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邱遗稿/卷一 中华文库
诗
示诸儿二首
存⼼乃有㓛,学习始终同。
古今千万事,都在读书中。
凡事贵成功,谁知辨异同。
所以贤君⼦,随时皆执中。
途中口呼
开⼾对象山,⽚云蔽真颜。
云归山更好。料知仁者安。
族叔琎钦挽
临纸哭吾私,吐⼼述短词。
瑶琴空宝匣,弦语有谁知。
⽰诸⽣
⼀元运复阳,天地摠春光。
⽇暖欣群物,风和被万⽅。
品题诗有助,区别画无妨。
长养能成实,随时未⾒忙。
偶吟二首
万物备吾身,⼀毫不受尘。
安分须乐道,饱德岂忧贫。
⼼清千古⽉,气暖四时春。
天地卓然⽴,始知是可⼈。
猥琐梅轩⼦,何⼈齿列⾏。
席⾨无客辙,书榻有萤囊。
病厌风霜早,闲知⽇⽉长。
卧床今已久,冬至亦⽣阳。
谨次河西⾦先⽣种豆诗
我爱种⾖好,耕芸为尔⾔。
瘠肥须早择,稂莠或罔存。
苟欲多成实,莫如善养根。
仁天添雨露,种种满⽥园。
族弟醉溪永植挽
诗酒百年身⾃成到处春壶觞涵气味风⽉⼈精神 友乐双棣⽼荫英四叶新苍天何速夺掬泪洒寒烟
白参奉挽
公得自然天安享六⼗年⼼德万善⾜圣恩三世连 除厌尘海事遽作玉京仙遗像何处⾒雪⽉满前川
次李青下炳宇促织诗
促织微哂语安知我促为能补笼衮绣以制衣裳垂 能成组𬘓结以供冠冕緌能御天下寒广被⼀无差 谩有果忘世假鸣云是谁各勤天赋性不勉敢曰悲
武城讲会联句癸巳
⼈为天地⼼胞得贞而元〈永三〉细雨无声入发神收 ⼀原〈金永相〉学业成无欲天⼼对不⾔〈金永璐〉⼀⽣ 受⽤诀无若天君尊〈金永烈〉皇王⼤铺叙⼩学是真 源〈韩涬〉希圣虽云远无穷雨露恩〈⾦焕圭〉
读书有感
吾道相承几百年有衰有盛问胡然当知⼀本无他 路只是后⽣学不传
孝悌
⼈事莫光扵孝悌不知所重还䡖易潜⼼默识中庸 意从古为仁皆本是
送⼈有感
寓物诗⼼与⽇长形形色⾊倍⽣光我有良媒成痒 使微醺红玉满⾦铛
谨次朱夫⼦求放⼼诗
活物舍亡犹放鸡随时乍出夺扵私唤醒真是操持 法才敬翻然反在兹
戒⾒诗
当年为学拟倍㓛授受之间尔我同温故知新如许 法孜孜不忘⼀⼼中
雨
暮天漠漠雨霏霏又是山南风⼒微润入梅腮沾柳 眼轻䡖落处化烟⾶
⾦尹述来访问业
有朋来访岁将寒不计功程振懦残上达必由修下 学须令教怠洗⼼看
寄族侄龙江鼎述留洞阁
闻君笃业即当寻晚景如何惜分阴不厌馀风兼不 倦令入却羡⽴基⼼
感吟
礼义东⽅谩入戎勿⾔如哑⽿如聋⽤天因地于斯 ⾜种得芝兰唤⼩僮
丁⾣冬率诸⽣肄业花庄腊⽉还家
花庄游学返村丹⼼气坦然⾃得安抃舞儿孙多乐 事却忘妙理静中看
愿留本倅李台珽韵并后序
二年治迹溢千秋勇退急流学仙游吁状遮途终未 得⼈皆挥泪孰吾忧 ⼀绝诗书不尽⾔⾔不尽意故以朱⼦君道 相道吏道诗三⾸伏呈⼤抵本意各尽其道 ⽽已另表他⽇不忘之情状⽿
咏雪
雪花腾六⼤凝阴⽟粒家家不⽤⾦乾坤变作瑠璃 界谁识苍天造化⼼
