰金银印芝英篆朝鲜国王金印芝英篆琉球国王安南国王暹罗国王俱饰金银印尚方大篆公侯伯俱银印柳叶篆衍圣公银印尚方大篆   十四年礼部奏理藩院堂印【蒙古字】应否仍照本文镌刻奉旨理藩院印文之【蒙古字】不必篆书外藩扎萨克盟长喇嘛并蒙古西藏一应满洲蒙古唐古特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满文用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   更铸经略大将军印   谕曰近用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亦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祀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遇因一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臣)等谨按以上二项印文一则俯从旧俗重译会同之至意一则光昭圣武不忘功臣之盛心至于首玉箸以明九五之尊次芝英以定王侯之辨而尚方柳叶以下无不阶级秩然永垂典则斯诚我圣朝制作明备之隆规万世臣民读皇上御制序文德足重宝而宝以愈重之言于圣人缉熙宥密之学庶几得以仰窥万一已   (满文)   龙篆书纂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其文户疏户密趋长形短亦有天矫空际之状   (满文)   穗书韦续墨薮神农氏因上党生嘉禾八穗乃仿其形作书以颁时令体如穗之累累欲坠故名   (满文)   岛迹篆书纂云仓颉作论者以其体如鸟足步尘纎悉毕见故名但据蔡邕篆势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梁武帝云仓颉观鸟迹之意则当日或实有所见而仿者书断即以此为古文按孔壁中科斗书亦曰古文是古文不独此一种郭忠恕所谓岛迹科斗皆是也若六国传信岛迹书则又非此   (满文)   垂云篆书纂黄帝时卿云常见乃作是书晋卫恒善之论者谓其笔动若飞字张如云   (满文)   鸾凤篆书纂少昊时作凤鸟适至爰象其体以成书古人作事往往有所兆辄志之故官以鸟记   (满文)   科斗书吾衍字原谓仓颉意度为之韦续则言不知何代释适之金壸记言高阳氏状科斗形然按卫恒篆论汉武时得孔壁书人已无能知者徒以形似科斗遂名之则并科斗名亦后人所加矣故费氏亦但言书有二十法科斗是其一并不著撰人名氏晋汲冢竹书南齐楚冢考工记皆是此体   (满文)   龟书墨薮云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乃作是书按龟图在轩辕时何以至尧始制字其亦如周初有二鸟祥迨史佚而仿为鸟书耶   (满文)   倒薤篆论书十体云务光作光辞汤隐清泠陂植薤为食时清风欻至叶交偃成文乃象为此书写太上紫经三卷遂远去时人偶得其书亦谓之薤叶篆   (满文)   鸟书论书十体周文王有赤雀武王有丹乌用作此体以书幡信韦续但言写二鸟祥不载撰人名氏唐元度则云史佚作也体与鸟迹不同彼仿其迹此象其形   (满文)   坟书祝素先云周媒氏配合男女令各书以为证按媒氏又有填篆亦用之姻字颇不同葢填以表信此则其作证者   (满文)   大篆吕氏春秋云仓颉作按汉艺文志史籀著大篆书断亦言籀损益颉文为大篆则系籀作无疑至其字体周越赵宦光等谓即石鼓文而书断又谓石鼓乃籀篆虞世南书旨述并有大篆即籀篆之语诸书各相抵牾意籀所作原有此数种以石鼓籀篆为即大篆者均误也汉书艺文志凡十五篇建武时已亡六篇   (满文)   麟书书纂鲁西狩获麟仲尼感焉弟子申为作是书墨薮又云纪瑞也   (满文)   转宿篆书纂宋景公时荧惑守心公有德言三遂徒三舍司星子韦仿其退缩象作是书每字首用三星墨薮所谓莲花未开形即此   (满文)   雕虫篆书纂云即战笔书按梦英载鲁秋胡宦游其妻桑时浣蚕作体遒律屈曲如虫故又名虫书或又云虫鸟书张表臣非之谓虫鸟各自为书不相混也晋郭巨山最善之   (满文)   刻符篆书纂李斯赵高并善用之按秦废古文定八体此其一也文用柳叶小篆双钩成字俗呼为飞白误矣   (满文)   金错篆书纂云古钱文也周泉府汉铢两刀布所制皆是胡正言摹秦汉印章每于用笔注头处作两丫形葢本此   (满文)   鹄头篆亦名鹤头撰人无考韦续云诏版所用汉家尺一之简是也起笔轻如鸟喙继笔重如鹄头论者比之远帆无波秋山一抹   (满文)   飞白书书纂蔡邕作时方饰理源都门邕适撰圣皇篇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归而作是书后王子猷父子并造其极又梁武帝谓萧子云曰献之书飞而不白卿书白而不飞可为斟酌之子云乃以篆文为之极精妙欧阳诣得其传   (满文)   龙爪篆梦英云王右军还天台还至会稽适风月清朗夕上桐亭偶题柱作一飞字形若龙爪遂以为名后王僧虔仿其意加以棱角为虎爪书亦著名   (满文)   奇字甄丰六体书之一张怀瓘书断云即籀篆也其迹有石鼓文在焉萧子良又谓丰定大篆为奇字葢丰有六体改定古书而成原当时或本大篆籀篆而稍变其体故于籀篆既异于大篆亦不甚同也扬雄最好之刘棻从学焉其传遂广   (满文)   缨络篆僧梦英云汉刘作升夜观星象作存古之梗概变隶之规矩体类科斗而不真势同回鸾而较逸后汉儒士多学之   (满文)   剪刀篆韦诞作其形似剪故名僧梦英云剪刀亦名金错书按二书不同体此当是诞又从金错中悟出也   (满文)   碧落篆段成式谓碑有碧落字故名李肇董逌则谓碑在绛州龙兴宫本旧碧落观故名按欧阳修集古录龙兴宫有碧落尊像篆文即刻其背未濂潜溪志唐韩王元嘉子训为其母造此尊像爰有是碑但不知何人书李璇之玉京宫记曰陈惟玉李汉黄公记曰李训弟撰洛中记异乃谓有二鸽仙来刻者皆不可强为之说要其字法到秦汉人深处李阳冰见之寝处其下数日不能去   (臣)等谨按各体清篆考古证今文章炳灿彧彧皇皇允垂极轨昔唐李阳冰之论古篆谓得方圆流峙之形于天地山川得经纬昭回之度于日月星辰得霏布滋蔓之容于云霞草木得屈伸飞动之理于虫鱼禽兽随手万变任心所成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我皇上圣神天纵囊括图书新模既广古篆益昭洵足称考文敷典之巨观垂法无疆之盛遘矣

