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一

(文殊师利所报法言称,一名断诸法狐疑法,一名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照明持)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问四事品第一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之园给饭孤独精舍,与大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及诸欲天子、诸色天子、诸遍净天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是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围绕会聚而为说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须真天子于会中坐。须真天子察众坐定,便从坐起,整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愿欲有所问,惟佛分别解说其决?”

佛言:“善哉,善哉!天子!为世一切求最上义,乃以此念问多陀竭。所疑便说,恣所欲问!”

须真天子踊跃欢喜即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得不妄信而志大乘?何谓菩萨所作坚强,得不怯弱?何谓菩萨得无能及最禑之福?何谓菩萨得知无所挂碍之行?何谓菩萨去离冥尘而得智慧?何谓菩萨入众勇辩,得无恐惧?何谓菩萨得所闻义,依而有护?何谓菩萨得依法奥,超绝于俗?何谓菩萨得恭敬顺行佛、世尊教?何谓菩萨得承法教,导利一切?何谓菩萨得不可及神通之慧?何谓菩萨得魔现怪,心不倾动?何谓菩萨得深远智而不可逮?何谓菩萨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何谓菩萨得入深行,殊胜无侣?何谓菩萨得知巧方便根,为众说法?何谓菩萨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色欲会?何谓菩萨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何谓菩萨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何谓菩萨得律方便,离诸所见?何谓菩萨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何谓菩萨得吉祥愿,身意清净?何谓菩萨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何谓菩萨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何谓菩萨得应所乏,饶益一切?何谓菩萨得为一切世人所爱敬?何谓菩萨而得智黠,为人所誉?何谓菩萨所行功德而不可尽?何谓菩萨坚其本要,会得至佛?何谓菩萨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何谓菩萨诸所施造辄为作师?何谓菩萨总持众事,无所不了?”须真天子问已,默然。

佛言:“善哉,善哉!须真天子!所问甚深,多所过度于世人民,念持是事以问如来,起菩萨意济脱生死。谛听,谛受!佛当为汝解说其义,逾于所问,疾得是事。”于是天子受教而听。

佛告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妄信而志大乘。何等为四?一者,以善权方便入于智慧而不动转;二者,以立大哀住无盖慈;三者,以立法义所问能报;四者,以立于道逮得神通,晓知所有。是为四事,菩萨得不妄信而志大乘。”

佛尔时歌颂而言:

“坚住于权方便,已见慧智无底,普弘广行大哀,慈护人常得脱,
得义法善方便,应所报无踬碍,神通达道化之,以得是无能坏。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所作坚强,得不怯弱。何等为四?一者,精进不转;二者,身所行净及净他人;三者,其意纯淑,得至于道;四者,不厌惓于佛法而得成就。是为四事,菩萨所作坚强,得不怯弱。”

佛尔时歌颂曰:

“得坚住于精进,立中正无两际,常清净无垢浊,身意行口亦尔,
所作为常纯淑,以是故乘佛义,于请益不厌惓,常思念于佛法。
此四事法之上,是则为微妙持,若有坚住法者,便当得道行径,
于内外皆已了,悉逮得道之节,在于此三处中,为法王今不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法,得无能及最禑之福。何等为四事?一者,以般若波罗蜜广教授诸菩萨;二者,未发道心者而劝一切令发道意;三者,常行三品愿:一戒、二智慧、三平等,应是事者所作功德而无恚怒;四者,心念于道而无懈怠。是为四事,菩萨得无能及最禑之福。”

佛尔时歌颂言:

“用智慧度无极,教导于解黠者,便以等住于道,则恒以是道心,
广劝勉于众人,皆使令发道意。
于三品而不转,若有应于是者,便为合于道义。
其一切诸所作,是功德遂当办,稍得依近于道。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知无所挂碍之行。何等为四?一者,有所作常以慧,不为顽佷自用;二者,知一切法因缘所属,离于吾我而无瞋怒;三者,以空法摄护一切;四者,远离爱欲,晓了六情。是为四事,菩萨得无所挂碍之行。”