咏梅
⽩雪随风骤杳茫暗⾹消息验春王聊将感物推天 理玉骨冰腮日渐长
逢族弟永旭喜⽽吟
剥啄跫⾳尺雪来笑迎不觉喜颜开始终警学为君 说莫艶暖汤椒酒杯
花庄新春
丈夫⼤义秉春秋做业先从诚正修风云际会知何 ⽇天下必肥是所谋
劝⾨⽣二⾸
道虽⾼远可脐攀尧舜何⼈我学颜步步岂难千⾥ 路登登容易万层山 尔曹慎勿学浮䡖慥慥潜⼼养性情体⽴⽤⾏皆⾃ 得那无他⽇豁然明
感兴六⾸
导⼈妙法有刚柔和若其春肃若秋下学从来能上 达寻源当⽇始㳂流 𡵫柳妆⾦已泄春化⼯著物妙如神诗能感兴形⾔ 外静坐山𰩍索⼈ 寓乐百年素位随还山气味有谁知断⿈⾦处论玄 理耕⽩云时莳紫芝 世⼈造伪欲成真何⽇经纶能寿民⾃得深⼯皆务 本勤勤勿负少年辰 耽春缓步上山岩红杏碧桃倍欲毶浪吟葩澡縁何 事秋⽉精神也满潭 流⾏元气动春城万物含⽣各有声感兴为诗题品 类华堂⽇夜弁如星
静养斋会吟
穷达平⽣⾃有期安⼼顺理始称奇⼈情斟去浅深 ⽔世事看来翻覆棋
天
经为南北纬西东⼀气䡖清〈缺三字〉覆帱无疆容万 物其存不息若旋蓬
地
博厚能成载勿㓛中⿈定位正非空如何悠久⾼明 配此意丁宁问邵翁
人
万物最灵全且通几⼈贤圣几豪䧺三才会⼀剩为 极禀得洪均六六宫
春
天道流⾏今古垂贞元⼀气主张谁含⽣物物因风 动万紫千红随处随
夏
柳散黄⾦白雪梨化⼯著物各相施发于感兴能成 格⾊⾊形形摠是诗
寓兴二首
山下茅屋⽔上村时谋春酒澜盈樽棋博闲枰〈缺〉故 旧诗书万卷戒儿孙浪吟风⽉豪情痒㪅察鸢⿂至 理存清狂⼀世游⽅外茶半⾹初拭梦魂 百年有事⼒⼼⽥义耒仁耕岁⽉连花培地气闲营 圃⿂养天机⼩凿渊寓教儿孙藏卷万不谋产业⽤ ⾦千贤达由来皆若此为观墨帐积灯烟
与宋祥王吟
乘兴笻⾳访夜深因成观物著评林和风微动三春 气洁⽉虚明万古⼼诸⼦弦歌邹鲁业故⼈诗格汉 唐吟晴𰩍颓卧仁智乐山⽔中间静听琴
次⾀修斋韵金永哲先世墓阁
种德何年占寿堂承先𥙿后倍⽣光持地保康〈祠名〉国 ⼀幅耸天⾼达〈山名〉献三阳绣柱曲廊基业远奠牲灌 酒礼容长绕青亸紫无忘孝清扁⾀修万世⾹
次南皋讲磨斋韵
道五德三以⼀⾏东⽅惟我李先⽣更详理气⼈乘 ⾺细推意⼼性发情化风歌诵泰山陟鉴⽉明⽣秋 ⽔清天时随运讵无会壁⽴南皋不𣏓名
次后松亭韵
汉南五⼗许多楼惟有斯亭独压头七宝毓灵真气 脉⼗贤遗迹好风流叶⼼碎⽟笙簧奏镜⾯跃⾦⽇ ⽉留⼀⽚孤云何处去弦歌百里是吾州
赠别⾦东锡
陈篇有约属今冬戒尔无亏九仞峯安分咬宜汪氏 莱晚成鉴必范公松情语多端山叠叠征⾞未挽路 重重临歧更托丁宁语收敛⼼身在九容
述怀
潜⼼⽇⽇圣⾔窥开卷无非事物随惶惶灵䑓如有 主纷纷外物不能移和风气像花千树宝鉴精神⽉ 万池⼼思推穷⽅为得何必区区走别奇
春⽇即事
春气谢红转绿阴为縁观物谩成吟乾坤蔼蔼元亨 理草木⽣⽣造化⼼掩去尘襟裁⽔⽵养来仙道卧 云林淡淡⽅⼨无穷乐何⽤五声与八⾳
春⽇墓祀后感作
