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简编 中华文库
中文简化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6年后,以及新加坡自1969年后,所规定施行的汉字简化制度。
请按照本是传统汉字的原文对本文进行校对,并且特别注意一简对多繁及异体字的情况。但是,如果不能校对原文,请不要简单地使用机器或者人工转换,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部分中国大陆1956年之后的半简半繁文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应以其原文保存。 请在校对之后从条目的源代码中删除本模版({{繁体化}}、{{正体化}}或{{传统汉字}})。 |
中国通史简编 作者:范文澜 1948年 |
中国通史简编/编1/章1 |
目录
中国通史简编 上卷
- 序
- 再版说明
- 研究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钥匙
- 论正统
- 第一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远古至秦
- 第二编 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扩张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
- 第一章 官僚主义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秦
- 第二章 对外扩张时代——两汉
- 第三章 内战时代——三国
- 第四章 外族侵入时代——两晋
- 第五章 中国文化南迁时代——南朝
- 第六章 异族同化时代——北朝
- 第七章 秦汉以来文化概况
中国通史简编 中卷
- 第三编 封建制度社会螺旋式的继续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战争
- 第一章 南北统一时代——隋
- 第二章 封建制度发展时代——唐
- 第三章 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
- 第四章 国内统一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时代——北宋
- 第五章 外族侵入北方 南北分裂时代——金与南宋
- 第六章 外族侵占全国 社会衰敝时代——元
中国通史简编 下卷
- 第七章 封建制度更高发展时代——明
- 第八章 外族统治,严格闭关,社会停滞,西洋资本主义侵入时代—— 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
- 第九章 隋唐以来文化概况
序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我们必须了解整个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前途,我们必须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与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前途,我们必须了解这两个历史的共同性与其特殊性。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顺利地推动社会向一定目标前进。
这样,研究中国历史,是每一个进步中国人民应负的责任。
中国是拥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国,积累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大堆史料。甲骨钟鼎,经传诸子,史书地志,小说笔记,哲学宗教,诗文考证,歌谣戏曲,凡此种种,无不属于历史的研究范围以内。这不仅非短时期所得遍览穷探,在物质条件多方限制的环境下,也不允许这样去做。可是要了解中国历史比较近真的情况,却又必须向这广泛纷乱的大堆史料中去寻找。
如果利用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一类现成的史书来学习中国历史,是不是能收预期的功效?第一,这类包含千百万字的大部书籍,学习者哪有这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消耗;第二,这类书连篇累牍,无非记载皇帝贵族豪强士大夫少数人的言语行动,关于人民大众一般的生活境遇,是不注意或偶然注意,记载非常简略;第三,我们要探求中国社会循着怎样的道路向前发展,而这类书却竭力湮没或歪曲发展的事实,尽量表扬倒退停滞阻碍社会发展的功业。一言蔽之说,这类书不适于学习历史的需要。
我国广大读者需要的首先是从广泛史料中选择真实材料,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生动的,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的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研究会同志们才力薄弱,不自揣量,草拟了这一部《通史简编》出来,不用说,距离实际合用的通史,至少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们知道,这仅仅是大胆的尝试,这仅仅是初步的探索,这仅仅是不值自珍的敝帚,这仅仅是聊备删削的草稿。我们怀抱着百分之二百的热望,要求大雅通人、先进硕士给我们严格的批评和指正。只有在批评和指正下面,才能完成写出较好通史的任务。
参加本书编辑的同志凡七人:谢华、范文澜分任第一编,佟冬、尹达、范文澜分任第二编,叶蠖生、金灿然、唐国庆、范文澜分任第三编,为了整齐体例,修饰文字,由范文澜任总编的责任。
今天,《通史简编》上册付印了,我们非常欣幸,因为我们将得到批评和指正。
中国历史研究会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再版说明
《中国通史简编》一九四一年在延安出版以后,各个解放区多有翻印,在蒋管区虽然遭受法西斯特务的禁止,但是一九四七年上海也终于印出了。这证明读者急需一部真实的中国人民的历史。不过在延安编辑的时候,因为材料缺乏,人力薄弱,仅仅一年半的日期,仓促脱稿,自然产生许多缺点,距离实际合用的通史,还有十万八千里。几年来接到许多珍贵的批评和指正,却又因为原来参加编辑工作的同志们都负担起另外的工作,范文澜同志忙于赶写近代史,所以始终未能修改。去年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成立,预计在近代史编辑完毕以后,把《通史简编》仔细订正。现在编辑近代史的工作正在进行,《通史简编》又须再版,只得根据原稿校对一遍,在个别问题和词句上略有改动,较详细的修改还得留待将来。
人民的历史,不是皇族的家谱。历代纪元年号,显然以天下为帝王私产,且时代距离不易省察;故本书对历代帝王直称姓名,年次全用公历。为便于检查,将公历、年号、帝王姓名和帝号,制成简单的年表。中国历史到西周“共和”的时候,才有确实的年数,所以年表就从“共和”元年开始。年表把同时存在的主要政权、年号并列。年表仅仅为了纪年,其在纪年上没有多少作用的,完全删去,如公元三〇四年从七月到十二月司马衷改变三次年号,删去“建武”、“永安”,只留下能继续二年的“永兴”;如公元四九四年南齐连换三个皇帝,删去萧昭业、萧昭文,只留下能继续五年的萧鸾。
参加本书校订工作的同志共八人:范文澜、王南、王可风、荣孟源、牟安世、高山、刘桂五、纪志翘。
这次只是微小的校订,深望读者再多给予严格的批评和指正,庶几将来能仔细修改,慢慢写成一部较好的中国通史。
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日