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势八诀
作者:蔡邕 东汉
载《书苑菁华》十九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𫘝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八字诀曰[1]:轻为屈折,子知之乎?曰:岂不为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之谓乎?巧为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为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气势异巧之谓乎?锋为末,子知之乎?曰:岂不为已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力为体,子知之乎?曰:岂不为趯笔则点皆有力,即首体自能雄媚之谓乎?均为间,子知之乎?曰:岂不为筑锋下笔,皆须宛成,无令其疏之乎?称为大小,子知之乎?曰;岂不为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须令茂密之谓乎?损为有馀,子知之乎?曰:岂不为趣长短笔,点画不足,而常使意势有馀之谓乎?益为不足,子知之乎?曰;岂不为画点或有失趣者,即傍点救之之谓乎?

    1. 此段有争议。以及关于本文作者等的更多讨论参见:(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