享先必以春为⾸每岁⼀祀追远深苾芬庶格薰蒿 气雨露曾濡怵惕⼼祖考遗灵种德阴⼦孙冠服成 花林洋洋如在终孝思⾃是⼈间反哺禽
丙戌新元
令辰望⽉占年华祇愿升平四海家盈虚随地悬瑶 镜⿈满中天泛⼩舟北⽅山丰南稔海⾚应焦叶⽩ 涨流同我诸君能乐此欲推至理倚书楼
至全州⾒清⼈感作
鍪头薙发看堪怜⾎泪君臣。永历年骄⾺敢驰青 驿外⽕轮漫泊汉江边非难⼀鼓歼遗类第⽤厚恩 稳醉眠万⾥黄河波不息廓清何⽇洗渠燕
赠族⼈⽂景诸弟⼦
是弃⼈⽣摠⾃怜进⼯慰尔好青年修⾏不出彛伦 外踏实湏求主敬边战战竞兢⽅有得昏昏踽踽是 沉眠⼤明吾道中天⽇闻⾒慎无局⼩燕
赠族弟惺溪永秀。二首
今古著工亦可筹或为箕业或为裘和风真是从⼈ 道基福无非⾃已求固识性情天赋在妄图富贵⽚ 云浮吾⽣竆达皆安分何叹弊庐吟⽩头 欲识未然观已然往还至理正无边臭各莸兰难⼀ 器质如松柏可千年若务案⼯从实地须从⼼法问 先天积真深造如斯得却是⼈间不食烟
赠刘参奉泓烈翠轩
爱松试植⼩轩东培养多年渐⾒功性异凡花陵白 雪节同秀⽵⾃清风枝迎仙鹤栖云外甲动神龙弄 海中取翠扁名何所托⼀⽣气味有相同
和族⼈镇玉是非诗
善悪中间有是非愿⾔为是莫为非天理公时元是 是⼈⼼私处摠非非膺福吉⼈専务是招殃㐫类反 求非真非真是皆如是何事不分是与非
寓接花庄三首
偏爱花庄设学堂洞天幽僻接沧浪超今类俗⼼期 远求古圣贤事业⾹岭⽉当⼼挑逸兴松风嘘气送 微凉诸君莫向他歧感激励刮磨消放狂 花庄⼩屋⽇相寻和气满堂不受阴诗书万卷弦歌 古礼乐千年教化深岭松屹⽴云霄志涧⽔周流碧 海⼼从古⽤⼯皆若是研其铅铁幻⿈⾦ 花庄远接武城峯问对如何善撞锺⽇⽇时时皆万 变⾔⾔事事几千重推原性命本同理收敛⼼身在 九客省察操存须体验⾃无间断那能慵
咏雪二⾸
乾坤浑作百花春从古几多感物⼈时落山阴乘⽉ 棹或添北海啮毡唇王龙骤势惊云鹤塩虎寒威压 ⽯麟喜雪诗中谁事业书𰩍颓卧⼀闲身 ⼤雪粉纷入岁寒随风⾶落半层栏歌传⾺⼦梁园 兴喜得韩公天下安⽯峯起廪村家富银海⽣光眼 界宽腾六精神三⽩妙研朱占易整峩冠
冬至
群阴剥尽⼀阳回天理循环这里催千⾨钥舌雷前 阖万物萌⼼⼦半开反终⼼有推原始顺往其无数 逆来⼼法从中图上得知斯然后语三才
次族丰汝永镐菊隐韵
若⼈⼤隐菊花深培达千年作⼠林瓣⾹餍福⿈⾦ 色傲雪争清白玉⼼趣同莲说周翁爱兴入梅窝邵 ⼦吟⽢露点珠仍⾃序⼀床诗酒⼀床琴
家君优礼韵
流⽔光阴七⼗年茫茫往迹感吾先花甲还知仁者 寿同庚历数几⼈仙怡颜彩舞斑衣列厚约遗风礼 意传豪歌强作眉樽醉留待儿曺此会筵
回甲原韵
天地中间⽼此身重临⽗母劬劳辰极芒凝彩眉称 寿花甲注流气得春故旧清仪⾏酒礼儿孙戯舞序 彛伦德龙奇格添麟凤庶占吾家世庆新
次族弟锦⽯永麟晬宴韵
五福如何备一身⽃南山⽔产伊⼈静贞琴瑟友声 乐庶富棣兰和气春贺其龟鹤云侪类䜩以羔羊市 族亲我亦往年经此⽇羡君其庆孝能真
次族弟春⾬亭永相周甲韵