佛尔时歌颂言:

“所作常以慧,不佷不自从,信用律方便,所见而不受
,是法为以空,终不舍离人,行过诸所欲,内外为已净。
如是最上法,四事之所立,便得智无碍,慧度于无极。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去离冥尘而得智慧。何等为四?一者,所闻不厌足;二者,应人所欲而为说法,心无所冀;三者,一切所作如幻,于诸法界慧无所坏;四者,一时发道意,超入法城。是为四事,菩萨去离冥尘而得智慧。”

佛尔时歌颂言:

“常求深学,闻不厌足,审观法义,应所欲教。
已得总持,自以意说,不复从人,有所启受。
所作若梦,及野马幻,视一切法,痴分如是。
其所修设,而不坏法,一发净意,便弃苦痛。
如是法品,甚为殊杰,是经尊特,常当亲近。
去离冥尘,而得慧明,游于三世,譬如日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入诸勇辩,得不恐惧。何等为四?一者,得陀邻尼念持不忘;二者,语能报诸所问,皆断其狐疑;三者,以大哀教授一切,使入空;四者,所作离于魔事,便得神通之智。是为四事,菩萨入众勇辩,得不恐惧。”

佛尔时歌颂言:

“已得于总持,所闻而不忘,语报坚诸问,皆断众狐疑,
大哀广教授,一切无所有,神通为已达,魔欲不能制。
如是四事法,则为应菩萨,于是无恐畏,在众住不惧。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所闻义,依而有护。何等为四?一者,诸所闻者皆悉持之,于所闻、无所闻,亦无力,亦无持,亦无所至;二者,诸所音声非是正行,皆远离之,诸法皆解脱等,若如称义,议如响;三者,若闻他方有深经,轻身往求;四者,已入寂静义而无有愦闹。是为四事,菩萨得所闻义,依而有护。”

佛尔时歌颂言:

“虽欲多闻法,不听采其义,无闻亦无力,因义是其要。
三界诸音声,皆非正道行,响等譬如称,知义亦如是。
于是得闻听,观受奉其义,无使身自行,彼说闻欢喜。
其义最第一,法寂无愦义,用是深法行,禀承敬其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依法隩,超绝于俗。何等为四?一者,聚会众人而为说法;二者,于大众中为现无常事;三者,劝大祠祀者,使为觉愿;四者,常欲舍诸所有,止空闲处。是为四事,菩萨得依法隩,超绝于俗。”

佛尔时歌颂言:

“在于大城,常处其中,因其黠慧,而为说法。
住身大会,建立众人,淫放逸中,为现无常。
会于大祠,彼我等佐,因祠劝助,用已觉故。
与无有俱,常念舍离,心常愿求,处在空闲。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恭敬顺,行佛、世尊教。何等为四?一者,心常在道,究竟不离;二者,所闻受持,念未曾忘;三者,所许如言,有求不逆;四者,习于空无,入一切法。是为四事,得菩萨恭敬顺,行佛、世尊教。”

佛尔时歌颂言:

“身更诸苦痛,道意终不转,得闻入法要,是则大导师。
心口有所许,身行亦如言,习诸空无慧,入众智黠法。
奉行如法教,得离淫怒痴,不懈不中止,无恚亦无懊。
十方称名誉,歌叹其功德,若应顺此教,法慧无过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承法教,道利一切。何等为四?一者,受空身住,能为众会广说大法;二者,已自调心,去离淫欲而得泥曰,复令会者调心止欲,说泥洹法;三者,自身所作满足至道,复令一切立摩诃衍;四者,自身求法,已畅众妙,复教于人,令求索法。是为四事,菩萨得承法教,导利一切。”

佛尔时歌颂曰:

“教授于人,令受空要,调心止欲,得住泥曰。
有德至尊,及大神足,以法布施,示人觉乘。
所为已具,至于道心,于众立人,使至大乘。
常求于法,便合义力,为众说法,亦不增减。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可及神通之慧。何等为四?一者,日日修梵四净之行;二者,常止宿于空闲之处;三者,深入于法忍;四者,身心而等慧。是为四事,菩萨得不可及神通之慧。”

佛尔时歌颂言:

“日修梵行,以自兴立,常乐空闲,处于清净。
已入深法,便至于道,身心平等,自致得慧。
已合如是,于行如等,于五神通,为已得达。
飞到十方,住诸佛前,多所育养,于一切人。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魔现怪,心不倾动。何等为四?一者,住四禅者,皆令入空;二者,常以大哀不舍一切;三者,供施三宝精进不绝,常不厌足;四者,以沤和拘舍罗故,六波罗蜜而得坚住。是为四事,菩萨得魔现怪,心不倾动。”

佛尔时歌颂言:

“空无思想住,建立道四禅,常以无极哀,令众安入义。
其于法宝贯,不截亦不断,应诸度无极,则是权所引。
意尊无能坏,坚住而不动,一切诸四魔,皆悉为之伏。
遍见诸庶人,在魔罗网中,示于泥洹道,皆令发是乘。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深远智而不可逮。何等为四?一者,常思惟入深法;二者,非义之事常悉舍离;三者,常忧念一切,便得合法议;四者,能调刚强,开解愚冥,得佛无碍智。是为四事,菩萨得深远智而不可逮。”

佛尔时歌颂言:

“意常思惟,入于空法,放舍非义,常合正义。
已入是念,忧劳一切,得深远智,则意之最。
得调刚强,开伏曚冥,令发起意,立摩诃衍。
神通之智,皆为已办,得智深远,不可逮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何等为四?一者,若得利、若乐、若有名、若叹誉,不以喜悦;二者,若无利、若苦、若无名、若谤毁,亦不以忧;三者,依受五阴,护养一切;四者,若得受阴者,示现空聚处。是为四事,菩萨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

佛尔时歌颂言:

“若有利及名誉,便已得一切乐,有如是称叹者,心亦不以为喜。
若无利无名苦,有智者不以忧,如莲华无沾污,于世行亦如是。
若受阴用是义,以将护养一切,已能灭尽诸阴,计念之若如幻。
于世行随其法,不为俗所沾污,令一切得乐义,以戒德为涂香。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入深行,殊胜无侣。何等为四?一者,是身亦无人;二者,是人亦非人,三者,诸法皆静寞;四者,慧无所著。是为四事,菩萨得入深行,殊胜无侣。”

佛尔时歌颂言:

“是身亦非身,是人亦非人,法静亦如是,慧亦无欲著。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知巧便根,为众说法。何等为四?一者,便得神通;二者,其慧无所挂碍;三者,得辩才之智;四者,本愿已净。是为四事,菩萨得知巧便根,为众说法。”

佛尔时歌颂言:

“神通已为达,其慧无挂碍,辩智常如此,本愿毕清净。
已知见人根,如应为说法,听者辄闻受,不疑怪泥洹。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色欲会。何等为四?一者,得住于空聚,若见系囚便度脱之;二者,得立无想,诸著行者皆度脱之;三者,逮得无愿,安和定隐,将育一切;四者,得沤和拘舍罗,以智慧示现诸法。是为四事,菩萨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色欲会。”

佛尔时歌颂言:

“已得空于聚,系囚即解脱,已立于无想,度诸想着行。
已得于无愿,安详和定隐,随众所生处,将育于一切。
权慧开化人,则住度脱门,具足以时入,不止无色界。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何等为四?一者,普视悉见知诸法界;二者,了生死本,以法度脱之;三者,悉知身欲本;四者,习于泥洹,不疑诸法。是为四事,菩萨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

