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六甲之分 中华文库
五行六甲之分 作者:华夏 清 |
|
君子革天命以治历明时,而使万国奉从王之朔,百代钦建纪之正。则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收敛而斗柄若其占焉,元会[1]赖其定焉。夫亦审八节以作农功,齐二至以恤织事,立三聘、五朝、十二巡狩以修礼乐,而协合五辜、十二辰、十日、二十八宿之迟流伏逆[2]、吉凶显晦,以验吾德政之修阙耳。故唯圣人能法天,亦唯圣人能辨阴以恻阳。得其所为阴阳者,而五行始不汨陈矣;会其所为五行,而六甲又以次相终始矣。
然五行六甲之说,创于黄帝,杂于汉武,而精于濂洛诸子[3]。黄帝立之为阵图,意在勘乱一师鬼臾区[4],故时惠而辰从;汉武专盲休咎,众喙争鸣,因是有“陛下主何说以行乎”?而世乃为术家所惑矣!今通太公[5]之意而言之:大抵洁清之气为最先,其质寒弱,故象水,所谓初生之阳也;得阴以济之则水便湿而成火,火又初生之阴也。是以火为水妃[6],称天下之母焉。孕于水则木,孕于火则金,而土则黄其中而通理焉。虽其闲有始生之序,有相生之序,变合循环,总于二气。而造于天者以象稽,降于地者以形辨,入于人者以候征,五行不缘是悉乎?
夫独阳不生,独阴不成,物物俱有阴阳焉,则无物非五行所交会而生也。惟水生木,而《月令》夏至伐阳木、冬至伐阴木,盖阴阳之于木为最著:其芽也以雨润,其坚也以日暄,其发也以金疏,其伏也以土植,而其逊体而助子也以木摩。然木得水而即萌也,故曰“甲”。“甲”者,事之始、数之终,犹言甲则必坼[7]而行于气之不可遏也。乃其中有四火焉,四水焉,四金焉。凡子之、寅之、辰之而午、申之而戌之[8],无不履端于甲而复交于乙,传于丙丁以及癸。则一为端而终以五,六亦为端而终以十[9]。称“六甲”者,迎日推策,探五行之情:周天气者六期为备,处地纪者五岁为周。五六合者,岁三千七百二十岁为一纪,六十岁千四百四十气为一过,岁朔又复为之元。元者,六甲所由起也;纪者,六甲所由终也。是又非六甲之大略乎?
冯相氏[10]辨叙事以会天位,保章氏[11]案封域以观妖祥,而帝王创业慎正闰[12]以一夷夏,曷克废此?第思运而不已谓之“行”,每岁莫正,保能无变动欤?先三日以辛,后三日以丁,而谓之“甲”,“振民育德”,不于图新而愈重告诫欤?后世司历者不知因在天之天以循在人之天,而止欲恃筹算以合之;不合或屡变其法而求,或执一家之理而测,五行六甲所以愈混混而多迷也。
予尝思天造以来:风木、姜火、轩辕土、少昊金、颛顼水,其本德以王者皆用生也。而帝喾、尧、舜、禹、汤咸因之而不改。秦欲以前代所不胜者为德,遂尚亥首十月以胜周之赤,汉以后俱踵之,始宗逆行,不用生而用克焉。而后历祚永短,不复如古矣!
今以《尧典》星虚及周历八百度之:尧初虚九至女五,得九百六十馀年;夏历壬子至壬戌四百三十一年;殷历癸亥至戊寅四百九十六年;而通以禅受之四十年,则帝挚时为土谷之交矣。《春秋》元年己未,距参之初度当三百二十年,为牛女之交,而周始衰。素王命统[13]至于秦末,斗之交七度半,四百八十六年;又三十六年入牛二十五度,为汉历之始。自汉至宋皆在斗二十五度之内;元当箕十度,距汉一千五百七十八年,而斗汉再辟[14],遂绵我明历祚于万万年。凡计唐典以尽元历五十四度,得三千四百五十六年,而日虚九终于箕。十五行递转,六甲相始,此其左验[15]也。闲有八十二年,或六十六年,或五十五年,进退不等。语云:“帝王主日。”以日所至求之,而五行六甲无可差谬矣。
故三王以前七十馀代空存名氏;伏羲至黄帝二十五世,各在位百馀载;五帝相承三百八十八祀;而由尧舜以溯历始,日缠箕十[16]交于斗杓,当得一万九千四百馀岁。史称三皇各万八干岁,讹也。然论少昊之始:日在大梁,大梁为子则降娄为丑、实沈为亥;实沈为子则大梁为丑、鹑首为亥;鹑首为子则实沈为丑、鹑火为亥。[17]行生甲始[18],至一百五万一千九百二十载,而以次相授之轨始大齐已。
以五行之失次验之:王者与臣无礼,则木不曲直而夏多风;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雳;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夏多电;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冬多雷。[19]虽营以洛下、度以鲜于[20],莫几矣。
以六甲之本性考之:甲子之情好,好行贪狼;亥卯之情怒,怒行阴贼;寅午之情恶,恶行廉贞;己酉之情喜,喜行宽大;辰未之情乐,乐行奸佞;戌丑之情哀,哀行公正。[21]虽智若一行、精若守敬[22],莫逾矣。而五行失位、六甲无纪,亦即以日占之:东旦始浴,朝旭丽燿,何甚清明也!忽而煜障云邪,气起者:法为女谒渔美于日出后,为近臣乱政于日禺中,为大臣欺诬于日哺时,为妻妾役使。[23]辉光侵夺,珥蜺诡作,应厉为伤嗣害世。盖日失其阳,故星精散流,辰步乖忒。荧惑往来无常,上明堂,贯尾掖,刳击惨于炮烙也;太白窜越犯库,兵寇之占也;昴虎出端门,卑贱有篡。[24]尊者值岁相守,则又来内难。宁非知“天道远,人道迩”[25]者之能大惧耶?