忆昔悬弧复及时六旬有⼀未云遅花筹岗祝谁能 擅鹤笛蠡图亦可知早袭庭模开后觉㪅薰⼼学仰 先师天扵仁孝终为寿肯作⼈间隐逸遗
⼩学禊讲信⽇定于晬⽇故感作
禊事那縁占晬辰年年此⽇感怀频思其遗体劬劳 重劝以明伦讲业新⽴志深⼯期圣道㵼情樽酒会 嘉宾丁宁我有无竆语愿尔诸君学得真
次安参奉珣晬宴韵
今庚年是旧庚年追忆悬弧感⾃然曾闻湖上蠡图 客更睹坡东鹤笛仙趋庭诸⼦斑斓舞满座⾼朋⽟ 斝传南极星光精彩放⽼槐清荫满芳园
七耋优礼原韵
⾏年七耋⼀身闲⾃乐嚣然宇宙间体强庶可描干 道知⽌斯能背艮山彩斓儿舞争绕膝礼俗朋樽喜 对颜锡类吾家非所望先君馀庆复今还
次春雨亭七耋优礼韵
七耋尚稀德又新兼三⽢⽼太平身不逾其矩从心 欲乃复厥初率性真法以雍容恒执礼体乎厚重是 安仁非徒仰贺还多感城隐馀波雨露春
宋致彦缺缺挽代安参奉作
惟公率性⾃然真八耋光阴觉寿仁⽣⼀围三象爻 易⽤天因地觧诗豳百年有限拟长福⼆竖无端竟 夺神⾶凤山中今去路哀词数幅泪盈⼱
宋致彦挽
天使贤公降德⾨待⼈接物祇仁存神农旧业兴家 道孔孟遗风教⼦孙万事何关尘不染一⽣寄趣酒 盈樽先䡖后重今同穴梁⽉苍凉⾬亦昏
李青下挽
诚有⾃明学⾃诚浩叹村⼤竟无成东山虚⽼苍⽣ 望北海犹传绛帐名山岳已颓谁景仰蓍龟亦失奈 疑惊难辞难哭⼼藏语非独交亲念旧情
⾦泰川箕庸挽代族孙焕晔作
七⼗享年流⽔忙超然陟彼⽩云鄊光先美秩専城 职教⼦深诚陞国庠家声⾦⾕季伦⽯诗债辋川摩 诘王⼀曲哀词丹旐路苍苍梁⽉照斜阳
书
与艮斋⽥公愚〇戊戌
许多疑难处病昏中不能枚举若是伏问条列垂教 以开懵昧伏望 ⼩学洒扫应对弁于卷⾸以其行耶此为修齐治平 之本何也 答䴡扫应对是少者敬长之节⽽童⼦习之德性 可养放⼼可𠬧故以是为⾸也⼩学之教为⼤学 之本朱⼦说之⾒于⼩学总论⼤学或问者详且 尽矣 内则教⼦之道⾃能食能⾔教之⽽何必以六年为 始耶⼗年出就外傅则当⾔⼗五⽽何⾔⼗三耶⼆ ⼗三⼗添⽽字四⼗五⼗阙⽽字此有深意耶 答⼩儿之能食能⾔有蚤晚之异非可以年岁⼀ 定故数与⽅名必从六年始教至于书计幼仪三 年之间可以㮣识而略能之故必于⼗三教以乐 诗欤然此亦⼤㮣⾔之至于⼈之明暗敏钝有万 不⼀则又如何局定耶冠娶以⼆⼗三⼗为极非 必扵⼆⼗三⼗⽽为之故别加⽽字始仕服政致 事必有其年故直⾔四十五⼗七⼗欤然此类恐 非⼤义所系何⾜深论也 中庸诚之⼀字为⼀篇枢纽当⾔扵⾸以该⼀篇⽽ 始⾔于十六章何也 答中庸诚字始⾔于⼗六章⽽其实直从天命之 谓性早已蕴得诚字道理在其中矣恐不必以不 ⾔扵篇⾸致疑也 孟⼦曰⾦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此以圣为 重也又曰智譬则巧也圣譬则⼒也有射于百步之 外也其至尔⼒也其中非尔⼒也此以智为重也譬 扵乐则圣为重譬扵射则智为重同是为学之道⽽ 圣智之䡖重若是相反何也 答集⼤成一节以乐为喻比孔⼦犹射⼀节以射 为喻比三⼦与孔⼦圣之事此圣字独指孔⼦之 