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贺孝廉华九渊母李孺人七十寿序 中华文库
代贺孝廉华九渊母李孺人七十寿序 作者:华夏 明末清初 |
|
余自诸生时,与九渊相向慕,顾所居相远几百里许,未尝登其堂。记偶于交衢识其尊君晴峯先生,华首苍颜,而神情清朗,容止齐稷,即之如耆艾人,退而后讯,知其为耋之年也。又因知喻孺人与偕年,每私以为九渊庆,初不知其所自生为李孺人。
顷之,九渊领畿荐,里党籍籍称孺人惠淑,宜有后,乃知之。孺人家内乡,晴峯先生常为其邑丞,又数摄令,清而有惠政,为暴感风疾,致政归。邑人甚依依,谓:“吾侪何忍舍公归?请以吾内乡为桐而家焉。”不可。则又谓:“公贫何以归?请以吾内乡为陶而贾焉[1]。”又不可。喻孺人从旁说曰:“以内乡之不能忘君,君宁忘内乡?吾闻此中妇女多淑质,且习劳,曷置佴焉?有如内乡人不忘君也。”先生未之诺。则谓:“君岂以吾两儿子故,过作踌蹰也?君未老而归,归又寒素,势不能无牟生。吾倦不能相,且吾视两儿子或能任家,终不能任读。以君为德于内乡甚厚,兴家昌后,将在此举也。”于是先生忻然,御孺人与俱归。
先后举九渊兄弟,而更善操家,攻苦茹淡,室中劳勚,事辄身先两介妇,以善承喻孺人意。久之,喻孺人两子相继中折,而九渊兄弟奕奕标令誉,虞以此伤喻孺人意,所以事之者日加谨。先生每遇伏腊[2],酌酒觞喻孺人曰:“曩去内乡时,非卿力赞我,今日者,我两老人且若何?”方是时,先生与喻孺人拊九渊兄弟以乐馀年,意多主慈,而孺人则辅以丽,朝夕自课妇工,以课九渊业,加是者不少闲。
逮先生与喻孺人俱谢世,益虞以家累九渊读,促使游学于外,率终岁一归省。九渊虽负箧游,然名重冠盖闲,所居户常满,因修贽之赀以游于太学,甚或数岁乃归,谢孺人劳苦。孺人曰:“若翁宦薄,劳吾所素,尝非自苦,独苦不能早见孺子名成耳。”盖及今九渊已豪举,犹数举是语以训,故九渊负箧读不异诸生时。虽其天性倜宕,不以一举自豪,然本孺人之教,亦以孺人能其家,无小却顾也。
今年孺人届七十,九渊为上觞,而诸亲友以侑觞之词属余,因为具道若此。余观前志,孟孙貜聚于庚宗[3],生武伯兄弟以亢宗;周安东娶于汝南[4],生伯仁、仲智而方幅王谢[5]。盖天所发祥,非偶也,然皆有所征:庚宗之帷墓征于梦,汝南之精辨征于材[6]。若先生于孺人,其何以征焉?人亦有言:“众口所祝,不祷而福。”先生盖征之内乡云。
余故因寿孺人,而并推先生之德与喻孺人之贤。孺人者,举九渊兄弟之觞,而俯仰所事,意不能无怆然。或闻余言而为加爵,未可知也。
注
- ↑ 为陶而贾焉:“陶”指陶朱公(范蠡),泛指经商。“贾”,经商。
- ↑ 伏腊: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亦泛指节日。
- ↑ 孟孙貜聚于庚宗:“孟孙”鲁国大夫孟僖子。“貜”其子南宫敬叔(或说即孟懿子)之名。“庚宗”鲁地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孟僖子曾住宿于庚宗,与一妇人发生关系,后此妇人献雉,问及才知其子已大,遂召其子,使为徒(随从)。后孟僖子嘱其子向孔子学礼。此处或误记,旨在说明有预兆。
- ↑ 周安东娶于汝南:“周安东”指周𫖮(字伯仁),其父周浚曾封成武侯,拜安东将军,故称。“汝南”指周𫖮母李氏为汝南人。此处指周浚娶汝南李氏。
- ↑ 生伯仁、仲智而方幅王谢:“伯仁”周𫖮。“仲智”周嵩(字仲智),周𫖮之弟。“方幅”指行为方正,可为楷模。“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等一流高门。意指周氏兄弟可与王谢并列。
- ↑ 汝南之精辨征于材:“精辨”精于辨识。“材”才能。指周𫖮母李氏有识人之明(如识周𫖮友人之善恶),其才能是征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