且五行之权从其所生,六甲之权从其所化。五阳之年,客运有过先天十三;五阴之年,客运不及后天十三;平气之年,干支比齐。[26]故六甲不能敌五行也。气运之行各有主客,制化之用则主气而运客,故行六甲暗相济也。气生运曰顺,气克运曰刑;运生气者小逆,相得则微;运克气者不和,不相得则甚。此五行六甲所由主辅也。故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27]此甲运所由六也。初运风木,二运燥火,三运湿土,四运相火,而五运燥金。[28]其实有燥金即有良金,有寒水即有明水,有风木即有雷木,有熟火即有游火,有湿土即有燥土。[29]此甲偶乙、丙偶丁而戊偶己之类也。《书》称五行,《易》言六子,[30]而六甲之建实自命大挠[31]始。
注
- ↑ 元会:邵雍《皇极经世》中的时间单位(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此处泛指宏大历元。
- ↑ 伏逆:天文术语,指行星运行中的“伏”(看不见)和“逆”(逆行)状态。
- ↑ 濂洛诸子: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濂溪)、程颢程颐(洛学)等。
- ↑ 鬼臾区:传说中黄帝臣,精于天文历算。
- ↑ 太公:指姜太公(吕尚)。
- ↑ 水妃:水火相济,火为水之配(妃)。
- ↑ 甲则必坼:“坼”指种子发芽破壳,喻甲木生发之性。
- ↑ 子之、寅之、辰之而午、申之而戌之:指地支顺序(子、寅、辰、午、申、戌),描述六甲循环。
- ↑ 一为端而终以五,六亦为端而终以十:解释天干(十干)与地支(十二支)配合成六十甲子:以甲为首(端)配子至戌(?待考),终止于五(戊?);六甲(六旬)循环则终止于十(癸)。
- ↑ 冯相氏:《周礼》所载掌天文星历之官。
- ↑ 保章氏:《周礼》所载掌天文星历之官。
- ↑ 正闰:指历法中的正统(正朔)与闰月、闰年。
- ↑ 素王命统:指孔子(素王)作《春秋》以正统绪。
- ↑ 斗汉再辟:指明朝建立(“再辟”乾坤),历元在斗宿。
- ↑ 左验:证据。
- ↑ 日缠箕十:太阳运行至箕宿十度。
- ↑ “少昊之始”句: 此段描述少昊历元时太阳位置(大梁、降娄、实沈、鹑首、鹑火皆星次名),及不同假设下的星次对应关系(子、丑、亥)。
- ↑ 行生甲始:指历元从甲子开始计算。
- ↑ “木不曲直”等: 出自《尚书·洪范》,五行失性导致的灾异。
- ↑ 洛下、鲜于:指汉代天文历算家洛下闳、鲜于妄人。
- ↑ “贪狼”、“阴贼”等: 术数中六甲性情与对应的星神或行为模式(见《五行大义》等)。
- ↑ “一行”、“守敬”: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
- ↑ “女谒渔美”等:以太阳在不同时段的异常现象(煜障云邪、珥蜺)占验人事(女宠、近臣乱政等)。
- ↑ “荧惑”等:行星(火星、金星)异常天象的占验(兵祸、篡逆等)。
- ↑ 天道远,人道迩:语出《左传》。
- ↑ “五阳之年”等:指天干为甲、丙、戊、庚、壬(阳干)或乙、丁、己、辛、癸(阴干)的年份,其气运(客运)有过、不及或平气的区别,与主运(主气)的生克关系决定吉凶顺逆(顺、刑、小逆、不和等)。
- ↑ “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五运(木火土金水)与六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配合规律(“天符”)。
- ↑ “初运风木”等:指一年中五个时段的主运:初运风木(春)、二运君火(春末夏初)、三运相火(夏)、四运湿土(长夏)、五运燥金(秋)。
- ↑ “燥金即有良金”等:解释五行各有阴阳或变体。
- ↑ 书称五行,易言六子:《尚书》首重五行,《易经》则论八卦(乾坤为父母,震坎艮巽离兑为六子)。
- ↑ 命大挠:传说黄帝臣大挠创制天干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