圣圣譬则⼒此圣字指三⼦与孔⼦之圣此仁山 ⾦氏说今⾒于孟注考证⽽并有乐始终条理图 〈单指孔子〉射百步图〈兼指三子孔子〉而今不能写呈只就本章 集注细考之亦⾃可⾒ 母丧在⽗䘮三年内则服母以期此乃经礼⽽尤庵 答⼈曰明日⽗丧将毕⽽今⽇母䘮则亦当期⽽期 尽之后𠊳为无脉之⼈耶陶庵答⼈曰⽗䘮已除未 有压屈之义母䘮径脱彩无伸情之地以⽗之⼩祥 为断前则服期后则为母伸三年似合情理又曰未 葬既葬为断先辈终无定论将何适从耶 答⼀依仪礼经文则⽗先卒⽽母后死者虽⼀⽇ 之间亦可以伸三年此为陶庵先⽣定论⽽今⾒ 于四礼𠊳览试详考之如何来书此乃经礼四字 ⼤误盖⽗卒三年之内⽽母卒仍服期此是贾氏 䟽说⽽⼤失经文之旨者也且所引尤庵先⽣说 亦是疑贾说者非谓服母期也更察之如何 ⼩学⽗⼦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篇⾸皆有圈⼦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篇⾸皆无圈⼦此有深意耶 答⼩学六卷之⾸皆无圈⼦⼀如论孟之例⽽其 或加圈者明是误板安有深义耶
与艮斋⽥公丙午
⼤昨先⽣亲枉⽣之病席详闻病状感谢无地⽽又 有⽼当儿戚涕泪难禁之语此是伤虎之深戚也又 有朝闻道夕死之语⽽本以软弱之质汨于悲感从 前所诲寂寂无纷起之念惺惺无昏昧之失𠊳作云 雾至于暴弃痛恨莫及先⽣南下数年盛教诱衷德 ⾳盈⽿⽬⾒⽿闻之徒无不服膺熏陶⽽哀此病⽣ ⼀未参盛会可胜叹㦲先⽣所著⼼性往复之书⼼ 不居太极之号推让性天氏者快劈后世病源⽽实 为五百年之定论矣迷⽣所⾒有是暗合故不避僣 越敢兹质问愿垂教开惑
与族弟春雨亭
曩于仁山集中未发主⼼之说甚有不合故⾃成⼼ 疾反以默会则本⽂既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皆中节谓之和中是状性之徳也和是状情之 德也⾔其性情之德而⽬之以中和则中是未发之 谓⽽未发非性乎和是已发中节之谓⽽已发非情 乎余以愚昧之⾒逆探其笃实之⼼若以未发为性 则性是理也理上不可着发字既曰未发功夫巳发 ⼯夫则主⼼然后可以⽤⼯故似有主⼼之说⽽此 等处不可含默按朱⼦与湖南诸公中和论曰未发 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流⾏之体又因程⼦凡言 ⼼者皆指已发之说遂目⼼为已发性为未发矣复 因思之前⽇之说非惟⼼性名命之不当⽽日用⼯ 夫専无本领按遗书全集诸说则思虑未萌事物未 至此谓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即此⼼寂然不动之 体而天命之性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 