佛尔时歌颂言:

“普察悉见知,一切诸法界,终无偏恨心,所视悉平等。
至于身之本,处欲而自在,已知殊特便,以权应而说。
一切无所习,诸法皆灭度,不生无所趣,所有为都尽。
不慢不自大,降伏诸贡高,一切以巧智,皆使入泥洹。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何等为四?一者,布施得豪富,因此便致是;二者,持戒得生天,因此便致是;三者,博学成大智,因此便致是;四者,止观离生死,因此便致是。是为四事,菩萨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

佛尔时歌颂言:

“布施得豪富,缘是则果报,持戒生天上,缘是则果报,
博闻慧无欲,缘是则果报,道观无识著,缘是则果报。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律方便,离诸所见。何等为四?一者,在有常中心得无著;二者,在无常中意不有异;三者,见诸起者及生死本,乃从十二因缘合会生,其已见知,不作是事;四者,视诸起灭及生死灭,乃从十二因缘离散灭,其已见知,处于三界不作灭事。是为四事,菩萨得律方便,离诸所见。”

佛尔时歌颂言:

“见计有常者,为示无常事,在于无常中,为现中正法。
若为一切人,广说因缘意,其闻十二事,心普得清净。
一切诸十方,世尊所可说,痴为生死本,上下从是起。
诸可所起者,亦终不复灭,因缘皆已尽,不与十二会。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何等为四?一者,一切人是我所,皆为示现其道;二者,所作功德而不厌足;三者,住于生死,无求泥洹无;四者,随诸所乐而入度脱之,以权行,不为爱欲所污。是为四事,菩萨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

佛尔时歌颂言:

“坚于一切人,使住于道觉,诸所作功德,不念欲中止。
在于生死中,而为求灭度,如其所好乐,因是而济脱。
心意常当念,亲近于是法,善权方便故,都以晓了知。
恒志在养护,无数诸人民,揽持一切智,皆使疾逮得。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吉祥愿,身意清净。何等为四?一者,无悭贪;二者,施不择时与;三者,坚于戒;四者,身意所作常愿于道。是为四事,菩萨得吉祥愿,身意清净。”

佛尔时歌颂言:

“心质朴不悭,持戒净无瑕,坚住而不动,譬如须弥山。
身意之所作,常愿于觉乘,今得吉祥应,如是得不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何等为四?一者,待遇一切人如父母爱其子,亦如自身无异;二者,若得苦痛、挝捶、割剥,计无有身而不愁忧;三者,已得解空,离诸所见;四者,身所行恶常自责悔,他人所作见而不证。是为四事,菩萨得忍辱力,心无恚怒。”

佛尔时歌颂言:

“视一切如身,若父母爱子,常持大慈意,照育诸人民。
若有起恨心,则觉随而灭,已解了于空,能为第一忍。
若身有短恶,常深自责悔,及见他瑕秽,终不证其阙。
一切诸人民,吾当尽度脱,在于夜梦中,未曾起恚心。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何等为四?一者,所作福无央数;二者,所作慧无有限;三者,以一波罗蜜满诸度无极;四者,发意作功德不求馀,但愿一切智。是为四事,菩萨得波罗蜜,度于彼岸。”

佛尔时歌颂言:

所作福无厌足,如众流归于海,修智慧无限量,已得住于佛乘。
则持一度无极,满足诸波罗蜜,凡发意所作为,常愿求于正道。
已得度于彼岸,诸度无极亦尔,则便入泥洹城,如是得不为难。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应所乏,饶益一切。何等为四?一者,有无尽宝藏;二者,有无穷法教;三者,神通为已达;四者,心平等,譬如地。是为四事,菩萨得应所乏,饶益一切。”

佛尔时歌颂言:

“其福藏无有尽,法教化亦无穷,神通智达无碍,心平等其若地。
如是法难称量,已于道而得住,如是者多饶益,便疾得至于佛。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为一切世人所敬。何等为四?一者,行四梵行;二者,行四恩救摄一切;三者,有四谛慧;四者,得四无所挂碍:

一义、二法、三次第均、四报答。是为四事,菩萨得为一切世人所敬。”

佛尔时歌颂言:

“如梵住行四净,常乐施于四恩,已得有四谛慧,用供养一切人。
因是恩已得度,应教授而说法,以恩行合会人,用是故见敬爱。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而得智黠,为人所誉。何等为四?一者,多闻具足,不犯于戒,得无所疑;二者,已得乐止,安而无害;三者,已得寂寞,诸根便定;四者,自身已得安隐而无所贪,所作不自侵,悉逮见知。是为四事,菩萨而得智黠,为人所誉。”

佛尔时歌颂言:

“闻已具便受持,以自戒度彼岸,如是者无所疑,得乐止安隐处。
已止宿在空闲,则诸根用寂定,身已安无所贪,悉逮见诸自侵。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所作功德而不可尽。何等为四?一者,已信得丰饶;二者,已精进得丰饶;三者,以大哀得丰饶;四者,所作功德但愿大乘。是为四事,菩萨所作功德而不可尽。”

佛尔时歌颂言:

“已信得坚住,无能动摇者,常修精进行,从是得大力。
无尽之大慈,及与无极哀,常为一切人,行于广大道。
以如是之故,得无尽功德,稍稍复增益,遂至不可量。
如月盛满时,净好无瑕秽,常在众星中,其明无能蔽。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坚其本要,会得至佛。何等为四?一者,如口所言,身、意不异;二者,已受持要;三者,心已安隐,得住于道;四者,意得坚强,若如金刚。是为四事,菩萨坚其本要,会得至佛。”

佛尔时歌颂言:

“口之所言,所作亦尔,若已敬爱,奉持正要。
为已安住,于此道意,其身坚强,譬若金刚。
如是则为,四事法行,智黠之人,常修是事。
意不犹预,为已得定,已坚其要,会得至佛。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何等为四?一者,得于智力而无欲力;二者,得黠慧力,离诸痴冥;三者,心得自在,不随魔教;四者,为得总持,随人所乐而为说法。是为四事,菩萨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

佛尔时歌颂言:

“已智力得勇慧,为不随爱欲力,黠慧力消痴冥,已度脱诸所见。
心已尊魔皆伏,得总持应问答,教授众不自侵,已是故疾得尊。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诸所施造辄为作师。何等为四?一者,不瞋恚;二者,常恭敬于人;三者,不淫泆;四者,意纯淑。是为四事,菩萨诸所施造辄为作师。”

佛尔时歌颂言:

“心念无淫恚,常住于恭敬,纯淑得至道,为师敷要慧。
造匠众方便,于世世之上,世人咸归仰,一切头面礼。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总持众事,无所不了。何等为四?一者,已通于智,于智中游无所不过;二者,所说十方诸佛皆闻其音佛寻报赞;三者,皆已离诸无功德法;四者,皆已得诸功德正法,即便逮得世雄印。是为四事,菩萨总持众事无所不了。”

佛尔时歌颂言:

“神通为已达,飞行净众尘,其智甚广大,普等如虚空。
一切诸如来,皆见闻其音,报答悉满足,其音无缺减。
诸非功德业,为已悉远离,爱庆得吉祥,立诸功德本。
已住如此者,为能光是法,于是功德中,皆无自侵者。”

佛说此四事章句言时,万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五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尔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无所不照。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一

此经第十九幅末二行,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之下,五千菩萨之上,丹本有为转法轮甘教慈教,乃至于泥越行永不泥越等,凡三十八行;宋本可五十行经,详其文相,首尾疣赘,皆不稳当,捡之即是下文宋本第三卷、丹本下卷,分别品第八之末文耳。丹本重安于此,错矣,故不添之。请详其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