  皇朝通志卷十二

  ●皇朝通志卷十三

  六书略三

  ○六书略三

  西域各部字体

  △西域各部字体

  乾隆四十四年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   (臣)等谨按是书以国语与蒙古语汉语通贯为一使互相音释凡国语一句必兼载蒙古语汉语以明其义并各以【蒙古字】汉字对音以定其声其声为汉字所无者则三合以取之为【蒙古字】所无者则分各种读法写法以取之自有译语以来无如是之经纬详明举一即可知三者至【蒙古字】母考元史世祖中统元年命制新字其字仅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以谐声为宗今考馆书存目所载元朱宗文 【 又称朱巴颜】 撰【蒙古字】韵二卷首列各本误字及重入汉字次列总括变化之图次字母三十六字次篆字母九十八字次则以各【蒙古字】分韵排列宗文生于至正年间自谓能通音译附会推寻实多不能吻合即如陶宗仪辍耕录载元国字以可侯字为首而是书又依韵会以见经坚■字为首其字母已不相合而元史既称有二合三合四合之法此书乃用直对而不用切音甚至累数字以释一音清浊轻重毫无分别其他错互大概可知转不若明金尼阁所撰西儒耳目资足以自伸其说第西儒耳目资残缺颇多列音韵谱惟存第一摄至十七摄自十八摄至五十摄皆佚已非完书而【蒙古字】韵又踳驳过甚不足据为典要故均从略云   御制西域同文志序云岁庚午既定同文韵统序而行之盖以梵音合国书切韵复以国书切韵叶华音字母于是字无遁音书皆备韵微特支■〈冉阝〉咒语窔奥可探而且寰■〈宀禹〉方言拘垆尽释兹者西域既平不可无方略之书然准语回文非纂辑文臣所晓是宜示之纲领有所遵循俾无踳驳舛讹之虞因以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准部回部并西藏青海等地名人名诸门举凡提要始以国书继以对音汉文复继以汉字三合切音其蒙古西番托忒【回字】以次缀书又于汉文下详注其或为准语或为回语于是兀格蟀自之言不须译鞮象寄而凡识汉字者莫不通其文解其意了若列眉易若指掌书既成名之曰西域同文志同文云者仍闸韵统之义而特加以各部方言用明西域记载之实期家喻户晓而无鱼鲁毫厘之失焉然尝思之天高地下人位乎其中是所谓实也至于文盖其名耳实无不同文则或有殊矣今以汉语指天则曰天以国语指天则曰阿卜喀以蒙古语准语指天则曰腾格里以西番语指天则曰那木喀以回语指天则曰阿思满令回人指天以告汉人曰此阿思满汉人必以为非汉人指天以告回人曰此天则回人亦必以为非此亦一非也彼亦一非也庸讵知孰之为是乎然仰首以望昭昭之在上者汉人以为天而敬之回人以为阿思满而敬之是即其大同也实既同名亦无不同焉达者契渊源于一是昧者滞名象于纷殊是志也将以纳方俗于会极祛群疑之分畛举一例凡豹鼠易辨即世道人心岂云无裨益哉   (臣)等谨按切韵字母之学兴于西域流传中土夹漈郑氏所谓虽重百译之远而音义可传顾其论华梵书曰梵书左旋其势向右华书右旋其势向左华以正错成文梵以偏缠成体要之郑氏究未能洞悉原委故于声经音纬之道虽得其大略而不能备晰夫梵音之传布藉翻译以行由天竺而西番由西番而震旦唐吐番相阿努亲受天竺字法而仍译以唐古特之字辗转纡回其势然也前代舆图未扩凡我朝重译来同之地皆当日声教所不通故晋唐以还径僧伽婆罗沙门不空诸人之传译而缁流持诵迥非西僧梵韵譬之嚼饭与人重增呕哕斯言良为不谬皇朝统一函夏疆索周环蒙古诸藩尽列版图迄西陲平定凡回准各部落远至二万馀里击壤鼓腹同于几席皇上既合纂蒙古清文鉴一书颁示中外又特立唐古特托忒回回诸学俾之通习流传干大坤广久已示规模于无外今将御制西域同文志序恭载卷首其馀蒙古西番托忒回回诸字即按地山水人四门撮其要者缀书其下不特举一例馀颠末略具即按之同文韵统之旨亦无不同条共贯所谓栉之于发绩之于丝虽细且多而不乱者矣   □□   巴 【 尔】 库 【 勒】 居天山北旧隶版图西邻准界故以为天山北路之首回语巴 【 尔】 有库 【 勒】 池也城北有池故名转音为巴里坤   【三合切音 巴呵 哷 枯□ 勒】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天山北路地名之首   □   哈密在天山之南旧隶版图西接回部故以为天山南路之首回语哈 【 勒】 密 【 勒】 之转音哈 【 勒】 瞭望之谓密 【 勒】 墩台也地有瞭台故名   【三合切音 哈密阿伊】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天山南路地名之首   □□□   汗腾格哩敖拉准语汗称其君之词腾格哩蒙古语准语谓天也敖拉准语谓山葢天山之主峰也   【三合切音 哈呵 安 特额 鞥 歌哩阿■〈王剌〉额伊傲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天山之主峰   □□   罗 【 布】 淖 【 尔】 罗 【 布】 回语汇水之区淖 【 尔】 为山南众水所汇故名古泑泽一名盐泽一名蒲昌海   【三合切音 罗鄂 □ 诺鄂 傲哷】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即蒲昌海自葱岭以东和阗叶尔羌诸水皆注焉   □□   博汗此绰罗斯始祖也自博汗至策旺多 【 尔】 济那 【 木】 扎 【 尔】 并十八世相袭称汗   【三合切音 玻鄂 哈呵 安】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之首   □□□   青吉 【 斯】 汗回部之汗为第一世按回教相传始墨克墨德那诸国今天山南路派噶 【 木】 巴 【 尔】 一支其的传也青吉 【 斯】 汗族又为旧君其国者因首叙焉   【三合切音 □伊 英 基伊 斯 哈呵 安】   【蒙古字】 □□□□   【西番字】□ □ □   【托忒字】□□□□   