之中及其感⽽遂通天下之故则喜怒哀乐之情发 ⽽⼼之⽤可⾒以其无不中节无所垂戾故谓之和 又曰⼼主于身⽽无动静之间⽅其静也事物未至 思虑未萌⼀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中是乃⼼之 体⽽寂然不动者也及其动也事物交至思虑萌焉 七情迭⽤各有攸主其所谓和是乃⼼之⽤⽽感⽽ 遂通者也又论⼼统性情曰性者⼼之理情者⼼之 用⼼者性情之主即所以具此理⽽⾏此情者也又 曰⼼之全论湛然虚明万理具⾜其流⾏也该贯动 静以其未发⽽全軆者⾔之则性也以其巳发⽽妙 ⽤者⾔之则情也栗⾕答⽜溪至善与中之说因⽟ 溪卢氏之言曰明德之本軆得之扵天⽽有本然⼀ 定之则者至善之体乃吾⼼綂体之太极也⾒扵日 ⽤之间而各有本肰⼀定之则者至善之⽤及事事 物物各具之太极也然则至善之軆非中耶至善之 ⽤非事物上⾃有之中耶盖至善之軆即未发之中 ⽽天命之性也至善之⽤即事务上⾃有之中⽽率 性之道也⽌于至善即时中之中⽽修道之教也又 曰天理之赋扵⼈者谓之性合性与气⽽为主宰扵 ⼀身者谓之⼼应万粉⽽发于外者谓之情性是心 之軆情是心之用心是未发已发之总名故曰心綂 性情尤庵论理气阴阳动静⽽兼论养⼼曰⽅其静 也事物未至思虑未萌⼀性浑肰道义全具则此冲 漠无眹万象森肰已具之象也及其动也事物既至 思虑既萌七情迭⽤各有攸主则此⼀阴⼀阳之谓 道之谓也余执数说⽽揆之曰寂然不动之时即此 ⼼之軆静⽽天命之性具焉感⽽遂通之时即此⼼ 之⽤动⽽喜怒哀乐之情发焉天命之性具⽽为未 发则其曰未发者吾必谓之性也喜怒等情发⽽为 已发则其曰巳发者吾必谓之情也今所谓未发已 发之说是朱⼦初年事云者但闻其⾔未知其故也 上所云未发已发之义朱⼦初认此⼼流⾏之軆反 求遗书全集改其前⾔⽽证之曰以其未发而全軆 者⾔之则性也以其已发⽽妙⽤者⾔之则情也今 不知其改但称初年误注则尤有惑焉喜怒哀乐非 情⽽果何物乎未发期性者非性⽽亦何物乎⼼是 性情之字母⽽若以未发主⼼说则喜怒哀乐元是 情⽽性独漏晦矣性也情也⼼也地头将何以区处 乎状性之德故以中为⼤本⽽⼤本者天命之性道 之体也状情之德故以和为达道⽽达道者循性之 谓道之⽤也是故下⽂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注曰⾃戒惧⽽约之以至扵至静之中无少偏倚 ⽽其守不失则极其中⽽天地位矣⾃谨独而精之 以至扵应物之处无少差谬⽽无适不然则极其和 ⽽万物育矣天地之位致中之效也万物之育致和 之效也况戒惧者存养之⼯也谨独者省察之⼯⽽ 胡季随曰戒惧者所以存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 谨独者所以省察扵喜恕哀乐已发之后邵⼦曰⼼ 是性情之郛郭敬是⼀身之主宰余以是思之存养 必于敬省察必扵敬养其本肰之体净无⼀毫之私 则⽅其静也如镜明⽔⽌及其动也如衡平尺正静 存动察皆得其养性情中和各正其各⽽⾃有位天 地育万物矣然则未发者静⽽静之时⼼之体具焉 ⼼之軆是性也已发者动⽽动之时⼼之⽤发焉⼼ 之⽤是情也夫如是然后真可谓建天地⽽不悖质 鬼神⽽无疑百世以俟圣⼈⽽不惑者也夫复赘说 ⽽㦲〇栗⾕曰喜怒哀乐之未发此节⾔性情之軆 叚如是非指⼯夫⽽⾔上⽂戒惧谨独乃下文致中 致和之⼯夫以此推之未发之谓性已发之谓情益 章章明矣 喜怒哀乐属阴阳五⾏仁义礼智〈缺〉喜乐属阳哀怒 属阴喜属⽊乐属⽕⽽欲系于⼟怒属⾦哀属⽔而 欲归扵⼟也喜乐所发则为仁礼之軆哀怒所发则 为义智之使也仁礼为⽔⽕之軆⽽喜怒为木⽕之 ⽤议智为⾦⽔之軆⽽哀怒为⾦⽔之⽤也七情之 中特举四者⾔其⼤⽽包其馀喜则兼爱⽽哀则兼 惧怒则兼恶⽽欲无不在也
答族孙焕镕⼠明
所询中庸疑⽬以肤浅之⾒仅依所闻⾒⽽成样然 语意太多未莹参看考订如何以栗⾕先⽣四书问 ⽬⼀⾸附送详细玩味则四书⼤旨㮣⾒⽿ ⼈⼼道⼼理气之分 ⽣于形气之私为⼈⼼原扵性命之正为道⼼则似 有理气之分⽽气发则理乘也以⼈⼼之发専属气 之⽤事者非也以道⼼之发専属理之不杂者谬也 发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 ⼼⼀⽽为⼆情⼀⽽或四或七何欤 心本⼀⽽由扵形气性命⽽有⼈⼼道⼼之分情虽 ⼀⽽専指理兼指气⽽有四端七情之异 形气⾔⽣性命⾔原何义也 ⾃形气之私⽅有⼈⼼故曰⽣⾃禀命之初𠊳有道 ⼼故曰原 仅出于其⾨⼈所记或去程⼦⾨⼈或云⽯⼦重 ⾨⼈何者为是 因程⾨之所记⽽为⽯氏之辑绿则此非程⼦⾨⼈ 耶 中庸中和同欤 中和是性情之德⽽未发已发之谓也中庸是德性 ⾏事相合说⽽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谓也 退藏于密密字之义详闻欤 ⾔其⼼境之静寂⽽以密字⾜之则密字之义益㘦 矣 易先⾔道庸后⾔道何也 ⾃流⾏⽽⾔定軆故道先扵性⾃定軆⽽言流⾏故 性先扵道也易就造化上先⾔流⾏庸就赋予上后 言当⾏ 道上⾔性道下⾔教何也 道字上包性下包教也上不⾔性则不知道之本原 ⽽索于浅近下不⾔教则不知道之㓛⽤⽽索扵⾼ 远矣 性道教与明德新民与贯乎 天命之性明德之所具率性之道明徳之所⾏修道 之教新民之法度也 庸不⾔三纲⼈条学不⾔三徳五道何也 纲领是修已治⼈之事⽽三⼗三章何莫非修治之 道也德道是仁知五典之类⽽传⼗韦何莫非仁知 之说乎 终始⾔天者何也 ⾸章开⼀天字原其道之所⾃也道之在我者本诸 天末章结⼀天字要其徳之所成也德之得于⼼者 本诸天 性道教分属三纲领乎 天命之性明德之軆⽽至善之軆也率性之道明德 之⽤⽽至善之⽤也修道之教亲民之⽌至善也 四端主理七情主气乎 四端専⾔理七情兼⾔理气则可也四端主理七情 主气则未知其可也 以⼼属位以气属育乎 天地是万物之綂会⽽⼼是气之綂会放以⼼属位 