【回字】□□□   此天山南路回部人名之首   □□□□   库克淖 【 尔】 蒙古语库克青色淖 【 尔】 水聚汇处即青海也以水名亦称库库淖 【 尔】 音之转也   【三合切音 枯珂乌额 诺鄂 傲哷】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青海地名之首   □□   阿 【 勒】 坦敖拉蒙古语阿 【 勒】 坦金也山色如金故名   【三合切音 阿勒 塔阿 安 阿■〈王剌〉傲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青海山名之首   □□   已见青海地名   此青海水名之首   □□□□   古实汗图鲁拜呼准噶 【 尔】 和硕 【 特】 哈尼诺雅 【 特】 洪郭 【 尔】 之子封遵文行义敏慧古实汗按古实汗旧居青海以全境来归为青海诸王公受封之始故首纪之   【三合切音 沽施乌伊 哈呵 安 图噜乌乌 巴呵 衣 呼乌】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青海人名之首   □   拉萨西番语谓佛地也番俗尚佛故名   【三合切音 ■〈王剌〉萨阿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卫属地名之首   □□   扎实伦博西番语吉祥山也地以山名   【三合切音 楂西阿伊 鲁乌 穆 玻鄂】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藏属地名之首   □□   普 【 克】 纳 【 克】 西番语茂林也地多林木故名   【三合切音 □□ 克 纳呵 克】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喀 【 木】 属地名之首   □□   实德总西番语实德和平之谓总城也葢美其城风俗之词   【三合切音 施德伊额 租乌 鞥】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阿里属地名之首   □□   总噶 【 尔】 拉西番语噶 【 尔】 白色拉岭也岭石色白下有旧城故名   【三合切音 租乌 鞥 嘎呵 哷 ■〈王剌〉呵】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卫属山名之首   □□   搏博拉西番语搏博高也岭形高峻故名   【三合切音 咜鄂 安 玻■〈王剌〉鄂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藏属山名之首   □□   多实拉西番语多谓石实四数拉岭也岭有四石峰故名   【三合切音 多施鄂伊■〈王剌〉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喀 【 木】 属山名之首   □□□□   哩 【 克】 苏 【 木】 衮博哩西番语哩 【 克】 苏 【 木】 衮博谓文殊观音及手持金刚也哩山也旧曾示现于此故名   【三合切音 哩伊 克 苏乌 穆 锡鄂 安 玻哩鄂伊】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庇字】 □□□□   【回字】□□□   此西番阿里属山名之首   □□   藏博楚西番语藏博清净之谓楚水也河也取清净无垢之义以名河其上流即藏地崖噜臧博楚也   【三合切音 匝阿 昂 玻初鄂乌】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卫属水名之首   □□□   崖噜臧博楚西番语崖噜谓西境藏在卫西与卫属之臧博楚本一河此其西流也   【三合切音 阿 衣 噜匝乌乌 昂 玻初鄂乌】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藏属水名之首   □□   沙 【 克】 楚西番语沙 【 克】 水声水流湍急有声故名   【三合切音 沙阿 克 初乌】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喀 【 木】 属水名之首   □□   斡康春西番语康空甸也河滨多狐旁有空甸故名   【三合切音 斡卡阿阿 昂 舒乌 鞥】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阿里属水名之首   □□□□   总喀巴罗 【 布】 藏扎 【 克】 巴卫地始兴黄教之祖生于东总喀至卫建噶 【 勒】 丹寺阐扬法教衣钵开先一支八叶相传为曼殊师利之呼必勒汗云   【三合切音 租乌 鞥 卡巴罗阿阿鄂 补 匝阿 昂 楂阿 克 巴阿】   【蒙古字】□□□□   【西番字】□□□□□   【托忒字】□□□□□   【回字】□□□□   此西番喇嘛之首   (臣)等又按东鹣西鲽风尚所同北辙南辕会归有极钦惟我朝膺天眷命覆载之内悉主悉臣凡雕题漆齿之偕徕实疏仡循蜚所未有似宜附登卷末于以志盛事于梯航阐遗经于山海第考馆书存目所收如四译馆考八纮译史二书要不过广采异闻以资博览间亦涉于邹衍谈天齐谐志怪之流考核之道概乎未有闻焉至琉球国志一书曾经使臣周煌恭纂进御顾其所载琉球各字仅附之风俗门不过存什一于千百其馀四译馆中尚有存馆杂字如暹罗缅甸百译苏禄八百回回西番高昌南掌西天凡十国零星错杂其所载西天西番回回诸字考之钦定西域同文志五译合璧集要诸书总未能窥其奥窔车则抵牾孔多恐各国诸字亦未免承讹袭谬之弊盖群言必衷诸圣馆中所存皆未经钦定之书似未足以信今传后母宁阙而不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