万物是天地之散殊⽽气是⼼之散殊故以气属育 君⼦⽽⼩⼈⽽⽽字之义可闻耶 君⼦⽽又要时中⼩⼈⽽又无忌惮则⽽字是接语 之辞⽽⼈与⾏不无分别下⼀⽽字以接续也 上无君⼦⼩⼈之分此有君⼦⼩⼈之分何也 性情⼈⼈⼀般故论中和⽽不分君⼦⼩⼈德⾏⼈ ⼈不同故论中庸⽽始分君⼦⼩⼈ ⼦路问强此强字与刚字同欤 刚者强之軆 南⽅之强不⾔⽽字北⽅之强必⾔⽽字何欤 上君⼦气禀相近⾃是为⼆事故不⾔⽽字北⽅之 强与强者为⼀事故必⾔⽽字 ⾼远者何理⽽卑迩者何事于⽣知安⾏亦有卑 迩之⼯欤 ⾼远如圣⼈之道⽽亦有那费隐卑迩如夫妇之道 ⽽⾃有那费隐尧舜则天之德实由孝弟文王御邦 之德实基刑妻⽣知安⾏岂无卑迩上渐推耶 不⾔鬼神之德⽽曰鬼神之为德何也 不⾔为字则德字専属扵鬼神⽽无意味必⾔为字 则鬼神之妙归扵德⽽有意味 不曰阴阳⽽曰鬼神何也 论其良能之妙而明其㓛⽤之迹⼀动⼀静是为阴 阳⽽动静之中有良能之妙者思神也⼀合⼀散是 为阴阳⽽合散之中有功⽤之实者鬼神也 论语中庸之如在同欤 此⾔如在神之軆物处论⾔如在⼈之尽诚处也 此章始⾔诚何也 鬼神阴阳造化之气⽽诚者阴阳造化之理则⾔其 理气之不相离⽽可不始⾔诚字耶上以包⼗六章 ⽽明实理之意下以开⼗六章⽽明实理之妙 费隐章先费后隐鬼神章先微后显何也 君⼦之道以⼈道⾔⽽⼈道其⽤故先费后隐鬼神 之德以天道⾔⽽天道其軆故先微后显 舜称⼤孝武王周公称达孝⼤与达如何 如天难名故曰⼤称无异辞故曰达 哀公问政不⾔唐虞持举⽂武何也 在当世⽽最近在⼦孙⽽当法伊尹训太甲告以殷 汤之典刑五⼦戒太康告以夏禹之关⽯ 先仁后知先知后仁者何欤 论诚者则先仁后知⽽成德之序也论诚之者则先 知后仁而入徳之序也知为仁之根柢故⼈徳以知 为先仁为知之綂軆故成徳以仁为先 既曰有宋存焉又曰宋不⾜徴何也 春秋之世宋去殷未远故文献犹存⽽⾃夏殷⾔之 则杞与宋皆不⾜证也宋虽存⽽存焉者寡故不⾜ 徴也 二⼗六章以⽂王对天此章以仲尼对天何也 前章则⾔其天⼈合⼀故以⽂王结之此章则将约 以天道故以仲尼所⾏起之也中庸之德甚难⽽夫 ⼦尽之费隐之道甚⼤⽽夫⼦軆之天道之极微奥 ⽽夫⼦尽之正所谓先天⽽天不违后天⽽奉天时 也尽乎与天为⼀⽽无复间隔矣 上下章至圣至识之义愿闻 至圣以德⾔⽽说发⾒处至诚以道⾔⽽说存主处 德为圣之至则知⾏两全道为诚之至则軆⽤兼全 中庸论德至此章⽽为圣之至则总⾔达德至德⽽ 知⾏两尽中庸论道至此章⽽为诚之至则合⾔达 道至道⽽体⽤兼全圣以德言也诚所以为德也 如天如渊其天其渊之义可闻欤 ⾔至圣发⾒之德则在他⼈观之德化并于天地⾔ 至诚存主之道则在⾃家论之道无间扵天地圣必 以德⾔故外⼈所⾒但⾒如天如渊诚所以为德故 ⾃家里⾯真个其天其渊与天地相似者如天如渊 与天地为⼀者其天其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